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隧道洞口景观协调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城市隧道洞口视觉景观格局的影响因素,从视觉协调与驾驶员的行驶安全性两方面进行指标选择,建立指标评价体系,运用集对分析方法对重庆既有城市隧道的景观环境现状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适用于城市隧道洞VI评价;同时提出了城市隧道洞口景观环境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城市水下特长隧道的行车安全和运输效率, 总结了城市水下特长隧道光环境典型问题与改善措施, 分别从舒适性、经济性、设置依据、安装形式等方面对洞口遮光设施、出入口加强照明、景观装饰、视线诱导系统4种隧道光环境改善措施进行了比较分析; 依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驾驶人视觉需求进行分层, 提出了包含事故分析、评价体系、优化思路、优化方法的城市水下特长隧道光环境评价体系与优化研究框架。分析结果表明: 城市水下特长隧道光环境主要有出入口的明暗适应、道路线形变化引起的视距不足、中部的视觉参照信息不足、隧道整体空间路权不清晰的问题; 设置视线诱导系统是一项低成本、有效的光环境优化方法, 能满足驾驶人在不同隧道路段上的视觉差异化需求; 驾驶人视觉需求由低到高可以分为功能性、安全性、舒适性、美观性, 并依次对应相应的基本型、安全型、舒适型、韵律型视觉参照系, 可构建以空间路权、人因与驾驶任务、差异化、韵律性为指标的评价体系来评价城市水下特长隧道光环境; 城市水下特长隧道光环境优化应将视线诱导和加强照明相结合, 主要通过视线诱导系统来重构视觉参照系, 隧道接近段、入口段、中间段普通区、出口段应以舒适型视觉参照系为优化目标, 中间段提醒区及唤醒区则应构建韵律型视觉参照系。   相似文献   

3.
隧道洞口施工关系到隧道能否顺利进洞,因此隧道洞口施工风险是隧道施工风险管理的重点。从安全与环境两个方面综合分析了公路山岭隧道洞口施工潜在的风险事件,并以湖南汝郴高速公路河源洞隧道洞口施工为例,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层面上,采用专家调查法和考虑递阶层次结构依存性的模糊层次风险评估方法对河源洞隧道洞口施工风险进行评价,然后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及风险监控动态反馈提出了相应的风险处理措施,保证了隧道洞口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4.
为了评价路堑与环境的协调性,构建了路堑协调性评价指标体系。由视觉环境协调、生态环境协调、交通环境协调构成了准则层,线形等8项内容构成子准则层,公路线形与地形的协调程度等22个指标构成指标层,利用层次分析法给出了各级指标的权重,利用多级模糊综合评价获得了路堑协调性评价的结果,并给出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算例。  相似文献   

5.
为了评价路堑与环境的协调性,构建了路堑协调性评价指标体系。由视觉环境协调、生态环境协调、交通环境协调构成了准则层,线形等8项内容构成子准则层,公路线形与地形的协调程度等22个指标构成指标层,利用层次分析法给出了各级指标的权重,利用多级模糊综合评价获得了路堑协调性评价的结果,并给出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算例。  相似文献   

6.
隧道施工安全风险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对于风险信息的深度挖掘是提高风险评价结果准确性的有效途径。将K-Means聚类算法引入到传统LEC法的综合计算中,建立了基于K-Means聚类的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模型。首先,通过WBS-RBS法识别隧道施工全过程中的风险,并构建风险事件集;然后,将事故发生可能性、人员暴露时间和事故后果严重程度作为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指标,利用语言型多属性决策法把风险评价信息转化为数据集,采用K-Means聚类算法对数据集进行处理,基于聚类结果确定事件风险等级;最后,将模型应用于文笔山1号隧道洞口工程施工风险分析中。结果表明:所建模型风险评价结果与现实相吻合,分析结果可为隧道施工风险控制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7.
由于当前我国城市化发展建设速度不断提升,城市交通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为了充分降低公路建设对城市规划产生的破坏和影响,城市隧道工程已经慢慢发展成为当前城市公路施工建设的关键工程。就针对隧道洞口间明洞连接技术进行分析,重点探讨城市隧道洞口之间明洞连接技术,以此来为我国隧道工程开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为客观地评价高速公路隧道运营安全,根据隧道自身的参数特性,从道路环境、交通运行环境、机电设施、交通工程设施等四方面建立了隧道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确定了评价指标体系中各影响因素的权值,减少了主观因素的影响,并结合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了隧道安全系统灰色关联评价模型。最后,以云南省某高速公路甲、乙、丙、丁四条隧道为例,通过计算该四条隧道评价指标序列与参考序列的关联度,对这四条隧道进行了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丙隧道的安全性最高,乙、甲隧道次之,丁隧道安全性最差,其评价结果与现场情况基本一致,故该方法对于隧道运营安全性评价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前专门针对高烈度地震区山岭偏压隧道洞口段地震反应系统研究还不多见。以国道318线黄草坪2号隧道洞口段为工程原型,通过合理构建的有限差分数值模拟分析平台,从整体应力应变状态、坡面放大效应、纵、横向地震响应规律等方面对该偏压隧道洞口段的地震反应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其抗减震措施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山区隧道洞口边坡的稳定性问题一直是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和维护中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基于我国山区高速公路隧道洞口边坡影响因素的深入分析,以实际工程为例,采用FLACK3D软件对山区高速公路隧道洞口的边坡进行建模,通过分析隧道洞口边坡最大剪切应变、速度等线和位移等线得出影响隧道洞口边坡稳定的潜在区域,并提出了防护性措施。旨在为后续山区高速公路隧道洞口边坡的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