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省近几年来公路养护强调贯彻实行以养好路面为中心,并加强对桥涵、路基、排水系统、标号志进行全面养护的方针。当前,在养护工作中普遍重视了对路面的养护,而对路基、排水,特别是桥涵的养护不够重视,所谓“养路不养桥”的现象在全省十二个地区的县以上公路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下面简述桥梁因管养不善发生“桥病”种种。(一)桥栏杆不完整。桥梁栏杆局部损坏不能随时修好的桥例,不论是在干线公路上或是县级公路上都  相似文献   

2.
雨季,是公路养护的关键季节。这个关键抓不住,势必影响全年公路养护。一到雨季,阴雨连绵,路面由于地下水或地表水的影响过分潮湿,致使粘结料软化,路面容易产生沉陷、翻浆、坑凼和砂波浪,因而养护压力也大,如果稍一松懈,路况就会下降。  相似文献   

3.
几年来,广东省公路养护工作,在贯彻交通部“的以路面为中心,加强全面养护”的方针上,抓紧了路面工作;因此良好路面里程逐年增长,日前省养路线的良好路面里程占总养护里程的86.2%,比1962年增加8.2%。但是公路全面养护的情况则较差,仅只少数工区如罗定、电白、信宜、台山等十多个工区贯彻得较好;其余地区大多抓了路面,放松了对路肩、边沟、桥涵、标志、绿化等方面的养护;或足抓了干线,放松了支线,因而路况未能全面改善。1963年广东省委第一书记陶铸同志在检查广东各地区工作之后,提出“全省公路部门要向“罗定工  相似文献   

4.
路面翻浆处治是道路养护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文章通过分析路面翻浆成因,结合施工技术规范,提出路面翻浆处治施工要点,确保路面翻浆处治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5.
呼伦贝尔盟,位于祖国北部边疆,地处北纬46度至50度之间,地广人稀,矿藏丰富,具有农、林、牧、副、渔业;并是野生动植物生长的好地方。气候寒冷,无霜期短。现在全盟公路里程已达到5566公里,其中,养护里程2488公里,有路面里程已达3700余公里。其中,黑色路面达140公里,桥梁总数达15277.19米/580座,其中:险桥8935.67米/396座,等外路还占有相当比重,公路状况仍然是标准低,质量差,病害多,在全盟养护路线中大小冰包120余处,最长段达2公里,冰层厚1.5米以上,一般厚0.5米以上,冬季公路雪阻,春季翻浆,雨季阻车,给公路养护工作带来艰巨性和复杂性,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公路通过能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建立公路养护质量管理系统的基本思路,包括CPMS中路面评价指标与好路率的关系,路面及路基构造物,桥涵隧道,沿线设施、绿化等的处治方案及费用模型,养护质量评价和决策过程。  相似文献   

7.
马骏 《公路》1958,(10)
翻浆引起路面的破坏,在辽东几条国道干线上是一直尚未解决的老问题。为了展开对翻浆现象的讨论,仅根据一些零星资料,以沈鞍线为准,笔者发表个人一点很肤浅的看法,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一、概况沈鞍线是1942年日伪所测,该路标准定得很高,全线除无立体交叉外,在路基宽度、半径纵坡等方面,均合乎一级公路标准。1944年,日伪当局对该线仓促进行了施工,路基填土很乱,且高度不足。 1950~1951年东北公路总局进行了改建,在日伪修好的土基上,铺设了碎石级配路面。但因为基础条件不好,又缺乏经常养护,所以翌年就出现了翻浆现象。后来一年不如一年,翻浆引起道路的严重破坏,影响了通  相似文献   

8.
翻浆破坏是县乡公路主要病害之一,文章结合牙克石市县乡公路翻浆情况分析了公路路面翻浆产生的原因,并从公路设计,施工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治理翻浆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公路养护工作是保证安全运输、减少车辆磨损、延长公路使用寿命的重要技术措施。由于公路的路基、路面长期受外界静、动载荷的作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不断发生着变形、沉陷,崩裂等病害。必须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养护和维修。公路养护要认真贯彻“全面规划,加强养护,积极改善,重点发展,科学管理,保证畅通,桥涵良好,标志齐全”。同时还要不断改善线型,增建黑色路画,改建桥涵,渡口。因此,要不断开发养路机械新产品,逐步实现机械化,半机械化和手工操作的合理技术结构,保证公路养护施工质量,降低养护成本,摆脱繁重的体力劳动,提高道路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草原公路翻浆病害发生的原因,并对预防、处治翻浆及在今后草原公路的设计、施工、养护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公路》1957,(3)
甘肃省在解放前修建的公路,大部分由于技术较差以及施工时粗制滥造,所以质量标准很低,尤其对路线设施、水系整理和路面铺筑等工程做得更差,因而造成许多地段连年翻浆,使养路工作感到极端困难。这种现象以兰猩、兰包两路线最为严重,其次为甘川、兰郎、岷夏等线,总计全省翻浆地段长度占全部养护里程的0.5%左右。下面介绍的是该省历年的翻浆情况以及预防和治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一)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已经十年了,十年来的人民公路建设事业,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以及全国人民的积极参加与热情支援下,获得了飞跃的发展。解放前反动统治阶级,为了统治压榨人民和进行反革命的战争需要,自一九一三年修建第一条长沙到湘潭的公路起,到一九四八年止,三十六年间,全国只修了十三万公里公路。这些公路大部份质量低劣,没有路面,桥涵不固,渡口多而简陋,全国没有统一的工程技术标准,广大的西  相似文献   

13.
公路路面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年,交通部修订并颁布了《公路养护质量检查评定标准》。该标准的颁布对于客观、准确地反映全国公路的养护质量,指导基层养护机构进行养护生产,促进公路养护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起了重要作用。该标准中以好路率作为评定养护质量的主要指标,并明确规定:公路养护质量的检查与评定总分定为100分,其中路面占50分。  相似文献   

14.
我盟岭北地区,气候寒冷,降雨集中,养护时间又短,给砂石路养护带来很多困难,每年铺撒路面养护料数量甚大,仍效益不佳,转年入春即已消耗净尽,路面仍严重露骨。在保持路面半年有料当中,也往往出现松散、浮石,对于翻浆等病害的治理亦不能从根本上防治。为此,对于岭北砂石路的养  相似文献   

15.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预养护管理系统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路面管理系统和养护管理系统主要针对矫正性养护,没有预防性养护管理模块。这造成了在预养护决策上,没有有效的计算机辅助支持。所研发的系统从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需求出发,建立了高速公路路面性能的评价、预测、预养护关键技术(合适的路面、合适的时机与合适的措施)的决策和预防性养护后评价等模块,能解决公路管理的预养护决策问题。  相似文献   

16.
结合湖南省高速公路上多座桥梁的总体技术状况等级评定工作,介绍了现行<公路桥涵养护规范>(JTG H11-2004)中桥梁技术状况等级评定体系中的不足,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于最近召开了处理平原公路阻水会议。会议认为,几年来全省公路建设有很大发展,对构通城乡物资交流,发展国民经济,起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过去公路与水利部门相互联系与配合不够,缺乏统一规划,曾发生公路抬高路基影响排水,或该修的桥涵没有修,或已修的桥涵排水量小,不适应排水需要。为了与水利部门的配合好,坚决贯彻省委关于平原治水的方针和公路建设服从排水,治水兼顾交通畅通的原则。拟定了处治阻水公路路基的六条原则:一、受水面积较小的坡洼地段,可以结合挖沟,修建小桥涵排水通畅。二、受水面积较大的坡洼地段,根据自然流势,在最低地段,降低路基,修建过水路面。三、受水面积很大的坡洼地段,可以在最低处结  相似文献   

18.
张碧琴  李霞  李江华  田茂 《公路》2005,(5):67-70
自然环境条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路线选取、路基强度和稳定性、路面稳定性和耐久性、公路主要自然病害(包括冻融、翻浆、雪害、风沙害、崩塌、滑坡和地震灾害等)、施工条件和养护运营环境等5个方面,分析自然条件和公路工程的关系,提出公路区划中地质地貌环境参数和水热状况环境参数。阐述了环境参数的提出过程,为新疆公路自然区划三级区的划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建国初期,我国公路事业极其落后。旧中国的公路建设虽已有五十年的历史,但公路总里程只有12万余公里。由于多数公路失修失养,特别是战争和自然灾害的破坏,到1949年底能勉强通车的里程仅有8万余公里。北方的公路绝大部分是未铺路面的天然土路,遇雨断绝交通;南方则多是质量差的泥结碎石路面,遇雨泥泞难行,有的坑洞、车辙连片,桥涵多数是木结构,载重低,寿命短,许多公路还缺桥少涵,车辆涉水过河或人力摆渡。养护管理工作更加落后,除江南  相似文献   

20.
王恒斌 《中外公路》2008,28(2):216-219
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简单实用是北欧公路的鲜明特点.通过对北欧公路交通的考察,得出北欧公路"简单处体现科学,自然中蕴涵和谐"的结论.该文介绍了北欧公路在总体设计、路基路面、桥涵交叉、隧道、交通安全设施、服务区、养护及管理等方面的一些做法,并结合我国高速公路发展的现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