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地铁区间疏散平台结构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一种地铁隧道内乘客紧急疏散平台,并根据这种结构建立了结构有限元分析模型,研究了H型钢不同布置间距的情况下疏散平台的受力情况,继而对该种疏散平台的各部件进行静力检算。最后研究结果表明:H型钢布置间距在1.8 m以下时,各部件受力情况良好,满足使用要求。同时,为运营接管后该设备的维修保养部门更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性检修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装有侧向疏散平台的地铁区间乘客疏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广州地铁3、4号线装有侧向疏散平台的情况,对在设备故障和紧急情况下的区间乘客疏散进行研究,探讨乘客步行、本线来车驳运和邻线来车驳运三种疏散方式的组织办法,提出装有侧向疏散平台的地铁区间乘客疏散方案.  相似文献   

3.
地下铁道区间隧道长度较长时,会有两趟列车同时在该区段内追踪行驶,其通风设计是一个难题,过去常采用中间加设竖井,将其分为两个通风段。广州地铁一号线体育中心站-广州东站之间长达1875米,行车组织计算表明该区段时有两趟列车追踪行驶,其通风设计经过深入研究和充分论证,取消了中间通风设施,本文简要介绍了其设计方案,以供其它地铁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4.
地铁紧急疏散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国内外对地铁人员紧急疏散的研究现状,针对目前已建立的地铁人员疏散模型,按照其建模的基本思想进行了分类,并对典型模型的研究思路及适用范围进行总结,通过横向比较,阐述了各类模型的优缺点,从中找出将来地铁人员紧急疏散模型的难点与研究趋势,即人工智能技术在描述疏散个体心理行为的模糊和不确定性的理论研究以及计算机仿真技术在模拟地铁疏散系统的应用.时间和空间的离散化,仿真个体的智能化是计算机仿真技术的核心内容,将进一步推动地铁紧急疏散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根据相关标准介绍了地铁列车乘客疏散方式要求,对比了端部及侧式疏散方式的疏散效率。讨论了端部疏散方式存在的风险,并分析了端部疏散模式对地铁列车综合性能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对地铁列车疏散方案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地铁隧道为狭长且封闭的空间,一般通过与隧道相连的车站端部及区间风井调节隧道区间的温度和应对火灾等,以保证列车及乘客处于安全、舒适的环境。文章以杭州地铁16号线临农区间风井建筑设计为背景,研究分析地铁长大区间隧道设置中间风井的必要性,在考虑多项控制因素基础上提出中间风井建筑设计方案,以期为今后类似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地铁长大区间内,最不利情况下发生火灾造成严重影响的事故虽然是小概率事件,但一旦发生,造成的危害和影响极大,因此研究长大区间设置中间风井是必要的。从常规计算方法出发,提出判断是否设置中间风井的新思路,指出常规方法忽略了最不利情况下司机、控制中心的联系时间,在实际工程中建议对站中心运行时间超过2 min的区间进行核算,并充分考虑前车紧急制动停稳时,后车的运动状态。  相似文献   

8.
在深圳地铁3号线塘坑站两端的地下长大区间分散布置了众多的区间射流风机。介绍了风机的三级控制,从影响通信的不同因素,如通信距离、通信效果、工程投资等对实现BAS(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的通信方案进行分析和方案比选,提出了适合区间现状和设备特点的多模光纤通信技术,实现了风机监控信号与BAS的可靠通信,取得了良好的实用效果。  相似文献   

9.
建立通风网络模型,通过模拟列车车头火灾下6种典型工况的通风排烟,着重分析不同位置隧道风机的开闭数量对通风排烟效果的影响。讨论了不同模式下的气流组织方向及风速特征值。分析模拟结果发现,开启起火隧道列车车头前车站风井的2台隧道风机正转排风、列车车尾后中间风井的2台隧道风机反转送风,同时开启未起火隧道侧2台隧道风机反转辅助送风,则通风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由于地铁区间隧道较长、空间狭小和出入口少,因此一旦发生火灾事故,乘客紧急疏散将非常困难。为了提高地铁区间隧道消防疏散的合理性、有效性和快速性,首先,简单介绍了地铁区间隧道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的系统设计流程,其次,根据不同区间长度提出两种合理、可靠的系统设置方案,最后,依据规范详细分析了系统选择、系统灯具、系统配电、应急照明集中电源和配电箱、系统控制。同时,推导出相关合理合规的具体数据,并总结了其设计经验,以期为类似项目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地铁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形式,其安全问题尤为重要,而事故紧急疏散与乘客生命安全直接相关。对地铁隧道区间紧急疏散方式进行阐述并构建模型,通过对某市新建线路疏散情况分析,计算两种疏散方式的理论疏散时间,得出侧式疏散优于端头式疏散的结论,为今后地铁隧道区间紧急疏散工作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地铁区间隧道的紧急安全疏散标志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京地铁复八线为例,论述地铁消防安全工程区间隧道紧急逃生疏散系统的设计。经过实际检测和验收,说明在区间隧道中采用BXF9-C2集中控制型应急标志系统,能较好地解决区间隧道的安全逃生问题,提高区间隧道紧急疏散的安全性,同时提出与区间通风排烟协调一致的模式。  相似文献   

13.
针对地铁长大过海区间隧道通风排烟问题,结合青岛地铁1号线瓦贵区间工程,采用理论及对比分析、数值解算等方法,分析过海区间隧道区间风井设置、火灾工况气流组织等问题。介绍青岛地铁1号线瓦贵区间概况,然后提出区间风井设置的要点,参考国内相关城市过江工程实例,采用土建排烟风道,以保证灾害工况下两车追踪人员的疏散安全。阐述陆域段防排烟和海域段防排烟方案,对于陆域段,排烟方案可以按照常规地铁区间进行设置;对于海域段,需根据区间长度,采用全吊顶或者局部吊顶排烟方案。通过研究区间火灾安全目标,设定热释放功率为10 MW,隧道临界风速为2.1 m/s,重点排烟量为80 m3/s,并绘制通风网络解算结果图,解算结果表明各区间风井的防排烟系统均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4.
15.
王锋 《都市快轨交通》2010,23(2):31-33+54
阐明地铁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乘客的生命安全。针对目前国内地铁区间隧道安全疏散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隐患,提出在进行地铁区间隧道安全疏散设计时,应考虑有足够的逃生空间和通畅的逃生通道,以及安全、合理的隧道内逃生配置,并提出区间隧道逃生通道布置的要点,以期为相关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地铁区间隧道火灾状况下人员应急疏散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
地铁长大区间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地面及地下建(构)筑物制约因素较多。文章以深圳地铁 14 号线布吉站—石芽玲站区间及区间风井为工程背景,结合区间风井周边环境条件、工程实施条件,从区间风井设置要求、设计原则、设计方案比选、施工设计等方面对长大盾构区间风井设计及盾构施工设计进行研究,确定合理的风井位置、风井尺寸和盾构掘进及始发模式,以期为后续类似长大区间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针对地铁列车在长大下坡道区间长时间使用制动不利于节能的问题,在标准四阶段节能操纵方法的基础上,提出通过优化工况出现的序列及相互间的转换位置、充分利用坡道势能使列车加速进而减少牵引工况持续时间的改进操纵方法;以最大牵引力的牵引终止位置和初次巡航终止位置为决策变量,以列车运行牵引能耗最小为优化目标,建立改进操纵模型;采用加入邻域搜索策略的改进遗传算法和Brute Force算法求解模型,结合案例分析改进操纵模型及算法在不同线路条件和运行时分下的节能效果。结果表明:在限速为80km·h-1的长大下坡区间和给定运行图下(富余时分比例为区间最小运行时分的10%),采用改进操纵方法较标准四阶段操纵方法节能30%以上;改进操纵方法的节能效果与坡道条件、线路限速和运行时分富余量有关,节能效果随线路限速的降低和运行时分的减少而增加。  相似文献   

19.
地铁高架长大区间既具有高架线路的特点又具有长大区间的特点,其非正常情况下的行车组织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通过分析恶劣天气、区间列车故障、区间信号故障对高架长大区间列车运行的影响,对这3种非正常情况下的行车组织方法进行探究与阐述。在恶劣天气情况下,应多渠道及时获取气象信息,根据恶劣天气的不同级别制定相应的限速、停运等相关措施,并预先建立相关应急预案。同一高架长大区间内存在两列列车运行的可能性较大,依此为前提进行分析,若发生需救援的列车故障时,应根据列车具体停靠位置选取不同的救援方案,再按步骤高效组织救援;若发生信号故障时,不能臆测故障内容,应以确保安全为首要任务,按步骤高效组织列车进站后,再进行相应行车组织调整。此行车组织方法对地铁高架长大区间非正常情况下的行车组织具有一定的指导性。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