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汽车悬架系统为一多体系统,部件之间的运动关系十分复杂,传统的人工计算很难将悬架的各种特性表述清楚。以多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为基础,应用机械系统动力学仿真分析软件ADAMS中的Car专业模块建立该车的麦弗逊式前悬架多刚体模型,并采用ADAMS/Insight模块进行参数分析,同时进一步进行悬架布置的优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整车的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性能。  相似文献   

2.
李尊远  李海波 《北京汽车》2008,(1):12-13,42
为了解决前轮磨损的问题,文中以多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为基础,应用机械系统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View建立麦弗逊悬架模型,并应用ADAMS/Insight模块进行运动分析并对悬架的结构进行优化,得出优化的悬架布置方案,从而减小了轮胎的磨损。  相似文献   

3.
应用多体运动学与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中的CAR专业模块建立该车的前后悬架多刚体模型,对悬架的各种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了悬架几何参数对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影响,在理论验证的基础上揭示了该悬架的运动规律。  相似文献   

4.
运用多体运动学和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中的CAR模块,建立了某一国产SUV双横臂式前悬架的多刚体模型,对其前悬架的各种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了悬架的几何参数对汽车操纵稳定性和平顺性的影响,揭示了该悬架的运动规律。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多刚体系统动力学为理论基础,应用多体运动学与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 中的Car专业模块建立了麦弗逊悬架多刚体模型。在对该悬架模型进行了两侧车轮同向跳动的仿真分析后,研究了前束角(Toe Angle)、车轮外倾角(Camber Angle)、主销后倾角(Caster Angle)、主销内倾角(Kingpin Inclination Angle)及车轮转向角(Steer Angle)五个悬架运动特性参数,同时研究了这五个运动特性参数对汽车的稳态响应特性、直线行驶的稳定性、操纵稳定性等众多性能的影响。此外,以改善悬架的性能为目标,从ADAMS/Car模块中导入ADAMS/Insight模块,对麦弗逊悬架五个运动特性参数进行了优化。最后,对优化前后的悬架运动特性参数曲线进行了比较,并从比较中得到较好的运动特性参数,从而对悬架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6.
徐勇 《北京汽车》2010,(3):32-35
借助多刚体系统动力学的拉格朗日方法对车辆悬架进行研究分析,建立了基于多刚体系统动力学的主动悬架系统模型,并采用九点控制策略进行理论分析和计算机仿真。仿真结果表明,以多刚体动力学方法同九点控制策略相结合的车辆悬架系统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7.
汽车悬架系统为一多体系统,部件之间的运动关系十分复杂,传统的人工计算很难将悬架的各种特性表述清楚。以国产某轿车为例,应用多体运动学与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中的CAR专业模块建立该车的前后悬架多刚体模型,对其悬架的各种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了悬架几何参数对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影响,在理论验证的基础上揭示了该悬架的运动规律,在进行优化分析的同时还提出了改进的意见。  相似文献   

8.
许涛 《天津汽车》2011,(4):22-24
汽车机械系统的建模、分析与求解始终是动力学的关键问题,为快速准确地求解分析,文章借助多刚体系统动力学的拉格朗日法对汽车悬架进行分析,建立了基于多刚体系统动力学的主动悬架系统模型,并采用九点控制策略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计算机仿真。仿真结果表明,以多刚体动力学方法同九点控制策略相结合的汽车悬架系统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9.
轴荷的变化在基于成熟底盘的新车开发中或车辆的改型中比较常见,某一国产SUV的改型设计导致后悬架轴荷增加较大,文中对其非独立式多连杆后悬架进行了优化设计,并运用多体运动学和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CAR建立其多刚体模型,分析轴荷变化对悬架运动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王书伟  刘伟燕 《天津汽车》2011,(3):43-44,54
ADAMS软件提供了柔性体模块,可真实地模拟物体的运动,文章以某轿车为研究对象,利用ADAMS仿真软件建立了带有弹性下控制臂悬架的整车模型。选择开环转向事件里的转向阶跃输入进行仿真分析,在后处理中对横摆角速度、车速、侧向加速度和纵向加速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柔性体悬架模型比多刚体悬架模型对车身的横摆角速度、侧向加速度、纵向加速度以及速度等具有更好的抑制作用,有利于提高汽车操纵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孙蓓蓓  许志华  孙庆鸿 《汽车工程》2006,28(10):922-925,955
以AD250铰接式自卸车为应用实例,在建立整车刚柔耦合多体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提出把悬架传力构件作为柔性体置于整车模型中,同时采用模态综合法计算悬架的动应力。指出了AD250铰接式自卸车悬架各构件的应力最大部位及发生时刻并评价了其动强度,为进一步的结构优化和疲劳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四轮转向车辆多体仿真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程 《汽车工程》2005,27(2):212-216
以四轮转向原理样车为对象,运用多体动力学理论对四轮转向车辆的转向特性进行了计算机仿真研究和试验验证。对建立整车多体模型的方法进行了论述。通过对仿真数据与样车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证明了四轮转向多体模型各类参数和控制方法的正确性和适用性。最后利用建立的整车多体模型,仿真分析了前后悬架刚度对操纵稳定性的影响,以及制动转向时的转向响应特性。  相似文献   

13.
以多体动理学理论为基础,利用机械动力分析软件ADAMS来建立某车麦弗逊前悬架模型并进行了运动学仿真分析。针对分析结果中出现的几个参数变化过大情况的悬架模型做了参数优化,比较优化前后的模型参数可以看出优化后的悬架模型对汽车的性能影响较好。  相似文献   

14.
运用MATLAB软件结合多刚体系统动理学和数值计算的方法给出了麦弗逊独立悬架导向机构运动特性参数的计算方法,并对导向机构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结果表明该算法可行有效;优化后,悬架系统的运动学特性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15.
In a MacPherson strut suspension, the side load is inevitably generated and it causes friction at the damper reducing riding comfort. In this paper, to solve this problem, progressive meta-model based sequential approximate optimization (SAO) is performed to minimize the side load. To calculate the side load, a wheel travel analysis is performed by using flexible multi-body dynamics (FMBD) model of suspension, which can consider both finite element method (FEM) and multi-body dynamics (MBD). In the optimal design process, meta-model is generated by using extracted sampling points and radial basis function (RBF) method. As a result of optimal design, spring setting positions that minimize the side load are obtained and by using optimal spring setting positions, the suspension FMBD model was constructed.  相似文献   

16.
以空气悬架大客车为研究对象,采用多体系统动力学的理论方法,建立某型客车的虚拟样机仿真模型,并进行平顺性仿真。最后测试车身上相应位置的加速度值,对模型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7.
根据多体动力学理论,运用ADAMS/car软件对某微型轿车悬架系统建立了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使用ADAMS/Insight以轮胎横向滑移量、主销偏距和四个车轮定位参数为设计目标对悬架的结构关键点进行了优化分析,使该悬架的运动学特性更符合理想设计值。  相似文献   

18.
汽车动理学模型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汽车动态仿真的发展,产生了不同复杂程度的汽车动理学模型,主要分为集中参数模型和多体模型。在简要说明汽车动理学发腰过程的基础上,介绍了用集中参数模型法建立的动力传动系模型、路面模型以及研究汽车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的整车模型,技术介绍了多体模型以及用有限元法和动态子结构法建立的仿直模型,最后提出了汽车动理学模型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基于ADAMS的空气悬架客车平顺性仿真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为基础,应用机械系统仿真分析软件ADAMS,创建空气悬架客车前悬架、后悬架的多体系统动力学模型,包括转向系、发动机、车身、前后轮胎等在内的整车虚拟样机模型。并通过编制路面谱文件对虚拟模型进行平顺性仿真和悬挂系统固有频率仿真试验,结果显示该车的平顺性能比较理想。将仿真结果与样车道路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发现二者比较吻合,从而验证了所创建的虚拟样机模型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虚拟试验可以有效地分析汽车的平顺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