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我院自1979年10月—1983年4月共检查连续收住之85例糖尿病神经病患者之脑血流图,现分折如下: 一、方法:使用吉林省之JX74—A型电桥式晶体管血流图仪,常规作双额一乳及双枕一乳导联描记,定标0.1Ω,标高5mm。二、一般资料: 1、年龄:13—70岁(10—20岁3例,21—30岁6例,31—40岁11例,40—50岁30例,50岁以上35例)。  相似文献   

2.
<正> 腋臭,俗称狐臭,是最常见的局限性臭汗症之一。最近我们分别试用20%氯化铝(三氧化铝)70%二甲基亚砜溶液、20%氯化铝酒精溶液和40%尿素70%二甲基亚砜溶液外涂,对38例(76侧)腋臭病患者进行了对照观察治疗,收到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初步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男12例,女26例,年龄最小14岁,最大50岁,其中14至40岁37例,占本组患者的97.4%;说明以青壮年女性多见。38例均为两侧患病,病程最短3年、最长30余年;家  相似文献   

3.
因国外进口的生长激素(瑞典生产,商品名健高宁)价格昂贵,1995~1996年间应用我国自己研制、生产的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商品名健高速)对矮小儿进行了治疗。共治疗由于不同原因所致的垂体前叶生长激素分泌减少性矮小症患者20例。年成长率治疗后(14.2±2.5)cm较治疗前(4.2±1.3)cm有明显提高,优于用苯丙酸诺龙等传统方法的治疗效果。现将临床治疗情况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对象20例患儿中,男14例,女6例,年龄6~19岁,平均12.1岁,其中年龄为7岁、7.5岁、8岁、11岁、19岁者各1人,6岁、10岁、15岁、16岁者各2人,9岁者3…  相似文献   

4.
我们对1959年至1976年的51例56耳的鼓室成形术患者进行了2—16年的随访观察。其中随访2~5年者22耳,6~10年者19耳,11~15年者11耳,16年者4耳。随访次数:1~6次不等,以2~4次最多。性别:女10例,男41例。年龄:14~20岁13人,21~30岁27人,  相似文献   

5.
以倒卵叶五加冲剂及剌五加冲剂治疗白细胞减少症共43例.其中倒卵叶五加冲剂治疗21例,总有效率76.19%,总显效率47.61%,剌五加冲剂组22例,总有效率68.18%,总显效率50%。说明二者对白细胞减少症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而倒卵叶五加冲剂为我省所产,资源丰富,副作用少,值得进一步探讨、应用.  相似文献   

6.
桥本氏病亦称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系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近年来临床中并不少见,一般多宜内科治疗[1]。但由于其临床表现及病理改变复杂,使部分病例误行不必要的手术治疗,易引起术后甲状腺功能低下。本文对我院1990年3月至1995年5月误行手术治疗的14例桥本氏病的原因进行临床分析,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诊治水平。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14例均由病理证实。男1例,女13例。最小年龄37岁,最大68岁,平均50岁。入院前病程最短1月,最长20年。一般起病缓慢。14例均有甲状腺肿大,Ⅰ~Ⅱ度肿大11例、Ⅲ度3例。表现为单侧结节9例、双侧5例。…  相似文献   

7.
自1996年1月至1998年12月,我院对14例急性脓胸患者施行了早期小切口扩清术,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就早期手术结合小型切口入路探讨如下。1 临床资料14例中男性11例,女性3例;年龄25~77岁,平均267岁,20岁以下10例,40岁以上3例。全组病例均经胸穿抽液证实。右侧脓胸9例,左侧5例。发病至手术时间为7~30d,平均18d。术前4例曾行闭式引流或多次胸穿抽脓及抗生素治疗。胸液细菌培养8例,阳性7例,金葡菌5例,肺炎杆菌1例,链球菌1例。2 手术方法插管全麻,健侧卧位。行患侧切口,切口长约12~18cm(平均15cm)。沿平行于上、下肋骨之中线切开肋间肌…  相似文献   

8.
踝关节是人体最大的载荷关节 ,生理功能要求高。骨折早期复位固定是否满意 ,可直接影响治疗效果。以往采用的是切开复位金属材料内固定。本文对 1998年 1月~2 0 0 0年 6月使用第二代PLLA可吸收内固定物治疗踝关节骨折脱位 40例 ,近期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男 2 8例 ,女 12例 ;年龄 15~ 5 6岁 ,平均年龄 30 5岁。损伤原因 :扭伤 30例 ;挤压伤 5例 ,坠落 5例。就诊时间1h~ 8d。住院后常规摄踝关节正侧位片和踝穴位片。治疗方法采用配套器械 ,包括特殊螺丝刀、埋头器和可吸收棒助进器各一把。具体操作同常规手术。本组使用…  相似文献   

9.
<正> 我科1974年7月~1986年12月脑电图检查癫痫发作间歇期患者3062例,将其脑电图表现与临床类型的关系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062例中,男1917例,女1145例,男女之比为1.7:1。年龄最大者86岁,最小33天,14岁以下45.75%,15~20岁  相似文献   

10.
肝硬变患者容易并发细菌感染,其中自发性腹膜炎最为常见。国内报告,合并急性腹膜炎或腹水感染者,有3.1-7.3-10-30%不等,合并结核性腹膜炎者亦达5.5%。因其常与菌血症并发,引起一系列症状和体征,故国外有人称为“综合征”。临床症状可以不典型、不显著,因而容易被忽略而漏诊。但其预后多较凶险,可导致低血压、中毒性休克、肾功衰竭、肝昏迷等并每致死亡,孟宪镛等报告21例,其中14例于治疗1—5天后死亡;尤大钰等报告34例,其中30例于感染后平均33天内死亡。另外,有报告认为该症对抗菌素的反应良好。因此有必要提高对这一并发症的认识和警惕,以期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1.
选用稀有金属钛合金研制的任意弯曲的流出道测量器,由直径2.5mm的连杆两头连接的测量器头组成。测量器头直径小儿从3~14mm为一套,成人从9~20mm为一套。1992年10月至1996年12月在心脏直视手术中对法乐氏三联症、四联症、五联症,肺动脉瓣狭窄,小儿房室瓣成形术,右室双出口等流出道的测量及扩张治疗的应用认为,3~20mm型号的测量器能精确地测出流出道的粗细,为修补提供准确数值,对不修补的可精确扩张治疗,使术后低心排发生率明显减少,明显优于手术者的手指,解决了40年来流出道测量和扩张治疗的难题。  相似文献   

12.
白细胞介素4(IL-4)是由活化的Th。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近年来的研究表明IL-4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病机理[1]。为了解IL-4在小地某些疾病时的水平变化,1995年11月~1996年4月,我们对40例不同种类疾病患儿进行了血清IL-4水平检测,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与方法40例均为住院患儿,其中支气管肺炎28例,年龄1月~5岁,男20例,女8例.过敏性紫癜(HSP)6例,年龄3~12岁,男5例,女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6例,年龄名~6岁,男5例,女1例.对照组为某幼儿园健康小儿20例,年龄1~3岁,男11例,女9例.其检…  相似文献   

13.
<正> 外伤性脾破裂,在闭合性腹腔损伤中比较常见。本院从1960年~1986年收治脾外伤144例。其中男111例,女33例。年龄2.5岁~68岁,平均年龄29.38岁。多脏器损伤40例,占27.78%。治疗:手术120例,占83.33%,其中脾切除109例;脾修补术10例;其它1例;非手术治疗22例。2例住院后即死亡,手术死亡10例。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总结1959—1980年经手术治疗和病理证实的20例皮质醇增多症,除1例腺癌死于术后危象,余19例从随访结果看,肾上腺皮质增生患者,手术后获得较好效果,本文监对一例周期性皮质醇增多症,作了简要报导。  相似文献   

15.
<正> 在对出血热尚无特效疗法的情况下,为了降低重症患者的死亡率,我们从1981年开始采用恢复期血清治疗早期重症出血热患者。共治疗8例,全部为22~50岁的男性患者,均于发病1-5日内住院。5例测出血热免疫荧光抗体均为阳性,滴度为1:320—1280(由西安医科大学病毒室岐天茂老师等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Graves病(Graves disease,GD)的临床表现并不局限于甲状腺,而是表现为多器官脏器的损害,其中对血液系统的影响表现为白细胞总数和粒细胞数目的减少。抗甲状腺药物他巴陛在临床上广泛地用于治疗GD,但接受治疗的患者中0.1%-0.3%可发生粒细胞缺乏,白细胞总数和粒细胞数目的减少则更为多见。白细胞减少的初期,患者往往无自觉症状,一旦发生感染,则广泛且难以控制,是GD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深入进行GD白细胞减少发病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探讨天津地区汉族人GD白细胞减少易感性与HLA-DRB1基因多态性的关联,以便早期发现易感者,严密监测,争取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方法检测50例GD白细胞减少患者、50例GD白细胞正常患者和90名正常对照的HLA-DRB1基因型,计算并比较GD白细胞减少组与GD白细胞正常组和对照组的HLA-DRB1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①在不考虑白细胞变化的情况下,GD患者DRB1*08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l,RR=2.97),DBBl*07基因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l,RR=0.22)。②GD白细胞减少组DRB1*08(P<0.0l,RR=5.36)和DRB1*15(P<0.05,RR=1.87)基因频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DBBl*07基因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l,RR=0.13).(3)GD白细胞减少组DBBl*08基因频率(P<0.01)和DBBl*15基因频率(P<0.05)均明显高于白细胞正常组,DRB1*09基因频率(P<0.05)明显低于白细胞正常组。结论:天津地区汉族GD白细胞减少易感性与HLA-DRB1*08,HLA-DRB1*15基因频率增加有关;GD的保护性与HLA-DRB1*07基因频率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17.
<正> 我科使用超声波强的松透入治疗颢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32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女性13例,男性10例;年龄以20岁—45岁者最多(占75%);受累关节以左侧为多;病程以发病一周至三个月者为最多,占60%(14例)。该疗法使用上海822厂产CSL—Ⅰ型超声波治疗仪,频率为800KHz,连续式输出,声强0.8W/cm~2移动式,耦合剂为5%强的松软膏,1次/日,6—8min/次于病侧颞下颌关节。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他巴唑致粒细胞缺乏症 (简称粒缺 )的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比较了本院十余年来收治的2 9例因服他巴唑而致粒缺患者用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 2 9例中 ,男 4例 ,女 2 5例。年龄 2 5~ 6 0岁。所有患者服他巴唑前血白细胞均正常。病史中无放射线、毒物、化学和其他药物接触史。既往无其他引起白细胞减少的疾病。 2 4例 (82 .8% )服他巴唑≥ 30mg·d-1,5例 (17.2 % )服他巴唑 2 0mg·d-1。 2 9例粒缺出现于服他巴唑后 2~ 2 2周 ,平均 (7.72± 4 .2 7)周 ,其中 2 3例 (79.3% )发生在服药后 4~ 12周。粒缺发生后均行骨髓穿刺 ,骨髓像均呈现粒系细胞增生低下 ,其中 2 5例 (86 .2 % )中幼粒阶段以下显著减少 ,4例 (13.8% )各阶段粒细胞几乎找不到 ,红系和巨核系大致正常。粒缺发生后立即停用他巴唑 ,隔离防护 ,大量广谱抗生素防治感染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 ,加用升白细胞药物。根据所用升白细胞药物不同 ,分为两组。组 1:共 18例 ,口服升白细胞药物 (利血生、鲨甘醇、维生素B4等 ) ;组 2 :共 11例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 CSF) /重组人粒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GM CSF) (惠尔血、吉姆欣、生白能 ) ,15 0~ 30 0 μg·d-1,皮下注射 ,每 1~ 2d复查血常规 ,白细胞恢复正?  相似文献   

19.
一次剖立产后面临着数10年的避孕期,一旦避孕失败,则会带来高危人工流产的问题,尤其是中孕引产面临较大的风险。我院1996年3月~1998年3月对住院的35例疤痕子宫中孕引产采用药物流产的方法,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35例疤痕子宜中孕引产者年龄24~30岁,平均27岁,均为第2贻,初孕以削宜产终止妊娠,33例为子宜下段削宜产,2例术式不详。争周:13~22周,6倒在14周以内.27例15~20周,2例20~22周,术后最长18个月,最短5个半月,1年内25例。2方法询问病史,特别注意刻它产时有无发热、拆线时间、伤口愈合情况、…  相似文献   

20.
恶性肿瘤特别是中晚期癌症的术中放疗技术及其效果已成为当今癌症的治疗热点.国外开展此项技术已有30余年的历史,而我国只有5年多。我院于1996年11月至今共施行术中放疗手术33例.现将其麻醉管理体会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一般资料本组33N中,男14例,女19例,年龄27~64岁,平均51.6岁.腹部手术26例,其中胃癌3例,胰腺癌根治术6例,宫颈癌根治术17例,外阴癌切除1倒.普胸手术6例,其中全肺切除3例,肺叶切除3例,全部为中晚期肺癌.麻醉方法全胃切除或腹部难度大的手术及开胸手术选用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麻醉,用上海SC-M3A型麻醉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