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6 毫秒
1.
刘松 《港口科技》2012,(1):7-10
北良港#3变电所所供电力变化较大,导致其功率因素极低,为此进行了改造,使用了磁控电抗器。介绍了#3变电所的概况。提出了改造要达到的目标,详细介绍了改造方案,作了经济性分析。这一方案达到了节能降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国际海事组织从推动全球协调、统一履行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SOLAS)等六个重要公约的角度,建立并实施了自愿审核机制。中国政府积极参加该机制,于2009年11月7—18日自愿接受了IMO审核并取得良好的审核结果。通过审核工作,较好展现了我国政府履约的良好形象。维护了国家航运利益,促进了中国海事管理事权组织方式的改进,丰富和发展了大国海事公共治理内涵,也为全球协调统一履约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海事系统通过迎审准备和接受审核,调整了理念,完善了战略规划,加强了能力建设,推动中国海事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珠海电厂卸船机小车卷筒联轴器窜动的重大缺陷影响了安全生产。分析了缺陷的表现,介绍了处理缺陷的多项办法。改造后,实际使用效果较好。解决了设备本身存在的设计缺陷,提高了设备的安全性。可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在连云港旗台港区北围堰工程中的应用了爆破挤淤技术。介绍了爆破挤淤技术机理,并对其进行了分析。介绍了爆破挤淤施工工艺。分析了影响爆破挤淤效果的因素,并介绍了如何提高爆破挤淤堤施工进度,进行质量检验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5.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力电子装置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在应用这些设备的同时,它们向电网注入了大量谐波,使电网电能质量受到严重污染。对电力系统谐波产生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危害进行了阐述,详细介绍了现有的谐波抑制方法,并对各种方法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对谐波抑制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物联网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基于物联网技术,研究了船舶的信息系统以及QoS保障技术。本文研究了船舶的信息技术,着重分析了船舶信息系统的特点以及系统的整体结构;分析了船舶QoS保障技术的关键技术以及需求;探讨了物联网技术,最后给出了船舶信息系统物联网的整体架构。本文的研究对于我国船舶信息系统的建立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徐炳纯 《水上消防》2023,(16):70-72
本文探讨了水利水电工程中的环境保护与生态恢复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策略。首先,分析了水电工程的基本概念和环境问题的影响范围。其次,讨论了生态系统损害评估方法和恢复策略的选择。再次,我们研究了新技术在水电工程中的应用以及环保技术的实施,并探讨了技术创新对环境的影响,强调了社会参与的重要性,并分析了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关系。最后,提出了加强环境管理和监测、推广清洁能源和节能减排措施、开展生态恢复与保护工作等相关策略。本文旨在为水利水电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并强调环境保护与生态恢复在工程实践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一、历史回顾及现状烟台港客运总公司信息化建设始于1989年。从单机开始,首先实行了工资上机,接着采用了单板机控制售票,这在全国港口中是首创,提高了售票效率,减轻了售票员工作强度,方便了售票结算。1992年,该公司建立了自己的局域网,在网上建立了货运生产管理信息系统,随后又  相似文献   

9.
陈南  李栋梁 《港口科技》2009,(11):40-42
港口设备运行服务项目伴随着新的港口设备管理模式应运而生,并获得了成功实践。介绍了秦皇岛港采取的设备运行项目风险管理。介绍了风险管理的目标、机构和流程图,有效降低了项目现实和潜在风险,保障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0.
推导了十五相电机的数学模型,并建立了其仿真模型。分析了螺旋桨非线性负载特性,建立了螺旋桨的数值仿真模型。进行了十五维广义派克变换的推导并研究了变换矩阵的物理意义,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十五相电机转子磁场定向矢量控制策略。通过MATLAB/Simulink中的仿真实验,验证了多相电机模型和螺旋桨模型的合理性,也验证了多相电机矢量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We have attempted to develop a more consistent mathematical model for capsizing associated with surf-riding in following and quartering waves by taking most of the second-order terms of the waves into account. The wave effects on the hull maneuvring coefficients were estimated, together with the hydrodynamic lift due to wave fluid velocity, and the change in added mass due to relative wave elevations. The wave effects on the hydrodynamic derivatives with respect to rudder angles were estimated by using the Mathematical Modelling Group (MMG) model. Then captive ship model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and these showed reasonably good agreements between the experiments and the calculations for the wave effects on the hull and the rudder maneuvring forces. It was also found that the wave effects on restoring moments are much smaller than the Froude–Krylov prediction, and the minimum restoring arm appears on a wave downslope but not on a wave crest amidship. Thus, an experimental formula of the lift force due to the heel angle of the ship is provided for numerical modelling. Numerical simulations were then carried out with these second-order terms of waves, and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of free-running model experiments. An improved prediction accuracy for ship motions in following and quartering seas was demonstrated. Although the boundaries of the ship motion modes were also obtained with both the original model and the present one, the second-order terms for waves are not so crucial for predicting the capsizing boundaries themselves. Received: June 20, 2002 / Accepted: October 10, 2002 Acknowledgments. This research was supported by a Grant-in-Aid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Culture, Spor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Japan (No. 13555270). The authors thank Prof. N. Rakhmanin of the Krylov Ship Research Institute for providing the Russian literature, as well as Mr. H. Murata of NHK (Japan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for translating it into Japanese. Address correspondence to: N. Umeda (e-mail: umeda@naoe.eng.osaka-u.ac.jp)  相似文献   

12.
讨论了基于USB接口的同步多路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采用单片机控制数据实时采样,在主机WDM驱动程序设计中利用链表技术增加IRP(I/0Request Packet)USB总线驱动程序提交URB(USB Request Block)的数量,改善了采样数据的完整性,使整个采集系统的实时性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3.
各国海军大、中型水面舰船上各类艇、筏的布设位置大多在舯部附近,极少有不紧靠烟囱的情况。而舯部烟囱附近往往是声场、红外线场、磁场等最强处,在海战中这些部位最有可能被敌方的现代化导弹和制导炸弹击中,从而使艇、筏这类保障官兵生命安全的设备易遭损毁或是被熊熊大火所包围,丧失救生功能。为探求艇、筏的合理布设位置,使用了概率论中的正态分布理论。引举实例,在舰中一弹的前提下,靠近艉部的艇被导弹直接击毁的概率下降为靠近舯部艇的约1/40,安全性显著提高。因此艇、筏应尽可能地布设在战舰的艏艉两端。经过分析推荐了几个比较合理的建议性方案。  相似文献   

14.
在横向受载桩的设计中,必需考虑桩顶位移和桩内最大弯矩。文章提出了一种新的用于计算单桩横向受载的半解析方法。它以简化的p-y土壤响应理论为依据,描述了用于粘土中单桩这种解析方法,将这种方法的预报结果与m法、有限差分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发现弯矩分布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15.
詹明  郑厅厅 《港工技术》2010,47(4):17-19,23
印尼某电厂项目码头水工建筑物包括码头、防波堤和护岸等主要组成部分。在该项目水工建筑物的设计过程中,综合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施工能力和材料来源等因素,不断优化结构选型和结构断面。根据不同使用要求,护岸分别采用直立式和斜坡式2种结构型式,推荐的设计方案节省投资、施工方便,可供同类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6.
攻角空化器的超空泡形态非对称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满足水下高速超空化航行体运动平衡性和稳定性要求,必须采用非对称超空泡流动模式,采用具有非零攻角的空化器是实现该要求的一种重要策略.基于冲量定理,理论分析了非零攻角空化器引起的超空泡轴向变形量随轴向长度的关系,获得了空化器攻角对超空泡非对称性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定性和定量关系,其一阶近似与同类文献的结论是一致的,数值模拟表明了所得结论的合理性和分析的正确性.研究表明,非零攻角空化器引起的超空泡轴线变形量与沿空泡长度的距离呈线性规律增加,并在空泡尾部达到最大,不可能单独利用空化器攻角沿空泡长度来中和重力影响.  相似文献   

17.
结合目前国内外超空泡技术的发展,论述发展超空泡潜艇的必要性,介绍了超空泡技术基本原理。依据超空泡鱼雷的配置,提出“变形空化器”的概念;论证超空泡潜艇推进和控制系统的选择;分析导引设备和尾舵的作用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结合4种超空泡航行体稳定模式,分析超空泡潜艇水下稳定性问题,提出超空泡潜艇发展设想。结合对潜艇操纵研究,分析超空泡潜艇的水动力特性问题。同时,对 Suboff潜艇模型进行了流场特性的仿真计算,结果表明:潜艇的头部、指挥室的迎风面、指挥室的两侧艇体和潜艇的尾翼均存在一定的沾湿区域。基于此结果,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对超空泡潜艇未来主要工作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8.
我国华南港区,高温多雨,因荷载轮压很大造成路面不同程度的破坏。港区道路基层强度承载能力决定港区道路使用性能。考虑港区深软土地基,基于塑性理论,运用有限元软件模拟分析土工格栅加固港区道路基层效果。分析研究表明,采用有限元方法模拟土工格栅加固港区基层的结果与试验段结果相对应;弯沉与极限荷载成反比关系,弯沉值小,极限荷载大,表明土工格栅能提高港区基层结构承载能力,并且,土工格栅放置位置越接近面层,加固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9.
TLP立管系统以丛式方阵排列,台风条件下立管在波浪、海流及平台的联合作用下可能发生碰撞,有必要深入研究TLP串行立管系统的碰撞情况。文章基于DNV-RP-F203规范和Huse半经验尾流模型,提出台风条件下串行立管下游立管来流速度计算方法和立管系统碰撞分析方法,建立串行立管—井口—导管系统耦合有限元模型,研究台风条件下串行生产立管系统碰撞时的力学特性,在整体碰撞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立管局部碰撞精细化分析,对比分析立管局部碰撞理论解和仿真解的不同。结果表明:下游立管来流速度的计算至少采用文中建立的方法迭代3次。串行立管发生碰撞时的最大应力发生在泥面导管处,碰撞位置应力发生了突变;立管发生碰撞的位置在水深100-120 m范围内。立管局部碰撞分析的理论解和仿真解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20.
应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新型的船体尾轴密封装置中的Ω型弹簧进行模拟和分析。对弹簧承受大应力的部位进行强度校核,并描绘出弹簧的压缩量-弹性力,以及压缩量-最大等效(Mises)应力的关系曲线。模型分别采用各圈单独和整体两种不同的建模方式进行计算。两种建模方式的结果较为吻合,证实了方法的可靠性。分析结果为机械密封装置Ω型弹簧的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