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山羊免疫脾细胞透析液,普通脾细胞透析液及生理盐水,分别注射3组健康同种山羊。实验前、后经颈静脉采血,对3组动物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发现免疫脾细胞和非免疫脾细胞透析液均能显著提高山羊外周血白细胞总数(P<0.01):对白细胞分类计数的比例无明显影响(P>0.05);免疫和非免疫脾细胞透析液在提高山羊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2.
目的 Graves病(Graves disease,GD)的临床表现并不局限于甲状腺,而是表现为多器官脏器的损害,其中对血液系统的影响表现为白细胞总数和粒细胞数目的减少。抗甲状腺药物他巴陛在临床上广泛地用于治疗GD,但接受治疗的患者中0.1%-0.3%可发生粒细胞缺乏,白细胞总数和粒细胞数目的减少则更为多见。白细胞减少的初期,患者往往无自觉症状,一旦发生感染,则广泛且难以控制,是GD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深入进行GD白细胞减少发病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探讨天津地区汉族人GD白细胞减少易感性与HLA-DRB1基因多态性的关联,以便早期发现易感者,严密监测,争取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方法检测50例GD白细胞减少患者、50例GD白细胞正常患者和90名正常对照的HLA-DRB1基因型,计算并比较GD白细胞减少组与GD白细胞正常组和对照组的HLA-DRB1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①在不考虑白细胞变化的情况下,GD患者DRB1*08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l,RR=2.97),DBBl*07基因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l,RR=0.22)。②GD白细胞减少组DRB1*08(P<0.0l,RR=5.36)和DRB1*15(P<0.05,RR=1.87)基因频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DBBl*07基因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l,RR=0.13).(3)GD白细胞减少组DBBl*08基因频率(P<0.01)和DBBl*15基因频率(P<0.05)均明显高于白细胞正常组,DRB1*09基因频率(P<0.05)明显低于白细胞正常组。结论:天津地区汉族GD白细胞减少易感性与HLA-DRB1*08,HLA-DRB1*15基因频率增加有关;GD的保护性与HLA-DRB1*07基因频率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3.
在观察了强化胎盘因子对淋巴细胞增殖试验影响的基础上,应用CTLL-2和7TD_1两种细胞株对强化胎盘因子刺激后的小鼠脾脏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2(IL-2)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分别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强化胎盘因子促进T淋巴细胞增殖,使小鼠脾脏细胞分泌IL-2和IL-6水牛均明显提高,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研究白细胞介素2转基因乳腺癌组织在小鼠体内成瘤性。方法 用感染法将人IL-2基因体外导入乳腺癌细胞系4T1。转基因细胞4T1-IL=2培养上清内IL-2分泌量,DNA,RNA分别ELISA,Southern杂交及逆转录PCR法分析。体内实验将动物区分4T1,RT1/IL-2混合接种或单独接种三组。  相似文献   

5.
针刺对机体白细胞介素_2-干扰素-自然杀伤细胞(IL_2-IFN-NKC)免疫调节网影响的研究,国内外尚未见报道。为了进一步从免疫学角度阐明针刺防治疾病的机理,我们进行了针刺对正常动物IL_2-IFN-NKC免疫调节网影响的实验。结果表明:针刺能够提高正常小鼠IL_2、NKC活性。针刺不仅具有促进接种NDV小鼠产生干扰素的能力,而且能够直接诱导正常小鼠产生干扰素。说明针刺对IL_2-IFN-NKC免疫调节网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用小鼠胸腺细胞加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HC)清除白细胞介素Ⅰ(IL—1)等的干扰来检测白细胞介素Ⅱ(IL—2)活性,并与无HC抑制的胸腺细胞法及脾细胞测定法进行了比较。经用标准IL—2及5例PHA诱导的IL—2上清检测的结果显示胸腺细胞加HC法为无IL—2依赖株时测定IL—2活性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以倒卵叶五加冲剂及剌五加冲剂治疗白细胞减少症共43例.其中倒卵叶五加冲剂治疗21例,总有效率76.19%,总显效率47.61%,剌五加冲剂组22例,总有效率68.18%,总显效率50%。说明二者对白细胞减少症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而倒卵叶五加冲剂为我省所产,资源丰富,副作用少,值得进一步探讨、应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进一步了解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细胞免疫状态,应用SPA-Ig直接花环法检测了25例MM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用小鼠胸腺细胞增殖法检测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白细胞介素—2的产生能力。结果表明MM患者外周血OKT_3~+、OKT_4~+细胞减少,OKT_8~+细胞升高,OKT_4/OKT_8比值下降;外周血淋巴细胞IL-2水平升高,活动期与缓解期之间有差异,缓解期有所下降。但仍高于正常组。提示患者T细胞亚群失衡,IL-2的产生异常,说明患者在疾病过程中存在细胞免疫紊乱状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参芪注射液的体内抑瘤效应与荷瘤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关系,探讨其抑瘤作用的细胞免疫学机制。方法建立小鼠H22肝癌实体瘤模型,分别给予高、中、低剂量参芪注射液,测定各组小鼠肿瘤生长抑制率(IR)和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指数;采用MTT法测定各组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指数;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和γ-干扰素(IFN-γ)水平。结果高、中剂量参芪注射液实验组小鼠H22实体瘤IR分别为60.72%和48.65%,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参芪注射液实验组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增值指数、腹腔巨嗜细胞吞噬指数、血清IL-2和IFN-γ的含量都显著高于模型组小鼠(P<0.05)。结论参芪注射液通过提高荷瘤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改善荷瘤小鼠的抗肿瘤免疫状态,协同对肿瘤细胞的直接杀伤作用,在荷瘤小鼠体内发挥其抑瘤抗瘤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诱生白细胞介素2(IL-2)及用ConA 激活的小鼠脾细胞检测IL-2活性过程中的几个实验条件进行了摸索,发现1×10~6 PBMC/ml 经10ug ConA/ml 刺激48h 为诱生IL-2的最佳条件,检测IL-2活性的最佳条件是:2.5×10~4每孔检测细胞/0.1ml/与等量样品共同培养24h.作者认为,小鼠脾细胞经10ug ConA/ml 剌激48h 后.大部分转化为淋巴母细胞,适用于IL-2活性的检测,并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和重复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体外循环状态下肺野旷置白细胞与氧衍生自由基产生的关系,在体外循环初、末分别采取动脉血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μ/mg pro)和血清丙二醛含量(nmol/ml)。在体外循环结束后,同时采取右室、左房血进行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用中性白细胞差值反映肺循环白细胞旷置。结果显示:体外循环后白细胞总数明显增高(P<0.01),其中以中性白细胞及杆状核增高为主(P<0.01),左房与右室白细胞差值为2.018×10~9/L,证实肺内旷置。体外循环末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明显低于体外循环初(P<0.05),而体外循环末血清丙二醛含量明显高于体外循环初(P<0.05)。因此认为,肺内截获白细胞与氧自由基产生及脂质过氧化速率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疫苗佐剂CpG-ODNs对慢性哮喘气道重塑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卵蛋白(OVA)致敏并激发制备哮喘小鼠气道重塑动物模型,给予CpG-ODNs、GpC-ODNs干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哮喘气道重塑模型组比较,观察其对哮喘气道重塑病理、肺泡灌洗液白细胞分类计数、细胞因子以及外周血免疫球蛋白的影响。结果模型组小鼠可见气道壁炎症细胞浸润、上皮下胶原沉着、平滑肌增殖和杯状细胞增生等慢性哮喘气道重塑的病理改变,血清OVA特异性IgE上升明显(P<0.01),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嗜酸粒细胞及IL-4升高(P<0.01),CpG-ODNs部分抑制了上述病理过程(P<0.05),同时轻度升高IFN-γ及IL-10。GpC-ODNs对上述过程无明显影响。结论 CpG-ODNs能够通过上调Th1/Th2比例以及诱导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介导的免疫耐受,发挥对慢性哮喘气道重塑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改良小鼠皮肤光老化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为临床防治皮肤光老化打下基础。方法设计制作一种构建小鼠皮肤光老化动物模型的装置,利用装置中紫外线(UVA 315~400nm;UVB 280~315nm)照射ICR小鼠,3次/周,共12周,累计照射剂量:UVA为151.20J/cm2,UVB为22.68J/cm~2;观察照射部位皮肤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及超微结构的改变情况,测定皮肤中羟脯氨酸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小鼠皮肤比较,模型组皮肤出现粗糙增厚、弹性丧失、粗深皱纹、毛细血管扩张、脱屑及皮革样外观;组织病理可见表皮不规则增厚,真皮胶原纤维变性,断裂减少,排列紊乱,分布不均;超微结构显示胶原纤维排列紊乱,分布不均,周期性横纹不清,横断面胶原纤维直径增大,粗细不等;皮肤中羟脯氨酸含量显著减少(P<0.01)。提示造模成功。结论利用改良的自制造模装置建立ICR小鼠皮肤光老化动物模型是一种简便易行、经济实用、可复性强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针刺对与 IL2 - IFN- NKC调节网相关 MΦ- IL1 - Th免疫调节网的研究 ,对该网络及针刺作用机理的阐明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者采用针刺荷瘤 ( S1 80 )小鼠足三里、大椎、筑宾穴 ,分别以 MTT法、单抗 SPA- Ig花环法同步观察针刺对 MΦ、白细胞介素 1 ( IL1 )、辅助性 T细胞 ( Th)及 S1 80 肉瘤的影响。发现针刺后 ,小鼠腹腔 MΦ吞噬功能、IL 1含量及 Th细胞 L3T4百分率显著增高 ,并对 S1 80 肉瘤有一定程度的抑制效应。说明作者在以往证实针刺对 IL2 - IFN- NKC调节网具有正向调节作用的基础上 ,又证明了对其相关 MΦ - IL 1 - Th免疫调节网具有正向调节作用。认为 IL 2 - IFN-NKC与其相关网络 MΦ- IL1 - Th发挥了机体完整的正向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5.
检测了58例心肌炎患儿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及红细胞促进白细胞吞噬率(ERPN)。同时以35例正常同龄儿作为对照。结果:心肌炎患儿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及ERPN明显低下。提示心肌炎患儿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影响了白细胞的免疫吞噬功能。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患者红白细胞变形性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红白细胞变形性在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核孔滤筛法 ,对 5 2例冠心病患者标准红细胞悬液和标准红白细胞悬液的滤过指数 (Indexoffiltration ,IF)进行测定 ,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冠心病患者红、白细胞的IF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且以白细胞IF值升高更显著 (P 0 0 0 1 )。这种变化在急性心肌梗死时尤为明显。结论 红细胞及白细胞变形性的降低在冠心病发生发展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IL-17A在博来霉素致小鼠肺纤维化形成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7A(IL-17A)在肺纤维化形成中的表达。方法 40只C57BL/6的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博来霉素组(BLM组),每组20只。BLM组采用气管内注入博来霉素5mg/kg,N组经气管注入等体积的9g/L氯化钠注射液,分别于3、7、14d和28d处死小鼠。免疫组化法和半定量RT-PCR观察IL-17A在肺纤维化形成中的定位和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脾淋巴细胞CD4+IL-17+T细胞量。结果①IL-17A定位在终末支气管、呼吸性细支气管和肺泡上皮。②IL-17A在第7天表达开始增加,14d达到高峰,28d有所下降,但均高于正常组。③脾淋巴细胞CD4+IL-17+T/CD4+T量变化规律与IL-17A表达量相同。结论 IL-17A在博来霉素致小鼠肺纤维化形成中表达增加,可能参与肺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8.
以核孔滤筛法测定了脑梗塞(CI)和脑出血(CH)各50例患者的红、白细胞滤过指数(IF),发现Q组、CH组和对照组间红细胞的IF无显著性差异,而白细胞的IF则差异十分显著。这种变化在CH组比CI组更明显(P<0.01),故认为这种改变与白细胞被活化有关,其结果造成患者微循环功能和脑组织的严重损伤,且在CH比CI更严重,在某种程度上可解释急性期CH的临床症状比CI严重,且死亡率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以核孔滤筛法测定了脑梗塞(CI)和脑出血(CH)各50例患者的红、白细胞滤过指数(IF),发现Q组、CH组和对照组间红细胞的IF无显著性差异,而白细胞的IF则差异十分显著。这种变化在CH组比CI组更明显(P<0.01),故认为这种改变与白细胞被活化有关,其结果造成患者微循环功能和脑组织的严重损伤,且在CH比CI更严重,在某种程度上可解释急性期CH的临床症状比CI严重,且死亡率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获取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值增高患者的前列腺液中的白细胞状态。方法112例PSA值增高的患者在行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前获取前列腺液,并行前列腺液中的白细胞计数。用相关分析和t检验分析白细胞与患者年龄、PSA、前列腺体积等的关系。结果所有患者的前列腺液中白细胞密度加大(平均5.29×106/mL),白细胞总数增高(平均1.58×106)。前列腺液的体积和白细胞总数与前列腺体积呈显著性相关,非前列腺癌患者较前列腺癌患者的前列腺体积和白细胞总数显著增高。结论非前列腺癌患者的PSA值增高可能与前列腺液中的白细胞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