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公路》2020,(2)
对高速公路隧道群影响高速公路运营与日常管理的危险有害因素与重大危险源展开分析,采用预先危险性分析方法对这些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与分析,进而提出危险有害因素与重大危险源的预先控制措施;采用突发事件扩散情景分析方法对这些事件的危害性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应急控制措施,最终为编制隧道应急预案体系提供基础性依据。  相似文献   

2.
基于贵州某山区公路边坡,通过对该公路边坡工程地质情况的分析,对高速公路沿线拟开挖工程边坡的重点研究段进行划分,并对该公路边坡危险性评价模型进行确定。通过因素层次结构法对边坡危险性的分析,将公路边坡灾害的危险性进行等级划分,分别为I级非危险区、Ⅱ级低危险区、Ⅲ级中危险区、Ⅳ级高危险区,就公路沿线边坡的实际情况来看,其中危险区占比8.01%,中危险区占比41.72%,低危险区占比40.01%,非危险区占比10.26%。对重点段边坡进行了系统的计算分析,采用Nsarma法对边坡进行分析,并对相应的危险段提出加固措施,为该高速公路边坡稳定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张承高速公路崇礼南互通连接线工程是改建项目,设计、施工、运营管理等各方面均存在潜在的危险因素,对线路选择、路基路面、桥涵工程、沿线设施、旧路改造、施工期间、安全运营管理方面进行解剖分析,将危险因素分析出来,为安全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运用危险性预先分析的科学现代管理方法对砂轮机安装、使用过程中对操作者造成的危害进行分析。从而制定出预防事故发生的措施。同时通过对砂轮机伤害事故的危险性预先分析。为读者提供危险性预先分析的一个运用案例。有助于该种管理方法的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5.
《公路》2015,(9)
从危险性识别和危险性估计两方面进行了公路小桥涵水毁危险性评价,根据水毁危险度将公路小桥涵水毁危险性分为极严重危险、严重危险、中等危险和轻微危险4级;将小桥涵水毁易损性分为好、一般、较差和差4级,从完善性和自身稳定性两方面选取了小桥涵水毁易损性的评价指标,根据各评价指标的定量描述完成了小桥涵水毁易损性评价;从承灾体因素和致灾体因素两方面选取了公路小桥涵水毁综合稳定性的评价指标,通过影响因素叠加法建立了评价模型,通过专家调查法确定了各评价指标权重值,以G210宁陕段K144+300处涵洞为例对评价方法进行了实例验证。  相似文献   

6.
公路隧道完善防火设施的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国岐  王一斌 《公路》2003,(10):11-13
从1995年以来国内外发生的多起公路隧道火灾事故分析着手,对公路隧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提出看法。并对最危险火灾等级的公路隧道自动灭火设施的配置做了探索。重点介绍了自动报警-水喷雾、消火栓系统在某一工程实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谢旺祥  熊艳 《交通科技》2015,(1):173-176
为正确评估改扩建高速公路高边坡施工过程中的运营安全危险性,文中基于T-S模糊神经网络原理建立了运营安全危险性预测模型,同时在MATLAB软件中通过C语言编程实现了这一评价算法,并利用小平阳高边坡的改造进行实例研究,对采取不同施工和交通组织方案的情况作比较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判断危险性的大小与危险的来源。  相似文献   

8.
随着运输交通的不断增加,安全问题也不断被放大,作为保障人们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在交通运营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显著,公路安全设施的研究分析主要是分析道路的安全状况,确定道路设施的等级,找出问题并采取适当的解决方法。结合工程实例,对该工程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对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的评估,确定影响道路安全的因素,并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9.
考虑到在役公路隧道交通事故多发的特点,在对国内外公路隧道安全性评价进展情况进行系统总结的基础上,通过全面分析影响公路隧道交通安全的设施因素,从隧道平纵线形、洞口条件、路面状况、通风照明设施、交通安全设施等方面编制了可对在役公路隧道开展定性安全性评价的安全检查表。基于风险的理念,围绕设施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分别针对高速公路和等级公路隧道建立了运营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提出了基于指标体系法的定量评价方法以及隧道运营安全风险分级标准。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道路安全运营的影响因素,建立了基于道路设施、交通工程设施、交通管理设施、气候因素、交通环境因素的5类评价要素的指标体系.提出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的模糊数学方法,并基于5个要素对路段进行安全等级的划分.结合算例说明采用多因素综合评判的模糊数学方法对道路路段安全的等级进行划分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针对城市地下道路当前运行情况,通过对现状问题进行分析,得出现状问题主要包含交通安全问题、结构病害、智慧化管理水平不足等类型。其中,影响交通安全因素主要为节点交通拥堵、安全设施设置不规范和隧道洞口黑洞效应。通过对现状问题形成原因分析及不同类型问题的针对性处理,从交通安全与照明设施完善、交通运行管控提升、智慧防灾预控和智慧管养四个方面提出对城市地下道路提质升级建议。由研究可知:1)城市地下道路提质升级应因隧制宜,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使改造更人性化、经济化;2)智能化技术在城市地下道路交通运行状态全息感知、运行态势分析、运行状态预警管控、防灾智慧检测和智能养护等领域有较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雨洪调蓄设施是改善城市内涝的重要工程措施,研究其空间布局及规模尤为关键。现总结了大尺度雨洪调蓄设施规模影响因素,对调蓄设施的调度方式以及布局进行分析研究,并通过案例分析说明调蓄设施采用固定下泄的调度方式便于调度控制,但上游调蓄库容占比越大越容易造成库容浪费,上下游调蓄总库容应采用不同洪水组合相互验证。在下游用地能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应优先选用区间同频工况下的调蓄库容布局。该研究成果对相关工程规划设计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沥青混凝土路面预防性养护效益计算及参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任奕  谈至明  柳正华 《公路》2006,(11):183-186
路面预养护效益分析是路面预养护技术的核心,是比选预养护方案和确定实施时机的前提。根据美国等路面预养护效益分析的经验,结合我国公路养护技术水平,对沥青混凝土路面预养护效益分析中的效益指标、效益计算基线和预养护时间范围展开了讨论;进而,提出我国现阶段沥青混凝土路面预养护分析中效益指标选用建议和它们计算下基线的参考值,以及预养护时间范围的控制指标和控制标准的建议值。  相似文献   

14.
王蔚卿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1):159-162,M0018,M0019
通过对一处植草沟-表面流人工湿地联合径流处理设施内的水体及土壤样品进行采样分析,研究土地处理设施内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和径流截流净化机制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径流内重金属的水体-土壤迁移,是其在土地处理设施内脱除的主要途径,但这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土壤重金属富集现象。与周边自然土壤相比,径流土地处理设施内土壤主要重金属(Fe、Mn、Ph、Cu、Zn及As)的平均浓度上升了1.5~2.9倍,带来了严重的负面环境风险。其在具备深度水质净化能力的土地处理设施单元内(如人工湿地)尤为严重。同时设施内重金属水体-土壤迁移的强度显著受到水体理化环境,特别是氧化还原水平的调控,厌氧及强还原性环境会进一步提高土壤重金属二次释放及向周边环境迁移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运用费用一效益分析的观点,对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进行了研究。明确了路面预防性养护的定义和技术理念;分析了包括成本效益、交通效益和使用性能效益在内的路面预养护效益;总结了上海地区典型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措施的技术经济特征,并采用等效年度费用法对措施的成本效益进行了分析;以路面预防性养护措施的费用效益分析为核心提出了最佳预防性养护时间的确定方法和相关参数,其中,费用包括预防性养护措施费、中修费和日常养护费用,效益以路面性能曲线下的面积表征。成果表明沥青路面的预防性养护应以合理的费用效益分析为基础,以达到节省路面寿命周期内养护费用的目的:提出的理论、方法、技术和参数,基本解决了建立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体系的关键技术,成果可供相关的研究和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高速公路边坡风险源的分析,总结出6个主要的风险因素:降雨、边坡形态、地下水、地质构造、风化作用和振动作用,并得到了6个风险因素的权重。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将6个风险因素分别划分为5个模糊等级,建立因素集。把风险发生概率和风险损失建立为5个等级的评价集,运用Karwowski隶属度函数推导得到各风险因素对风险发生概率和损失的评价矩阵,分别对高速公路边坡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进行了评估,基于风险评价矩阵得到风险等级大小。依托广河高速公路边坡工程,对其风险发生概率和损失进行了评估,根据风险接受准则得到该边坡工程风险等级大小,并与实际工程进行对比,同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控制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17.
全迅  那通兴  许强  李宏哲 《隧道建设》2022,42(Z1):544-552
为提升公路水下隧道服务品质,保障隧道通行安全,针对检查评定体系亟待建立、土建结构风险点多、机电设施故障率高、预防性养护与养护决策难以实施等问题,开展水下隧道提质升级实践意义重大。依托已建成通车的苏州阳澄西湖隧道,基于特隧特养、安全风险防控和信息化管养理念,系统性提出了设施本体性能改善、管养信息化水平提升及风险防控能力提升的提质升级解决方案。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1)土建结构病害处治、机电设施改造升级和交安设施性能完善设计与实施; 2)建立了隧道管养信息化系统; 3)研究制定了隧道检查评定体系和运营阶段安全风险识别与防范体系。方案实施后,苏州阳澄西湖隧道的设施技术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信息化水平和风险防控能力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8.
Domestic automobile insurance claims were investigated to correlate the driver neck injury risk with the safety rating of the head restraint, the severity of vehicle damage, and other human factors. The results of our statistical analysis reveal that the risk of neck injury for the driver i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or vehicle size, use, driver gender, driver age, impact direction, accident location, and safety rating of head restraint, depending on vehicle the damage level which is assumed to imply impact severity during a rear-end crash accident. One of the unique findings from domestic insurance claims from low-speed rear-end crash accidents is the frequent reports of lower back injury together with whiplash. Thus, the risk of lower back discomfort is also included in this statistical analysis.  相似文献   

19.
转体施工法作为一种桥梁施工方法,由于其特有的施工优越性,使得其被广泛应用于斜拉桥索塔的施工之中。然而,由于斜拉桥索塔施工工序繁多和施工工艺复杂,加之需保证转体过程顺滑、稳定及精度要求。故为了降低施工期间风险,对斜拉桥索塔转体施工期进行结构安全风险评估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依托某斜拉桥索塔转体施工为背景,基于ALARP准则桥梁风险矩阵方法,识别施工期间风险源,进行风险分析,为充分了解施工风险,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来控制和降低风险水平,以确保斜拉桥施工期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