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汽车与配件》2012,(42):48-50
现代汽车离合器中一个最重要的零件就是膜片弹簧,膜片弹簧离合器已几乎全部取代了以前使用的螺旋弹簧离合器离合器压盘总成(见图1)与飞轮和从动盘一起组成了一个摩擦系统。压盘通过压盘盖上的螺栓旋紧到飞轮上,通过离合器从动盘将发动机转矩传递到变速器输入轴。现代汽车离合器中一个最重要的零件就是膜片弹簧(3),膜片弹簧  相似文献   

2.
李军 《汽车维修》2005,(12):20-21
小红旗轿车采用单片干式膜片弹簧离合器,主要由主动部分、从动部分及液压操纵机构组成。主动部分有飞轮和离合器盖总成(离合器盖总成主要由离合器盖及压盘和膜片弹簧等组成);从动部分由从动盘、扭转减振弹簧、盖板和套在变速器输入轴上的从动盘毂等组成:液压操纵机构由离合器工作缸、分离叉和分离轴承等组成,结构如图1所示。这种离合器具有起步平稳,换档平顺,防止传动系过载,减轻扭转振动等特点。下面介绍该离合器的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相似文献   

3.
富康乘用车采用的是膜片弹簧离合器,共有两种形式:1996年以前装用的离合器摩擦片外径为181.5mm,内径为127mm;1996年以后的离合器摩擦片外径是200mm,内径是137mm.因此,两种离合器的飞轮总成、压盘总成、从动盘总成皆不通用.最易辩别的标记是外径200mm的减振弹簧都为粉红色,而外径181.5mm的6个弹簧中2个为粟色,其余4个弹簧为灰色.分离轴承为自动定心式的,这样避免了由于与膜片弹簧的不同心引起的相对滑动.该轴承与膜片弹簧的分离叉是常接合的,所以离合器是没有空行程的(即没有踏板自由行程).但需要注意的是离合器磨损后产生的间隙由膜片弹簧自动补偿,操作时要特别注意少用半脚离合器,以减少离合器片打滑磨损.  相似文献   

4.
膜片弹簧离合器结构如图1所示,飞轮盘与离合器压盘组成离合器主动部分,两面带铜丝的摩擦衬面与波浪形钢片组成离合器从动部分。从动盘钢片从两块摩擦片之间观看呈波浪形,离合器接合时,起到了减振与柔合接触的作用,有效防止了离合器起步过程中的抖动。摩擦片上每隔25mm开一凹槽,凹槽布满衬面,能有效地消除磨擦表面工作过程中形成的磨料,增大磨擦力,防止离合器打滑,当凹槽磨平,离合器就会出现打滑故障,必须更换。  相似文献   

5.
我国目前生产的汽车离合器结构复杂,多为凸台传动,螺旋弹簧压紧机构,压盘受力不均匀,且从动盘总成大多没有扭转减振器。膜片弹簧离合器结构则大为简化,零件数较少,适宜大量生产;离合器负荷特性好,使用过程中弹簧压力几乎没有变化,无需调整,操纵轻便;从动盘总成有扭转减振器,可有效地避免共振,缓和传动系统所受的冲击载荷,延长零件的使用寿命。因此,膜片弹簧离合器成为世界上流行的结构。我国近几年引进的车型都采用了膜片弹  相似文献   

6.
故障现象:一辆依维柯汽车,行驶时出现了离合器(推式离合器)严重发抖,踩下、放松离合器踏板时有异响。 故障检查与排除:据驾驶员介绍曾对离合器保养拆装过。分解离合器,对离合器进行全面检查,压盘工作面良好无磨损过度现象,膜片弹簧无裂纹、断裂,膜片内端在同一平面内,膜片弹簧的高度都符合规定值,从动盘摩擦片也无油污。再检查分离轴承,用手转动它,阻力较大,  相似文献   

7.
苏慧青 《实用汽车技术》2005,(6):i0008-i0011
以上海桑塔纳LX型乘用车为例介绍:其离合器为单片、干式、摩擦式、膜片弹簧机械传动式结构。所谓单片-是指具有一个从动盘的离合器;摩擦式-是指依靠主、从部件间的摩擦传递动力的离合器:干式-是指摩擦片在干燥状态下工作的形式的离合器:膜片弹簧-是指由薄弹簧钢板制成内端带有分离指的锥度膜片弹簧。  相似文献   

8.
卢玉祥 《汽车科技》2005,(3):54-54,15
1膜片弹簧离合器的特点 由于膜片弹簧具有压紧弹簧和分离杠杆的双重作用,从而使整个离合器的结构简化,同时也缩小了离合器的轴向尺寸。此外,制造及装配工艺简单,制造成本较低。膜片弹簧离合器在从动盘磨损后能保持压紧力几乎不变.或者说具有自动保持压紧力的特点。从结构上看它不象螺旋弹簧那样,会在高转速下因离心力而产生弯曲变形,导致压紧力下降。  相似文献   

9.
《汽车与配件》2012,(38):37-39
由于摩擦副位于飞轮和压盘之间,离合器从动盘主要功能是将发动机转矩传递到变速器输入轴。功能离合器从动盘(见图1)主要部件是:从动片(15)、成对的从动盘摩擦片(1)、带花键的盘毂。在本刊第34期《离合器技术发展(二)》中已经提到,从动盘还有其它几个功能:从动盘要能保证平稳起步,及快速换档,衰减发动机传递到变速器的振动,以防止变速器噪声。要满足这些功能,对现代汽车来说是"必须"的,这就还需要一些其它部件:波形弹簧片(3)和扭转减振器(7~13)。  相似文献   

10.
贺西永  魏波 《汽车维修》2005,(12):46-47
1.挂档困难 一辆捷达轿车,起动时完全踩下离合器踏板,但离合器主、从动盘仍不能完全脱开,离合器从动盘仍与发动机飞轮一起旋转;强行挂档后,未松开离合器踏板汽车就往前冲,致使发动机熄火。  相似文献   

11.
<正>国内汽车离合器种类按传递扭矩的方式的不同,主要分为摩擦式、液力式、电磁式和综合式4种,其中摩擦式离合器应用最广泛。摩擦式离合器是一种依靠主从动部分之间的摩擦来传递动力且能分离的装置。它主要包括主动部分、从动部分、压紧机构和操纵机构等4部分。其工作原理图见图1。重型汽车由于承载量大、发动机传递的扭矩高,较多的采用单盘膜片弹簧离合器,我国针对膜片弹簧离合器的专门研究机构较少,在设计时大多数企业都凭借以往经验,在生产过  相似文献   

12.
二、桑塔纳2000GLi型轿车离合器的维修(一)离合器的拆卸和安装1、离合器的拆卸(l)首先拆下变速器(详见本章变速器拆卸与安装部分)。(2)用专用工具10-201,将飞轮固定(如图8所示),然后逐渐将离合器压盘的固定螺栓对角拧松,取下离合器盖及压盘总成,并取下离合器从动盘。  相似文献   

13.
佟君 《汽车维修》2006,(5):13-13
离合器打滑的故障现象为车辆起步困难,行驶无力,重载上坡时动力不足。引起离合器打滑的主要原因有:离合器踏板无自由行程或行程过小;从动盘磨损、硬化,铆钉头露出或摩擦片上沾有油污;离合器压盘弹簧过软或折断:分离杠杆调整螺钉调整不当。  相似文献   

14.
通常,驾驶员根据离合器踏板自由行程的高低来判断离合器从动片的磨损程度。但是,如果驾驶员经验不足,易造成离合器从动片磨损严重而导致摩擦片上的铆钉裸漏,造成飞轮和压盘工作面不可修复的损伤,出现飞轮和压盘同时报废的情况。为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制作离合器从动片磨损报警装置。此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实用性强的特点,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离合器从动盘磨损过快的原因 驾驶习惯不良①有的驾驶员经常习惯于把脚放在离合器踏板上,容易使离合器踏板受力,使离合器总泵腔内压力升高,总泵腔内制动液经油管进入助力器,离合器助力器便处于不正常的工作状态,致使离合器压盘弹簧的部分压力被吸收,这样离合器便出现了类似半联动的状态,产生了离合器打滑,久而久之,将造成离合器从动盘磨擦片过快磨损。  相似文献   

16.
一辆用北京BJ1040底盘改装的中巴客车更换了离合器压盘和从动盘后便觉不好用。先是按常规调校法调校后离合器分不开,几经调整仍然分不开。于是在离合器盖和飞轮之间加平垫,离合器勉强分开,但运行起来离合器打滑。使用半个月以后检查离合器时,发现从动盘已破裂、将离合器压盘拆开发现:压盘弹簧自由高度不等,高的有59mm、矮的仅55mm。看来,离合器故障是由于弹簧高度不等所引起。由于有上次的教训,,我们将领来的新压盘总成先拆开检查,弹簧自由高度仅54mm,这个数值与标准相差太远。离合器弹簧一时又买不到,将原先换下的几个压盘拆开,根据高度分组,选了一组高度为57mm左右的弹簧,装复以后故障排除。 显然因为压盘弹簧参数不符合技术要求才出现上述故障。而现在的中巴车追求经济效益而多载入,加上这辆故障车的整车整备质量就有3t多,大大超过了原离合  相似文献   

17.
EQ1108G、EQ1141G型汽车采用的是单片、干式、螺旋弹簧离合器,从动盘装有三级减振弹簧,压紧弹簧按刚度不同分成红色和灰色两组,沿压盘圆周对称分布,液力式操纵,带真空助力装置。该离合器具有接合平稳、操纵轻便、可靠、耐用等特点。为发挥其良好的技术性能,确保车辆正常使用,在  相似文献   

18.
一、离合器 1.离合器为干式单片膜片弹簧式,采用液力驱动式,踏板有加力弹簧。 2.离合器从动盘摩擦片表面不得有烧蚀、翘曲、油污及裂纹等不良现象,否则应更换。  相似文献   

19.
正一、双离合器的结构双离合器由主动部分、从动部分、压紧机构和操纵执行机构组成。1.主动部分双离合器主动部分与发动机曲轴连在一起,由双质量飞轮、驱动盘、离合器K1压盘、离合器K2压盘和离合器盖组成,如图1所示。在双质量飞轮内装配有内齿,内齿与铆在连接环上外齿啮合,如图2和图3所示,连接环与驱动盘、离合盖三者铆在一起,驱动盘通过轴承支撑  相似文献   

20.
离合器异响原因从动盘异响其主要原因为:减震器弹簧折断、摩擦片不平破裂、盘毂歪斜、铆钉外漏松动、从动盘键槽磨损、缸片翘曲变形等。分离轴承异响其主要原因为:轴承损坏缺油、轴承转动不灵活烧毁、分离轴承与套筒松旷、回位弹簧过软折断、分离套筒与第一轴配合松旷、踏板回位弹簧折断等。离合器壳固定螺栓碰刮飞轮壳异响其主要原因为:曲轴轴向间隙过大、离合器盖过薄、固定螺栓垫片过薄、飞轮与飞轮壳之间距离太近、固定螺栓过长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