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保障大风浪环境下测量船的航行安全,基于熵权-TOPSIS方法建立了安全评估模型。对大风浪条件下影响测量船安全航行的指标进行梳理,对测量船上不同岗位专家的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合实际航行任务构建了测量船大风浪航行安全评估指标体系。基于熵权法综合考虑专家评价确定各指标权重,并结合TOPSIS计算得出各方案相似贴近度,实现方案的排序和选优。通过实际案例对模型进行验证,模拟评估方案符合实际,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适用性,可作为测量船大风浪航行中的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
船舶航行安全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为对船舶通航环境的风险等级进行定量评价并简化计算过程,改进基于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TOPSIS)理论的风险评价模型,确定5个虚拟评价对象,称之为标准评价对象,作为不同通航风险等级的代表。选取某段航道作为评价实例,对其进行通航环境风险评价,通过改进的熵权TOPSIS模型,以风险贴近度为依据,得出该航道通航环境风险等级量化值,并与熵权物元模型的评价结果相比较,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为客观、定量评价不同航道引航环境风险状况,并确定其风险等级,以航道通航环境为评价主体,增添反映被引船舶状况的客观量化指标,构建航道引航环境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使用熵权物元模型对其进行评价。根据待评价航道引航环境的风险特征和评价需求,使用Visual C++6.0开发基于熵权物元模型的风险评价软件,为引航作业和海事管理提供决策支持。在实例验证中,选取长江江苏段某4段航道,根据航道引航环境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其指标客观量化值,通过熵权物元模型处理得到其引航环境的风险等级。为对客观量化的评价结果进行检验,邀请20位引航员根据定性的评价标准确定4段航道的指标主观定性分数,通过风险评价软件对4段航道的引航环境风险状况进行重新评价,对比分析定性与定量评价的结果,验证模型的可靠性和软件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选定岸线前沿水深条件、岸线稳定性、岸线前沿水域宽度以及岸线后方陆域宽度作为岸线评价的主要指标。在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时应用了信息熵理论,随后将灰色系统法引入到岸线评价中,利用MATLAB编程计算得出6条岸线的关联度,关联度越大表明岸线与最优岸线越相关,最终得出各岸线与最优岸线的相关性排序,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对岸线的开发利用提出合理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仅依靠成本效益评估而选择的船舶风险控制方案的片面性,综合考虑安全、环保、经济收益、成本等多因素对方案所表现的影响,建立了基于灰色关联度的船舶风险控制方案多指标评价模型。论文所建立的该模型可以充分利用各方案的指标取值所包含的信息,并考虑专家主观因素对指标重要度的影响,通过主客观综合赋权的方法突出某个指标在方案排序中的作用。以国际海事组织对液化天然气船的综合安全评估报告所提供的风险控制措施为例,使用该模型进行方案优选,并与仅用成本效益评估所得结果比较;分析比较表明:论文所建立的多指标评价模型可以更全面评估风险控制方案,方法合理,使用简便可靠。  相似文献   

6.
熵权和灰色关联在舰艇战损装备抢修排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海战中,影响舰艇战损装备抢修排序的因素不断增多,作战环境更加复杂,单一指标已不能满足抢修决策的需求.为了提高舰艇指挥员组织战时抢修的效率,以及战时抢修决策的准确性和合理性,本文采用熵权和灰色关联对舰艇战损装备抢修排序进行决策,其中采用熵权确定指标权重,使权重的确定更加科学合理,结合灰色关联法进行排序决策,并通过实例证明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为弥补目前长江口深水航道航行安全研究的不足,构建由5项一级指标10项二级指标组成的长江口深水航道航行安全综合评价系统。根据长江口深水航道航行环境的特点建立航行安全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获取各项指标的权重。设定五个评判等级,通过专家调查法得到各指标对评判等级的隶属度。建立安全评价模型,模型求解按照低级指标向高级指标递进的原则,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长江口深水航道航行安全进行评价。专家验证该评价结果正确。  相似文献   

8.
王三才 《珠江水运》2023,(18):89-91
在规划港口航道时,由于客观环境条件的差异,导致航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难以达到理想水平,为此,提出港口水域航道合理规划设计探究。在对航道通航宽度进行设计时,从航迹带宽度、船舶间富裕宽度、船舶与航道底边间的富裕宽度三个角度进行细化,综合考虑船舶的实际航行轨迹,针对性分析了航迹带的宽度情况,以航速和船只类型为基础,对船舶与航道底边间的富裕宽度进行差异化设置。在设计航道水深的阶段,充分考虑了港口海域的基础自然环境条件,结合船型在满载状态下的吃水深度,以满足安全航行的最小深度为导向,结合影响进港航道水深的因素,实现对其的合理设计。在测试结果中,设计航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结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9.
为保障船舶在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提出基于证据理论的船舶航道空间安全评价方法.从航道尺度、自然因素等构建船舶航道空间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证据理论的合成标准融合各评价指标的主、客观权重,获取最终的评价指标权重结果,构建评价集合划分安全评价等级,确定不同评价指标关于评价集合的确信度,归一化处理不同确信度值获取各评价指标的基...  相似文献   

10.
为更科学合理地开发滩涂资源,以水动力、水质、生态环境三种指标体系为基础,往下细分为二级指标,结合熵值法和灰色模糊聚类的方法对滩涂围垦工程方案进行适宜性评价。用熵值法通过数值计算确定各项指标权重,通过灰色关联分析进行滩涂围垦工程的适宜性评价及排序,并根据适宜性评分来进行模糊聚类,得到不同的分类,综合考虑适宜性评分最高的一类,为优化已有的滩涂围垦工程方案提供参考。在乐清湾围垦工程适宜性评价中,五个滩涂围垦工程方案按适宜性从高到低排序为:湾口开发工程方案、已有滩涂围垦工程方案、湾顶开发工程方案、高滩开发工程方案、滩涂极限开发工程方案。并将其进行聚类,为更合理地开发乐清湾滩涂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通过总结已建桥梁对通航的影响,对跨河桥梁建设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影响桥区安全通航的主要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水流情况,其次是风、水深和航道宽度及通航孔净宽。将研究结论应用于松陶铁路第二松花江特大桥的通航论证工作中,对该桥的结构、航线选择进行了论证优化,为桥梁建设提供了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2.
根据影响连云港港主航道通航安全诸因素的特征,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连云港港主航道的通航环境进行风险评价。评价目的在于通过分析影响连云港港主航道安全的因素,综合评价连云港港主航道的安全状态,并找出目前影响通航安全的主要因素,可供安全管理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刘振东  刘敬贤  晏林 《船海工程》2012,41(2):126-129
通过构建天津港复式航道通航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复式航道通航安全评价模型,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天津港复式航道进行通航安全综合评价,为天津港港口营运与管理、海事监管与通航秩序维护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4.
文章回顾总结了船舶航行数值模拟在水运工程中的应用现状,讨论了不同自然条件对船舶航行的影响以及行船之间的相互影响,并介绍了船舶航行模拟软件Dynasim.为论证我国南方港口设计中某一泊位的通航安全,利用该软件模拟了多种船舶在不同风、浪、流以及船舶装载等条件下的航迹线,讨论了两船之间的追越和相遇时彼此的影响.通过具体的船舶...  相似文献   

15.
利用乘潮水位航道的通过能力计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潮汐传播过程和船舶航行情况,提出了船舶通过浅滩时,利用乘潮水位航道的通过能力基本计算公式,分析了单支航道和分岔航道的计算方法,并计算了不同航道各种方案的理论通过能力.  相似文献   

16.
陈宏 《船海工程》2007,36(6):80-83
以福州港船舶交通现状为基础,应用综合安全评估方法,分析福州港闽江通海航道水域船舶航行安全,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方案和决策性建议,以保障和提高福州港闽江通海航道船舶航行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孟玲  肖英杰 《武汉造船》2012,(1):138-141
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评估黄浦江各弯道危险度,结合黄浦江水域航行的实际情况将评价系统分为若干个指标,建立评价弯道的危险度评估系统。通过评估,对黄浦江水域易发事故的6个弯道按危险度从大到小依次排序。该评估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简单易行,准确性高。  相似文献   

18.
海上工程跨越航道,施工时需要占用航道。为了尽量减少施工对船舶通航的影响,需要设置临时航道,但是目前尚无针对临时航道的设计规范。针对临时航道的设计船型、宽度、选线、底高程、助航标志、施工区警示标志等问题进行探讨。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龙鼓西水道临时航路经历4次转换,通过专题论证和专家研讨确定不同施工阶段的临时水道关键技术参数和航标布置方案,在实际应用中证明是可行的。表明不能完全按正常航道的通航要求来设计临时航道,需要与施工计划、船舶调度、现场管理相结合。  相似文献   

19.
陈宏 《中国航海》2007,(1):85-88
海坛海峡是中小型船舶在东北季风盛行季节北上的黄金水道。由于海坛海峡的特殊地理条件及航道环境设施较差,再加上海峡又是渔业作业海域,作业渔船多,通航的环境与条件日趋复杂,船舶安全航行面临严峻的局面。通过采用综合安全评估方法,提出了一些相应的风险控制方案和决策性建议,将保障和提高海坛海峡船舶航行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陈飞 《港口科技》2012,(2):33-38
针对目前上海内河水域的水上交通安全状况,从系统工程角度,分别从人为因素、硬件装备、软件条件和外部环境四个方面,利用层次分析法(AHP法)建立起评估模型。并运用基于AHP法的模糊综合评判原理对上海内河水域船舶航行安全风险进行了综合评估,得到了比较科学的评估结论。以此为地方海事部门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提供重要依据和决策支持,并制订和完善船舶航行安全的对策和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少船舶航行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