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①有的汽车轮辋上装有锁圈,充气前应用撬棒固定在轮辋上,防止锁圈飞出伤人.②有条件充氮气的汽车轮胎应尽可能充入氮气,防止因运行条件的突变使轮胎气压骤变而爆胎.③充气要注意安全.要随时用气压表检查气压,以免充气过多,使轮胎爆破.④停驶后,须等轮胎散热后再行充气,因车辆行驶时胎温上升,对气压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注意轮胎温度.车辆停驶后,要待轮胎散热后再充气.车辆满载行驶时,轮胎温度升高,胎压增大,此时充气会使该轮胎的气压规定值与实际值形成较大误差.  相似文献   

3.
1.充气要注意安全。要随时用气压表检查轮胎气压,以免因充气不符合标准而使轮胎爆裂。  相似文献   

4.
学习关驾驶员接到某一新型轿车后,一定要认认真真逐字逐句地阅读好说明书中的要求,包括操作方法、维护保养、基本原理与结构等.有些驾驶员对此认识不足,没有认真按说明书上的要求去做.例如:桑塔纳轿车使用的轮胎为低压胎,有的驾驶员对说明书上的要求不清楚,甚至不会进行"巴"与"千帕"之间的换算,仅凭老经验给轮胎充气,结果轮胎充气过高,引起减震器过早损坏.  相似文献   

5.
配气机构是保证发动机在工作循环中各缸情况良好和充分换气。就是说,充气要足,排气要彻底干净,同时充气和排气的阻力要小,严格地按照凸轮廓线要求的规律,开启、上升、下降、关闭,开启迅速,关闭落座迅速平稳,无反跳和抖动,以保证燃烧  相似文献   

6.
<正>严防汽车发动机过热导致不良现象1.发动机的充气系数下降气温越高,空气密度越小,发动机的实际进气量减少;由于发动机过热,发动机罩内温度更高,发动机充气能力降低。充气系数下降,造成发动机功率下降,使汽车行驶无力。另外,由于充气系数下降,混合气相对变浓,汽车废气中的有害物质(CO、HC、NOX、碳烟)浓度增大,增加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某汽油机WAVE模型,研究了不同工况下该汽油机进气系统对其充气性能的影响.运用DOE方法对该汽油机进气歧管管径和管长进行了优化设计,采用NSGA对采用二级可变进气歧管的进气系统进行了多目标优化.结果表明,进气歧管无极可变可使汽油机充气效率提高12.58%,采用二级可变进气歧管技术可使汽油机低速充气效率提高11.2...  相似文献   

8.
吴江 《汽车维修》2006,(11):44-45
十五、辅助充气保护装置 辅助充气保护装置(SIR)系统可为驾驶员和前排乘客提供安全带之外的附加保护。辅助充气保护装置系统由充气保护装置传感和诊断模块(SDM)、充气保护装置方向盘气囊、充气保护装置方向盘气囊线圈、充气保护装置仪表板气囊及仪表板组件中的气囊警告灯等组成。  相似文献   

9.
弃土场边坡是一种内部物质结构松散的人工边坡,其地下水渗流场的变化对边坡稳定性产生显著影响。充气截排水技术是近年来涌现的一种新的土坡加固方法,尤其适用于对渗流敏感的土坡,其特征在于形成非饱和区截水帷幕,从而降低潜在滑坡体的地下水位,提高边坡稳定性。为研究充气截排水技术应用于弃土场边坡加固的可行性,该文以气-水两相流渗、饱和-非饱和渗流理论为依据,以GeoStudio软件模拟为技术手段,研究了在潜在滑坡区地下水位线以下进行充气以实现边坡加固的方法,模拟了不同充气压力、不同充气方式、以及充气前后对弃土场边坡稳定性及截排水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充气截排水法存在最佳充气气压,不同充气方式对启动气压和最佳充气气压有显著影响;②停止充气后,渗流场的再平衡过程不可逆,表现为地下水位线回弹量有限;③弃土场边坡的稳定性在维持充气过程中和充气后均得到提高。综上可知,充气截排水技术在弃土场边坡加固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自1888年苏格兰兽医邓禄普发明充气轮胎以来,世界便在车轮上奔跑,大地在驰骋中延伸,快速方便的机动车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拓展了我们的空间。有着118年悠久历史的充气轮胎自诞生之日起一直统治着全球所有机动车,现代汽车、摩托车几乎毫无例外地都装有充气轮胎。充气轮胎直接与地面接触,扮演着传递动力性能的重要角色,对车辆的牵引性、制动性、行驶稳定性、平顺性、越野性、燃油经济性和行驶安全性等都有着直接影响。据报道,90%以上的汽车、摩托车交通事故都直接或间接与轮胎有关,因此,轮胎作为汽车、摩托车极为关键的部件必须单独通过国家3C安全认证。然而,由轮辋和轮胎组装而成的传统充气车轮有着许多致命的缺点。其一是车轮滚动时,支承车体的轮胎既要承受车辆和驾乘人员重量引起的高速交变压缩变形;又要承受路  相似文献   

11.
目前在BG13型半挂汽车双管路制动系中所普遍采用的紧急继动阀,具有充气制动、断气制动以及快放等功能.但在装配、保养过程中,倘若就在汽车上调试,不仅浪费人力、物力,而且要达到几个功能的技术参数也难以保证.现在介绍我厂对该阀进行的简易调试方法.  相似文献   

12.
充气效率是用来评价每循环新鲜充量吸入气缸的能力,其大小直接影响内燃机的动力性。文章通过对充气效率的公式进行推导,分析影响充气效率的因素,最后提出提高内燃机充气效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事件     
<正>1845年第一条充气轮胎诞生1845年,出生于苏格兰的土木技师Rw汤姆生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条充气轮胎,并以《马车和其他车辆的车轮改良》为题,获得了英国政府的专利。同年12月10日第一条充气轮胎诞生。1847年,《科学美国》杂志介绍了汤姆生的充气轮胎,称其为划时代的改良。可惜由于当时愚昧地尊重绅士传统,刻意推崇马车的尊贵而限制配充气轮胎蒸汽机的发展,充气轮胎无用武之地。直到1888年,"沉睡"了40多年的充气轮胎再一次被爱尔兰人JB邓禄普"唤醒",并成功安装在自行车上,开启了一个新的充气轮胎的时代。  相似文献   

14.
维修妙招     
1.巧洗电喷车汽油滤清器。电喷车汽油滤清器属全封闭结构,清洗困难。可用医用注射器将少许汽油注入滤清器的出油口,使汽油通过滤芯进入腔内,然后用力晃动,让污油从进油口流出,反复数次便可清洗干净。2.巧拔折断气门芯。在拧气门芯时,有时用力过猛致使气门芯螺纹以下部分折断在轮胎充气嘴里。要把残留的气门芯从轮胎充气嘴里取出来,常常很费劲。此时,可找一根自行车辐条,将带螺纹的一端拧入,而后用力拔起辐条,便可将气门芯带出。3.巧拆锈蚀轮胎螺母。在拆卸各种汽车轮胎螺母时,如遇到锈蚀严重,拆卸困难的情况,可用榔头在螺母套筒的顶端重重敲…  相似文献   

15.
正如果你没有时间阅读本书后面的详细内容,但一定要先阅读本章内容,它将越野中最重要的注意事项罗列出来,供时间较紧的读者参考第1节越野前准备出发前的准备1)燃油2)制动系统3)机油4)其他各种液体5)蓄电池状态良好并安装牢固6)所有软管和皮带状态良好7)轮胎状态良好并适当充气,以及一只充气适当的全尺寸备胎随车用具准备一定要带上救援绳索,并且确认你车辆的前后拖钩都能正常使用。如果你陷入困境,在拖车时要提防绳索滑脱或断裂导致的"鞭甩"现象,因此在拖车绳索上要盖上衣物等。如果出远门,要告诉你的家人或朋友,并且也要告诉他们你计划什  相似文献   

16.
发动机设计参数对充气效率影响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应用电子计算机计算发动机的各种设计参数对充气效率的影响的数学模型、计算流程图和计算结果。从中可以看出,发动机的各种设计参数对充气效率的影响。在新设计或改进原有的四冲程汽、柴油机产品时,可利用这一程序予测充气效率的数值或改变设计参数,使充气效率理想化。  相似文献   

17.
贺吉范 《汽车维修》2002,(10):45-45
给轮胎充气看似简单,其实也有窍门可寻,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以下几个小窍门.  相似文献   

18.
滑坡高压充气阻渗法是一种全新的滑坡抢险方法,目的是通过主动方式阻止水流入渗,可以作为一种防止滑坡的抢救性措施。高压充气阻渗法利用了空气可以阻止水流入渗的原理,其阻渗过程是空气驱替水的水气二相流过程。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综合考虑水气二相流的影响,分析比较了充气和不充气两种情况下一维土柱降雨入渗过程中孔隙水压力、孔隙气压力、体积含水量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高压充气阻渗法可以减缓水流入渗速度,有效阻止水流入渗。最后还提出了提高高压充气阻渗法数值模拟精度的三点意见。  相似文献   

19.
正瘪气、爆胎、怕扎等是充气轮胎的致命弱点,世界上许多知名的轮胎大公司都在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研发新型的免充气轮胎,希望能用其来替代传统的充气轮胎,截止到目前却未能如愿以偿。在中国,有一位普通的技术员,在没有任何实验条件、任何资金帮助的前提下,通过多年潜心刻苦地钻研,终于成功研发出世界领先的免充气空心轮胎,从而有效地解决了充气轮胎所存在的问题。这位发明家就是江苏江昕轮胎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江昕轮胎)董事长王明江先生。不久前,本刊记者专程赶赴江苏邳州市,采访了充满传奇的公司创始人、我国免充气空心轮胎发明人王明江先生。  相似文献   

20.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和人们对乘坐舒适性要求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轿车采用宽扁轮胎(适用于高速行驶),由于其断面较宽,缓冲性能好,乘坐舒适,因而给驾驶者以驾驭的乐趣。目前市面上最新款带辅助臂的轮胎拆装机完全能拆装这种宽扁轮胎,不但不损伤轮辋和轮胎而且操纵方便灵活。辅助臂包括左、右辅助臂及双辅助臂,适应不同客户的日常习惯。此外不同的充气方式给客户带来了方便,他们有枪式充气、盒式指针充气、智能充气(LED显示)和快速充气。智能充气表(LED显示)具有自动设定、自动充气、自动放气及多单位转换等功能。轮胎举升机构具有操作方便和减轻操作者疲劳的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