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楔形离合器在放大驱动力的同时放大了系统的输入误差,使得楔形离合器对参数与工况的变化更加敏感。提出一种自调整机制实时调整PID增益参数进行离合器转速差跟踪控制。该自调整机制通过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进行推导,以确保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在改变不同系统参数和运行工况的情况下,通过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器具有较好的鲁棒性能,提高了楔形离合器的换挡性能。  相似文献   

2.
汽车干式摩擦离合器在使用中产生的滑磨噪声严重影响乘车舒适性,目前仅能采用替换件来解决该故障,造成了较大资源浪费。对实际Φ260干式离合器建立简化有限元模型,对模型进行复特征值分析,初步研究了离合器摩擦系数、压紧力、压盘热变形、摩擦片表面凸起对滑磨噪声的影响。通过与实车测试数据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摩擦系数减小可以明显减小滑磨噪声;压紧力增加会加剧滑磨噪声,但压紧力增加到一定值后会减少滑磨噪声;由摩擦片表面正弦凸起引起的滑磨噪声多发生在低频;压盘温度升高及热凸变形有利于减少滑磨噪声发生。  相似文献   

3.
正16.电流特性/离合器电磁阀流量电流特性/离合器电磁阀流量如图1139所示。17.蝶形弹簧特性蝶形弹簧特性如图1140所示。18.液压图液压图如图1141所示。19.驱动器驱动器如图1142所示。20.位置传感器位置传感器,也称为"电位计",指示"选择"值(转挡)和"啮合"值(进挡),如图1143所示。位置值显示在SD3测试仪上,单  相似文献   

4.
<正>TCC电磁阀是常低型压力调节电磁阀,根据控制电流直接调节内部节流孔来控制液压油压。随着作用在电磁线圈绕组上的电流不断增加,输出越高的液压压力,TCC接合压力也越大(如图27所示)。通过TCC电磁阀可以控制TCC结合时的滑移率,以减少行驶中的震动和噪声。10L80变速器阀体上共有6个离合器调压电磁阀,它是一个轴针结构型电磁阀,此类电磁阀根据电流直接控制轴针伸缩的长度且每个电磁阀都对应着一个离合器液压阀,由轴针直  相似文献   

5.
为有效提高湿式双离合器车辆行驶过程的驾驶品质,对湿式双离合器微滑摩控制的关键问题进行研究。首先分析了湿式双离合器微滑摩行为对离合器阻尼的影响,并建立了微滑摩控制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电流和微滑摩双闭环的离合器微滑摩控制系统结构,探讨了电流控制器和微滑摩控制器的设计方法。接着通过实车试验,验证了电流、微滑摩双闭环控制方法的精确性,以及微滑摩控制对减弱发动机侧传递振动的有效性。最后通过离合器的冷却试验,获得离合器冷却油的期望流量和出油温度,据此确定了不同发动机转速和变速器油温下的离合器最佳微滑摩量。本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微滑摩控制来提高湿式双离合器车辆的驾驶品质,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如图766所示,为第三十一组数据流。1.K2离合器匹配下压力(0~1.275A);2.K2离合器微量滑移适配下调节压力(0~1.275A);3.K2离合器微量滑移适配上调节压力(0~1.275A);4.K2离合器大滑移匹配上调节压力(0~1.275A)。与第三十组数据一样,第三十一组数据只不过是用来反映K2离合器在各种工作条件下的N216电磁阀自适应控制电流。如图767所示,为第三十二组数据流。1.K1离合器电流,压力匹配上压力点电流(0~1.275A);  相似文献   

7.
张琰  赵韩  黄康  姜建满 《汽车工程》2018,(4):423-430
针对自动离合器位置跟踪这一伺服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新颖的控制方法。该方法将离合器的接合规律视为一种约束,为满足约束要求对系统施加一定的伺服约束力,在不引入格朗日乘子等参数的情况下,利用Udwadia-Kalaba方程对约束力进行求解。通过建立离合器接合过程的动力学模型,提出了离合器位置跟踪的电流-位置双闭环控制系统。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基于Udwadia-Kalaba理论的离合器位置跟踪控制,离合器接合轨迹能较好地跟踪了目标要求曲线,具有较高的跟踪控制精度。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液力机械式自动变速器换挡时电磁阀的控制特性,实现对离合器油压的控制,以某液力机械式自动变速器试验台架为基础,利用d SPACE快速原型平台,采用试验方法获得了电磁阀的电流压力特性,并利用电磁阀电流闭环控制实现了对离合器压力的控制。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实现电磁阀实际电流对目标电流的快速准确跟随,有效控制离合器油压,为下一步液力机械式自动变速器换挡控制创造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9.
针对自动离合器位置跟踪这一伺服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新颖的控制方法。该方法将离合器的接合规律视为一种约束,为满足约束要求对系统施加一定的伺服约束力,在不引入格朗日乘子等参数的情况下,利用Udwadia-Kalaba方程对约束力进行求解。通过建立离合器接合过程的动力学模型,提出了离合器位置跟踪的电流-位置双闭环控制系统。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基于Udwadia-Kalaba理论的离合器位置跟踪控制,离合器接合轨迹能较好地跟踪了目标要求曲线,具有较高的跟踪控制精度。  相似文献   

10.
目前市场上的电磁阀电流闭环控制系统基本都是传统的闭环比例积分(PI)控制系统。文章提出了一种可抗电压扰动的电磁阀电流闭环控制系统,该系统可实时采样供电电压,且采样电压参与每个脉冲宽度调制(PWM)周期的占空比计算,所以在应对电压扰动的问题时,这种电磁阀电流闭环控制系统的鲁棒性更好。电磁阀电流闭环控制精度会影响离合器的控制精度,而离合器控制精度直接关系到汽车的操纵性能及用户体验。所以,较高鲁棒性的电磁阀控制系统对于提高整车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郑郧 《汽车科技》1999,(6):6-10
针对东风牌汽油车存在变速器怠速噪声问题,对设计的两级非线性离合器减振器进行了试验,研究和对结构参数、工艺的优化设计分析,得到了一种适用EQ1092F柴油车的多级变刚度离合器,解决了柴油车变速器怠速噪声过大问题。  相似文献   

12.
离合器是传动系的重要构成部分,其功能是保证汽车平稳起步、换挡平顺及防止传动系过载。由于其常处于频繁接合和分离的工作状态,且工作环境恶劣,因此很容易出现故障。离合器的常见故障有打滑、发抖、不能分离、噪声、波形片断、摩擦片表面脱落、摩擦片面板翘曲、花键磨损、夹持盘盘毅破裂及弹簧飞出等。下面对离合器具有代表性的故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目前在CA1091-1型货车上装用了英国AP公司的干式、单片膜片弹簧压紧,传动片转动,从动盘带轴向缓冲及扭转减振阻尼器的DS330型离合器。该离合器具有操纵轻便、接合平顺、摩擦片磨损均匀、振动和噪声小、维护简便、工作可靠等优点。兹将其结构原理、安装与调整简介如下。一、构造和工作原理该型离合器包括盖总成和从动盘总成两大部分(见附图)。盖总成为离合器的主动部件,通过8个固定螺  相似文献   

14.
针对东风牌柴油车存在速器怠速噪声问题,本文在对设计的两级非线性离合器减振器进行了试验,研究和结构参数,工艺的优化设计分析,得到了一种适用东风EQ140柴油车的多级变刚度离合器,解决了柴油车变速器怠速噪声过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针对某SUV车型在3档加速工况下由于动力传动系统扭振引起整车轰鸣噪声,进行整车传动系统传动仿真分析与优化,根据试验结果将仿真模型进行对标,尝试了4种不同的方案以优化动力传动系统的扭振频率和幅值,最终选取扭振减振器(TVD)和挠性盘离合器作为实车验证优化方案,使车内的轰鸣噪声下降5dB(A)。  相似文献   

16.
奥拓微型轿车JL368Q发动机,系重庆江陵机器厂引进日本铃木公司ALTO乘用车F8B(基本型)生产的。该机结构先进,总体布置紧凑,性能优越。具有功率大、噪声小、污染少、体积小与重量轻等特点。汽油机与离合器、变速器构成一体。变速器设置四个前进档,一个倒档和差速器。四个前进档均采用同步器变速,换档方便,无冲击噪声,离合器采用干式、单圆盘与膜片弹簧,结构简单耐用,分离省力。该机是具有八十年代中期国际先进水平,适用于前置驱动方式的一种微型车用发动机。  相似文献   

17.
锂电池荷电状态(SOC)的准确估计是电池管理系统的关键技术,为了解析传感器误差对SOC估计精度的影响,以二阶RC等效电路模型为基础,运用遗传算法进行参数辨识,采用扩展Kalman滤波算法进行SOC估计,分析电压、电流传感器存在的漂移和白噪声对SOC估计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压、电流传感器的漂移与SOC估计误差的均值近似呈线性关系,电压、电流传感器存在的白噪声对SOC估计误差的均值无影响;对于实验中的三元锂离子电池,若使SOC估计精度在5%以内,电压的偏差值应控制在10 m V以内、电流偏差值应在1/30 C以内。  相似文献   

18.
高建华 《车时代》2021,(1):42-42
针对DCT变速器怠速敲击问题,采用鱼骨图分析方法对故障变速器的飞轮连接盘和离合器花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飞轮连接盘和离合器花键因为磨损导致Me值超差,飞轮盘连接盘内花键与离合器内花键侧隙和顶隙增大,在怠速工况引起飞轮连接盘和离合之间敲击。通过减小飞轮盘连接盘内花键与离合器内花键侧隙和顶隙,对敲击改善具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主要论述客车底盘传动系统中常见问题,即离合器沉重、后桥噪声偏大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0.
针对自动变速车辆起步过程中电磁离合器接合的非线性控制问题,讨论了电磁离合器理想接合过程,分析了车辆起步过程冲击度与电磁离合器电流变化率的关系,提出了以节气门开度及其变化率、发动机目标转速与实际转速、发动机最低接合转速、离合器输出轴转速为主要控制参数的离合器综合控制策略.仿真与试验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能够很好地适应起步意图,使车辆在各种工况下均能平稳迅速起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