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信号微机监测系统是铁路运输的重要行车安全设备,它使信号维修技术薨现了重要突破。结合现场工作介绍监测系统在沪宁、沪杭高铁信号设备维修与故障处理中的应用,通过监测系统对信号各项设备信息的实时采集与分析,为高铁信号维修提供了作业指导建议,提高了检修质量与效率。同时,通过故障事例及其原因分析,为今后故障处理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2.
高速铁路综合维修作业中自轮运转设备出行密度很大,强化自轮运转设备运行安全风险管理控制是确保高铁综合维修作业安全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引入综合维修作业示意图,将自轮运转设备出入库、开行计划及开行方案以图示化进行明示,规范编制标准。通过沪宁、沪杭高铁实际运用情况分析,正确编制和运用综合雏修作业示意图是确保高铁自轮运转设备运行安全风险控制的有效方式和手段。  相似文献   

3.
介绍一种既支持GSM-R又支持LTE-R通信的双模车载电台的技术方法。分析双模车载电台的基本原理、拨号机制,并重点分析其中关键的PPP协议和实际应用。按照该方法构造的双模车载电台实现了同一设备支持GSM-R与LTE-R通信,可以替代目前单一制式的高铁列车车载电台。无论是在单一的GSM-R通信网络或LTE-R通信网络或这两种通信网络混合构成的高铁线路上,本双模车载电台都能满足车载设备的通信需求。  相似文献   

4.
针对我国高速铁路车载设备维修案例知识结构性差、重用率低、维修经验缺少有效存储与检索三大问题,结合高铁设备维修案例多样性,案例知识组成及结构多样性的特点,首先,提出一种基于本体的高速铁路车载设备维修案例知识管理框架;其次,构建一个由五要素组成的高铁车载设备维修案例本体;然后,提出一种本体与CBR相结合的案例检索模型。结果表明:由五要素组成的高铁车载设备维修案例本体可实现一个表示结构化,管理精细化的维修案例库,本体与CBR相结合的案例检索模型提高了案例检索的准确率与案例知识的重用率。最后,通过高铁维修实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构建的高铁车载设备维修案例知识管理模型可较好实现案例知识的有效存储及检索,提升了维修知识的共享和重用率。  相似文献   

5.
车载信号设备是保证列车运行安全的重要装备。为此,基于IEC61508标准,提出了从改善车载信号设备系统环境、运营环境、维修环境等方面,提高车载信号设备R.A.M.S的措施,以使车载信号设备的安全完整性等级达到SIL4级的要求,确保列车运行的安全。  相似文献   

6.
在2条不同铁路GSM-R基站相距较近的情况下,ATP设备启机时容易发生车载MT电台错误选择相邻铁路的GSM-R基站注册,造成无线通信超时的情况。针对合杭高铁线含山南站错选GSM-R基站问题,通过分析MT电台小区选择逻辑、实验室仿真测试、数据记录仪历史数据分析,确认车载MT电台开机会注册到信号最强小区,由此确定车载MT电台错选GSM-R基站为地面通信侧原因造成。通过采取通信侧上调含山南GSM-R基站场强、延长交路避免在邻线有基站的高速铁路站场进行动车组换端2种措施,有效解决了该问题,从而最大程度减少对高铁运行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动车组车载通信设备运用中的维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动车组车载通信设备是关系列车安全、正点运行的重要装置,保障动车组车载通信设备在运用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其维护与检修工作就举足轻重.在现有维修体制及维修理念基础上,对动车组的车载通信设备维修工作进行了探讨,并就先进的维修技术,组织管理形式及维修人员的选择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提高动车组车载通信设备的运用与维修水平.  相似文献   

8.
结合信号维修模式对当前高铁的维修模式进行了初步分析,结合维修分级法分析综合维修的可行性,对综合维修的实施进行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9.
采用GSM-R进行车-地列控数据传输是CTCS-3级列控系统的重要特征之一.本文在研究CTCS-3级列控系统总体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对GSM-R车载通信系统的需求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整理了GSM-R车载通信系统的设计和开发中的标准、规范与约束,并给出了一种系统结构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0.
比较欧洲高铁信号与中国高铁信号的特点,介绍法国高铁信号维修的典型模式和高铁信号维修特点,展望中国高铁信号维修模式。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就计量检测技术在通信、信号设备实施状态修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探讨。提出通信、信号设备的维修应积极采用新方法、新技术。有重点、有步骤地采用自动化检测、统计、分析和诊断等现代化手段,改革维修方式,不断提高通信、信号设备质量和运用管理水平,为逐步实现状态修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2.
为了有效提升运营维护的质量和效率,保障运营安全,上海城市轨道交通正在加快推进智能运维在维修体系的应用研究与探索,推动运营维护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分析了基于智能运维的通信、信号设备维修系统的建设需求,提出该维修系统建设的顶层设计及架构方案.为了说明基于智能运维的通信、信号设备的维修系统如何有效解决既有运维模式和体系的现存问题,详细阐述了该维修系统在具体场景中的应用,以期为形成数字化转型模式下的新运维思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我国智能高铁自动驾驶技术应用进展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通过对国内外运营自动化级别、高速铁路列控系统自动驾驶技术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明确自动驾驶和无人驾驶的概念,结合高铁自动驾驶关键技术研究进展情况进行分析,高速铁路自动驾驶功能应用范围是高速铁路正线,列车进出动车运用段(所)是在ATP安全监控下,由司机人工驾驶进、出动车运用段(所);提出现阶段对我国高速铁路自动驾驶ATO系统进行分级设计的实施技术方案,分级原则以地面设备为基础,车载设备与地面设备统一设计,高速铁路自动驾驶ATO系统能根据高速铁路不同的线路情况,实现相适应的ATO功能;探讨实现高铁无人驾驶功能需要信号、通信、站台门等进行技术方面的适应性升级措施;自动驾驶技术作为智能高铁的重要创新点之一,其应用探讨对后续智能高铁工程项目建设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简称列控系统)是客运专线和高速铁路列车运行的关键技术设备.列控系统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为地面控制技术,另一方面为车载控制技术,即通过地面提供信息,车载实现自动控制功能.京沪高铁采用CTCS-3级列控技术,其列控车载设备为CTCS-3级列控车载设备.CTCS-3级基于GSM-R无线传输信息,并采用轨道电路等方式检查列车占用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列控车载设备与其配套的地面列控系统实时进行通信,完成地面与列车之间的信息交汇,从而保证高速运行列车安全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15.
电务安全是高速铁路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高铁电务的行车和人身安全控制,重点从现场作业、设备质量、应急处置和劳动安全等方面进行探讨,以便更好地确保高铁的行车和人身安全.  相似文献   

16.
针对京津城际延伸线工程,提出一种基于纯国产信号设备的CTCS-3D级列控系统方案。为了满足与京津城际铁路的互联互通,该方案以国产客专CTCS-2级地面列控系统为基础,对其进行适应性改造,以同时满足ETCS-1级车载设备和CTCS-2车载设备的控车需求。从总体技术框架、联锁与室外信号机、列控中心与LEU、调度台与临时限速、应答器组及报文以及落物防护等方面对该方案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7.
驼峰遥控/信号检测仪可以实现TY5型无线机车遥控系统、JWT型驼峰无线机车信号系统的车载设备与列车运行监控装置之间的通信检测,可以完全模拟TY5型及JWT型车载设备的实际工作过程,满足在驼峰作业区内推峰作业时对机车实施提示、监控、记录。  相似文献   

18.
针对各型动车组ATP车载设备型号繁杂、数据分析难度大的问题,北京铁路局结合多年ATP车载设备现场运维经验,从现场实际维修的角度,以强化列控数据分析为抓手,以持续完善高铁安全管理为基础,不断培养挖掘职工数据分析的潜能,开创了ATP车载设备数据自主分析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前能够兼容CTCS(中国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和CBTC(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的信号系统正在研发中。信号系统能否实现互联互通,已成为多网融合下列车在不同信号制式轨道交通线路上混跑的重中之重。以CTCS和CBTC为研究对象,分析两者的技术特点和兼容可行性,研究了市域铁路列车控制系统选型的各种可能性方案。针对CBTC和CTCS两种信号制式,提出了双车载设备方案和一体化车载设备方案,并对两个车载设备方案进行了优缺点分析,以期为多网融合下市域铁路信号系统的互联互通性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信息动态     
《铁道通信信号》2014,(12):93-94
2014年11月12日,高速铁路通信信号维护技术交流会在长沙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铁道学会自动化委员会主办,目的是为提高高速铁路通信信号运营维护、安全管理水平,创新维修体制,完善维修手段。来自铁路电务系统、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及厂家的近6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共征集论文49篇,编入论文集。会上,共有11名代表,作了主题发言,内容涉及维护管理与维修模式、维护手段、信息化管理等方面。与会代表还就大会交流的内容,踊跃提出问题,深入探讨。会议认为:应提前介入高铁建设,统筹部署,强化作业控制;提高高铁电务设备维护质量,加强故障排查和处置能力;规范化管理,提倡联合跨局分析机制;发挥电务调度指挥中心的作用,实现电务设备监测分析智能化,信息共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