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汽车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改革开放后,我国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已成为世界最大汽车产销市场. "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将会对我国汽车产业发展产生极其深远和深刻的影响.推动汽车科技创新,低碳转型,有效控制和降低汽车碳排放总量,对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极为重要."针对我国汽车碳减排问题,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黄震带来了他的提案.  相似文献   

2.
"碳中和"是一场正在进行的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在以"'碳中和'共识下的能源转型之路"为主题的第十二届长江青投论坛上,行业专家与学者共话"碳中和"下的变革与机遇. 长江商学院会计与金融学教授、副院长刘劲认为,全球气候问题正在掀起一场"碳中和"以及新能源的革命,其规模和重要性不亚于我们已经经历了几十年的IT革命.如何未雨绸缪,走在低碳时代的前沿,是每个国家、每个企业必须仔细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新能源科技》2021,(9):4-5
继2021年6月份上海与鄂尔多斯共同启动燃料电池汽车城市群合作项目之后,7月20日上汽集团(以下简称"上汽")与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正式签署《关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项目投资协议》."十四五"期间,上汽集团及旗下上汽红岩、捷氢科技将在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投资20亿元,建设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现代化燃料电池重卡产业链,多方将精诚携手打造全球首个万辆级燃料电池汽车(重卡)产业化应用项目.  相似文献   

4.
10月11日,2021第三届全球新能源与智能汽车供应链创新大会在南京举行.论坛现场,新能源车政策提速成为重要话题. 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表示,我国2030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任务艰巨、形势严峻.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表示,道路交通领域是我国第三大碳排放源,占碳排放总量的10%左右.2008年至2018年,我国乘用车保有量增长557%,是碳排放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只有新增部分都是零排放或超低排放的汽车,再加上存量汽车更新的时候陆续转向电动化,道路交通排放的目标才有可能实现.  相似文献   

5.
2021年6月8日,科技部火炬中心在西安组织召开国家高新区"碳达峰、碳中和"技术革命与产业变革高峰会议,专题研讨国家高新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创新路径和解决方案,就构建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体系、培育绿色低碳科技企业、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建立适应"双碳"要求的体制机制等进行了深入研讨与交流.  相似文献   

6.
孙田  陈光  景帅帅  马明辉  周媛 《综合运输》2023,(1):29-33+74
本文整合了2021年12个批次《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中燃料电池汽车上榜情况,通过分析燃料电池汽车整车及燃料电池系统生产企业、燃料电池汽车车型、燃料电池汽车续驶里程、燃料电池系统额定功率等关键申报信息,得出2021年燃料电池行业发展规律及概述,为未来燃料电池行业发展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贯彻"促进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要求,落实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双碳"行动方案战略部署,2021年5月11日,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与新华社江苏分社联合策划的"点亮小康路·'碳'巡长三角"新闻行动在安徽淮南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8.
据《日本经济新闻》网站 2021 年 4 月 26 日 报 道,氢能被期待成为脱碳化时代的"理想燃料".要像石油产品一样在全世界得到使用,构建供应链十分重要.供应链指的是大规模商品流通的过程,包括"制造""运输和储存""销售"和"使用"4个阶段.以美国、欧洲、中国以及日本4个地区为中心,扩大和加强氢能供应链的行动已经开始.  相似文献   

9.
作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的积极倡导者与践行者,德国近年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全社会各领域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实现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新能源运输装备便是德国交通运输领域减少碳排放的重要措施和主要抓手.在这一过程中,特别注重平衡推进各项技术的试点示范与推广应用,在积极发展电动汽车的同时,高度重视氢燃料电池技术应用,将其作为支撑交通领域难以通过电动化实现脱碳的相关子行业达成二氧化碳减排目标的重要手段.德国经验对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应用推广新能源汽车、助力实现碳达峰和未来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梳理了德国推广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措施、最新动向、典型做法等,并提出了对我国的经验启示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陈志新 《人民交通》2021,(16):74-75
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政策驱动下,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快速增长.截至2021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560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为460万辆,由于电动汽车具有运营成本低、噪音低和零排放的优点,受到了环保人士的青睐.  相似文献   

11.
《新能源科技》2021,(10):9-11
2021年是实施《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2017—2021年)》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开启碳中和征程的起始之年.从"高歌猛进"的建设期到"长效运行"的运维期,清洁取暖步入"2.0时代"."双碳"目标下,如何巩固已有成果、防止返煤,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和农村清洁取暖可持续发展,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12.
1 "碳达峰、碳中和"和电力辅助服务的何关系 在国家发改委于2021年1月份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相关部门明确了"碳达峰、碳中和"的六大实现路径:一是大力调整能源结构,二是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转型,三是着力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四是加速低碳技术研发推广,五是健全低碳发展体制机制,六是努力增加生态碳汇.  相似文献   

13.
《新能源科技》2021,(6):18-19
2021年3月,国家电网公司发布了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提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南平供电公司应声而动,准确把握能源转型发展趋势,推动区内电源结构持续优化,全力促进清洁能源消纳,服务乡村低碳发展,助力南平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相似文献   

14.
中国政府提出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后不到半年,"碳中和"已成为中国企业言必提及的关键词. 反应最快的当属央企.国电投、宝武钢铁、大唐、华电纷纷表示力争提前碳达峰,将时间线提前到了2023或者2025年,三峡集团与宝钢则将碳中和目标设置在2040与2050年.这部分央企的碳中和规划比政府的"双碳目标"更加积极.  相似文献   

15.
工业是碳排放重要领域.作为能源消耗高密集型行业,钢铁行业是制造业31个门类中碳排放大户.2021年2月,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发布倡议书指出,钢铁行业将面临从碳排放强度的"相对约束"到碳排放总量的"绝对约束",要加快研究钢铁行业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  相似文献   

16.
《新能源科技》2021,(11):36-37
这是俄罗斯首次正式确认,将采取措施推动其经济逐渐远离化石燃料,但实现"碳中和"的过程将是"缓和且平稳的". 1 循序渐进实现"碳中和" 日前,俄罗斯总统普京公开表示,俄罗斯的目标是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了全球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包括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在内的所有国家和市场,都必须采取负责任的行动,我们已经准备好进行更具建设性、更密切的合作."  相似文献   

17.
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方面获悉,截至2021年5月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约580万辆,约占全球新能源汽车总量的50%.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有利于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实现,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  相似文献   

18.
《新能源科技》2021,(5):30-31
一直以来,将电能转化为氢能或者其他化学能被认为是一种大规模、高效率的储能方案,氢能可以直接作为能源驱动氢燃料电池汽车或者燃烧释能,也可根据需要生产成甲醇、乙醇、氨或天然气,实现更高的储运效率和利用价值,将可再生能源多元利用.  相似文献   

19.
2021年4月26日,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碳中和产业园开工暨国家电投长春氢能产业基地项目签约仪式在吉林省长春市隆重举行.长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志厚,长春市政协主席綦远方,长春市委常委、中韩示范区党工委书记高玉龙,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赵旭,国家电投氢能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连荣,国家电投吉电股份党委书记、董事长才延福出席活动.  相似文献   

20.
据哈萨克斯坦生态、地质和自然资源部发布消息,哈政府正在制定的《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政策声明》指出,由于哈国内电力设施严重老化,即使没有"脱碳"目标, 2030年前也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设备升级改造.如果采用"绿色技术",则有助于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为确保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预计2021—2060年累计需要增加6665亿美元净投资,从而减少93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相当于脱碳成本为71.5美元/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