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铁盾构隧道服役环境十分复杂,在外界各种环境条件的影响下,其结构安全性会不断发展变化。目前,上海轨道交通盾构隧道维护工作中,以单项指标判定盾构隧道的安全性,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一个评价指标体系和能够统合所有会影响盾构隧道结构安全性因素的综合评价方法。按照评价指标选取原则,确定了影响地铁盾构隧道结构安全性的各类主要因素,确立了适合地铁盾构隧道结构安全性指标的评价标准,建立了修正的模糊综合评价法。采用该方法对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某上行区间单圆盾构隧道结构安全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2.
南京地铁河西地区盾构隧道长期运营后,因地下水位变化、地面超载、周边基坑土方开挖、列车振动荷载等各种外部因素,造成了隧道纵断面不均匀沉降、横断面变形、管片错台及开裂、管片间渗漏等病害,基于纵断面曲率半径、横断面收敛、防水极限及螺栓强度极限的理论推算,结合与实测数值的对比,判断隧道防水性能及结构状态,为隧道的安全运营维护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奇异谱分析理论,以某市地铁保护区监测数据为例,研究将奇异谱分析应用于地铁隧道沉降监测数据的处理,并与小波分析结果对比分析。对比分析表明,奇异谱分析方法能够有效获取沉降变形趋势及变形周期,可为解读地铁监测数据和制定地铁监测计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对既有地铁运营线路的隧道结构沉降进行监测是了解和掌握隧道结构变形、及时发现病害和判断其安全状况的必要方法和手段。文章结合北京地铁某2条运营线路的隧道结构沉降监测实例,讨论了在不同工艺、不同埋深、不同水文地质条件下的隧道沉降情况,探讨了隧道结构监测的必要性,以指导后续隧道结构的养护维修。  相似文献   

5.
目前,现有的地铁隧道监测数据库管理系统大都以表格形式体现监测数据,由于无法管理监测点布置的相关图形,导致快速查询和分析缺乏直观化和形象化,从而容易产生差错.鉴于GIS在图形管理、定位查询和统计分析方面的优势,提出建立基于GIS的地铁隧道安全监测信息系统,实现监测数据和图形位置的双向快速查询以及空间统计分析工作,为用户提供可视化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6.
既有地铁13号线东直门站紧邻首都国际机场线东直门站,并受机场线深大基坑开挖的影响存在重大安全风险。为了控制安全风险,本工程在设计阶段通过数值模拟手段计算分析了既有13号线车站结构在紧邻深基坑情况下的受力特征,并评估了其安全性,根据评估结论对设计方案进行了优化,之后又在施工过程中采取了监控量测措施,有力地保障了该车站结构的安全。  相似文献   

7.
针对武汉复兴路地下车站主体结构的运营安全问题,采用三维全尺寸模型精细化数值分析手段,研究了运营期不同边界条件和不利荷载工况下的结构力学响应.研究表明:地基加固处理不当将诱发楼板和纵梁出现局部沉降过大问题,立柱间的最大差异沉降增加43%;降水、高层建筑修建等地表超载工况下顶板沉降增加33%,总沉降达51.9 mm,地表超...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对地铁盾构隧道结构各类病害及变形破坏特征分析,同时结合长期变形及专项维保监测相关工程实践资料,对地铁隧道结构的综合安全性态评判技术及对应评判模型建设开展研究,并结合某地铁区间工程实例,从隧道结构变形监测成果、病害检测成果、结构形变理论极限指标、病害综合评估等多个维度,初步建立了一套较为全面的地铁隧道结构安全评判指标体系及评判模型,可为进一步开展相关隧道病害综合治理及其整体安全管控工作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针对地铁工程穿越瓦斯地层时所面临的危险源种类繁多、安全管理难度大等难题,利用物联网、流媒体和无线传输等技术,集成瓦斯自动检测、盾构施工实时监控、人员定位等专业应用,提出了全线覆盖、全员参与、全过程管理的集约化管控模式,构建了各参与方共同监管的地铁瓦斯隧道安全防控管理体系.该体系已成功应用于成都轨道交通6号线三期工程的全过程建设中.通过线上、线下联动管理的方式,对地铁线路穿越瓦斯地层时土建施工阶段的危险源进行实时智能化监测、迅速响应和及时处置,有效提高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管理水平,节约了管理成本.  相似文献   

10.
文章结合广州地铁18号线番禺广场站—南村万博站区间暗挖下穿既有7号线南村万博站—汉溪长隆站区间工程实例,对大断面暗挖下穿运营线路既有隧道结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重点分析运营线路隧道沉降、椭圆度等变形规律,并针对变形规律提出可参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地铁运营期间隧道结构的实时监测,是保证列车安全运行的重要技术手段。将静力水准仪和位移计结合起来,建立一个全方位的位移(变形)实时监测系统,很好地解决了地铁隧道运营安全监控问题。由于列车振动及空气动力的影响,会使传感器发生震荡,导致监测信号当中含背景噪声,利用小波分析技术很好地消除了背景噪声,保证了监测数据的准确。  相似文献   

12.
首次建立地铁车站结构健康监测系统。运用光纤光栅传感器和振弦传感器,对施工期间的北京地铁10号线国贸站的车站结构进行了一系列监测。光纤光栅传感器和振弦传感器的监测数据吻合良好,捕捉到车站结构上部路面塌陷时结构内部的应变变化,并且监测到地铁车站二衬结构的受力状态。基于水化热理论和混凝土早龄期徐变理论,通过有限元方法,计算了车站结构底板的温度和中层板混凝土早龄期徐变,计算结果和监测数据吻合较好,考虑混凝土早龄期徐变的结果与监测数据更加接近。此外,基于GIS技术,开发了地铁车站结构监测信息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3.
地铁隧道测量机器人自动化变形监测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量机器人具有高智能、高精度、方便编程的特点,从而拓宽了监测领域.通过对测量机器人自动化变形监测的研究与应用,实现了地铁隧道在狭长空间的自动监测,解决了实时监测的难题.  相似文献   

14.
由于地质条件的差异性,地铁盾构法施工过程中对土体产生一定的扰动,特别是在软土地带,掘进及工后均变形较大,对于隧道结构变形造成一定的影响。为更好将此工法应用到软土地区隧道施工,结合国内外类似工程的实践经验,全面分析盾构法施工隧道结构变形原因,提出变形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盾构隧道下穿既有地铁隧道安全距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建盾构隧道从既有地铁隧道下方穿过时,在空间上形成交叠关系,对既有隧道形成不利影响,需要对新、旧隧道之间的安全距离进行确定,以保证既有隧道安全。以北京市展览馆西路下穿地铁4号线工程为背景,利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不同隧道净距条件下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模拟盾构开挖过程,分析其应力和位移指标,在考虑采用注浆措施的前提下,推荐交叠隧道的最小安全距离为4m。  相似文献   

16.
地铁线路规模的扩大、乘客规模的增加对地铁运营安全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地铁运营公司亟需强化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提高作业执行质量,优化地铁运营管理。在对地铁行车标准化作业的危险、危害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详细构建了行车作业安全标准化检查与评估方案,引入第三方机制完成组织落实。通过对某城市地铁行车作业的第三方安全检查与评估实施工作,评估分析行车作业过程中所存在的关键问题,并结合安全标准化作业执行匹配度论证行车作业质量与可靠性。以期为今后将检查与评估推广至整个线网提供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17.
周晏  李兵祖 《铁道勘察》2023,(2):118-123
为了动态获取、处理和反馈隧道安全运营情况,基于光纤传感技术和图像匹配技术原理,设计了一种隧道结构安全监测系统。该系统由FBG应变传感器和视频位移计组成,可实现隧道衬砌结构应变、位移的实时远程采集和在线监测,目前该系统已在甘肃陇南两水隧道中应用。研究表明,该系统应变监测精度可达到με级;位移精度可达亚mm级;应变和位移变化在过车后具有较好的归零特性。最后,结合视频位移计和FBG应变传感器在同一点位的数据进行监测,结果表明,该视频位移计与FBG应变传感器波动基本一致,可满足隧道运行期的安全监测要求。  相似文献   

18.
地铁隧道桥梁结构安全是运营安全的前提,定期对地铁隧道桥梁结构进行监测,研究地铁隧道桥梁结构变形规律已成为保障地铁运营安全的重要技术手段。文章介绍天津地铁9号线运营期桥梁与隧道结构监测的内容,对监测点的布设、监测方法与技术要求、控制标准等进行了论述,对监测成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监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基于某地铁隧道沉降治理过程中的实测数据,研究沉降治理效果评估方法。首先利用3次样条曲线插值法对隧道沉降监测点数据拟合,计算出累计沉降的曲率半径;然后以等效轴向刚度模型为基础,推导出盾构管片接头环缝张开量和纵向连接螺栓受力情况。通过理论计算对治理后隧道结构健康状态作出评估,全面分析隧道沉降治理效果,为后期运营维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所获地铁形变监测数据的海量点云特性,提出隧道形变分析新方法。详细阐述了建立参考系、点云分割、格网化、差值计算、形变分析等步骤,并以正在监测的地铁隧道为例进行试验分析。试验分析结果发现:隧道形变分析新方法能确定隧道形变位置和形变大小,并将结果直观显示出来,能有效地衡量隧道形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