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OD 《车时代》2009,(4):230-233
男人天性就爱征服,他们喜欢让世间万物臣服于脚下,而越野车仿佛专为男人打造,它可以跋山涉水,也可以翻山越岭。有了它,男人可以将梦想放大无限倍,那一座座连绵起伏。高不可攀的山峰也似乎已经被自己踩在脚下!  相似文献   

2.
男人都喜欢做个有故事的人,用丰富的历练显示着他的魅力。全新科帕奇,就是这样一位有故事的"男人"不可否认,上海通用是讲故事的高手,当年用小别克赛欧为我们讲述了一个"10万元紧凑型家庭轿车"的故事,贴切点说,应该说是"梦醒",正是这个"梦醒"启动了国内庞大的家庭轿车市场。在此次试驾全新雪佛兰科帕奇之前的产品讲解会上,雪佛兰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故事,一个关于雪佛兰SUV的故事:从1935年雪佛兰推出当代SUV车型的鼻祖Suburban车型开始讲起,一直讲到201 1年全新雪佛兰科帕奇的怒放上市;从美系力  相似文献   

3.
雷鸣 《驾驶园》2001,(10):44
近几年来,美国各大州出现了一支庞大的"老年汽车部落族",他们以旅行车为家云游四海,其中有不少老寿星喜欢飚车.  相似文献   

4.
科技狂欢     
《车时代》2008,(6):224-225
男人喜欢一样东西,不但喜欢它的外表,还喜欢它的内涵。男人似乎就是为机械而生的,于是,机车与数码,这两种同样拥有复杂机构的玩意,便成为了大多数品位男人的心头最爱……  相似文献   

5.
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有一块天地,让人彻底放松身心,跟志趣相同的朋友像孩子一样玩耍。如此场景听起来都很"奢侈",但是,他们做到了。"越野网"的名字已经表明这群人的特点——喜欢越野。他们都是大切诺基、牧马人、陆地巡洋舰、途乐等越野车型的用户,闲暇时喜欢去沙漠、雪域、高原、戈壁等人迹罕见的地方探险,挑战人和车的极限,观赏难得一见的风景。  相似文献   

6.
嘟嘟 《摩托车》2015,(4):74-79
俗称"挎子"的长江750侧三轮,是一款以技术落后、造型粗拙而闻名的"公务车",在遭到淘汰之后却渐渐引起了车迷的关注,终于成为价格不菲、备受追捧的"大玩具",至今仍热度不减。长江750能火起来,首先是它那古朴的造型容易让满腔复古情怀的车迷产生共鸣,再则是它的超强可塑性,让爱好改装的个性车迷难以抗拒。正像每个哈雷车主都想让爱车与众不同一样,每个长江750的车主也不能容忍自己的车子与别人一模一样。  相似文献   

7.
《汽车杂志》2009,(11):235-235
老谢是个老北京,喜欢开车、旅游、钓鱼、收藏。还喜欢唠嗑。他有着北方男人的个性——爽朗热心。他喜欢一款有男人气质的车——刚硬的城市SUV。老谢并非死忠的越野爱好者,这点他很清楚。他只是喜欢开着车四处转悠的生活。不用太刺激,开车本身就是一种气氛,与旅途有关、与风景有关、与自由的心情有关。  相似文献   

8.
"我喜欢开车去遥远的地方,喜欢感受荒野的空旷寂静与孤独,喜欢在人烟稀少的地方流浪、流浪、流浪……"老牧在他的博客里写道。老牧,名叫宋刚,行走时的固定旅伴是一辆跟了他11年的切诺基,他自称"吉普牧马人",自驾圈里的朋友便叫他"老牧",也有一帮对老牧的经历颇为艳羡的孩子,跟在屁股后头管他叫"叔叔"。  相似文献   

9.
《摩托车》2015,(12)
<正>摩旅—大部分摩托车人都喜欢的一种旅行方式,无论男女老少,每个"摩友"都希望驾驶自己的摩托车走遍大江南北。而有这么一群年轻人,他们用视频的方式纪录自己的摩旅,不仅有风土人情,同时也有自己独到的观点,他们就是"90后影像骑士"。一群有梦想的年轻人曾几何时,每当提起"90后"大家都会想到叛逆、自我、目无规矩,但身为"90后"的一员,虽然有些时候我们确实显得"格格不入",但  相似文献   

10.
漫谈挎子车     
宋岩 《摩托车信息》2006,(18):32-34
挎子是京味文化的一个代表,出了北京你在世界其他任何城市都不会看到有这么多辆挎子聚在一起扎堆儿,它与京剧、相声、胡同、四合院、烤鸭、涮羊肉等等众多的"京味产品"不同,北京并不生产挎子,但北京制造了以骑挎子为时尚、为乐事的生活方式,用北京话说就是一种"范儿"。"范儿"更准确的解释就是指一种精神气质:爱谁谁,不管别人怎样看待怎么说三道四,我乐意我觉得对口舒服就行。但这种"范儿"必须要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至少不招人讨厌,否则北京人会说你"各色"(各色、耷拉、巴结、巴不得等等许多北京话都来源于满族词汇)。就如北京人再趁钱,也爱喝便宜的"普京"或"小二"(普通玻璃瓶装的燕京啤酒,二两五小瓶包装的"红星"牌二锅头酒),也爱吃炒肝或卤煮火烧,讨厌拿腔拿调儿。  相似文献   

11.
杜启弘 《摩托车》2015,(2):36-41
越野车是摩托产品中一个特殊的群体。如果说跨骑车是"男人车",那么,隶属于跨骑车系的越野车就是"男人中的男人",这种擅长在荒野中奔跑跳跃的轻灵车型是车手们寻找刺激、挥洒激情的最佳伴侣,拥有了越野车,就能进入一片新天地,享受另一种摩托生活。越野车为摩托家族增添了一抹绚丽的亮色,也让车迷的生活多姿多彩。对这款独具魅力的特色车型和与之相关的圈子,我们有必要说道说道……越野车迷的"摇篮"中国人真正的摩托生活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生活的主题是"实用"。所以,那个年代唱主角的摩托车是幸福XF250和嘉陵CJ50之类的"承载型"跨骑车(CJ50严格来讲应该属于‘类  相似文献   

12.
《世界汽车》2007,(8):110-111
话说男人,这一群喜欢主宰世界的群体,有着敢想敢做的无忌个性,舍我其谁的主宰欲望,当从汽车驶入男人的领地后,男人似乎找到了情感的最好表达方式,宁可在沉默中爆发,也不在沉默中灭亡。喜欢狠踩油门这一烈性行为,也就顺其自然地成为爷们标榜自己和支配力量的象征。  相似文献   

13.
《车时代》2007,(8):120-121
话说男人,这一群喜欢主宰世界的群体,有着敢想敢做的无忌个性,舍我其谁的主宰欲望,当从汽车驶入男人的领地后,男人似乎找到了情感的最好表达方式,宁可在沉默中爆发,也不在沉默中灭亡。喜欢狠踩油门这一烈性行为,也就顺其自然地成为爷们标榜自己和支配力量的象征。  相似文献   

14.
《汽车驾驶员》2007,(9):74-75
话说男人,这一群喜欢主宰世界的群体,有着敢想敢做的无忌个性,舍我其谁的主宰欲望,当汽车驶入男人的领地后,男人似乎找到了情感的最好表达方式.宁可在沉默中爆发,也不在沉默中灭亡。喜欢狠踩油门这一烈性行为,也就顺其自然地成为爷们标榜自己和支配力量的象征。  相似文献   

15.
HELLO,摩托     
雷虎 《摩托车》2011,(2):106-108
1885年,当德国人戈特利伯·戴姆勒将一台马达安装到一辆带框架的自行车上时,他怀揣的只有机械师的骄傲,他兴奋地用马达的谐音和它打招呼:hello,摩托。他没有想到,从此,摩托车会成为"男人的新装",他更没想到,摩托车会成了我们生活中的"不可或缺"。在那些光影交错的摩托车题材电影中,摩托车以它张扬显摆的造型,风驰电掣的速度和激情奔放的品格。与爷儿们"车人合一",把男人情怀展现得淋漓尽致。电影中摩托车只有两种用途:旅行和耍酷。一箭双雕,射中了男人爱流浪、爱闷骚的基因。因此,有摩托车的地方,就能嗅到飞扬的男性荷尔蒙。  相似文献   

16.
长安CS15     
测试地点:中国·云南·瑞丽我承认,它确实不是一款evo风格的"好车",但它看起来真的是招人喜欢现在的年轻人(当然,我也是年轻人)喜欢什么?个性、独特、与众不同,张扬但不过火,所以他们对于车辆的内外设计都有着很高的要求。另外,经济实力还不够充足的他们当然还考虑性价比,所以制造出一款能够让年轻消费者满意的产品其实要比制造出一台豪华车更有难度。而这方面,正是长安汽车所擅长的。继长安CS75、CS35之后,他们又打造出了一款小型SUV——长安  相似文献   

17.
<正>不是所有去考驾照的人都没有开过车,或许比起没摸过车的,会开车的人可能还不少,有机会问起过一两个男"同学",他们都开过车。可能汽车对于男人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吸引力,他们对于速度的渴望可能是自原始人开始就生在骨血里了。像我这样,来学校之前光坐车没开过车的也不在少数,那上几个小时的模拟课有何不可呢?  相似文献   

18.
倪巍  阿水  卓鹏  王晓静 《摩托车》2012,(3):74-79
男人们喜欢摩托车,喜欢那种自由无束的骑行感受。女人喜欢摩托车,喜欢那种放松心情寻找真我的情怀。于是就有了数目众多的男女车迷驰骋在路上。但是往往出于各种原因,男性车迷和女性车迷似乎都只在各自的车友圈子中打转。直到今天,我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契合点,那就是一个好的摩托车厂家,可以生产出让男女车迷"共同飞翔"的精品摩托,这个厂家就是光阳摩托。  相似文献   

19.
<正>意大利,这是一个从来不缺乏美好事物的国家,浪漫的西西里岛、梦幻的地中海阳光、白雪皑皑的阿尔卑斯山、顶级的手工工艺、精致时尚的米兰时装以及激情无限的意大利足球。如果你问意大利男人喜欢什么,"阳光、沙滩、足球、女人"可能就是答案;不过如果你问其他国家的男人,答案可能就多了一个--"意大利跑车"。  相似文献   

20.
莫丽  李静 《驾驶园》2014,(1):84-85
<正>刘玉林、任晓勇,是石家庄市公共交通总公司四公司保养车间的维修工人,他们是一对刚结识一年多的师徒。师傅刘玉林1984年进入公交公司保养厂,在30年的工作生涯中,他在保修厂、联运保养厂、保修车间等不同的场区从事着车辆保养工作,用他的话说:"干一行,爱一行。"这一行一干就是30年,刘玉林从最初的"小刘"成为今天的"刘老师",车间中的年轻人都喜欢和"刘老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