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5 毫秒
1.
立足于"中俄欧"海铁联运大通道,辽宁省运输物流企业参与海铁联运国际合作公共外交大有可为。在分析辽宁运输物流企业在"中俄欧"海铁联运大通道中实施公共外交的现状及问题基础上,为辽宁企业探索一套适合在全省运输企业范围内推广的企业公共外交的选择路径策略。  相似文献   

2.
2007年11月16日,俄罗斯外交与国防政策委员会主席卡拉加诺夫博士登临上海交大"文治讲坛"就国际局势与俄罗斯政策作了演讲。卡拉加诺夫博士首先描述了国际局势的变化:国际局势的变化速度很快,包括人们的价值观念、国际金融的规模和在国家间的流通速度及对国际局势的影响等,其变化速度惊人;媒体与舆论发展迅速,使国际社会的透明度增加;国际社会的协调能力增强,和平的因素上  相似文献   

3.
战后初期日本的对华政策(1945~1952)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于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虽因失去国家独立和主权而致外交空间狭小,但仍对东亚国际政治局面积极应对,即一面在美国的安排下,参与排斥中华人民共和国于和会之外,并推进与台湾的媾和;一面则在所有外交交涉中处心积虑为与大陆建立关系留下余地。在此过程中凸现的现实主义外交手法和原则对以后的日本政府的对华政策影响至深。  相似文献   

4.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建立的国际反法西斯同盟是美国外交活动的基本舞台,美国为此开展了广泛周密的同盟外交。从反法西斯同盟的成果来看,具有指导意义的是“无条件投降”原则的提出和战后国际政治组织——联合国的建立,由于美国在其中所发挥的特殊作用,从而使二战时期的美国同监外交为美国战后的世界地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佐藤荣作出于维持日本政治稳定和安全及发展经济的需要,在出任首相前后曾考虑过大幅调整对华政策,但终因当时对日本外交有相当制约力的美国反对,遂使其对华政策趋于保守并复归政经分离政策的轨道,即比之所谓"亲美反华"的意识形态性,该内阁对华立场的消极化实根源于为内政外交发展所需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6.
外交口译是指以外交为核心的对外事务范围内的口译,口译员的语言功底,口头表达能力,知识面,理解能力等方面的基本素质决定了其口译的效果,朱总理1998、2000年的2次中外记者招者招待会以及外交部每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现场口译员的若干译可以说明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7.
为维护其利益,旧中国政府展开了收回关税自主权的外交斗争。历时数十年,历经艰辛,在各种力量的共同努力下,付出了沉重代价,最终在原则上收回了关税自主权。这在客观上具有争取民族独立与自由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冷战结束后,为重建美国经济霸权,克林顿政府以NAFTA南扩战略为基础,在拉丁美洲推行“贸易外交”,建立从阿拉斯加到火地岛的美洲自由贸易区(FTAA).迈阿密会议实现了27年来美洲国家领导人首次会晤,在峰会上发表了《原则宣言》,并就通过谈判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达成了共识.由于孤立主义、保护主义和反全球化力量的反对,NAFTA南扩计划暂时搁浅;巴西因担心FTAA危及其地区霸权而心存疑虑;欧盟则在拉美地区加紧与美争夺,这些因素使克林顿政府对拉美的“贸易外交”遇到了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9.
在国民党政府末期及新中国初期,两个政权均采取了“一边倒”外交战略。但前者亲美而后者亲苏。美苏也先后深深卷入中国内部事务。国民党政府的这种政策是导致其统治走向崩溃的一个重要原因,而新中国的政策却使虚弱的中国经济迅速恢复,得到了中国人民的拥护。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东亚最大的国家,清政府在朝贡时代,对海上遭风船舶和漂流民的救援,与其宗主国的地位非常相称。最彻底的救助对象,是肩负着政治使命的贡船和船员,以及护送中国遭风漂流民回国途中再次遭风漂流的外国船只,救助数量最多的是海上往来频繁的商船和船员。由亚洲大陆与西北太平洋第一岛链围成的海域,即黄海、东海和南海所在的区域,相当于亚洲的地中海。大国与小国,虽然从表面上看,地位并不平等,但本质上并没有形成大国殖民小国的关系,因此,相距遥远的岛国吕宋,才会想方设法要加入这一朝贡体系。西方殖民者的出现,使得东亚传统的地缘政治关系和海上国际救助体系,被彻底打破。尤其是英国入侵后,原本是大清国通过海上救助"宣示圣恩,俾该国之人咸知我皇上怀柔怙冒之至意"的区域,转眼间变成了各国相互厮杀的战场。原本被列为"化外之民"的台湾原住民,因他们生存的"化外之地",有别于清政府建章立制的"教化之区",而成了西方列强急于趁机掠取的"无主空间"。清政府被迫改变现状,"开山抚番",以保住外洋岛屿。然而,清政府的这一举措,固然顺应了国际地缘政治关系的转变,却没法改变自己日趋衰落的国势。最终台湾还是在大清国的手里,被东亚新霸主日本吞并。台湾外国漂流民的政府救助制度的变化,如一面镜子,清楚地反映了有清一代东亚海域国际地缘政治的风云变化。  相似文献   

11.
通感作为感觉的挪移,主要体现为视觉旨向和听觉旨向.视觉旨向,在修辞上倾向于形象性,与比喻相同;在认识论上,是知性逻辑的实证,指向世事的操作.听觉旨向,与意象的装饰相去甚远,其幻听旨向是通感语象控制艺术的神秘经验,极致为人生之醉态,而走向知性不及的拯救.通感由“看”到“听”的挪移在于自闭性的“目睹”开放向“聆听”的交互.通感正是“交互”在身体官能上的表达.因“通感”探讨而逼问出的肉身感通学同时也关联着哲学本体论的尝试和一般主体间感应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13.
文章通过对SHEL模型、GEMS模型的分析,简要地说明了人的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区别。并通过海事调查中对“人为因素”的分析,阐述了人的因素在海事形成中所起的作用。在借鉴MEDA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注重人的因素和控制海事发生几率的一些设想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对“闷罐车”实施增加强制换气系统的改造,消灭车厢环保死角,是预防“非典”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16.
“安全困境”或称“霍布斯恐惧困境”是国际关系学和国际关系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本文拟从一个新的视角,通过对“安全困境”客观性的历史考察,从历史和理论两个方面,研究、分析超越“安全困境”的可能性及其所需要的条件,并对“安全困境”与“中国威胁论”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列宁在探索落后的俄国怎样建设先进的社会主义时形成了"文化革命"思想,他认为文化滞后是制约落后国家建设先进的社会主义的瓶颈,因此,"只要实现了这个文化革命,我们的国家就能成为完全的社会主义国家了"。这一思想与马克思晚年在研究俄国革命时提出的"卡夫丁峡谷"理论有着逻辑上的一致性,而且,对落后国家建设先进的社会主义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当前,我国正处于第一次现代化尚未完成,第二次现代化已经开始的关键时期,所以,将这两者结合起来考察,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极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自孔孟经董仲舒到朱熹,论者对“经权”关系的讨论,经历了肯定“权”、取消“权”、再到肯定“权”的辩证过程。  相似文献   

19.
20.
"文人画"是绘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其创作目的基本出于陶情、白娱.随着时间的发展,"文人画"在重视画家个性抒发的同时,亦注重现实感受的表达,突破了传统审美观念的束缚,把传统的写意绘画发展到了新的高度."扬州八怪"作为这种画风的集中代表,其创作既继承了抒个性、尚创造的"文人画"传统,又以各肆其奇的画风和具有一定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