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结合国铁和城市轨道交通信息管控体系特点,分析了分别基于国铁模式和城市轨道交通模式的市域(郊)铁路信息管控体系建设的基本需求、信息系统的建设要素.提出了基于工业互联网技术的市域(郊)铁路信息系统结构及相关建设建议.  相似文献   

2.
结合市域(郊)铁路的功能定位、技术途径选择、建设运营模式及车站综合开发,就目前新建市域(郊)铁路可持续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在满足市域(郊)铁路基本客运需求的前提下,考虑富余运力兼顾货运以提高项目收入,采用混合所有制建设运营以减少建设运营成本和延长还本付息期限及车站综合开发方式,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市域(郊)铁路停车线的设置对工程造价及后期运营有较大影响。各设计规范对停车线的设置间距要求不 同,不利于市域(郊)铁路的规划及设计工作。首先对各设计规范中关于停车线设置间距的规定进行梳理分析,而 后通过对轨道交通故障救援基本原则、流程及时间的研究,得出影响停车线设置间距的关键参数,最后对市域(郊) 铁路停车线的设置距离进行计算,提出停车线设置距离的推荐值。  相似文献   

4.
郭锴 《都市快轨交通》2022,35(1):155-158
近年来,国家政府部门先后出台多个鼓励发展市域(郊)铁路的政策文件。通过解读相关政策文件精神,梳 理总结多个市域(郊)铁路规范标准的异同及特点,结合自身规划设计实践,提出市域(郊)铁路在定义内涵、线路规 划、技术标准、客流效益、运营模式和运输组织等方面的一些技术观点。力求采用经济、适用、高效的技术标准 和建设方案,提供公交化服务,降低建设和运营成本,提高线路的经济效益,促进市域(郊)铁路在我国的长期可 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市域(郊)铁路建设面临功能定位模糊、建设成本高、客流效益低等问题。基于实践经验与相关案例的分析,总结出市域铁路项目规划设计的关键问题。这些问题包括项目功能定位、线网与线路规划、系统制式与技术服务体系标准、线路敷设方式、运输组织与管理、站城一体化及交通衔接、管理体制机制等。针对规划设计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思考,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当前国家十分重视市域(郊)铁路的发展,利用既有铁路发展市域(郊)铁路为优先考虑模式,但当前利用既有铁路开行市域(郊)列车技术标准研究尚未形成体系。基于直接利用既有铁路富余能力开行市域(郊)列车、改造既有铁路后开行市域(郊)列车和利用既有铁路通道新建市域(郊)铁路3种建设模式,应用调研分析、对比分析等手段从运输组织、正线数量、速度目标值、车站分布、车辆编组、既有设施利用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系统全面地梳理了不同设计场景下利用既有铁路开行市域(郊)列车主要技术标准,得出以上6个方面具体设计参数取值或应采用的技术体系,以期为我国后续利用既有铁路开行市域(郊)列车项目建设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市域(郊)铁路内涵和外延分析出发,在市域(郊)铁路功能和系统设计目标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新建市域(郊)铁路系统设计需要实现系统能力和服务水平最大化的目标,并分别从系统设计目标、工程建设内容角度,探索了市域(郊)铁路系统设计的关键技术,提出了新建市域(郊)铁路系统设计关键技术为越行站站间距离,得出了实现新建市域(郊)铁路系统设计功能和目标的关键技术为越行站等时距车站分布的结论,对新建市域(郊)铁路设计和运营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针对市域(郊)铁路曲线超高相关规范标准不统一、各超高允许值之间优先考虑原则不明确的情况,对其合理设置进行研究。通过对比分析不同规范曲线超高的设置要求及实例分析,提出兼顾《铁路轨道设计规范》及《市域(郊)铁路设计规范》等行业标准的最大及最小设计超高值、一般及困难情况下的欠超高及过超高允许值、超高顺坡率允许值,以及不同超高设计允许值之间的优先考虑原则,为新建市域(郊)铁路的曲线超高设计提供指导,对行业相关标准规范的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基于组团间客流分布、站间客流分布及站点乘降量等因素的梳理分析,提出了上海市域(郊)铁路嘉闵线的大站快车停站方案,从旅行时间、旅行速度、线路通过能力及服务水平等角度评价了不同大站快车停站方案的开行效果.阐述了不同线路的敷设方式和客流特点同线路越行车站布置形式的关系,并根据嘉闵线特点建议采用单岛四线(正线外包)方案作为越行...  相似文献   

10.
我国正在大力推进建设城市群都市圈轨道交通一体化,促进轨道交通“四网融合”发展,但现有文献大 多还停留在定性分析“四网融合”的实施方法,缺少对如何实现“四网融合”的系统量化研究。笔者以市域(郊) 铁路与其他轨道交通的融合模式为研究对象,以融合模式的选择为研究目的,提出了融合模式,并根据技术条件、 客流特征、经济效益等因素进行技术融合模式选择的两阶段决策方法,并以西宁—青海湖—茶卡(察汗诺)铁路为 例进行案例分析,以期在轨道交通规划过程中为更好地实现融合提供思路。研究验证了两阶段决策方法的可行性, 得出西青茶铁路与青藏铁路西格段采用过轨运营模式进行融合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及重点城市都市圈的成型,市域(郊)铁路迎来了黄金发展期。为降低新建市域(郊)铁路建设及运营成本,实现市域(郊)铁路健康、可持续发展,文章通过对国内新建市域(郊)铁路经济性现状进行调研和分析,明确当前新建市域(郊)铁路存在的技术标准不完善、工程投资大、运营成本高等问题;再结合相关政策要求,从系统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管理等方面,提出降低新建市域(郊)铁路建设及运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益的对策及建议,以期为国内新建市域(郊)铁路的规划、设计、运营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国外若干城市的市域铁路(通勤铁路)发展已经趋于成熟,我国市域(郊)铁路发展还处于探索期.近几年国内诸多学者对市域(郊)铁路均有着墨,但关于市域(郊)铁路的若干问题尚未形成较统一的认识.本文从市域(郊)铁路的国家政策及概念、建设模式、技术标准、资源共享、规划要求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意见.研究结论:(1...  相似文献   

13.
基于市域(郊)铁路公交化运营、互联互通运行的功能需求,对现有信号系统制式与市域(郊)铁路的匹配性进行了分析.建议根据市域(郊)铁路运营需求的差异,选择相匹配的市域(郊)铁路信号系统.  相似文献   

14.
市域(郊)铁路在都市圈通勤方面的作用不可或缺,结合市域(郊)铁路的基本功能定位,对国内市域(郊)铁路的当前现状进行分析.在加快推动"都市圈"市域(郊)铁路建设同时,对"四网融合"发展、体系规范化发展、可持续化发展、智慧化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与思考.  相似文献   

15.
市域(郊)铁路分为地下和地上两种安装方式,相应的接触网也需满足地下和地上的安装。通过分析接触网牵引供电制式及授流方式,结合国内运营线路的应用情况,确定时速160 km市域(郊)铁路接触网宜采用交流制式25 kV和架空方式授流。由于国内时速160 km市域(郊)铁路很少,在介绍地下段的接触网悬挂方式后,详细分析了地下段刚性悬挂接触网拉出值及平面布置、跨距和硬点等主要方面对弓网动力特性的影响,并分别提出了适应于高速市域(郊)地下区段的接触网措施。通过对地上段柔性接触网拉出值和刚柔过渡等影响弓网动力特性的问题进行论述,提出了对应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伴随着新时代铁路建设的深入推进,铁路运输实现了由瓶颈制约型到逐步适应型的历史性转变,轨道交通将更加重视地方性、区域性、城市性铁路布局,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网络化建设成为了新时期下铁路发展的战略重心。在此背景下,本文对城际铁路与市域(郊)铁路的技术特点、功能定位、规划设计中存在问题及未来发展进行系统化解析,以期为城际与市域(郊)铁路高质量融合发展的顶层规划设计提供一定的思路。研究结论:(1)城际铁路与市域(郊)铁路功能定位不同,但存在一定相近之处,在技术属性上各有侧重;(2)目前城际与市域(郊)铁路主要存在规划引领作用尚不突出、建设标准体系尚不完善、投融资模式单一等问题;(3)实现城际铁路与市域(郊)铁路高质量融合发展的规划设计,应在出行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突破层级管理藩篱、分层分类科学统筹、规范完善标准体系、创新投融资模式、强化行业自律等;(4)本研究成果可为城际、市域(郊)铁路相关规划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王海涛 《铁道建筑技术》2023,(4):167-169+189
市域(郊)铁路可以缩短城市时空距离,引导中心城区人员疏散,缓解中心城区交通压力。本文基于列控系统技术研究成果,阐述市域(郊)铁路列控系统功能需求,提出一种新型列控系统技术方案(STCS)。该方案融合了国铁CTCS和城市轨道交通ATC技术体系,由网络化调度系统、列控及临时限速、增强型联锁、增强型车载控制VOBC、DCS、应答器/LEU、监测等系统组成。VOBC可依据实际采取融合车载或独立配置双套车载方案,具有可跨线灵活运营高效、交路车站自动折返、互联互通、节省土建投资等特点,可供市域铁路列控系统方案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市域(郊)铁路规划、建设以及运营等角度深入总结我国市域(郊)铁路的发展现状,并分析市域(郊)铁路发展过程所存在的问题。基于此,提出都市圈市域(郊)铁路高质量发展路径,即协同融合、经济高效规划路径,功能合理、财务持续建设路径,互联互通、多元共享运营路径以及体制保障、标准共建政策路径。通过四条路径协同发展,为下一阶段我国都市圈市域(郊)铁路的发展提供一定参考价值,助力都市圈综合交通体系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市域(郊)铁路具有高速、公交化运行的特点,相比在地铁线路上研究快慢车运行的停站策略,市域(郊)铁路具有多次越行的特征。首先分析市域(郊)铁路多次越行的原因,然后以多次越行对乘客待避时间的影响为基础,将乘客总出行时间最小作为优化目标,构建1︰N开行比例下快慢车停站策略的优化模型,并采用郊狼优化算法进行建模,最后基于实际线路运营数据进行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在满足发车间隔一定的条件下,相比于站站停运行方式,采用快慢车多次越行的停站策略,乘客在车总时间可减少22.25%,乘客总出行时间可减少8.82%,从而验证了市域(郊)铁路快慢车运行停站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市域(郊)铁路在我国起步较晚,国内尚无对应标准的简支箱梁通用设计参考图。结合市域(郊)铁路的设计标准,介绍桥面布置原则,对不同工序浇筑三墙的优缺点进行对比。根据有限元计算结果及构造要求对结构主要构件尺寸进行了比选,采用实体分析计算方法,对梁体各工况下的局部受力情况进行计算,明确了需局部加强位置。通过车桥耦合计算分析,验证行车安全、舒适性。研究结论为:(1)线间距4.0 m时,桥面宽度为10.8 m,线间距为5.0 m时,桥面宽度为11.8 m;(2)推荐采用节省工期、质量易保证的整体式桥面一体化运架方案;(3)结构腹板厚度采用36.0 cm,顶板、底板厚度采用26.0 cm,腹板斜率采用1∶2.5,腹板间距5.2 m左右;(4)需对吊点、支座位置进行局部加强;(5)桥梁的振动性能良好,列车的行车安全可以保证,乘坐舒适性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