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2006年以来,内地股市屡创新高.股市火爆,股民投资热情高涨。这固然归根於内地经济长期,高效的发展.但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国家加大力度整治财务秩序.上市公司财务审核制度曰趋完善.财务作假行为得到有效遏制。良好的市场氛围,加强了投资者的信心.吸引海内外的“热钱涌动”中国股市。  相似文献   

2.
在金融海啸的阴霾下.内地经济于2009年经历了极其严峻的一年。欧美等主要经济体系需求锐减,累及内地出口一度下挫26.4%。由于对外贸易是内地经济的重要引擎之一,出口不济不但拖低经济增长.更会引发大量失业,影响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3.
翟家辉 《经济导报》2007,(20):45-45
内地发改委近日表示.过去28年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67%。远超全球经济同期年均增长率的3.3%。在强劲经济增长的带动下。内地国策得以朝着人民均富的目标,开展大型基建工程。人民收入增加带动内需经济和进口贸易,加上全球对内地廉价货物的庞大需求.使去年内地出口总额达到创纪录的1.76万亿美元。这导致对港口建设的需求不断增加。内地为了使各地区经济发展平衡,  相似文献   

4.
成长的烦恼     
金蓓蕾 《经济导报》2007,(37):18-20
如果从1978年12月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算起,明年将是中国内地改革开放的第三十年。内地改革在制度上最重要的创新就是形成了多种经济成份并存发展的格局。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从当初只能发挥拾遗补缺的作用,到今天已经成为在国民经济中舆国企并驾齐驱的力量。未来的二、三十年,民企发展的路向将会发生什麽变化,它们还能像淘第一桶金那样淘到第二桶金吗?[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中国首季经济增长超预期,令投资者估计,内地宏调措施或会快出台,内地楼市将受影响。不过,各大小发展商以及大部份的港人都一致认为,由于中国房地产市场需求增长因素继续存在,料今年第二季内地楼价仍将会继续上升。[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自香港回归以来,特别是2003年签署了《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之后,香港与内地经济的融合程度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时处於“高增长,低通胀”的时代,为新兴市场中最受外界看好的国家,大量基金及外资看中中国的经济增长及前景,令大量资金流入内地,使内地市场形成资金泛滥。现时内地储蓄利率依然偏低.导致资金寻找其他投资机会,财富管理业务的需求因而增强,有利内地银行与保险业拓展零售银行及财富管理业务。  相似文献   

8.
在祖国近30年改革开放的进程中,香港工商界积极参与投资,在祖国经济腾飞中发挥了一定的推动作用。随着近年内地大力提倡发展节约、环保型工业,强调自主创新和促进产业结构转型,今天港商在内地经营的模式和角色显然面对不少新的挑战,颇有“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之势。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和深入探讨,及时定出适合内地未来经济发展方向的新策略,方可继续在参与祖国建设的过程中与时并进,把握商机。  相似文献   

9.
2007必买股     
内地经济经过多年的高速增长,相信今年会稍为放缓。基於内地股市楼市炒作炽热,内地当局应会继续推行宏调措施,如加息等来缓和市场的急速升势。不过,我们相信人民在这环境下,生活质素仍可继续改善。人民币升值,在今年亦己成定局。  相似文献   

10.
《内地与香港关於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是促进中港两地经济融合的重要平台。内地和香港自2003年6月签署CEPA以来,为香港经济注入了新动力。作为一个开放及不断发展的自由贸易协议,特区政府与内地当局自CEPA首阶段於2004年7月7日全面实施後,不断磋商丰富CEPA的内容,分阶段加入更多有利营商的开放措施,为香港企业创造更多商机开拓内地市场。踏入2007年,标志着CEPA全面实施迈向第四年,正好为这个重要的经贸平台作出阶段性的总结及展望。  相似文献   

11.
内地的经济过热已有几年,尽管有一些政府职能部门往往会制造一个又一个的新名词来掩饰这种经济持续过热现象,但实际上无论如何掩饰都无法改变内地经济的基本事实。特别是由於央行持续地采取低利率政策,不仅内地的经济过热无法得到根本的治理,而且吹起了同日本20世纪80年代那样的房地产及股市的泡沫。不过,对此,无论用什麽新名词来掩饰,但一点是掩饰不了的,  相似文献   

12.
李国宝 《经济导报》2007,(26):56-57
中国经济自1978年对外开放以来,外资银行积极进军内地市场。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初期,内地改革步伐加快,进一步推动外资银行开展中国业务。在1994年~1997年期间,在内地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由76家增加至175家,升幅超逾1倍。然而,随着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爆发,其后属于国家“窗口公司”的粤海集团发生信贷危机,令外资银行来内地的热情降温。  相似文献   

13.
陈财喜 《经济导报》2007,(14):15-15
中国官方中央电视台王牌节目《经济半小时》在上月派出记者“放蛇”,报道了香港有商户“宰客”的行为,犹如一颗深水炸弹般在内地与香港引起极大回响。这事件若处理不好,一定会影响内地旅客来港购物的信心,使香港购物天堂的美誉蒙污,使内地旅客裹足不前。  相似文献   

14.
2007年内地股市的亢奋还会继续,但监管者必须理性,必须保持着清醒头脑,以便引导内地证券市场更为健康的发展,管理层要做的就是借股市之东风,解决内地股市的深层次问题、结构性问题、基础性制度问题,以便保护投资者及真正确立投资者的信心。[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财经纵横     
《经济导报》2007,(49):14-15
CEPA第四阶段补充协议(简称CEPA5)将於明年1月1日实行,内地基金管理公司首次获:隹来港设立分支机构,借助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平台,投资全球的金融产品。在港股直通车缓行时,内地资金可由这批CEPA新贵填补。香港投资基金公会预计最先一批申请来港成立分支机构的内地基金公司将是获批QDII额度的内地基金公司。美国经济受次按的拖累添了不少未知数,减息的呼声日隆,不少分析均预计本周将会减息,更有银行家预期美国明年将减息三次,使联邦基金利率调整至3.75%,以应对经济持续放缓。[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入世以来经济迅速发展,市场逐渐对外开放.内地己发展成为世界上GDP增长率最高的国家。其过往不足的外汇储备近年亦迅速增长,目前内地的外汇储备己达10,000多亿美元.为全球最多。  相似文献   

17.
《公路》2006,(11):9-9
日前,出席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第五次部长级会议的交通部国际司副司长李光灵透露,中国正在新疆投资打造东联中国内地省区、西联中亚国家的交通大通道,以新疆为平台促进中国内地与中亚国家间的人员和贸易往来。  相似文献   

18.
赵晨 《经济导报》2007,(50):7-9
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凭藉内地经济的飞速发展.倚靠中国市场对世界的强大吸引力,香港也成为中国乃至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从上世纪八十年代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正式形成以来到回归後的十年.香港和内地的经济脉搏跳动得越来越紧密。  相似文献   

19.
蓝堃 《经济导报》2007,(49):8-9
全球经济过去三、四年欣欣向荣,香港受惠於外围因素佳和内地经济高速发展,今年也是繁荣的一年。  相似文献   

20.
何洁霞 《经济导报》2006,(24):34-35
景鸿移民顾问公司董事长关景鸿表示,有消息指中央正积极研究容许内地民企的老板只要拥有外国居留权,便可来港投资移民,变相把现时须取得外国永久性居民身份的门槛大幅降低,透过更多有经济实力的民企商人来港定居,为香港经济引进更多内地资金的“活水”。他更指出,有关政策将会在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本月底来港访问三天时宣布,以作为中央“挺港”的大礼。他更估计,新政策可令内地居民申请来港的申请宗数上升两至三成。[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