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陈韶章  苏宗贤  陈越 《隧道建设》2015,35(5):396-403
沉管法是20世纪初发展起来的一种专门修建水下隧道的工法,适用条件较为苛刻,随着工程技术的发展,其适应性越来越强。继丹麦—瑞典的厄勒松海峡沉管隧道和韩国釜山—巨济沉管隧道修建之后,我国正在珠江口伶仃洋30万t主航道下修建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借鉴了国外技术与国内施工经验,自主创新,结合工程项目特点,在地质勘察、结构分析、耐久性设计、管节预制、地基与基础处理等方面发展了一些新技术,并对这些新技术进行了探讨和总结。  相似文献   

2.
肖晓春 《隧道建设》2011,31(6):701-705
基于大型沉管隧道的节段式管节设计施工理念,以厄勒海峡沉管隧道管节的工厂化制作为工程背景,对沉管隧道管节预制的一种新技术--工厂化预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场地布置、工艺流程以及工厂化预制所涉及的模板工艺、混凝土浇筑及管节顶推等关键技术点进行介绍。工程实践表明该方法具有占地少、经济环保、施工周期短、质量可靠性高、全天候施工等优点, 能大大提高管节的制作速度与质量,降低工程成本。  相似文献   

3.
近日,经过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岛隧工程项目部的精密筹备,港珠澳大桥工程顺利完成第二节沉管(E2管节)的海上浮运、沉放和对接,实现了E2管节与E1管节的海底对接。E2管节长112.5 m,宽37.95 m,高11.4 m,吃水深度约为11.1 m,总重量达4.4万t,总排水量为4.7  相似文献   

4.
张志刚  林巍 《隧道建设》2017,37(6):717-721
港珠澳跨海集群工程海底隧道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公路沉管隧道,运营期设置有主动与被动的双重防火系统。结合港珠澳海底沉管隧道的主要技术特点,提出防火设计中热释放率、火灾次数、耐火等级以及采取防护措施后构件的主要耐火指标。依据工程防火的具体实施条件,通过综合比较,沉管结构防火设计采用防火板直接覆面方式,沉管接头防火采用由刚性防火板与柔性防火隔断共同组成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双层防护系统。  相似文献   

5.
沉管隧道工法是水下隧道建设的主要工法之一.文中对混凝土沉管管节预制的几种主要方法进行了简单介绍,总结了各自特点,并介绍了采用各种方法的典型工程案例.  相似文献   

6.
沉管隧道预制管段拼装结构易引发路面反射裂缝,海底隧道封闭、潮湿的施工环境条件易导致基面潮湿、施工困难、路面湿滑等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难题,通过对路面使用环境气候、交通等条件的综合分析,借鉴类似工程实践经验,提出3 cm温拌改性沥青AC10铺装调平层+6 cm温拌改性沥青SMA16铺装下层+4 cm温拌阻燃改性沥青SMA13铺装上层的铺装方案,并制定沉管隧道管节接头、节段接头及路缘等区域的细化处治方案。从隧道路面设计验算及实施检测结果来看,沉管隧道路面结构设计方案与细部方案是科学、合理、可行的,可以为今后类似工程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由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承担的港珠澳大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五子课题四"离岸特长沉管隧道建设防灾减灾关键技术"隧道火灾试验日前正式启动。课题组组长、重庆交科院首席专家蒋树屏亲任隧道火灾试验总指挥。为了真实地模仿火灾现场,重庆交科院在福建省漳州市招商局经济开发区汤洋工业园区重庆万桥福建分公司厂区内建设了全长150 m的港珠澳大桥1∶1全尺寸沉管试验隧道,该试验隧道的断面与实际的港珠  相似文献   

8.
沈家门港海底沉管隧道浮运、沉放施工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建林 《隧道建设》2015,35(9):914-919
沈家门港隧道工程为我国大陆首次采用沉管法修建的海底行人交通隧道。为解决海浪、潮汐等对沉管隧道施工的影响问题,通过力学计算分析和管段浮运、沉放方法的选择,施工窗口时间的确定,针对管段浮运、沉放、水力压接、回填等关键问题进行重点分析和阐述。得出:通过合理的施工窗口时间确定、施工方法的选择、具体施工参数的确定、适当的安全系数放大等施工控制技术,能实现海底隧道管段的浮运和沉放。  相似文献   

9.
沉管隧道工程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文武 《隧道建设》2009,29(4):397-404
沉管隧道工法为水下隧道建设的主要工法之一,其关键工序包括管节预制、浮运、沉放对接和基础处理等。近几十年来建成的大型混凝土沉管隧道工程,进一步发展并突破高水压、复杂水流和复杂地质条件的工程技术,能够跨越更深和更宽阔的河口、海峡水道。结合具代表性沉管隧道工程,包括Maas隧道、香港地铁过海隧道、Tuas电缆隧道、Oresund海峡隧道、Busan隧道和Bosphorus海峡隧道,着重讨论管节预制、管节防水、干坞系统和基础处理等方面的技术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2,(7):218-218
历时16个月的精心准备,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首节沉管日前正式开始预制。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总长5 664 m,采用沉管方式建设,共有33节沉管,每个沉管由8个管节组成。每个管节长22.5 m,宽37.95 m,高11.4 m,管壁最厚达1.5 m,重逾9 000 t,采用两孔一管廊截面形式,最大水  相似文献   

11.
跨江隧道结构沉管施工需对河床基槽进行浚挖,基槽拓宽挖深导致现有护岸结构安全性不足,需重新加固改造护岸结构。格构式地连墙由于稳定性良好,不需内部支撑体系,且变形可控,适用于沉管隧道护岸工程中,并可以作为永久护岸结构。以广州南沙明珠湾区跨江通道护岸工程为实例,介绍了格构式地连墙在其中的应用,采用数值模拟计算其变形量,探讨其适用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谢新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3,(6):294-295,301,3
天津中央大道海河隧道为北方地区首座沉管法施工的隧道。该文分别从管段平面形态、河床形态与航道要求、干舷高度、拖运沉放、干坞规模及管段接头位置等多方面比较了不同管段分节方案的优缺点。分析表明,两节管段方案在接头数量和干舷高度等方面有优势,而三节管段方案在沉管管段浮运和干坞选址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最后通过综合比较,推荐采用三节管段方案作为工程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沉管法修建隧道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水下隧道采用沉管法施工,结合工程实际,通过各种方案进行综合比较,论述了不同横断面方案的适用性及其优缺点,以确定经济、合理的横断面方案。  相似文献   

14.
在沉管隧道工法中接头的处理一直是个难点,接头部位的设计质量关系到运营效果及维修费用,结合仑头—生物岛沉管隧道的情况,介绍了该隧道岸上最终接头设计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及解决方法。尽管该工程最终采用了水中接头,但岸上接头的思路对今后类似的工程将会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5.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是目前世界上单节管节最宽同时也是单个行车道孔最宽的公路沉管隧道,建设标准为双向八车道高速公路,部分超宽段甚至超过双向十车道,标准管节宽度为46 m,最宽管节的最大宽度达55.467 m。管节结构采用了在内外双层钢壳内填充高流动自密实混凝土的“三明治”复合结构形式,为此结构形式在中国的首次大规模应用。其管节预制精度要求高,在混凝土浇筑阶段的变形控制要求达毫米级。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为将管节内净空变形控制在10 mm以内,原设计要求在顶板浇筑过程中在管内行车道孔增设临时支撑杆措施。为此,应用精细三维有限元模拟管节的浇筑过程,考虑其三维力学效应及混凝土逐渐凝固后的承载能力,并结合混凝土浇筑布料设备的特点,寻求出满足变形验收条件和兼顾施工效率的最优浇筑顺序,并以此取消管内临时支撑杆措施的制约。最后,该浇筑顺序在首节管节E32(同时也是最宽管节)的浇筑预制中成功应用,实测结果与计算结果吻合,满足验收要求。该技术精准控制了管节浇筑阶段的变形,优化了管节预制和舾装的施工方案,取消了顶板浇筑过程的管内临时支撑杆措施,使每节管节内的一次舾装作业得以提前约1个月启动,并可与墙体和顶板浇筑作...  相似文献   

16.
综合管廊的区间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健  王恒栋  祁峰 《隧道建设》2019,39(9):1480-1485
为进一步完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设计理论,提高综合管廊工程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基于大量综合管廊工程设计实践,提出将“区间”概念应用于综合管廊工程的总体设计。通过对综合管廊功能需求和入廊管线技术要求的分析,给出综合管廊各类“功能区间”的定义、特征; 通过进一步分析综合管廊各类功能区间的相互关系和重要性,提出通过功能区间构建具备复合功能属性、可复制的“单元区间”,再通过单元区间的复制串联实现综合管廊总体设计的系统布置方法。最后,提出以“单元区间”为核心理念的综合管廊“区间设计”的定义和一般方法,以期为综合管廊工程系统布置提供一种新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7.
吴炜  张恒辉 《隧道建设》2019,39(1):81-84
为满足2017年版《铁路工程预算定额 (第3册 隧道工程)》中关于喷射混凝土和衬砌混凝土工程数量计量的相关规定,研究探讨统一的超挖回填数量及费用的计算规则。以350 km/h客运专线双线隧道通用参考图为基础,结合相关设计规范、施工技术规程,提出简便实用的允许超挖和预留变形工程量、回填工程量及其费用的计算规则,并对比分析不同级别围岩超挖回填的工程数量及费用与采用旧定额计算时的差异。结果表明: 采用新定额,Ⅱ、Ⅲ级围岩超挖回填数量减少,Ⅳ、Ⅴ级围岩超挖回填数量增加,超挖回填定额直接费增长700~1 100元/延米。  相似文献   

18.
在对沉管隧道地基处理中两端陆域边界条件、纵横向荷载分布、地层受力特点、差异沉降控制及施工偏差等主要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对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柔性桩复合地基、刚性桩复合地基在沉管隧道地基处理中的适用性进行了多项目对比分析;总结给出了各种复合地基处理方法的适用条件,并提出了沉管隧道采用复合地基方案时,设计计算中应引起高度重视的几个关键问题;最后引用国内外已建或在建的沉管隧道工程复合地基应用的典型实例,进一步说明复合地基在沉管隧道地基处理中将会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