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结合新建太焦城际铁路晋城东站、高平东站两座高铁站房工程实例,详细介绍了高速铁路站房缓粘结预应力施工工艺流程及关键施工技术,并制定试验方案和流程开展了缓凝粘合剂的稠度对预应力筋摩擦损失的影响分析。通过试验对胶黏剂的稠度、硬度及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的摩擦系数分析,认为当现场施工温度超过25℃时,缓凝粘合剂的固化会被加速,摩擦损失增大。因此,现场施工中需要准确控制施工温度和缓凝粘合剂的实际张拉适用期,以保证在摩擦损失较小的张拉适用期内完成张拉。  相似文献   

2.
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实验研究,给出了不同龄期下张拉预应力筋所需克服的摩阻力范围,从开裂弯矩,极限弯矩,裂缝形式和荷载-挠度曲线等各个方面,把缓粘结预应力构件与传统的后张法(有粘结,无粘结)预应力构件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缓粘结预应力构件在张拉两个月后,其工作性能可等同于有粘结预应力构件的结论,为缓粘结预应力体系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试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王起才 《铁道学报》2001,23(1):90-93
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是取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中无粘结和有粘结各自之长,避各自之短,所形成的一种新型独特的预应力形式。通过对缓凝砂浆多种性能测试,能满足用于包裹预应力筋,并形成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通过对缓粘结预应力筋的张拉摩阻、梁体承载能力和破坏模式的调试,建立了相应的便于应用的整套设计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4.
对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研究与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介绍了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特点,研究了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方法,分析了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预应力损失、无粘结预应力筋的应力和混凝土的应力的计算公式等。本文研究成果对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工程设计与施工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正> 原联邦德国桥梁工程师对新建和改建铁路桥梁修建方法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其中,特别重视预应力混凝土不需压浆粘结的外部预应力方法。在原联邦德国新建铁路中,已建成的桥梁是多种多样的(图1),其特点是对于这些样式众多的桥梁工程,都采用箱形断面、单箱单室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图2),并采用同样的后张法全预应力并压浆粘结的修  相似文献   

6.
无粘结预应力为一种应用于桥梁结构上的新技术,具有施工方便,综合经济效益好的优点。通过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柳州市潭中大道高架桥中的应用,阐述了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参数、预应力度的选择,以及控制应力和预应力损失、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等的计算。并对构造处理和施工工艺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7.
某高速铁路桥梁由于受施工条件、环境保护、对孔等因素的限制,拟采用60 m跨度节段预制拼装梁方案。通过对比简支梁、连续梁两种结构形式,比选出合理的结构方案,并对其拼装方案及预应力布置、结构检算等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60+60+60) m连续梁方案与60 m简支梁方案相比,混凝土方量减少1.3%,预应力含量降低0.8%,并具有梁高较矮、外形美观、整体性能好等优势;(2)(60+60+60) m连续梁采用一次拼装1对节段并张拉顶底板束、每拼装2对节段张拉腹板束的拼装方案及相应的预应力布置,减少了齿块模板用量、提高了截面抗剪能力;(3)(60+60+60) m连续梁采取的梁端构造措施,保证了梁端预应力的张拉空间,静活载造成的梁端转角最大为0.88‰,满足梁端转角的要求;(4)(60+60+60) m连续梁各计算指标均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8.
铁路桥梁承载能力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简述结构可靠度指标计算中心点法和验算点法的基本原理,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对时速160、200 km客货共线铁路预制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和时速250、350 km客运专线铁路预制、现浇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时速160、200、250 km客货共线铁路和时速120 km重载铁路(Z=1.2)道砟桥面简支钢桁梁,时速250 km客运专线铁路钢-混凝土简支、连续结合梁,时速160 km城际铁路钢管混凝土桁架连续梁等进行了承载能力可靠度指标校准计算,对铁路桥梁承载能力的可靠度指标给出了建议值。  相似文献   

9.
吴转琴 《铁道建筑》2012,(1):130-133
本文介绍了缓黏结预应力技术的发展现状,通过缓黏结预应力钢绞线的摩擦损失、黏结锚固性能、缓黏结预应力混凝土梁受弯性能、框架节点滞回曲线和疲劳性能等方面的研究,说明了缓黏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受力特点,介绍了缓黏结预应力技术在混凝土结构工程中的应用情况,为缓黏结预应力技术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有压供水隧洞在浅埋段采取无粘结预应力衬砌结构,通过模拟隧洞张拉工况和隧洞通水运营工况下的受力分析,验算结构的可靠性;钢绞线环向安装布置,锚具槽空间较小,按照传统张拉施工技术施工难度大,可操作性不高,张拉端无法采用千斤顶直接进行钢绞线张拉作业,利用偏角器将张拉端的钢绞线偏转一定角度后,引出锚具槽外进行张拉,锚具采用自带锚固端的双向锚具,保证了无粘结预应力衬砌张拉的施工质量及施工速度,最终实现了吉林省中部城市引松供水工程总干线六标段9#隧洞预应力衬砌段张拉作业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1.
通过9个钢-预应力混凝土组合梁的模拟试验研究,对钢-混凝土组合梁在预应力施工阶段的受力性能、界面滑移分布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探讨。试验表明,在钢-预应力混凝土组合梁的预应力张拉端或锚固端的非协调工作区较小,钢-混凝土组合梁设计控制区的有效预应力可按基于钢-混凝土换算组合截面的材料力学方法计算,界面滑移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12.
无粘结预应力技术在我国正广泛使用 ,如何在设汁中兼顾施工特点采取合理的布筋方案是十分值得研究的课题。笔者在北京某大厦无粘结预应力双向板施工中 ,改进预应力筋的布置 ,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3.
一种新的混凝土桥梁无损测试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无损测试技术--基于电磁波原理的探地雷达及其在后张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梁中的首次评估试验。探地雷达具有重量轻,操作简便,测试可靠等特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探地雷达测试技术可用于混凝土梁的钢筋和预应力钢束布置,裂缝分布及其深度、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预应力管道灌浆密实与否等项点的现场评估试验。目前仅可对预应力管道灌浆密实与否作出定性地判断,有待于继续深入开发研究,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1 工程概况 九龙岗特大桥钢管拱桥墩上部结构为(76+160+76)m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与钢管混凝土拱组合结构.钢管拱计算跨径160.0 m,矢跨比1/5,矢高32.0 m,拱轴线为二次抛物线(设计拱轴线方程Y=-0.005X2+0.8X),拱肋设置最大预拱度为0.14m,施工矢高32.14 m(施工拱轴线方程Y=-0.005 021 875X2+0.803 5X).施工时按施工拱轴线制作和拼装.拱肋为钢管混凝土结构,采用等高度哑铃形截面,截面高3.0 m,每肋由2根弦管组成,弦杆为φ1 000 mm钢管,由16mm厚钢板卷制而成,弦管间用16mm厚钢缀板连接,拱肋弦管及缀板内填充C55微膨胀混凝土.  相似文献   

15.
斜拉式预应力混凝土桁架梁桥是我国铁路桥梁采用的一种新型桥跨结构。文章介绍卫运河斜拉式桁架梁施工阶段进行的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6.
预应力混凝土拱桥结构型式独特,构造复杂,施工环节多,工艺要求高,经历多次体系转换,受外界影响的因素很多,为了预防拱肋裂纹的产生,在主桥施工过程中必须时刻进行严格的施工控制.结合沪杭城际高速铁路跨沪杭高速公路(88.8+ 160 +88.8)m自锚上承式预应力混凝土拱桥施工,介绍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拱桥拱肋裂纹控制技术,可为同类型桥梁施工提供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7.
钢—混凝土组合梁预应力施工阶段受力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9个钢-预应力混凝土组合梁的模拟试验研究,对钢-混凝土组合梁在预应力施工阶段的受力性能,界面滑移分布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探讨,试验表明,在钢-预应力混凝土组合梁的预应力张拉端或锚固端的非协调工作区较小,钢-混凝土组合梁设计控制区的有效预应力可按基于钢-混凝土换算组合截面的材料力学方法计算,界面滑移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系杆拱桥采用系杆承受拱的推力,在桥梁建筑高度受到限制或桥址地质不良地区,而又需要较大跨度时,系杆拱是较合理的桥式之一.成都三环路立交特大桥是国内首座大跨双线铁路预应力混凝土系杆拱桥,本文针对该立交特大桥双线铁路预应力混凝土系杆拱的结构特点及受力特性进行分析研究与检算,为施工提供指导.研究结论:成都三环路立交特大桥是国内首座大跨双线铁路预应力混凝土系杆拱桥,通过静动力分析表明该桥各项指标都满足规范要求;但拱梁结合部受力复杂,设计时采用三向预应力结构,主梁在梁端处进行了加宽加高、腹板加厚处理;因结构复杂局部存在一定的应力集中现象,通过研究和计算,将国内外新的科研成果和理论运用在本桥的设计中,进一步扩大了系杆拱结构在铁路桥梁建设上的应用,可为今后类似桥梁的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分析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应力—应变关系、破坏判断和结构的可靠性。论述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荷载—位移关系的计算模拟与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普通混凝土梁的计算模拟及数值模拟计算方法的差别,给出混凝土梁分析主程序示意图。通过对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中预应力筋与其周围混凝土的应变特征分析,结合工程施工特点,提出设计中应根据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破坏形态和力学性能,充分考虑影响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中预应力筋极限应力增加的各个因素,体现近似概率设计法的优越性,为预应力混凝土梁施工提供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结合昌景黄高铁(90+200+90)m连续刚构拱桥施工图设计,对主梁、拱肋、吊杆、桥墩等主要构件的设计过程进行分析研究。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Civil建立计算模型,对3种梁高及4种底板厚方案进行比选,从满足主力工况最小强度安全系数及主梁受压区高度不超限等方面考虑,确定主梁中支点处梁高11.5 m,底板厚1.5 m;对3种拱肋截面尺寸方案进行比选,从满足拱肋强度、稳定性要求及经济性等方面考虑,拱肋截面高采用3.3 m较为合理;结合本桥纵、横、竖三向预应力布置工作,总结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拱桥的预应力钢束布置特点;拱脚附近拱肋混凝土局部拉应力超限,通过局部布置纵向钢筋进行解决。计算结果表明,主梁、拱肋、吊杆、桥墩等构件的强度、应力、变形及稳定性等各项指标均满足相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