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粗细不同2种级配进行水泥稳定砂砾混合料的室内外强度试验,以验证砂砾材料用于骨架密实水稳混合料时,细集料用量对强度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细集料减少,砂砾与水泥粘结力下降,建议级配设计时应综合考虑砂砾材料嵌挤力对混合料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苏北地区典型路面半刚性基层设计参数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苏北地区常用的二灰稳定碎石和水泥稳定碎石两种半刚性基层材料进行试验,分析得出合理的试验数据处理方法.研究该地区半刚性基层材料有关特性及各参数间相关关系,最后提出其设计参数的合理推荐值,为该地区公路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在长江上游德感坝副槽采取格形开挖方式,共挖掘了4个采砂坑.文章通过分析长江德感坝河段的河床演变,建立和验证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选取四级代表流量计算几江河段采砂前后的流场变化,观察一个水文年后的河势,认为采砂河段的河势无大的变化,采砂坑很难造成溯源冲刷,对涉河建筑物的稳定性影响甚微;但是在洪水期,采砂坑周围较短范围内发生局部的垮塌,相邻采砂坑之间的采砂埂不易稳定,需加强过江管道上采砂埂的保护性措施.  相似文献   

4.
长江上游德感坝采砂坑对河床演变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长江上游德感坝副槽采取格形开挖方式,共挖掘了4个采砂坑.文章通过分析长江德感坝河段的河床演变,建立和验证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选取四级代表流量计算几江河段采砂前后的流场变化,观察一个水文年后的河势,认为采砂河段的河势无大的变化,采砂坑很难造成溯源冲刷,对涉河建筑物的稳定性影响甚微;但是在洪水期,采砂坑周围较短范围内发生局部的垮塌,相邻采砂坑之间的采砂埂不易稳定,需加强过江管道上采砂埂的保护性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前国内对再生集料用于制备级配碎石的研究较少情况下,分别对再生级配碎石、天然级配碎石和掺配的级配碎石进行了动态三轴试验,测试其模量及永久变形量。结果表明,再生集料不宜单独作为配制级配碎石的原材料,而掺配再生集料后的混合级配碎石与天然级配碎石的性能接近,并认为采用掺配60%再生集料的混合级配碎石完全可以满足工程需求。  相似文献   

6.
对沥青混合料生产和铺筑过程中集料破碎降解现象与生产摊铺不同阶段的混合料的体积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①在矿料的转运、提升与拌合过程中会产生显著破碎降解;②集料的最大公称粒径(NMAS)与混合料厂拌生产过程中的集料的破碎降解率无关;③虽然集料破碎降解是集料类型的函数,但粗集料洛杉矶磨耗损失与细集料磨耗试验均不能用来预测所研究类型集料的降解情况;④实验室取样与运料车取样成型试件的空隙率与矿料间隙率存在显著差异,研究没有找到通过采用混合料体积参数来预测厂拌过程中集料破碎降解情况的方式。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新型低轨道动力作用自导向径向转向架和杠杆式迫导向径向转 向架对软道的动力作用和基本动力性能。还介绍已研制成功的米轨迫导 向转向架运行试验的基本情况。经过分析比较,得到这两种型式径向转 向架比较适合我国情况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在室内进行模拟试验,研究掺入聚酯纤维的石灰稳定砂砾的力学性能。分别从聚酯纤维掺量和长度两方面,探索对石灰稳定砂砾的力学性能影响规律,制作抗压和抗弯拉试件,测试其抗压强度和抗弯拉强度。结果表明聚酯纤维长度越长,掺量对强度的影响因子越小。  相似文献   

9.
针对高速公路超限问题,研制了一套超限运输车辆门禁监控系统。该系统采用集成与研发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别与车辆称重系统和车牌识别系统相集成,自行研发了一套车辆超限管理系统,采用两个德国SICK公司LMS221室外测距传感器,通过激光扫描实现非接触式测量距离。根据距离绘制二维图像,从而完成对通过此门禁的车辆进行动态称重、装载几何参数监测,实时辨别、存储车辆身份,并判定是否超限。将车辆的轮廓曲线和各种信息实时显示给工作人员,当车辆超限时发出报警信息,为高速公路运输管理部门的工作提供便利条件。  相似文献   

10.
高速公路超限运输车辆门禁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高速公路超限问题,研制了一套超限运输车辆门禁监控系统。该系统采用集成与研发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别与车辆称重系统和车牌识别系统相集成,自行研发了一套车辆超限管理系统.采用两个德国SICK公司LMS221室外测距传感器.通过激光扫描实现非接触式测量距离。根据距离绘制二维图像.从而完成对通过此门禁的车辆进行动态称重、装载几何参数监测,实时辨别、存储车辆身份,并判定是否超限。将车辆的轮廓曲线和各种信息实时显示给工作人员,当车辆超限时发出报警信息,为高速公路运输管理部门的工作提供便利条件。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最大编队长度和路网中行驶货车数目对自发编队的影响以及评估真实世界自发编队油耗节省潜力,提出了既可保证一定程度的搜索又能防止为过分追求更大编队长度而花费较长时间等待的动态时空搜索范围策略,利用辽宁省货车轨迹数据挖掘了多辆货车的最长公共子序列,并构建整数规划模型求解,获取最大节省油耗下的编队方案。结果显示:编队油耗节省会随着路网中行驶货车数目和最大编队长度的增加而增加,编队中车辆平均行驶距离和平均节省油耗最终分别收敛至一范围;编队行驶距离并不一定会随着允许最大编队长度的增加而增加,即自发编队最大油耗节省策略并非编队最大行驶距离策略;在不考虑时间搜索范围时,通过继续增大空间搜索范围可实现更多的燃油节省,但不考虑空间搜索范围时持续增加时间搜索范围却不能获得更多燃油节省;4000辆车的数据集进行自发编队时每天最多可节省燃油2026.21 L,最大允许编队长度为5辆比最大允许编队长度为2辆的车辆平均节省油耗最多可提升13.92%。将本文整套处理流程应用于更大规模的货车数据集,可组成自发编队的目标车辆将会显著增加,相应地也可减少更多的能源消耗和污染物的排放,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2.
为应对配送车辆引起道路拥堵和环境污染问题,提出地铁与货车联合运输. 在不改变地铁运行方案的前提下,利用地铁非高峰时段开展货物配送;考虑地铁剩余运能、货车容量、最大行驶距离、客户服务时间窗等限制条件,以配送距离最短为优化目标,构建基于地铁-货车联运的物流配送路径优化模型. 通过地铁配送路径设计不规则二维矩阵编码结构,使用改进自适应遗传算法求解. 以某市地铁货物运输为例,验证模型和算法的实用性、有效性. 结果表明,地铁-货车联合配送距离短,在客户时间窗范围内送达比例高,有效提高客户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讨论了砾石资源用于公路沥青路面面层的必要性,并且通过破碎砾石的加工及相关集料试验验证其可行性,分析了砾石用于沥青路面的加工要求,得出满足不同公路等级和路面层次的指标适用性划分,为砾石资源的广泛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山区河流弯曲分汊浅滩整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川江铜鼓滩的整治情况,对山区河流弯曲分汊浅滩水流运动特性、卵石输移运动规律、浅滩碍航特征、整治措施等弯曲分汊类浅滩的整治技术进行研究,归纳出弯曲分汊浅滩治理要点,为弯曲分汊类浅滩的整治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驾驶行为是影响交通安全最活跃的因素,在“人-车-路”复杂环境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为了深入理解货车驾驶人驾驶行为规律和行为风险性,本文聚焦货车驾驶人驾驶行为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对货车驾驶人的驾驶行为风格、行为风险性及其与行车安全的关系等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地梳理和分析。首先,利用构建的文献检索策略,筛选出38篇相关文献,并结合LDA(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模型,对生成的4个研究主题,即货车驾驶人驾驶行为辨识,危险驾驶行为与行车安全,货车碰撞事故致因分析及驾驶安全风险评估进行总结;其次,针对数据源、特征工程及建模方法等分析要素,构建了适用于任意研究主题的通用研究路径,并重点归纳了目前研究主题在数据源、变量选择方法、研究地点及建模方法等关键要素的研究进展;最后,分析和探讨了货车驾驶人驾驶行为与行车安全领域面临的主要问题,从描述、解释、关联及应用的角度提炼该领域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研究认为:有必要将驾驶状态特性、车辆运行状态及道路交通状况等多维特征变量进行多源信息融合,开展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双驱动的驾驶行为研究;需加强研究山区公路环境下货车与其他类型车辆之间的交互作用机制,从“人-车-路”视角分析货车碰撞事故致因;需进一步完善智能网联和自动驾驶等高新智能自动化环境下的货车驾驶人驾驶行为与行车安全关系研究;拓展面向驾驶安全的货车驾驶人驾驶风险评估的理论方法和应用框架。研究 成果将为货车事故治理、公路货运平台监控及道路线形设计等应用场景提供重要依据,并有助于相对全面地理解货车驾驶人驾驶行为与道路行车安全的交互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6.
RPC是一种新型的超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因其具有超高的抗压性能和远高于普通混凝土的抗拉性能而受到广泛关注。通过试验对碎石RPC的抗折性能和轴心抗拉性能进行了研究,以得到各组分对碎石RPC抗拉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对表面层沥青混合料体积性质矿料级配影响的规律进行了试验分析.在试验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关键筛孔4.75,1.18 mm筛孔通过率对空隙率与粗骨架间隙率的影响规律、细料的划分标准、中间段矿料含量对体积参数的影响及矿粉用量对体积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自动驾驶卡车在横向控制原理、横向位置分布特征上与人工驾驶车辆存在较大差异,为评估自动驾驶卡车对路面耐久的影响并支撑其在人机混驾环境下的车道规划,开展考虑路面车辙的高速公路车道管理策略研究。基于高速公路自然驾驶数据,提取卡车车道内横向分布特征,并提出以正态分布为基础的自动驾驶卡车横向位置分布模式;根据车道类型提出3种高速公路车道管理策略,即专用车道策略、混合流车道策略、专用+混合流车道策略;在不同车道管理策略、横向位置分布参数下,从车辙发展均衡出发确定不同车道自动驾驶、人工驾驶卡车比例,并通过沥青路面三维有限元模型评估路面养护年限。结果表明:专用车道策略中专用车道宽度可变,但要求自动驾驶卡车比例固定,且沥青路面养护年限最低;混合流车道策略适用于所有自动驾驶卡车比例,且养护年限最高;专用+混合流车道策略适用于自动驾驶卡车比例高的高速公路。  相似文献   

19.
在半刚性基层上设置同步碎石下封层可有效减少沥青面层反射裂缝的产生。采用ANSYS有限元计算软件对设置同步碎石下封层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的力学反应进行分析,计算出同步碎石下封层参数变化对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力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对基于预信号控制的十字路口BRT车辆优先通行进口道设置方法、BRT车辆停靠规则、主信号与预信号停车线之间的距离进行了研究,然后对主信号相位、相序及其与预信号配时的相互协调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基于预信号控制的十字路口BRT车辆在时间上享有优先通行权的设置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