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2 毫秒
1.
针对客车侧翻时腰梁接头局部变形的特点,提出一种腰梁接头结构改进方案。首先建立了客车中段侧翻模型,并分别进行侧翻过程的仿真和试验,得到的仿真结果与试验较接近,验证了客车侧翻仿真的有效性;然后通过车身段模型侧翻仿真,对比改进前后的腰梁接头结构在冲击载荷下的变形特性,最后将改进方案引入某客车整体模型中,与改进前的腰梁接头结构进行侧翻性能对比分析,进一步验证了改进后的腰梁接头结构有效性,为客车结构侧翻安全性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基于GB 17578-2013《客车上部结构强度要求及试验方法》中规定的客车上部结构强度要求,以客车触地时刻的角速度为仿真初始条件,对该客车进行侧翻仿真分析,提出顶盖骨架及侧围骨架的改进方案,使该车型顺利通过侧翻试验。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一种客车侧翻一步碰撞快速算法,利用该算法对某款长12 m的公路客车典型车身段进行了侧翻碰撞模拟,并与LS-DYNA仿真及侧翻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侧翻一步碰撞快速算法可以较好的预测客车结构的侧翻安全性能,其模拟结果与其它两种方法之间的误差小于15%,模拟时长约为LS-DYNA仿真的1/10,在基本保证计算精度的同时使得计算效率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4.
为检验某大型客牟上部结构强度性能,依照GB/T17578-1998《客车上部结构强度的规定》进行了客车实车侧翻试验,在此基础上应用ANSYS/LS—DYNA软件建立客车侧翻试验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仿真。通过比较,仿真分析与实车试验得到的车身变形趋势基本一致,在数值上仿真结果略高于试验值,从而验证了有限元建模仿真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来飞 《北京汽车》2013,(6):23-26,31
建立了某款客车侧向、横摆和侧倾的3自由度动力学数学模型,进行了该客车的静态稳定性因子和静态侧翻稳定角的计算,以及动态鱼钩试验和双移线试验的仿真对比。结果表明,静态工况下计算得出的客车所能达到的车辆侧向加速度要比动态工况下的大,客车在极限工况下容易发生侧滑或横摆失稳,发生绊倒侧翻的可能性大于非绊倒侧翻。  相似文献   

6.
根据GB 17578—2013的要求,对某款客车进行侧翻试验和多组参数方案的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7.
对客车骨架的矩形钢管内未填充及填充3种不同材料的方案进行仿真与测试,对填充性能良好的客车进行侧翻仿真和实车试验。结果证明,管内填充材料的方法可提高客车上部结构强度,增加车身结构吸能性。  相似文献   

8.
建立某客车的侧翻碰撞有限元模型,根据正交设计思想对该客车进行侧翻碰撞仿真分析,得到车身各关键型材对生存空间侵入量和型材质量的影响。对优化方案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优化方案不仅减轻了车体质量,而且提高了侧翻安全性,满足了相关法规要求。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某型号客车的有限元模型,依据欧洲ECE R66法规要求进行了客车动态侧翻碰撞过程的仿真,评价了该车上部结构的变形及其侵入乘员生存空间的状况,仿真分析结果与试验数据一致性较好,说明该有限元模型是准确的.根据多方案仿真结果,对顶横梁、窗立柱等结构进行改进设计,有效提高了其抗变形能力,改善了该车的侧翻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10.
随着道路交通的快速发展,公路旅客运输蓬勃发展总体客运量年年攀升。然而,有关客车的重、特大事故屡见不鲜,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相当大的损失。其中,客车侧翻事故无论在数量上还是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程度上都已成为仅次于碰撞的第二大道路交通事故形态。文章以一款8m客车为基础,通过Trucksim软件建立了客车动力学模型,进行了急转弯稳定性虚拟试验。通过鱼钩试验(Fish-hook)分析了方向盘转角与客车侧向加速度、轮胎垂直反力的关系,探讨了侧翻倾向性。通过单因素的仿真试验,揭示了方向盘最大转角、方向盘角速度对8m客车侧翻倾向性的影响,表明方向盘转角对侧翻倾向性影响最为明显,方向盘角速度也有较大的影响。该研究结果对于8m客车设计改进、风险预测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具有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对客车倾翻试验出口认证法规进行介绍;结合丰富的出口认证检测经验,为客车厂家进行倾翻试验提供参考;提出客车倾翻试验仿真分析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客车车身侧翻刚度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立客车骨架的有限元模型,依照ECE R66法规,使用LS-DYNA软件对其进行侧翻仿真分析.在此基础上,分别改变客车顶盖、侧围和前后围的材料,并再次进行仿真计算.对比仿真结果发现.增强前后围刚度可有效提高整车的侧翻刚度.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客车倾翻试验后的车身结构强度,本文采用计算机仿真方法建立某客车的仿真分析模型,将仿真结果的车身变形、各立柱变形量、加速度响应等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验证仿真分析模型的可靠性,并基于此对车身结构提出改进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4.
参照欧洲ECER66法规,采用CAE技术仿真分析和评价某客车的倾翻安全性能,并根据客车结构倾翻变形特点,提出相应改进设计,为客车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对客车侧倾及侧翻的试验及评价方法进行介绍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主被动安全综合评价方法,为企业进行客车安全性的设计和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采用HYPERMESH软件建立某大型公路客车的有限元模型,对整车结构使用OPTISTRUCT软件进行有限元分析。依据分析结果,在保证整车结构运行刚度和强度的情况下,对整车结构进行轻量化设计。最后对轻量化结构进行侧翻分析和优化设计,以保证整车上部结构强度的侧翻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客车上部结构强度越来越引起客车行业的重视。通过建立有限元模型,对某客车上部结构强度进行仿真分析,找出骨架薄弱结构并予以改进,并依据ECE R66法规进行侧翻试验,验证了改进后结构的合理性,更好地保证了乘客的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18.
Rollover accidents are relatively more serious than other types of accidents, so it is important that the safety device functions appropriately. For the safety device to work correctly, a rollover criteria system which can predict a rollover is needed. To Figure ou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ollover, NASS-CDS was used to statistically analyze the seriousness of accident and passenger injuries in various rollover situations. Typical scenarios for each rollover type were established by referring to the test criteria of NHTSA. Rollovers can be largely categorized into tripped or un-tripped rollover depending on the situation, but there is no method for estimating the velocity of the car in each situation. This paper suggests methods for estimating the car velocity through find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r velocity and quarter turns by performing repetitive simulation in established typical scenarios. Additionally, simple physical models for rollover were developed and each model was analyzed to find the rollover criteria for each type. The rollover criteria were verified by simulating various rollover situations. The rollover criteria suggested would be helpful in predicting a rollover and appropriately activating the safety device.  相似文献   

19.
对某款客车前部立柱对上部结构强度的影响开展试验研究及CAE仿真分析,CAE仿真分析得到了试验验证;提出对前部立柱结构的改进方案并进行CAE仿真分析,为厂家开展上部结构强度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参照ECE/R66法规和我国GB/T17578-1998法规中的相关试验要求,建立了某6120型高床大客车车身骨架有限元模型和带蒙皮的整车车身有限元模型,通过车身立柱变形量和能量吸收情况两项指标,对比分析客车蒙皮对侧翻碰撞仿真分析结果的影响程度.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客车蒙皮在侧翻碰撞仿真分析中对车身前后端立柱的变形量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