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改革开放至今,中国船舶工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中国造船年产量由上世纪80年代初的50万吨提高到了2001年的400多万吨,造船业也由世界第17位跃居为世界第3位.预计到2005年,我国年造船产量可达650万吨以上,市场的份额也将提高到15%.  相似文献   

2.
战斗舰船是由许多子系统和部件综合而成的复杂系统。过去强调发展可用于组合系统的部件所必需的手段和机构。其结果是,在处理系统综合时,主要关注的是系统组成及其部件的配合,而不是系统的功能。计算机技术以多种方式使造船业受益,尽管它已大大增强了相关部件系统综合问题的处理能力,但造船业还尚未认识到有效地利用这一技术解决系统功能性问题的重要性。详细分析了处理系统功能性问题的难点,并说明了一种推进系统的计算机仿真  相似文献   

3.
造船强国:路漫漫其修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过去的一年,国际船舶市场急速攀升,世界造船产业加快向东方转移,令国人似乎看到了实现造船强国梦想的曙光。2003年中国不菲的造船业绩,使舆论和业界似乎都不愿再保持低调,赶超日、韩问鼎世界造船霸主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从情势看,这种推论似乎是成立的,我国造船业已跻身世界三甲,并且坐稳了第三的位置,同时,我国还具有劳动力资源丰富、工资成本低的优势,而这正是日、韩的软肋。然而,这是否意味着我国造船业已经具备了与日、韩抗衡的实力?未来世界第一造船强国的宝座非中国莫属吗?  相似文献   

4.
钟秋 《海运情报》2004,(5):18-20
2003年韩国的新造船接单量已大幅超过日本,确保了3年以上的工作量。从1999年到2003年的约5年间,世界造船业的新船竣工量年均约3000万吨,超过预测量很多。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情况呢?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伴随世界经济的复苏,中国造船业也春回大地、渐入佳境。订单数量猛增,许多造船企业的生产任务排到了2006年。然而,就在人们对我国造船业的美好前景喜上眉梢之际,近一年多来钢材价格飞涨对造船业形成了强烈冲击,让刚刚起飞的中国造船业苦不堪言。  相似文献   

6.
造船业的注意力逐渐从干散货船、油轮和集装箱船等主流商船转移到作业船舶上,后者主要服务于海上石油开采业。仅仅15个月之前,造船业尚深陷生产深渊不能自拔。近几年,造船厂的产量一度创历史高点;如今,随着全球造船业的产能明显放缓,这个行业似乎即将实现软着陆,产量水平向着可持续方向发展。本文是波罗的海国际航运公会的分析文章,将2011年12月与2013年3月的数据进行比较,揭示了造船业的巨变。  相似文献   

7.
造船     
《中国船检》2004,(7):49-51
发展造船业首先要满足国内市场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陈小津日前表示,中国造船业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在旺盛的中国航运市场需求面前,现有国内造船能力严重不足,为此,中国发展造船业,首先是要满足国内市场。陈小津介绍,因长期以来严重缺少大型造船设施,中国的造船能力  相似文献   

8.
郑兴富 《船艇》1992,(3):11-16
90年代世界造船业面临着经济的发展,贸易的增长,海运量的上升,船舶更新的局面是造船业复苏的缘故。据统计世界船队老化严重:散货船按使用期20年计,90年代将有1.28亿载重吨船舶超期服役而被拆除;油船在95年后每年将有2000万载重吨的巨型油船被拆除;世界海上救助船队的大型远洋救  相似文献   

9.
构建集团化船舶行业物流平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当前世界造船业的格局以及我国在世界造船业所处的地位,指出以信息化带动造船业发展的重要性,而船舶物资采购和配送的信息化首当其冲,进而分析了在新的竞争形势下我国船舶物流企业实施集团化经营和建立物流商务平台的必要性,设计了我国船舶物流企业集团化经营和商务平台的架构,指出实施集团化经营和建设船舶物流商务平台是相互促进相互依赖的,将为我国造船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全球金融危机对造船业影响在2008年开始体现,预计08-09年,全球造船业新船订单同比将分别下滑超过40%,船价将进入调整期。但对于我国的造船龙头企业中国船舶和广船国际而言,由于良好的财务状况、充裕的手持现金,影响则相对较小。从长远看,船舶调整振兴规划将启动我国造船业的新一轮洗牌,未来几年我国船舶制造业将在企业实力、技术水平、产品品种上谋求更深层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全球造船业市场的持续红火让中国造船企业家摩拳擦掌按耐不住,奋力超越日本、韩国的态势此起彼伏。造船业重心加速向中国倾斜,2015年成为世界造船翘楚对中国不再是梦想。中国造船业经历了风风雨雨,终于迎来了一个又一个大展宏图的机会。 通往问鼎世界造船强国的征途虽然一片光明,但也将面临重重挑战,尤以船舶配套业滞后为突出。因此,振兴中国造船业还需经历坎坷艰辛,仍要依赖造船业和社会各界人士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2.
张弛 《中国水运》2006,(3):41-41
韩国造船工业协会根据克拉克松的船舶登记数字公布,2005年全球十大造船企业中,韩国占了7家。前五名全部是韩国船厂。2005年全球排第一位的是现代重工,造船1073万修正吨。排第二、三位的是三星重工、大宇造船。2005年全球造船总量是1.42亿修正吨,韩国7家船厂约占造船总量30%。韩国造船业在订单总量、订单余量、船舶建造量方面均实现世界第一,遥遥领先于竞争对手日本,继续保持造船业全球霸主地位。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造船业的当前形势和今后的经营策略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为我国造船业今后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造船     
《中国船检》2004,(1):59-61
我国造船业竞争力提速 中国造船不仅仅单纯地走大吨位、高数量之路,在船舶技术革新上,我国造船业也正在不断缩小与世界先进造船国家的差距,造船业的整体竞争实力在迅速提升。但是,我们的整体造船水平还落后于日、韩等国,在造船平均周期和船用配套产品质量方面还相对落后。我  相似文献   

15.
张凯 《机电设备》2006,23(3):16-17
目前进入国家统计的8家船厂2005年建造198万载重吨,占全国造船约25%,其它船厂建造国内航行船舶约350万载重吨;目前各大船厂都在扩建,生产能力都将超过一倍;另又有十几家船厂正在建设中。估计2008年后进入国家统计万吨以上船厂的江苏造船能力在600万吨以上,国内航行船舶也能保持目前水平。江苏造船业的快速发展给了船用配套业一个重要的机遇,而江苏船用配套业是否抓住这个机遇则影响到江苏造船业的兴衰。江苏要成为造船大省、强省,加强船舶配套工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与造船业一起形成江苏船舶工业走廊。  相似文献   

16.
柏桦 《江苏船舶》2011,(4):38-39,42
造船业是典型的出口导向型产业,人民币汇率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造船业的利润。本文分析了人民币汇率改革及其对我国造船业的影响,从经营管理策略和财务管理策略两个方面讨论了我国造船业应对人民币升值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陈春满 《中国水运》2010,334(8):29-30
产能过剩、国际航运萎缩是当前我国造船业面临的最根本问题。中国船舶工业经济研究中心称今年全球的造船产能有2亿载重吨,中国产能占到了8000万载重吨。本文针对修造船业"后危机时代"普遍存在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投入降低现象,认真梳理跟海事密切相关的风险事项,探索提升风险预控能力的管理思路,以期更好地保障水上安全。  相似文献   

18.
日韩船舶工业新时期发展战略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长涛 《船艇》2005,(2):40-46
一、新时期日韩船舶工业的发展战略简介 1.韩国船舶工业2010年发展目标2002年年中,韩国造船工业协会和产业资源部召开了韩国造船产业前景及竞争力战略研讨会,会上提出了韩国造船业在2010年应实现的目标。该目标的具体内容为:将韩国的世界新船市场占有率从目前的32%提高到40%,高附加值船的比重从目前的13%提高到35%,船舶配套产品出口额从目前的3.7亿美元提高到20亿美元。  相似文献   

19.
谢予 《世界海运》2014,(8):34-38
2014年上半年,全球造船市场发展相对平稳。造船三大指标中新船订单累计同比出现小幅下降,表明当前船东对投资新船仍持相对保守的态度。主要造船国家中,中国上半年新接、完工和手持订单量均稳居全球首位,不断扩大与日本、韩国之间的领先优势,进一步提高在全球船舶市场中的地位。上半年主要造船国家(地区)的造船业发展呈现出不同特点,但从整体上看,推进造船业升级和多元化仍是当前全球造船业发展的主流趋势。  相似文献   

20.
船舶配套工业发展思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惠芬  曹友生 《船艇》2004,(4):35-37
我国造船业经过“九五”时期实施扩大投资规模、加快技改步伐和进行结构调整等一系列措施。“十五”开局出现了高速增长的喜人形势。特别是在国务院领导关于“中国有希望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重要指示的鼓舞下,两大造船集团和地方造船业都加快了发展步伐,2001、2002、2003年我国新船完工量、成交量、手持船舶订单量连创历史最好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