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15年10月16日,钱江锂电新品发布会在古城南京紫金山庄盛大召开,会议邀请了全国各地的凯驰经销商以及新闻媒体朋友,《电动自行车》《电动车第一资讯》记者出席了本次会议。钱江锂电携7种全新产品(奥斯塔、威尼斯、米兰、科摩、莱可、卢卡、及特尔尼)与全国经销商见面,会议围绕三个全新--新产品、新政策、新理念展开。会议首先由钱江凯驰锂电电动车中国区总经理孙晋彬先生致开幕词,董事长尹海洋先生发表了讲话,  相似文献   

2.
企业     
《汽车维修与保养》2013,(6):16-16,18,20
德国凯驰荣膺金钻大奖2013年4月1日,第十四届中国清洁博览会在沪召开,作为国内唯一专业清洁博览会及亚洲最具规模的清洁行业权威展会,本届展会吸引了国内外顶尖参展商、观众及展品等。4月1日晚,第四届"金钻奖颁奖典礼"同期拉开帷幕。"金钻奖"以中国清洁博览会这一清洁行业展  相似文献   

3.
作登 《汽车电器》2008,(6):67-67
智能系统^TM 适时提供符合预算的产品解决方案是不够的,现在的解决方案必须要做到更多。它们必须比先前的产品更轻便、更廉价且性能优于前一代产品。但其是否更加智能呢?功能是否更为先进?是否能以更小的损耗来获得更大的收益呢?阿文美驰的智能系统^TM 应运而生。作为一项专注于提高系统性能的产品策略,通过电子和控制装置的集成以及智能化应用,阿文美驰的传统机械产品在部件和系统方面都呈现出全新的形式和功能。  相似文献   

4.
<正>2015亚洲自行车精品博览会盛大落幕。5场新品发布会成为今年博览会一大亮点,备受瞩目。捷安特、凯驰/贝纳利、雅哥弟/宝大奇雅、禧玛诺、猫眼等品牌轮番登场,发布会上亮相了包括自行车整车、零部件、骑行配件以及锂电运动自行车在内的多款新品。在此,笔者将带着读者走近这些新品。  相似文献   

5.
由于驾驶行为的不确定性,难以建立精确的车辆跟驰模型。针对这一问题,应用自适应模糊神经推理系统(ANFIS)建立跟驰模型,以跟随车与前车速度差及行车间距为输入量、跟随车的加速度为输出量,建立25条模糊推理规则,将模糊推理规则产生的数据作为车辆跟驰ANFIS模型的训练数据,并利用MATLAB编程对其进行训练。最后,设计了基于车载高精度GPS的跟驰试验,并结合试验数据分别对自适应模糊神经推理系统跟驰模型和传统跟驰模型进行仿真。结果表明,前者输出的跟驰车辆加速度值更接近于真实值。  相似文献   

6.
由于驾驶行为的不确定性,难以建立精确的车辆跟驰模型.针对这一问题,应用自适应模糊神经推理系统(ANFIS)建立跟驰模型,以跟随车与前车速度差及行车间距为输入量、跟随车的加速度为输出量,建立25条模糊推理规则,将模糊推理规则产生的数据作为车辆跟驰ANFIS模型的训练数据,并利用MATLAB编程对其进行训练.最后,设计了基于车载高精度GPS的跟驰试验,并结合试验数据分别对自适应模糊神经推理系统跟驰模型和传统跟驰模型进行仿真.结果表明,前者输出的跟驰车辆加速度值更接近于真实值.  相似文献   

7.
2007年7月24日,阿文美驰宣布与奇瑞在安徽芜湖成立底盘系统合资企业。作为阿文美驰亚洲市场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此次与奇瑞合资,将成为其中国市场发展的重要一步。除此之外,规划中的中国技术中心也将于2008年在上海建设使用。出售排气系统业务部后的阿文美驰,将把更多的精力集中于主营业务以及新兴市场业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2000年,拥有42年历史的中通客车上市,正式更名为"中通客车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新的机制带来新的活力,连续6年,公司主要经济指标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并先后推出"梦幻""凯撒""凯越""凯驰"等具有国际领先水准的系列车型.  相似文献   

9.
《汽车与配件》2011,(47):10-10
日前,作为米其林旗下的专业汽车维修品牌驰加汽车服务网络2011年全国技术大比武的复赛顺利结束,经过一个多月的激烈角逐。来自全国28家驰加汽车服务中心的服务技师胜出,将参加明年初的决赛。  相似文献   

10.
为揭示性能指标选择对跟驰模型参数标定结果产生的影响,基于美国I-80公路实测数据,针对Gipps,IDM和Newell三个主流跟驰模型,通过选取不同的性能指标参数,以绝对误差RMSE和相对误差U系数作为目标函数分别对上述3个跟驰模型的参数进行标定,并对标定过程中误差产生的原因进行定性及定量的分析。结果表明:在选择性能指标标定跟驰模型参数效果方面,车头间距优于跟驰车速度;此外,在优化求解过程中发现,单个观测间隔内跟驰车行驶过的位移是最基本的物理量;相对于跟驰车速度,选择车头间距作为性能指标参数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单个间隔内跟驰车行驶位移的拟合度,但却保证了实测数据从整体上更准确地表征车辆的跟驰过程;因此,车头间距时间序列能够更好地代表跟驰车的跟驰运动行为,以车头间距作为性能指标对跟驰模型参数进行标定能够提高模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阿文美驰的目标是未来3年60%-65%的全球采购量将在优势成本国家(LCC)实现阿文美驰进入中国已经有十几个年头了,作为一家年销售额近80亿美元的跨国公司,中国市场是其全球发展战略中的重要部分。日前,记者对阿文美驰轻型车系统新上任的亚太区商业营销和业务发展副总裁阿齐兹·阿加里进行  相似文献   

12.
现有的跟驰模型大多基于标准驾驶行为建立,未能真实体现车辆的个体差异.文中将反应时间和车型作为车辆的个体特征加入IDM跟驰模型中.假设反应时间在驾驶员人群和单个驾驶员的反应过程中都存在离散,采用车辆尺寸,加减速性能和车头时距等要素描述不同车型的差异,建立了考虑反应时间和车型的跟驰模型.对信号灯放行状态和稠密交通流中扰动传播的仿真表明,考虑反应时间和车型的跟驰模型能较好体现交通系统的随机性和异质流特征,仿真效果与实际更加契合.   相似文献   

13.
经过前期的市场调研考察,及对北京高频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十堰高周波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十堰凯佳机电设备有限公司中频电源的工作性能、售后服务、市场占有率的综合比较分析,最终决定选用十堰凯佳公司生产的KGPS可控硅中频电源陆续取代中频发电机,实现设备的跟进转型,继续保持汉德公司在中频淬火产品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数据驱动方法被用于解决智能汽车跟驰控制问题,基于此,提出一种自学习和监督学习混合驱动的跟驰控制策略,实现拟人化的高性能跟驰控制.首先,基于实车试验平台采集跟驰数据,将跟驰控制问题建模为马尔可夫决策过程,利用深度强化学习中的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建立自学习跟驰控制策略,基于长短期记忆网络...  相似文献   

15.
吴中元 《车主之友》2016,(1):178-179
作为国内汽车后市场网络中的领先者,驰加近日在水立方发布了全新升级的“驰加2.0”服务模式和品牌形象。“驰加2.0”首推“预防性”保养概念,并可为客户提供优质的线上线下服务体验。  相似文献   

16.
企业·市场     
《商用汽车》2015,(7):20-24
金旅大中型通勤客车交付北京天马通驰 6月19日,66辆金旅大中型通勤客车已批悬交付北京天马通驰旅游客运公司,这些车辆即将作为北京国际学校班车,显示出了北京天马通驰的战略布局又向前砖进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17.
为了分析驾驶风格对不同跟驰场景下跟驰行为的影响,利用高逼真度驾驶模拟器设计晴天、雾天两种天气状况和自由流、拥挤流、阻塞流三种交通流状态组合的六类典型跟驰场景。以跟驰过程中的最大加速度、最大油门踏板受力、最大油门踏板受力速度作为指标,通过K-means聚类识别方法,对六类典型跟驰场景下不同驾驶风格的驾驶员进行聚类识别,并以跟车间距、车头时距为风险指标评价不同驾驶风格的驾驶员在六类典型跟驰场景下的跟驰风险。结果表明:六类典型跟驰场景下,不同驾驶风格驾驶员的跟驰行为存在明显差异;激进型驾驶风格驾驶员倾向保持更小的跟车间距和车头时距,跟驰过程中的碰撞风险更高;晴天和自由流场景下不同驾驶风格驾驶员跟驰行为差异性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8.
<正>2010年11月22日,阿文美驰公司宣布向徐州美驰车桥有限公司(徐州美驰)追加投入1 730万美元。该项投资将使徐州美驰全面扩充和升级制造及技术研发能力,同时在其原有占地69 300 m~2的基础上,新建占地面积为40 000m~2的厂房。阿文美驰工业车辆业务全球总裁兼亚太地区总  相似文献   

19.
正爱驰汽车与锦江汽车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携手开拓绿色出行服务市场,首批获得营运牌照的定制版爱驰U5正式交付锦江汽车,并率先投入到出行市场运营,为用户带来更加便捷、智能、安全的出行体验。爱驰汽车作为目前唯一实现大批量出口欧盟市场的中国新创车企,在斩获大量海外订单的同时,积极布局海外出行服务。其中,首批出口欧盟的500辆欧版爱驰U5率先投入到了法国科西嘉岛绿色出行服务。国内市场方面,爱驰汽车不仅在江西上饶自营"风驰出行"出行服务平台,更与汽车租赁龙头企业一嗨租车先后在18城布局出行服务,引领绿色出行新潮流。丰富的出行运营经验以及历经考验的优质产品成为爱驰汽车进一步布局出行市场的重要优势。  相似文献   

20.
自然交通流的跟驰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大量实际观测交通流数据的基础上,在研究跟驰车辆表现出的运行特性基础上,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跟驰特性的车型分类新方法,数据分析表明,将自然交通流中的车辆划分为大型车和小型车就可以刻画出自然交通中不同车型所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小型车和大型车的分别作为前导车与后随车的跟驰特性,探讨了车型对驾驶员选择跟驰间隔所产生的物理与心理影响因素,并对车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