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2.
3.
《隧道建设》2021,(8)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具有高水压、大回淤、结构超大跨和建设要求高等特点,为保证沉管隧道结构在建设与运营期内的安全和耐久性,深中通道沉管隧道在世界上首次大规模采用钢壳混凝土组合结构。为推动钢壳混凝土组合结构沉管隧道在我国的发展,介绍深中通道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结构选型、横断面设计、纵向管节划分、特殊结构构造和钢壳详细构造等技术,管节钢壳制造、拼装和运输的创新工艺,自密实混凝土浇筑技术和钢壳混凝土脱空检测方法,总结深中通道钢壳混凝土组合结构沉管隧道设计、智能制造以及施工关键技术。另外,结合深中通道沉管隧道钢壳混凝土组合结构的特点,对钢壳混凝土抗剪连接件设计、钢板件连接构造和混凝土脱空检测方法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4.
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为(580+1 666+580)m三跨钢箱梁悬索桥,东、西锚碇均为大型海中重力式锚碇,由于海上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2座锚碇均采用筑岛围堰施工。东锚碇筑岛围堰采用锁扣钢管桩+工字形板桩组合方案;钢管桩按先上、下游侧,后两侧的顺序,采用YZ-300振动锤施沉;工字形板桩采用起重船起吊并插入相邻锁扣钢管桩,利用DZJ-240振动锤分区、分段施沉;围堰内侧吹填砂,外侧抛填袋装砂护坡。西锚碇筑岛围堰采用水上地基处理(DCM桩)+抗浪砂袋围堰+吹砂填筑+陆上地基处理(挤密桩)的施工方案;砂垫层抛完后由整平驳船进行水下整平;抗浪砂袋分4层施工,采用水下填充和水上填充2种方法。该桥锚碇采用2种筑岛围堰施工技术,施工期间结构安全,减小了海上施工风险,提高了施工工效。 相似文献
5.
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为主跨1 666m的双塔全飘浮整体钢箱梁悬索桥,东塔采用C55混凝土门式桥塔,塔高270m,设3道横梁。东塔塔柱采用钢筋部品化和一体化智能筑塔机(集钢筋部品调位、自动浇筑、智能养护和自动控制于一体)施工。钢筋部品化施工时,首先在钢筋加工场按照节段进行钢筋部品网片制作及弯折,现场通过钢筋部品拼装胎架组装成钢筋部品;然后进行钢筋部品整体吊装。塔柱底部5个节段(高程+25.0m以下)采用支架法施工后,组拼一体化智能筑塔机;筑塔机试拼装合格后,利用筑塔机进行钢筋部品安装、塔柱节段混凝土自动化浇筑和养护施工;然后筑塔机爬升进行下一节段施工,依次完成6~48号节段塔柱混凝土流水作业。 相似文献
6.
深中通道泄洪区非通航孔桥为110 m跨的连续钢箱梁桥,主梁采用分幅式单箱三室钢箱梁,梁高4 m、底宽9.5 m,首孔、中孔和末孔大节段钢箱梁制造长度分别为133.1,110,86.1m,吊装重量分别为1780,1627,1357t.钢箱梁在船厂制造成大节段,采用驳船运输到工地,需要装船和卸船.为了解决大节段钢箱梁装船难... 相似文献
7.
8.
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为主跨1 666m的全飘浮钢箱梁悬索桥,该桥东锚碇为重力式锚碇,采用8字形地下连续墙基础作为基坑开挖施工的支护结构。东锚碇基坑支护结构采用海中筑岛围堰的总体方案施工。东锚碇基坑支护结构施工前,在海中首先采用锁扣钢管桩及工字型钢板桩组合的围堰方案筑岛形成施工陆域,结合河床表层清淤、砂石垫层换填、插打塑料排水板等措施对筑岛陆域进行地基处理;待筑岛地基沉降稳定后,地下连续墙采用"旋挖引孔+铣槽"的复合成槽工艺施工;地下连续墙施工后,基坑采用岛式法分12区(平面)、14层(竖向)进行阶梯形开挖,同时采用同步降排水措施(设6个降水井、6个集水井)进行基坑开挖施工。 相似文献
9.
独墅湖第二通道工程陆域段采用明挖法施工,水域段采用明筑围堰法施工,总体道路方案的确定主要受规划、航评、洪评等因素影响。对于陆域段隧道基坑临近周边敏感建筑段主要采用了刚度较大的地连墙支护形式,对基坑底部进行了被动区加固,并针对性的采用了MJS、钻孔灌注桩的隔离措施。为了降低水域段隧道变形缝处的渗漏水隐患,在变形缝处采用了“桩基+枕梁”方案,通过减小差异沉降确保止水带的工作性能。对于水域段采取了双排钢管桩为主的围堰形式,根据航评、洪评结论采用了分区施工的方案,满足施工期间航道的正常通行和防洪要求,并对横向围堰的结构整体稳定性及抗渗流稳定性采取了相应措施,最后对基坑、围堰相互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确保二者的安全。经过工程实践检验,以上关键技术合理可行,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11.
12.
为解决超大断面海底沉管隧道火灾排烟及防灾救援难题,依托深中通道沉管隧道工程,在传统全侧壁排烟方式不能满足火灾排烟的情况下,提出利用顶部横向排烟联络道结合侧壁排烟孔的新型排烟体系,解决超长、超宽沉管隧道火灾排烟难题。与传统全侧壁排烟方式相比较,新型排烟系统可充分利用烟气流动特点,排烟效率明显升高,可用疏散时间得到较大幅度增加,进一步提升了超大断面海底沉管隧道防火安全性。针对水下枢纽互通结构形式及通风流场特点,提出水下枢纽互通区的排烟和疏散方案。入口合流匝道段采用纵向通风+吊顶排烟道方案,并在分岔及合流位置重点排烟或设置竖井排烟,可有效控制火灾烟气。在设置防灾设施的条件下,结合周边路网交通特点、救援力量分布情况等,建立深中通道沉管隧道防灾救援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3.
深中通道中山大桥为(110+185+580+185+110)m半飘浮体系双塔钢箱梁斜拉桥,按双向8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桥塔采用H形钢筋混凝土结构,塔高213.5m。塔柱采用单箱单室不规则多边形截面,塔底连接系梁将两柱底基础连接成整体以增强抗船撞能力。主梁采用正交异性钢桥面板整幅流线型扁平钢箱梁,双边腹板构造,桁架式横隔板,中心线处梁高4m。全桥共设120根斜拉索,按双索面扇形布置,采用7 mm高强镀锌平行钢丝索,标准抗拉强度1 960MPa。斜拉索在钢箱梁上采用锚拉板锚固,在桥塔上采用钢锚梁锚固。桥塔采用分离式承台+群桩基础;边墩、辅助墩采用大悬臂板式整体墩,群桩基础。桥梁基础采用先平台后围堰法施工,塔柱采用液压爬模施工,钢箱梁采用架梁吊机双悬臂架设施工。 相似文献
14.
《桥梁建设》2021,51(5)
深中通道路线全长约24 km,其中桥梁工程全长17.034 km,包括伶仃洋大桥、中山大桥2座主通航孔桥,以及泄洪区和浅滩区非通航孔桥。伶仃洋大桥采用主跨1 666 m全飘浮体系双塔悬索桥方案,中山大桥采用主跨580 m半飘浮体系双塔斜拉桥方案。针对桥址区复杂的建设条件,研发了"整体钢箱梁+水平导流板+上、下稳定板+高透风率栏杆"的新型动力结构,提出了静力限位-动力阻尼的新型约束体系、各向异性减隔震体系、锁扣钢管桩围堰筑岛及地下连续墙结构,解决了全离岸海中超大跨径悬索桥建设难题;建立了基于水化-温度-湿度-应力多场耦合评估方法的海工大体积混凝土控裂方法,研发了新型U肋板单元的双面埋弧焊全熔透焊接接头,开发并应用了主缆钢丝锌铝多元合金镀层技术,解决了跨海集群工程耐久性保障难题;构建了钢箱梁智能制造生产线、钢筋网柔性制造生产线,研制了超高混凝土桥塔施工专用一体化智能筑塔机,建立了基于BIM+移动互联网的智慧工地,解决了跨海集群工程智能建造难题。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多地机场的飞行区基础设施已不能满足航空业务量的需求,急需进行改造和扩容。然而,机场特殊的运行机制和复杂的结构设施,对飞行区基础实施的改造施工提出了较多的挑战和难题。以浦东机场飞行区下穿通道改造工程为例,针对工程中面临的联络道不停航、夜间停航施工时间短、管线复杂、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要求高等多项难点和重点,提出了针对性的施工组织和关键技术措施,保障了工程的顺利开展,可以为今后机场飞行区类似改造工程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17.
深中通道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位置,跨越珠江口伶仃洋水域连接起深圳、广州和中山,是一座集"隧、岛、桥、水下枢纽互通"于一体的世界级跨海交通基础设施工程.项目桥梁工程规模宏大、建设条件复杂、结构物类型众多、技术难度高,同时国内外鲜有成熟案例可供参考,因此建设难度很大.为实现高标准建设,使其成为屹立于大湾区口门的平安百年品质... 相似文献
18.
19.
20.
深中通道中山大桥为双塔钢箱梁斜拉桥,跨径布置组成为110m+185m+580m+185m+110m,全长1 170m。主塔为H形塔,自承台顶面以上塔高213.5m,主要特点为塔柱采用新颖的不规则多边形截面、塔底连接系梁兼顾景观及结构受力、索锚区预应力布置受限、横梁预应力交叉锚固于横梁中部以避开塔柱开槽。对此,文中主要介绍桥塔结构设计、关键技术研究及计算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