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通过试验,对航空涡轮盘用材料GH169合金的蠕变一疲劳交互作用行为进行了 研究.结果表明,在本文试验条件下,GH169合金的蛹变一疲劳交互作用对寿命有 利。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在交变应力与平均应力迭加条件下,柱状晶体对铁镍铬金的疲劳-蠕变失效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疲劳-蠕变应力迭加对合金产生交互作用,使其循环断裂寿命大大降低,具有横向柱晶界的试样受到了最强烈的交互作用。断口形貌观察揭示了沿柱晶界脆断是具有横向晶界试样的主要疲劳-蠕变断裂机理。而沿柱晶界断裂附带塑性撕裂结构以及二次裂纹形成所表示的脆-塑性断裂相混合的机理是其它取向试样的主要断裂机理,沿柱晶界分布的蠕  相似文献   

3.
沥青路面的疲劳破坏是路面工程中最为常见的病害之一,而疲劳性能一直是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的重要技术参数指标之一.通过静载劈裂试验对沥青混合料的疲劳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劈裂蠕变破坏时间与劈裂疲劳破坏时间的对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劈裂蠕变试验与劈裂疲劳试验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可以通过转换系数K将劈裂蠕变破坏时间转换为劈裂疲劳破坏时间,从而得到沥青混合料的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4.
以SMA-10为例,通过动态剪切流变试验、简支梁弯曲蠕变试验、水稳定性试验、车辙试验以及动、静态蠕变试验、恒高度重复剪切试验和4点弯曲疲劳试验,研究了木质素纤维、矿物纤维、聚丙烯腈纤维对沥青胶浆及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的加入可以明显改善沥青胶浆和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但同时降低它们的低温抗裂性能;矿物纤维沥青混合料的冻稳定性和高温性能最好,聚丙烯腈纤维沥青混合料的疲劳性能最好;车辙试验、动态蠕变试验和恒高度重复剪切试验结果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能较好地反映不同纤维对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的影响,而动态蠕变试验得出的黏弹性常数可用来预估沥青面层的车辙。  相似文献   

5.
选定2种常用沥青稳定碎石基层混合料,采用大马歇尔实验法确定其最佳沥青用量.依据最佳沥青用量,以2.0、2.5、3.0倍最大公称粒径高度成型试件,进行动态贯入蠕变试验和间接拉伸疲劳试验,分析不同试件高度对动态贯入蠕变模量和疲劳寿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2种沥青稳定碎石基层混合料在80mm左右厚度能获得较高的动态贯入蠕变模量和疲劳寿命.因此,对于沥青稳定碎石单层摊铺厚度推荐在80mm左右,这将获得良好的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6.
无纤维SMA较普通SMA在材料组成、沥青用量和沥青老化程度方面存在差异,其对混合料性能产生影响。通过低温弯曲试验、四点弯曲疲劳试验、间接拉伸蠕变试验和水稳定性试验,采用不同指标对比分析无纤维SMA路用性能。试验表明,无纤维SMA具有更好的低温弯曲变形能力,普通SMA具有更好低温蠕变性能,冻融循环对低温性能影响较大;普通SMA疲劳性能略优;两种SMA均有较好的水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沥青混合料粘弹性疲劳本构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疲劳应力分解的方法,把总的疲劳效应分解为一个蠕变效应和一个简单疲劳效应的叠加,利用粘弹性力学的积分型本构关系、动态性能以及模型理论,得到了沥青混合料的粘弹性疲劳本构模型。最后,基于应力控制的疲劳试验,运用O rigin软件的非线性曲线拟合功能,对试验结果进行了拟合,理论模型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证实了该模型的可行性,并对该模型进行了推广。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CH169高温合金蠕度损伤的非均匀性。通过蠕变损伤的金相微观分析,定义 了空洞损伤变量和显微硬度损伤变量,给出了两种变量间的关系式,按提出的细观蠕 度损伤定义建立了单轴局部蝠变损伤模型,分析表明,新模型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9.
矿粉作为填料对沥青胶浆流变性能有着重要影响。通过多级应力重复蠕变试验、沥青弯曲蠕变劲度测定试验、动态剪切流变试验研究矿粉对沥青胶浆高低温性能及疲劳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矿粉对沥青胶浆流变性能影响不同。通过灰色关联分析可知,矿粉物化指标密度、亲水系数、P_(20)、比表面积及细度模数与沥青胶浆高低温性能及疲劳性能之间关联较为密切,可将这5个指标作为矿粉筛选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灰色控制系统理论的基本原理,提出了一种低周疲劳、蠕变寿命预测的新方法,并成功地进行了预测,其精度优于常用预测方法,而且所需数据点少。对于耗费机时、财力的疲劳、蠕变问题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基于模糊Petri网的网络交互模式的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基于信任的交互模式的一般性及复杂交互模式的设计问题,对单个交互事件进行扩展,得到了4个基础交互模式.利用模糊Petri网(FPN)描述离散事件之间模糊关系的特点,建立了基于信任的基础交互模式的模型及其模糊交互过程的模型,并分析了它们在计算机网络中的应用.把这4种基础交互模式的模型用于设计基于实体间信任的复杂交互模式及评估其确信度.  相似文献   

12.
内孤立子遇海脊障碍物的能量消散和速度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观察内波受海脊地形影响的演化及运动机制,进行了实验室试验.研究表明,海脊地形对内波的影响可以划分为轻微影响、中度影响和强烈影响(波形破碎)3种程度,无因次障碍参数是划分内波与障碍物交互作用的重要依据-当无因次障碍参数小于0.5时,为轻微影响;介于0.5~0.7之间时,为中度影响;大于0.7时,为强烈影响,将使内波产生明显的破碎现象.随无因次障碍参数的增大,无因次波速减小,而内波的能量消散增大.  相似文献   

13.
对城市移动轨迹进行深入挖掘,有助于更加精细地理解城市空间动态交互特征. 以兰州市出租车GPS轨迹为基础,采用栅格方法,分析城市栅格空间的交通出行量. 以栅格为节点,以交通出行量为权重,建立动态有向加权复杂网络. 采用Infomap 算法识别城市社团结构,研究兰州市城市结构的时空演化特征,并对城市社团识别结果进行可视化分析. 研究表明,休息日和工作日城市动态时空交互存在明显差异. 工作日的城市空间交互距离和范围较大,空间交互更加紧密;休息日的空间交互范围相对较小,分裂程度较大. 高峰期和非高峰期城市空间交互也有不同,城市空间交互随时间动态变化. 研究结果可为政府管理城市,商家运营和居民出行提供决策服务.  相似文献   

14.
为保障车路协同环境下信息的可信交互,分析了车车、车路协同信息交互流程和不同模式下的交互需求,设计了车路协同可信交互架构;构建了车辆行为状态推演模型与路径扰动因子量化模型,设计了车辆主体可信度计算方法与等级评估规则,实现了车辆主体行为可信认证;通过对交通业务的有效特征理解构建了消息紧急度量化模型,利用低分辨率筛选策略初步过滤了消息报文,基于支持向量机(SVM)对消息内容进行了深度理解,形成了多分辨率交互内容认知方法;使用包含OMNeT++和SUMO仿真模拟器的Veins搭建了仿真测试环境,针对不同网联自动驾驶车辆(CAV)渗透率下的开放道路和交叉口场景开展了仿真试验,对提出的车路协同可信交互方法进行了测试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结合交通业务特征理解能够有效改善车路协同信息交互的可信度判别,提出的方法对信标位置消息的平均认知正确率可以达到90.91%,相比基于时效性检测的可信交互方法提高了8.68%;在安全效率消息可信交互验证试验中,随着恶意车辆比例的增加,传统基于投票机制的车路协同可信交互方法逐渐失效,而提出的方法在保证单次认证时延小于13 ms的条件下,平均正确率达到94.96%,较传统基于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的方法提高了3.05%,且CAV渗透率越大,可信交互检测结果的准确率越高,漏报率越低,能够满足车路协同可信交互需求。   相似文献   

15.
环境包络下的人机交互概念就是将人、机及其所处的特定环境看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而进行研究,探讨相关环境影响下的交互实现过程。交互所处的环境可分为物理环境和时态环境,对特定交互影响较大的环境范围可称之为交互的相关环境,环境范围可以是空间的大小或是时间的跨度。所以对物理环境和时态环境的选取不同,也会产生交互相关环境范围的不同。一定范围不同的人机交互其相关环境也可以是交叉和重叠的。环境包络下的人机交互过程则为交互中人、机均接受不同阶段下的环境刺激,致力于达到人与机对环境感知的一致性,从而在人对环境刺激达到临界反应时,机可以放大有利反应,削减不利反应,最大程度提高可交互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气枕系统的共同作用理论,提出一种新的气枕数值建模方法,按照该方法建立了ETFE气枕共同作用有限元模型,并设计制作了一个正六边形ETFE气枕足尺模型,对其进行了形状测试和加载测试.研究结果表明:ETFE气枕形态分析与荷载分析的数值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共同作用有限元模型能够准确、有效地完成ETFE气枕静力分析.  相似文献   

17.
在教育模式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化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过程中,人们似乎忽略师生间的互动的重要性.以大学英语课堂为例,论述了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有益于教师与学生,还有益于整个英语教学教育的效果和质量的提高.本文还探讨了在大学英语课堂中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为准确刻画交叉口共享空间内交通个体的运动和交互过程,并为智能汽车虚拟测试提供可靠背景交通流仿真环境,本文提出一种混合交通流交叉口共享空间交互行为模型。基于人类认知过程,模型被设计为“感知-决策-执行”的3层通用框架结构,模拟混合交通流中不同类型交 通个体从感知、决策直至执行的交互全过程。感知层提出一种二维平面交互对象选择方法,通过个体感知范围和轨迹冲突有序筛选交互对象,表征冲突交互的动态性特征;决策层基于当前时刻的交互对象和实时交通环境状况,使用交互行为决策方法为不同类型的交通个体分别选择适合的行为进行交互;执行层通过计算生成执行当前行为决策所需要的轨迹、加速度等关键参数,共 同控制仿真个体按照行为决策结果在二维平面上运动和交互。基于智能汽车Opendrive高精度 路网,构建虚拟测试仿真平台,并将所提出的模型注入平台进行测试。仿真结果表明,模型能较 好地复现交叉口共享空间中交通个体间的交互。研究结果有助于为智能汽车虚拟测试提供可靠背景交通流环境,并进一步提高虚拟测试工具的测试可信度、测试效率及泛化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环境温度作用对半整体桥台与台后土之间相互作用机理的影响,以简化半整体桥台-土结构模型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基于位移的环境温度作用下半整体桥台-土相互作用拟静力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半整体桥台的滞回曲线随季节性温度变化而变化,季节性升温和降温转化段对桥台-土相互作用的影响非常显著,而持续增加或减小段对其影响较小;一年中的第1个升温段对桥台-土相互作用影响更大,随着几个季度的温度加载,台后土逐渐被压实,土压力变化趋于稳定,增加趋势减缓;不同季节昼夜温度变化对桥台-土相互作用的影响不同,夏季白天升温对桥台-土相互作用的影响小,而夜晚降温的影响大,冬季则反之;随着季节性温度的逐渐升高,桥台-土相互作用滞回曲线由凹形向凸形发展,呈现出更加饱满的梭形;中长期环境温度对台-土相互作用影响较大,经过一整年的温度作用后,台后土压力显著增大,产生棘轮效应;桥台转角与加载位移存在较大相关性,随着循环次序的增加,桥台转角先逐渐增大后趋于稳定;在中长期环境温度作用下,半整体桥台逐渐表现出往台后方向偏转的趋势;昼夜温度变化对桥台转角的影响不可忽视,在相同加载位移下,考虑季节性温度和昼夜温度叠加作用情况的桥台转角试...  相似文献   

20.
建立基于元胞自动机与相互作用力的拥挤行人流仿真模型,研究步行设施内疏散行人流拥挤踩踏现象. 通过单个行人占据多个元胞空间,定义行人刚体部分与弹性部分,实现行人弹性化处理;以行人间拥挤力、摩擦力等相互作用力,描述疏散行人间的相互影响. 模拟再现行人疏散过程中的移动阻滞、相互挤压,以及连续踩踏等现象. 仿真结果表明:通过提高行人吸收系数和抗踩踏系数,能有效控制行人挤伤次数和踩踏行人数量;疏散出口附近区域是拥挤力累积顶区,极易发生踩踏现象,且踩踏现象具有滞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