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以澜沧江Ⅳ级航道建设工程曼厅大沙坝无名洲整治方案为依托,阐述了滩险概况及碍航特征。针对采砂对弯道浅滩河段航道条件和航道整治的影响,从水位、流速、比降、消滩指标等方面分析了采砂前后航道条件和原推荐方案预期效果的变化,认为采砂对疏浚航槽的稳定和船舶自航上滩均会带来不利。提出了通过调整整治建筑物守护滩槽、束水攻沙、调整水面和比降分布等措施,以达到改善航道上滩水力条件和维持疏浚后航槽稳定的目的。得出结论:1)采砂对浅滩河段航道条件和航道整治均会造成不利影响。2)为保障航道条件和航道整治效果,需要调整整治建筑布置形式,解决新出现的碍航问题。  相似文献   

2.
长江九龙滩浅滩河段有鼓鼓碛、蕉芭滩和三角碛3处碍航。在碍航成因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航道整治目标原则,提出了整治方案。应用平面二维水流泥沙数学模型探讨方案整治效果,经水流条件和典型年泥沙冲淤特性对比分析,进行方案比选与优化,形成了推荐方案。选用2002—2011年水沙序列资料,研究方案实施后长时期内的航槽泥沙冲淤规律,结果表明,方案实施后航道尺度满足要求,航槽可长期保持稳定,整治效果较为理想,达到了预期整治目标。  相似文献   

3.
长江上游胡家滩为弯曲展宽河段浅滩。探讨了胡家滩浅滩河段河床演变特征、碍航特性及滩险成因,提出了航道整治思路与方案。应用平面二维水流泥沙数学模型,采用2002—2011年的水沙序列资料,对方案整治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整治后航槽流速增加且不会成为急滩,消落期航槽内泥沙冲刷加强,起冲时间提前,冲刷历时延长,航道尺度满足规划要求,航槽基本稳定,说明采用筑坝、疏浚与炸礁相结合的方法对胡家滩浅滩航道整治较为有效。  相似文献   

4.
《水道港口》2014,(3):217-222
通过实测资料分析和定床河工模型试验,研究了河段内两处碍航滩险的碍航特性,提出了"以炸礁疏浚、挖槽调坡为主;平顺岸线、修整河槽形态为辅"的航道整治原则,用自航船模对航道整治工程方案进行了比选,提出了推荐工程方案。  相似文献   

5.
通过模型试验分析斗笠子滩水流、泥沙运动特征,并对航道整治方案进行研究,提出了推荐方案。推荐方案工程实施后,整治效果良好,航道水流条件明显改善,船舶过滩能力增强,基本满足千吨级船舶自航上滩要求,表明对枯水卵石急滩实施"下抬上疏"的治理方案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李顺超  王斐  章日红 《水道港口》2016,(4):411-415,438
分析了黄河银川段贺兰滩群滩槽、浅滩变化与碍航特性。针对研究河段存在的河宽水散、槽窄水浅、弯曲半径小、主流频繁摆动等问题,确定了"因势利导,枯水整治,固滩稳槽,堵支强干"航道整治原则。建立了该河段航道整治物理模型,对整治工程方案进行了深入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河段应低水整治,整治水位不宜过高。以固滩为主要目的兼具整治功能的整治建筑物,其整治水位采用设计水位以上0.5 m。推荐方案试验表明,工程后枯水期水流归槽,航道尺度达到建设标准,航道通航条件也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7.
在充分分析现有的多年实测资料的基础上,对梧州—郁南河段总体演变趋势进行分析,重点对西江出浅的三滩河段从横断面变化、深泓线变化、洲滩变化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河床演变分析,初步得出了成滩的原因,并据此定性确定了三滩各滩滩性,提出了该滩段的整治思路,旨在为航道整治方案的确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根据狗足湾滩河段的河型河势及碍航特点,通过模型试验提出了采取炸礁开槽、疏浚和筑坝相结合的整治方案,试验结果表明,经采取整治措施后,取得了良好的整治效果,该滩按试验推荐方案进行了整治,原型观测表明达到了预期的整治目的。  相似文献   

9.
典型石质汊流滩航道整治二维水流数值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石质汊流滩航道整治工程中,通常采用开挖河槽的方法来降低流速,改善航道水流条件。本文应用二维水动力数学模型研究典型石质汊流滩——广西浔江鲫鱼滩航道整治工程方案,通过各方案计算结果比较,分析了工程后分流比及局部河段流速的变化规律,并就流速和流量的变化与开挖面积、开挖范围以及开挖方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什川吊桥滩是黄河大峡库区内主要碍航滩险之一,严重影响通过该河段船舶的安全航行。在明确其碍航特性的基础上,结合河工模型试验研究,对比分析不同方案整治前后河段的通航水流条件,确定采取浅区挖槽和深沱筑潜坝相结合的措施进行整治。工程实施后航道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整治效果良好,可为类似滩险的整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针对通州沙西水道存在的诸多问题,2011—2016年间通州沙西水道实施了大规模的河道整治工程,为通州沙汊道形成稳定的双分汊河型创造了有利条件。根据近年来实测水文、地形资料,从通州沙西水道分流比、通州沙沙体、河道的冲淤、河道尺度等方面,分析通州沙西水道河道演变出现的新变化以及整治工程效果。结果表明:通州沙沙体基本稳定,西水道分流比增加2. 4%,-5 m河槽全线贯通,四干河以下-10 m河槽基本贯通,达到工程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2.
王益良 《水道港口》2004,25(Z1):14-18
介绍了松花江三姓浅滩历经一个世纪的航道整治历程,展示了几代人为之不断实践,辛勤付出,也充分展示了当今中国航道整治与航道研究领域的先进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澜沧江绣花滩群中各种滩险滩性的基础上,同时考虑滩群中各滩险的滩性迥异、成因复杂以及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整治工程方案布置以“顺应河势、因势利导、中水控制、低水整治、统筹兼顾”为主要原则,对澜沧江绣花滩群整治工程进行了河工模型试验研究,提出的整治措施已被实际工程采纳。  相似文献   

14.
在泸渝段航道整治工程中,开辟神背嘴滩右槽为主航槽,整治初期效果显著。针对长江上游船舶大型化、神背嘴滩十余年河床演变后的航道条件适应性问题,基于滩槽演变、浅区变化、分流比、流速比降、与船舶发展和航道规划适应性等方面对神背嘴滩航道条件进行分析评价。评价认为航槽有所回淤。鉴于各水位期均存在坡陡流急的现象,提出特殊时期扩大泄水断面、适当提高部分整治建筑物高程的维护措施。  相似文献   

15.
解中柱 《水道港口》2010,31(5):468-472
在总结历史治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模型试验研究了神背嘴滩的碍航特征及成滩原因。通过新开右槽、建整治建筑物等措施调整汊道分流比和束水攻沙,使航道尺度增大到2.7m×50m×560m,改善了枯水弯、浅、险的碍航问题,保证了航槽的稳定。整治方案可为山区河流急弯滩险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傅华  黄强  尹崇请 《水运工程》2005,(12):42-44
分析了红水河峡龙滩滩险特性、碍航原因,并介绍了整治工程方案及其整治效果。  相似文献   

17.
十五滩是西南水运出海中线通道(红水河广西段)中的著名滩险,集急、浅、险、弯于一体,整治难度较大。利用实测水文观测资料进行水流条件及碍航特性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工程实际提出该滩的整治原则,并利用物理模型试验的成果进行航道整治工程设计。设计技术标准不只局限于航道等级对航道尺度的要求,还根据降低流速和减缓比降的需要,将滩口或相应部位作加宽、加深处理,以便改善流态,满足航行要求。工程实施后,扩大了航道尺度,解决了“险”、“窄”、“弯”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土脑子河段是川江三大淤沙河段之一,三峡水库蓄水前为弯曲分汉河型,遵循汛淤枯冲的规律。三峡工程蓄水运用后,该河段汛后冲刷的特性被改变,河型也出现了转化的趋势。依据河道实测资料.分析了该河段在三峡蓄水前后的河床演变。着重探讨了河型的变化以及河型变化对航道的影响。分析表明.蓄水后土脑子河段已基本完成由凸岸深切河曲向宽浅河曲变化的过程。将会进一步转化为凹岸深槽的河曲。目前蓄水位下河道累积性淤积以及断面形态的变化对航道的影响不大,这种情况在156m时期将会继续,远期随着水库蓄水位的抬高,河段完成由凸岸深切河曲向凹岸深槽河曲的转化,航道条件将会得到根本改善。  相似文献   

19.
长江中游武桥水道碍航成因分析及治理方案设想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武桥水道位于长江中游武汉市市区,枯季因汉阳边滩突入江心航道过于弯曲而碍航,航道维护难度大。文章扼要介绍了该水道的河床演变特点及碍航成因,分析了影响汉阳边滩冲淤变化的主要因素,提出了该水道初步的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