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水泥混凝土浇筑时,温度对混凝土板的收缩有着直接的影响。水泥的水化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释放大量热能,导致温度每上升1℃,每延长米混凝土膨胀0.01mm。这种温度变形对大面积板块极为不利,在混凝土内部产生显的体积膨胀,而板面温度随着晚上气温降低、湿水养护而冷却收缩,产生很大的拉应力。由于受到已有基层或已硬化基层混凝土的约束力,当外部混凝土的受拉应力一旦超过混凝土当时的极限抗拉强度时,板块就会在产生裂缝后横向断裂。  相似文献   

2.
板状混凝土结构波速测量和板厚测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在应用冲击反射法进行无损估计时,应力波波速测量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文中介绍了单传感器测波速和双传感器测波速两种方法,并在制作的混凝土板块上进行了波速测量试验,详细分析了影响波速测量精度的因素,指出实验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和提高测量精度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混凝土板块的厚度的无损估计.  相似文献   

3.
混凝土路面再生利用是通过专用设备——多锤头破碎机对原混凝土板块进行"碎石化"的彻底破坏,使原水泥混凝土板块应力得到有效释放,从而彻底消除反射裂缝,是目前解决道路反射裂缝的最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4.
破裂水泥混凝土路面板沥青加铺层温度应力影响因素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1  
为了防止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面层反射裂缝的产生,采用有限元方法,视路面结构为弹性层状体系,建立沥青加铺层、补强层、破裂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和地基组成的空间三维模型,分析了破裂板块平面尺寸、降温幅度、沥青加铺层模量及厚度、结构补强层模量、混凝土路面板厚度等因素对沥青加铺层温度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破裂后的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块,沥青加铺层温度应力随其板块尺寸的减小而大幅度降低,较大的降温幅度对加铺层温度应力的影响远大于车辆荷载产生的应力;而降低沥青加铺层模量,增大加铺层厚度等技术措施可明显改善破裂板接缝处的应力状况,并能有效地防止沥青加铺层反射裂缝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应力波反射法在基桩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应力波反射法在混凝土灌注桩检测上的应用效果.并且根据反射波曲线的不同形状,从理论上和施工中进行分析、判读。  相似文献   

6.
长寿命路面结构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提高路面实际使用寿命,分析了长寿命路面定义与设计要求,提出了以PCC(水泥混凝土路面) AC(沥青混凝土路面)路面为主体的长寿命路面结构,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及路面弹性层状体系理论,分析了PCC板块3.0 m×4.0 m划分方式的优越性,计算了长寿命路面结构的荷载应力和温度应力。计算结果表明:采用3.0 m×4.0 m的板块划分方式,混凝土板底温度翘曲应力减少20%左右,综合应力降低10%左右;提出的路面结构的理论寿命达到了46 a,符合长寿命路面的结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细化《爆破安全规程》的评价标准,基于应力波理论推导爆破应力波在围岩及衬砌的反射与透射形态,通过爆破应力波引起混凝土与围岩的粘结力失效或混凝土的抗拉破坏的临界值作为临近既有隧道区爆破开挖的安全控制指标。采用有限元软件GTS—NX进行数值计算,得到在爆破开挖时既有隧道衬砌的动力响应特征。通过对爆破荷载下小净距隧道混凝土的动力响应特性研究可知:爆破应力波以球面波的形式延展,其数值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且既有隧道迎爆侧围岩的数值最大,导致围岩损伤、混凝土受拉破坏及二者粘结力减弱。以混凝土与围岩间的粘结力及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为控制指标得到小净距隧道爆破先行洞混凝土在3 d、7 d与28 d龄期时安全振动速度分别为2.63、6.43与10.24cm/s,该值综合考虑了混凝土与围岩的影响,比规程的评价标准具有较好的安全储能。  相似文献   

8.
通过调查研究,分析总结当前施工临时道路使用中存在的情况,提出用于施工临时道路的装配式水泥混凝土路面使用要求,并对其技术方案进行拟定。通过数值模拟,研究分析装配式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在不同板块尺寸、不同接缝下的应力特性。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板块结构优化方案,给出建设意见。  相似文献   

9.
基于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块再生集料的性能分析,获取再生集料稳定碎石基层的性能,并通过试验路段的铺筑,掌握再生集料的加工工艺及控制方法.可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块再生集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与沥青混凝土路面相较.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较好的路面整体性和施工工艺相对简单等主要特点。同时.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承压状态以板块形式出现.因此特别适于重载道路采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