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简称AIS)是一种新型的助航系统及设备.目前AIS已发展成通用自动识别系统(UAIS). 相似文献
2.
1 什么是船舶自动识别系统 船舶通信和相互识别是海上航行和近海调度管理的前提条件,在这方面人们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是由于雷达在恶劣天气和障碍物环境下的应用受到限制,使用VHF的通信面临语言交流的困难,对船舶识别问题的解决一直是研究人员倾注心血的方向.船舶识别以及识别方向上的避碰既是助航设备研究的难点,又是不可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船舶自动识别系统 船舶通信和相互识别是海上航行和近海调度管理的前提条件,在这方面人们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是雷达在恶劣天气和障碍物环境下的应用受到限制,VHF通信又面临语言交流的困难.因此,船舶识别以及避碰既是助航设备研究的难点,又是不可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从VTS和APRA探究AIS研制的历史原因、研究过程以及国际海事组织对于AIS安装的要求,并论述了AIS与VDR、ECDIS的关系,以及AIS实施以后对于航运产业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7.
8.
9.
1引言目前船舶仍以船载雷达掌握他船动态、静态信息,但雷达由于自身的原因,其精度及作用范围有限,这就使得雷达在日益繁忙的海上交通,特别是在港区、沿海水域的使用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当前船舶日益大型化、高速化,海上交通日趋繁忙,船舶航行安全对岸船、船船之间的通信提出更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进行介绍,并对其在1 0米快艇上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为今后AIS在该类艇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IMO海安会以MSC.99(73)号决议通过的SOLAS74公约修正案,规定了船舶安装船载自动识别系统(AIS)的时间表,并于2002年7月1日生效;我国海事局2005年10月20日规定部分沿海航行船舶,必须于2006年4月30日前配备AIS。本文简要介绍了AIS设备的构成,并详尽分析了AIS装船和检验要求。 相似文献
12.
基于AIS的舰载雷达标校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AIS的雷达标校方法是随着AIS的普及应用而提出的一种新型舰载雷达标校方法.为了提高舰载雷达标校的准确性,克服以往标校方法实施较为困难的问题,文中分析了基于AIS的舰载雷达标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系统组成,实现了基于AIS的雷达标校系统的软、硬件设计,并给出了详细的标校过程以及标校中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该标校系统设计简单,适用广泛,可同时为军事和民用船载雷达标校提供极大的方便. 相似文献
13.
李耀国 《舰载武器(含VCD光盘)》2007,(8):86-90
对任何一个拥有海岸线的国家而言,海岸防御都在国家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许多现代化的局部战争都是从海上发起,具有从蓝水向近岸海域推进的明显趋势,海岸防御担负着拒敌于国门之外的重要任务。在目前的海岸防御中,近程防御主要由海军岸炮部队担负,而岸防导弹系统则承担中/远程防御的重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在重点抵御海上入侵战略原则指导下非常重视发展海岸防御力量,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装备岸防反舰导弹系统的国家,从其研制的第一个“活火山”岸防导弹系统到最新一型“俱乐部-M”岸防导弹系统,前后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目前已装备有7种岸防导弹系统。这些武器系统的主要作战用途是对抗航母特混舰队和两栖突击部队可能从海上发起的攻击。[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法国情报处理系统包括"织女星"作战系统,TAVITAC/TAVITAC2000战术数据处理系统,TAVITAC NT海军作战管理系统和TACTICOS作战管理系统,文章分别介绍了每个系统的体系构成及装备情况。 相似文献
15.
为采用航线自动规划技术设计出最优船舶航行路径,提出一种基于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AIS)数据和航行区域栅格化地图建立环境模型,结合蚁群算法求解最优航线的航线自动规划方法.对航行区域地图进行栅格化处理,利用海量AIS数据定义可通航栅格和障碍物栅格,结合邻接矩阵... 相似文献
16.
本文阐述了从复杂背景中分离出车牌照图像,经过图像预处理及有效的车牌照区域定位算法进行车牌分割,通过最新的数字图像处理和识别技术对车牌字符分割与识别,分析了实现车牌自动识别的多种方法。 相似文献
17.
18.
目前许多船舶己装备了AIS,本文通过对船员进行问卷调查,归纳总结出船员实际了解和使用AIS时存在的不足,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以期普及船员AIS的知识,最大限度地发挥AIS的效能。 相似文献
19.
自主开发的耙吸挖泥船信息化监测系统,通过分布式处理、虚拟端口、冗余和无缝切换技术提高了可靠性稳定性;通过软硬件自主组态功能实现了强大的适应能力,降低了用户应用成本;实现了AIS和雷达信息在疏浚监测界面的集成应用,保障船舶安全,降低船员劳动强度;实现了三维操耙和三维地形功能,提高了疏浚施工的安全性、质量和效率;更加强大易用的疏浚施工分析和回放系统,加强了疏浚施工的可追溯性,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兼具其它实用特色功能的独创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