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本文分析了"收益管理"在我国铁路客运中应用的时机、作用和意义,并为铁路客运的运营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美国、德国、法国、俄罗斯、日本、印度等国铁路客运运价管理的演变过程,总结了铁路客运运价管理的总体趋势以及形成原因,并在比较国内外铁路客运运价管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为促使铁路实现客运信息化,提高铁路客运管理和服务效率,通过对铁路客运管理信息化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探究铁路客运管理信息化中的若干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应对措施,以期能够有效提高客运管理水平,满足铁路事业的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5.
铁路客运新需求对于铁路客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我国铁路客运的现状,在运输对象和服务、出行距离、运输衔接、运输产品设计、票制和运输价格、新技术与新装备的应用等方面分析了铁路未来客运的新需求以及相关对策,总结了铁路客运新需求具备商务、休闲、娱乐、消费等多重属性,并提出了未来的铁路客运应坚持客运服务供给的个性化、人性化、过程化、多元化、生态化、定制化和智能化。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铁路客运数据的汇总比较,以及相关统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我国铁路客运供给能力及其对需求的适应性进行分析.从在途时间、旅行附加时间及总时长、服务频次等3个方面研究我国铁路客运服务水平并提出服务水平提升建议.  相似文献   

7.
收益管理在我国铁路客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铁路客运现状在国内铁路客运运输市场中,管理方法比较落后,无论从企业的收益上还是顾客的满意程度上讲都不尽如人意。整个铁路运输业的核心竞争力并没有因铁路提速等改进而得到显著增强,广大顾客的需求也并没有获得最大的满足。长期处于卖方市场的铁路,受到来自其它运输方式的严峻挑战,市场占有份额明显下降。自1992年至2002年10年间,在公路、民航等运量大幅增长的同时,铁路客运周转量占全社会客运周转量的比重已从45.9%降至35.6%,市场前景一度暗淡; 2003年客运量有所回升,比上一年同期增长4.2%。一般而言,500公里以内距离公路运输…  相似文献   

8.
就客运安全管理而言,所涉及的范围较广泛,每天需要同时面对成千上万、来自不同地区和领域的旅客;所牵涉的结合部较多,对内需要把运、机、工、电、辆、公安等单位的工作有机结合在一起,对外需要协调处理好运量需求和运能安排的关系。对铁路客运系统来讲,寻求改进安全管理质量的突破1:1,为铁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十分必要。通过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笔者认为,突破口就在于要把客运安全管理工作定位在“一个核心原则、三项工作重点”的基础上,即: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安全管理策略、安全文化建设和安全防御体系为工作重点,统一认识,着力解决长期困扰一线管理者的惯性安全问题,为铁路客运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创造最有利的环境。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逐渐富裕起来的农民群众不仅要求走得了,还要走得好、走得便捷、走得安全。使广大农民群众能像城市居民一样享受准时、停靠有序、安全舒适、票价合理、服务规范的客运服务,是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消除城乡客运二元结构的职责所在,也是所有城乡客运业服务者的努力方向。只有正确树立"大公交、大交通"的理念,"车头向下",把城市客运的优质服务同  相似文献   

10.
取消城乡二元对立,建设一个统一和谐的社会,是几代人的梦想。虽然,梦想还未实现,但撬动城乡二元社会墙角砖石的努力从未停止过。以道路交通领域为例,各地推进城乡公共交通一体化的动作一直在悄无声息地进行着。日前,本刊记者走进淮北大地,亲眼目睹了这一中国传统农业区的城乡公交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位于城市中心区的新型铁路综合客运枢纽正在快速发展建设,站城融合综合开发模式下的铁路综合客运枢纽是未来综合交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其功能布局具有交通隐形化、空间一体化、衔接无缝化、管理集中化、服务智能化等新特点。近年来,虽然我国综合运输体系初步建成,但整体效率不高,各种交通方式由于条块分割等衔接不畅,枢纽功能布局规划理论与方法较为缺乏,不成系统。本文以沙坪坝综合交通枢纽为例,结合项目特征分析其布局模式的选取,以交通需求预测为依据进行各功能模块的规模测算,考虑枢纽的复杂度、关联度并构建布局优化模型设计其布局方案,探讨站城融合新型铁路综合客运枢纽的功能布局规划方法。  相似文献   

12.
从实践出发,对铁路提前介入工作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介绍了提前介入工作的重要性和取得的实效,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提前介入工作制度、程序和实现建设与运营一体化管理的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