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能源科技》2021,(7):8-9
2021年全国两会中,"碳达峰"和"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交通领域的碳排放是引发全球气候变化的因素之一,减少碳排放对产业结构布局、能源结构调整,乃至对人们生活、出行方式都会带来深刻变革.2021年6月8日,以"'碳中和'愿景下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发展与创新"为主题的"第六届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大会"正式拉开帷幕.  相似文献   

2.
"双碳"目标是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能源结构清洁转型的必然要求,节能降碳是达成目标的有效途径.碳普惠制旨在构建引领和激励公众践行绿色低碳行为的正向引导机制,降低生活领域的碳排放量.本文总结了我国碳普惠制的发展现状以及国外碳普惠制实践经验,从应用领域、数据采集、核算规则和激励方式四个方面,提出铁路推广碳普惠制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3.
江晓蓓 《新能源科技》2021,(2):33-34,36
如何落实碳中和的要求?在电力领域,发展"光储充"一体化微电网肯定是重要的举措之一,因为这样的系统是完全没有碳排放的. 国家能源局综合司2020年4月发布了《关于做好可再生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从这个通知中可以看出,可再生能源分布式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而在这样的分布式系统中发展充电站乃至充放电站无疑是大势所趋,甚至有可能成为标配.  相似文献   

4.
借鉴国内外交通基础设施碳排放核算的经验与实践,基于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要求,提出现阶段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碳排放核算存在的主要问题.结果表明,目前我国交通基础设施领域尚未形成碳排放量化核算方法,存在核算边界不统一、核算粒度不清晰、核算方法凌乱、管理缺乏系统性等制约瓶颈.针对上述问题,结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现状与特点,从机制、因子、系数和方法等方面提出我国公路水路基础设施碳排放核算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碳中和是人类应对环境挑战的重要举措。作为全球第二大碳排放源,交通运输行业是各国碳中和行动的焦点,也对我国碳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的实现有重要影响。根据国际能源署世界能源模型2020,交通部门的碳排放需要在2020年左右达到峰值,最迟不能超过2030年,才能将全球温度升高控制在《巴黎协定》的目标范围。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我国碳中和整体规划时间较晚,时间短、减排任务重,亟需制定长期的指导政策,采取高效措施。本文旨在分析各交通方式能耗和碳排放基本情况,总结全球范围内交通运输行业碳中和政策措施,通过对比总结了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碳中和政策和行动的优势和欠缺之处,为我国交通运输行业未来碳中和技术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10月11日,2021第三届全球新能源与智能汽车供应链创新大会在南京举行.论坛现场,新能源车政策提速成为重要话题. 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表示,我国2030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任务艰巨、形势严峻.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表示,道路交通领域是我国第三大碳排放源,占碳排放总量的10%左右.2008年至2018年,我国乘用车保有量增长557%,是碳排放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只有新增部分都是零排放或超低排放的汽车,再加上存量汽车更新的时候陆续转向电动化,道路交通排放的目标才有可能实现.  相似文献   

7.
汽车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改革开放后,我国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已成为世界最大汽车产销市场. "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将会对我国汽车产业发展产生极其深远和深刻的影响.推动汽车科技创新,低碳转型,有效控制和降低汽车碳排放总量,对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极为重要."针对我国汽车碳减排问题,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黄震带来了他的提案.  相似文献   

8.
公路交通是能源消费及碳排放的主要领域之一,面临较大的碳达峰碳中和压力.构建公路交通绿色综合能源系统有利于应对可再生能源的波动性等不利因素,推进公路交通行业改变能源结构及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进而减少碳排放.新疆交通行业能耗大,绿色交通工作基础薄弱,需要通过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建立综合能源科技创新体系、发展路衍经济、由能源消费...  相似文献   

9.
自2021年7月16日以来,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已经上线超过半个月.首批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的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超过了2162家.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披露的最新数据显示,全国碳市场上线运行以来(截至2021年7月30日),累计成交额近3亿元(人民币,下同),成交量超595万吨二氧化碳.2021年7月30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收盘价为每吨54.17元,较上线开盘价上涨12.85%.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民航碳减排的压力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一百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主流科学界认为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全球变暖给地球造成的整体影响是相当负面甚至毁灭性的。因此,当"碳减排"已日渐成为国际间的共识,控制"碳排放"、进行"碳中和"则成为各国追求的目标,"碳产品"  相似文献   

11.
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国宣布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推动碳达峰和碳中和工作。隧道工程在建造和运维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碳排放,对其碳排放进行准确量化分析与评估对推动双碳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通过LCA方法进行隧道碳排放边界划分,并建立隧道全寿命期的碳排放计算模型;依托工程实例,对隧道全寿命期的碳排放进行计算与评估。结果表明,隧道建造阶段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是材料的生产,运维期的碳排放大小与隧道长度有着密切的联系;根据不同长度隧道照明区段能耗占比结果,可得出随着隧道长度的增加,隧道中间段的照明碳排放占比不断提高;由于隧道的照明设置与交通量相关,在结合粒子群算法和考虑交通量变化的因素下开展隧道照明能耗的不确定分析,结果表明,在长度为500~4 000 m的隧道中,入口段照明能耗产生的碳排放在整个照明区段中的占比十分显著,具有较高的节能减排潜力。  相似文献   

12.
港口是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重要组成和关键枢纽,也是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重点环节之一,在交通运输行业大力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港口需要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和能源消费特点,积极探索低碳发展路径,推动零碳港口建设.本文对零碳码头内涵进行了分析,选取了某集装箱码头作为研究对象,对码头建设期、运营期碳排放量进行了测算,在此基础上,分别从清洁能源供应基础设施、节能低碳设备应用、能源智能管控、高效生产调度、绿色建筑建设、全寿命周期碳中和等方面提出了零碳港口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3.
一、关注城镇化对交通碳排放的影响 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上指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前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水平已经上升到令人震惊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为应对日趋严重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中国政府提出了“双碳”目标。交通隧道生产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是土木工程领域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其节能减排工作开展的成效是按时按质完成“双碳”目标的关键。通过统计调研近10年来的相关文献,总结目前交通隧道碳排放计算分析的研究现状。结果表明,目前国内外常基于生命周期评价开展隧道生命周期的碳排放研究,同时选用排放系数法进行计算;多数文献主要围绕公路隧道、盾构隧道施工期的碳排放开展计算和减排分析,并且一般将隧道施工期碳排放划分为材料生产、材料运输和现场施工3个阶段。对隧道施工碳排放的影响因素、预测公式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合性叙述,可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当前实现道路运输碳达峰目标背景下,分析了道路运输行业碳排放的特点,总结了实现道路运输行业碳达峰目标的关键点和存在的问题,结合道路运输节能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出了道路运输行业实现碳达峰目标的发展路径,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形成了推动道路运输行业碳达峰的具体建议,为道路运输行业低碳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了一份重磅文件——《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 《意见》对"碳达峰""碳中和"这项重大工作进行系统谋划、总体部署.它作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中的"1",发挥统领作用.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7.
宋亮 《人民交通》2021,(10):14-21
2015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通过《巴黎协定》,规定了节能减排目标,全球主要工业国家纷纷响应;汽车电气化取代内燃机,成为全人类的重要任务.我国2020年在联合国大会上明确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碳中和是全球多个国家共同承诺的任务.为完成这一目标,多国出台了停售燃油车时间表,许多知名汽车厂商也发布了自己停产或者停止研发燃油车技术的时间表.我国向国际社会承诺2030年碳排放达到峰值,一次能源比重达到20%,按照目前汽车产业发展速度,中国达标的难度很大,还势将进行重大改革.  相似文献   

18.
人类活动是自然界碳循环中一个重要影响因子,其中公路交通建设占有较大比重,国家“十四五”规划也对碳排放目标进行了重点部署,因此桥梁建设中的低碳策略成了设计中的重要考量。本文首先阐述了碳足迹的分析工具与核算方法,拆解出桥梁碳排放增量与区域碳固化减量两方面分别进行计算,并结合不同设计方案综合量化,分析比较不同方案全生命周期碳足迹特性,最后总结得出相应的碳减排措施。  相似文献   

19.
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交通运输领域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十四五"时期推进交通强国建设的重点领域.本文围绕"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提出交通运输行业要牢牢把握相关要求,从制度安排、运输服务、创新驱动、基础统计等多个方面推动交通运输转型发展,为确保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顺利实现贡献交通力量.  相似文献   

20.
要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实现绿色复苏发展,绿色能源占比提高应该是一个重中之重. 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要实现"双碳"目标一是要改变目前火电在能源比重中占比较大的问题,也就是要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如风电、太阳能等;二是要减少能源电力生产输送过程中的浪费,特别是要加强智能输送电网络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