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近日,我国在建的最长高瓦斯高风险隧道———兰渝铁路梅岭关隧道正式贯通,预计兰渝铁路全线将与2015年开通运营。梅岭关隧道位于广元市境内,设计为单洞双线,单洞总长约16 500 m,最大埋深407 m,穿越川东北高瓦斯油气区,是兰渝铁路全线的关键控制性工程,也是目前我国在建的最长高瓦斯高风险隧道。  相似文献   

2.
《隧道建设》2012,(4):501-501
2012年8月8日10时许,由中国中铁十局集团承建的兰渝铁路5 214 m龙凤隧道胜利贯通,至此,兰渝铁路重庆境内101 km正线施工的31座隧道全部贯通。全长818.71 km的兰渝铁路,穿越甘肃、陕西、四川和重庆四省(市),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基础设施项目,是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和支援四川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新增1 000亿拉动内需的重要项目之一。该条铁路设计时速为160 km,有条件路段预留时速为200 km。兰渝铁路开通后,将承担疆煤入渝的主要运输任务,对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加快西北西南地区文化物资交流产生重要影响。兰渝铁路开通后,"渝新欧"通道列车全程运行时间将比以前缩短1 d左右。  相似文献   

3.
《中外公路》2008,(1):88-88
上海长江隧道8条连接通道中的首条通道目前实现贯通,这也是长江首条江底贯通的连接通道。据介绍,第1条连接通道位于距江面30多m的江底深处,采用冰冻法施工。完成后将形成一条长15m、宽1.8m、高2m多的通道。一旦某一条隧道内发生水灾或其他紧急情况,隧道内的人员可以通过连接通道,向另一条隧道逃生,1.8m的通道宽度可以同时让2个成年人和1个小孩通过。第1条连接通道的顺利贯通为以后几条连接通道的顺利完成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4.
《隧道建设》2011,(3):344-344
5月8日,中铁隧道二处兰渝铁路西秦岭隧道出口TBM项目部,创造了隧道连续皮带机出渣距离突破7 000 m和隧道内掘进同步衬砌超3 000 m两项全国纪录。兰渝铁路西秦岭特长隧道全长28.236 km,为全线重点控制性工程。今年二季度以来,TBM项目部围绕TBM掘进同步衬砌这  相似文献   

5.
2020年,山东省内将再添一条出省大通道。近日,由齐鲁交通发展集团投资建设的新台高速龙山寨隧道实现双向贯通。这是新台高速项目在建8座隧道中首座实现双向贯通的隧道。该项目建成通车后,将带动沿线旅游产业的发展。新台高速龙山寨隧道位于枣庄市山亭区,隧道右线全长505 m,单洞贯通耗时194 do此次贯通的龙山寨隧道左线全长515 m,单洞贯通耗时202 d。  相似文献   

6.
李沿宗  尤显明  赵爽 《隧道建设》2017,37(9):1146-1152
为了解决极高地应力软岩隧道越岭核心贯通段大变形控制难题,以兰渝铁路木寨岭隧道施工为例,通过现场试验和数据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确定了越岭核心贯通段的长度;2)提出了越岭核心贯通段"4层初期支护结构+径向注浆+长锚杆+长锚索"综合变形控制方案;3)得到了贯通段多层初期支护结构变形控制效果;4)说明贯通段施工及变形控制方案可行。  相似文献   

7.
<正>经过中铁隧道集团近7年艰苦奋战,我国"极高风险隧道"--兰渝铁路木寨岭隧道右线超前导洞于2015年12月15日20:00贯通,这标志着我国攻克世界级隧道工程难题取得重大突破。兰渝铁路是渝新欧国际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长873 km。木寨岭隧道长19.06 km,为双洞单线特长隧道,全线关键控制性工程,地处震区中心,遭遇前所未见的极高地应力、软岩地质大变形,被称为"全国铁路高风险隧道之最",实行动态设计,国内于2009  相似文献   

8.
《公路》2003,(9)
我国第一条越江双层隧道——上海复兴东路隧道北线于 2 0 0 3年 8月 1 3日正式贯通。上海复兴东路隧道北线越江段隧道全长 1 1 2 0 m,隧道内径 1 0 .0 4 m,设计为上下两层单向三车道。与常规隧道相比 ,双层隧道对衬砌管片有特殊要求。施工单位在管片制作过程中研制了全新的钢模胎架和拆模器 ,并开发应用了智能管片显形系统 ,从而保障了优质、快速施工。我国第一条越江双层隧道贯通  相似文献   

9.
正2018年4月11日,汉十高铁重难点工程——四方山隧道胜利贯通,这是汉十高铁贯通的首座6 000 m以上大长隧道,标志着这条"最美高铁"距开通运营目标又迈出重要一步。四方山隧道位于十堰市境内,总长6 130 m,为汉十高铁全线重点工程。据介绍,该隧道下穿金鸡庙水库,最大埋深仅有3 m,还要穿越6条断层破碎带和3条韧性剪切带,被称作头顶"大水缸"、"穿过千层酥",是全线施工难度最大的隧道,施工时间长达27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首条超大截面矩形盾构隧道2015年10月12日在上海实现贯通,这是首台由中国自主研发的超大截面矩形盾构完成的,目前这项创新技术已申请国家专利30项。这条隧道名为上海虹桥临空园区10-3、11-3地块地下连接通道工程,盾构的宽和高分别达到9.75 m和4.75 m,隧道长28 m,东西横向贯通了2座大楼下的地下车库,隧道内可以布置双向两车道,方便车辆通行。  相似文献   

11.
<正>2020年,山东省内将再添一条出省大通道。近日,由齐鲁交通发展集团投资建设的新台高速龙山寨隧道实现双向贯通。这是新台高速项目在建8座隧道中首座实现双向贯通的隧道。该项目建成通车后,将带动沿线旅游产业的发展。新台高速龙山寨隧道位于枣庄市山亭区,隧道右线全长505 m,单洞贯通耗时194 d。此次贯通的龙  相似文献   

12.
2011年12月24日,雅西高速公路关键控制性工程——大相岭泥巴山隧道左线成功安全贯通。至此,这条由中铁隧道股份有限公司承担施工的长达10 km的西南第一公路长大隧道正式双向贯通,雅西高速公路雅安境内路段已经成功实现连通。据了解,大相岭泥巴山隧道分为左右2线,左线长9 962 m,右线长10 007 m,该隧道也是目前西南地区在建最长、埋深全国最大  相似文献   

13.
<正>在建的渝广高速(重庆至广安)重庆段控制性工程——清平隧道左洞近日顺利贯通,这意味着清平隧道成为渝广高速全线首条贯通的隧道。清平隧道为全线第二长特大分离式隧道,全长7 251 m,其中,左洞长3 653 m,右洞长3 598 m。清平隧道地质结构复杂,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隧道建设过程中,建设方克服多次突水、突泥和瓦斯等地质灾害,于今年年初实现右洞贯通。按计划,今年底,除华蓥山隧道外,渝广高速重庆段的其它土建工程将基本完工。目前渝广高速四川  相似文献   

14.
全长7.5km的长江隧道上下行线已分别完成5.7km和4.2km,均已超过一半以上,另外8条连接通道中首条连接通道也已贯通。此通道位于距江面30多米的江底深处,采用冰冻法施工,长15m、宽1.8m、高2.Om;一旦一条隧道内发生火灾或有其它紧急情况,隧道内的人员可通过此连接通道逃向另一隧道,其宽度可供两个成年人和一个小孩同时通过。此条连接通道的顺利贯通创造了国内隧道动态开挖的先例。  相似文献   

15.
《中外公路》2008,28(3)
2008年4月19日,武汉长江隧道双线成功贯通,抗震级别6级,每天可通车9万辆,这是我国首条贯通的长江隧道。武汉长江隧道位于长江大桥、二桥之间,北接汉口大智路,南通武昌友谊大道,是解决主城过江交通的一条城市主干道。隧道全长约3.7km,双向四车道,车道净高4.5m,设计车速50km/h。  相似文献   

16.
《公路隧道》2009,(4):50-50
泉厦高速公路扩建中的关键工程——大帽山隧道左线隧道于2009年5月15日顺利贯通。大帽山左线隧道是在既有的大帽山两条隧道中间再造一条隧道,隧道要满足单隧道4个车道的通行要求,跨径达22m,断面面积达255m^2,是目前国内首例最大跨径的公路隧道;又由于它是夹在两条既有隧道中间进行开挖,  相似文献   

17.
《隧道建设》2011,31(5):638-638
9月21日,中铁隧道施工的武汉地铁2号线越江隧道左线工程顺利贯通。至此,该隧道左、右线工程均已贯通,成为穿越万里长江的首条地铁隧道。作为武汉地铁2号线的过江通道,该隧道全长约3100m,起于地铁2号线武昌积玉桥站,止于汉口江汉路站。  相似文献   

18.
《隧道建设》2009,29(4):419-419
一条在上,一条在下,两条最小净间距仅1.6m的地铁隧道上下重叠延伸684m,被称为全国首例长距离超近距重叠隧道——深圳地铁3号线3101标老(街)一晒(布路)盾构区间左线于7月24日胜利贯通,中铁一局创新地铁隧道施工技术取得新成果,为国内同类工程施工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9.
正2018年8月28日,随着直径10. 9 m的"共青团号"盾构刀盘破土而出,由中铁隧道局承建的京沈客专全线698 km中唯一的盾构隧道、唯一一个双洞单线隧道——望京隧道顺利贯通。望京隧道的贯通意味着京沈客专建设进入最后冲刺阶段,为全线通车做出了有力保障。望京隧道全长8 km,是京沈高铁全线唯一的双洞单线盾构隧道,同时也是国内城市高铁首条大直径盾构隧道。隧道整个工程  相似文献   

20.
《公路》2007,(6):57-57
2007年5月8日,由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武康二线新武当山隧道提前59d贯通,创造出软弱围岩条件下月掘进360m的新掘进纪录。该隧道全长7721m,穿越三条大断层,软弱围岩比例约占全隧道的94%,是全线最长隧道和重点关键性控制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