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在施工前预防隧道塌方,优化隧道设计,以卧龙岗隧道施工塌方风险为研究对象,对隧道初期支护进行了安全性分析,明晰了诱发隧道塌方的风险因素,结合隧道工程地质情况辨识了风险源,采用层次分析法对风险源进行了重要性排序,通过专家调查法对塌方风险发生的概率等级和风险损失等级进行了调查统计,并运用风险矩阵法确定了塌方风险等级。分析结果表明:初期支护及时封闭、临时支撑拆除时机、二次衬砌紧跟与爆破震动是塌方发生重要诱因,卧龙岗隧道塌方风险等级为Ⅲ级,风险等级较高。  相似文献   

2.
蔡家山隧道在断层破碎带发生塌方冒顶事故,事故发生有自然因素(围岩破碎、地表大雨)和人为因素(超前地质预报、超前支护和初期支护等措施没到位)影响。事故发生后,立即实施应急抢修预案,用弃砟回填塌方段,在强大的超前支护和初期支护保护下进行开挖,顺利地通过了塌方段和塌方影响段。分析认为,不良地质固然是隧道塌方发生的客观因素,但若施工管理工作到位,塌方事故还是可以避免的。此经验可为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深入分析不良地形因素对黄土隧道塌方的影响性,选取典型不良地形条件下的隧道塌方段,分析现场监控量测资料,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模拟在隧道纵向开挖过程中,初期支护应力变化规律。得出不同土层交错叠加且存在偏压地形情况是导致黄土隧道塌方的直接因素的结论,并提出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4.
针对某高速公路上某隧道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初期支护、超前支护等施工技术进行研究和总结,有针对性地对记录了塌方治理和岩溶洞治理,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大跨度公路隧道大塌方整治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大跨度隧道大塌方后,采取的处理方案是先处理陷穴,采用注浆挂网喷混凝土稳定陷穴边坡,再多次深孔注浆加固稳定塌方漏斗松散体,进行洞内施工时,采用超前小导管辅助施工,用双侧壁导坑开挖,开挖后立即进行初期支护,初期支护后立即进行了二次补砌,实践证明方案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6.
详细介绍了青藏铁路西格二线尕布沟隧道进口塌方处理方案和施工技术。对塌方体后方围岩和初期支护采取回填碴石、径向锚管注浆或加密拱架、增设锁脚锚管等方法进行加固;对塌方先封闭掌子面及堆碴顶面,尔后采用大管棚与小导管相结合的超前预支护,最后用分部开挖法掘进,尽早进行二衬并对塌腔充填密实。经过上述措施处理,顺利地通过了塌方地段,其经验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近日,由苏交科和中冶交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的《一种双翼挑梁支护结构及其隧道施工方法》(专利号:ZL201410320536.1)发明专利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授权。苏交科主要负责该专利中"双翼挑梁隧道围岩支护技术"研究方案、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的确定等工作。按照现行规范支护设计对软弱围岩初支变形的控制不尽如人意,大变形往往导致初期支护侵限甚至出现"关门塌方"。该专利所提出的双翼挑梁支护结构技术是采用无缝钢管和钢花管交错嵌入围岩的方式,与初支  相似文献   

8.
以某地铁隧道浅埋暗挖法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斜穿过砂卵石地质构造隧道开挖的三维有限模型.通过模拟隧道开挖,分析了隧道在不同支护工况下的围岩应力、位移、塑性区.分析结果表明,在第一步开挖后围岩位移较小,第二步开挖后在砂卵石层最厚处的围岩位移急剧增大并在后续开挖过程中趋于稳定;开挖过程中砂卵石结构本身的性质使其承载力小,因此在其地质层处出现了塑性区;锚杆的支护作用提高了围岩的整体性能,减小了拱顶上部围岩的内应力;隧道开挖后的卸载作用使钢拱架承受上部围岩荷载且主要承受压应力.为防止隧道产生塌方开挖后应及时施做初期支护和二期衬砌.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某隧道塌方、冒顶事故的原因分析,总结了在浅埋软弱岩层中隧道施工的关键控制因素;通过对该隧道塌方体的处治设计总结,分析了组合超前支护体系对于形成拱顶临时固结壳的核心作用;为以后隧道穿越软弱岩层,预防及处治塌方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南京地铁南北线一期工程TA12标鼓-玄区间隧道软-流塑地层采用快硬硫铝酸盐水泥喷射砼进行初期支护施工,介绍了喷射快硬硫铝酸盐砼的特性、材料、施工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