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地铁设施的普及建设,地铁上盖建筑也大量涌现,但两者的设计及施工常存在不同步现象。相关地铁上盖建筑在设计及施工过程中均应考虑对下方地铁设施的保护问题。以郑州某地铁上盖建筑为例,论述了结构选型及施工方案确定的思路,并分析了工程对下方地铁设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城市中心区地铁车站与商业开发相结合,使得地下空间人流量大,结构复杂。在这样的空间里,建立完善的、人性化的标识导向系统是提高客流疏散效率的有效方法。以南京市新街口地铁站的导向设施为例,分析了当前地铁车站导向设施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地铁车站导向设施设置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3.
彭琦  王建新  刘建国 《隧道建设》2013,33(7):557-561
邻近地铁沿线的建设工程施工不可避免地会对已建成的地铁结构设施的安全和运营产生影响,为确保地铁结构设施的稳定和运营安全,需要对建设工程的设计、施工方案进行审查,评估工程施工对地铁结构设施的影响。以某工程为例,运用流固耦合分析方法研究了在地下水作用下,考虑水和岩土体耦合作用的基坑开挖过程对地铁隧道结构的影响,并分析了桩基础施工对地铁隧道结构的作用效应。基坑开挖过程中降水会引起基坑范围内较大幅度的地表沉降,该过程与基坑开挖卸荷效应联合作用,对地铁隧道结构的变形应力产生复杂的影响;另外,邻近地铁隧道结构的桩基施工加载也会引起隧道结构的下沉变形,需要在实际工程中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4.
枢纽内部换乘设施规划布局主要依据设施设计通行能力.选取国铁换乘地铁系统中换乘通道、安检机、售票设施、检票设施、楼扶梯等设施作为分析对象,研究其实际通行能力.分析各设施通行能力影响因素,确定设施通行能力测算模型.采集北京西站国铁换乘地铁客流及换乘设施数据,测算各换乘设施实际通行能力.将换乘设施实际通行能力与设计通行能力对比分析标明:《地铁设计规范》中并无安检机设计通行能力且各换乘设施设计通行能力均偏大,特别是人工售票窗口、自动售票机以及扶梯的实际通行能力均远远小于设计通行能力.  相似文献   

5.
城市中心区地铁车站与商业开发相结合,使得地下空间人流量大,结构复杂。在这样的空间里,建立完善的、人性化的标识导向系统是提高客流疏散效率的有效方法。以南京市新街口地铁站的导向设施为例。分析了当前地铁车站导向设施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地铁车站导向设施设置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6.
地铁是城市公共交通的骨干,其周边交通衔接设施的水平直接关系到地铁客流的供给以及公共交通体系结构的合理性。昆明地铁一二号线首期工程是云南省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地铁线路,具有较强的示范性,本文通过对其周边交通衔接客流的调查,从客流量、出行目的、出行距离、换乘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对包括商业、居住、客运枢纽在内的不同站点进行了分类研究,旨在通过对衔接客流的分析,为地铁交通衔接设施以及共享单车的规划布局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地铁建设过程中,回馈社区型的地铁上盖设施联动开发模式应当被倡导。在方便市民出行的同时,通过设施自身的功能与空间资源实现与社区的良性互动,以此来促进城市功能的混合使用,节约土地空间资源,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如何将其理论与实践共同推进是一个急需研究的课题。结合上海"十三五"地铁建设规划,以即将建设并投入使用的轨交14号线昌邑路站为样本,将回馈社区型地铁上盖设施联动开发模式作为向导,针对拟建设站域提出了设计策略,并进行了设计方案的场景化。最后,对空间、交通、功能等一系列构成要素在回馈社区型地铁上盖综合服务设施中的互相关联及作用影响进行了分析总结,进而探索出一种适应于研究样本及相似型样本的联动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8.
地铁车辆段与综合基地是保证地铁正常运营的后勤基地,是地铁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包括地铁车辆段、综合维修中心、物质总库、培训中心及相关配套设施等。分析了大板桥车辆段的出入段线2种不同形式的接轨、平面布置方案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确定出入段线接轨方案采用一站接轨形式,车辆段平面采用纵列式顺向布置。  相似文献   

9.
以北京地铁为例,针对运营安全面临的发展机遇、挑战及压力,从人员、设备设施、管理、环境四个方面对运营安全现状进行分析评价,并选取中国CoMET成员中上海地铁、香港地铁、广州地铁、台北地铁与北京地铁进行相应指标对比分析,全面了解北京地铁运营状况,同时针对运营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采用弹性理论和分层地基模型 ,计算了地基中任意点沉降 ,分析了钻孔灌注桩对地铁结构设施沉降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喻敏  兰志光 《隧道建设》2020,40(Z1):179-186
一般地铁疏散计算大多是对疏散设施通行能力的分析,然而未能明确地铁车站建筑形式及站厅至站台提升高度的多样性、客流的复杂性等因素对地铁客流疏散是否存在影响以及产生何种程度的影响,需要结合仿真模拟软件进一步分析。主要基于BIM环境利用Pathfinder仿真软件,在满足规定疏散时间的条件下,研究不同建筑形式车站的不同客流量下同一提升高度的客流疏散情况和在同一建筑形式车站的相同客流量下不同提升高度的客流疏散情况,通过数据模拟并分析得到车站建筑形式对站台客流疏散效率影响不大且疏散效果随车站站台至站厅疏散设施提升高度的增加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其分界点位于疏散设施提升高度值为19 m处。同时,疏散过程中拥堵会造成模拟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出现较大偏差,在工程设计时疏散设施要考虑一定程度上的冗余度。  相似文献   

12.
通过调查分析广州快速公交BRT无障碍设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方便弱势群体安全出行,从微观层面,基于弱势群体出行需求和通用设计理念,对BRT过街设施、地铁与BRT间的无障碍通道、BRT站台进出口闸机及BRT登乘系统的无障碍设施进行了人性化改进和设计,并通过问卷调查,采用可能满意度法对改善方案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3.
随着轨道交通在我国各城市的快速发展,后期市政设施建设特别是与地铁区间相关的过街通道建设对地铁影响较大,顶管法作为一种地下工程非开挖管道铺设技术在过节通道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以顶管通道上穿汇~灵地铁区间隧道为例,通过三维建模分析,研究顶管通道施工各个工况对既有区间隧道的影响。根据计算结果提出可行的工程建议,对后续类似工程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城市交通系统中地铁运输的优势越来越明显。由于其独特的建筑结构和操作环境,车站起火的后果非常严重。为了防止大规模破坏的发生,特别是有效防止和减少火灾受害者的方法,地铁设计要着重参考该情境。地铁安全避难设施十分重要,当地铁上的所有乘客都要到一个安全的地方避难时,消防队员们也要马上进入车站进行灭火作战和营救。从火灾疏离人群的角度出发,主要围绕应急照明设定模式、常规照明除去模式、自动火灾报警系统设计为主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结合一些实际的案例使电气系统在地铁火灾救灾的过程更加具体。  相似文献   

15.
可拆芯式锚索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地铁某车站深基坑支护为例,阐述了地铁区间隧道采用盾构法施工和明挖车站采用桩锚索支护的相互影响,介绍近几年来遇到的一些难题及采取的解决措施.基坑采用钻孔灌注桩及预应力土层锚索的支护体系,保证深基坑施工期间的相对安全,但是基坑支护体系中的锚索伸入了盾构区间隧道范围内,无形中给盾构掘进制造了障碍.现采用可拆芯式锚索,既解决了基坑支护难题,又避免了给下一步的盾构推进施工造成障碍.该方法在地铁领域的设计与施工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可以在同类地下工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内经济与文化的发展,轨道交通与区域商业、文化功能设施融合的需求愈加强烈,出现了许多地铁上盖大型建筑综合体。以杭州地铁4号线勾阳路站~金家渡站区间与余政储出【2019】35号地块共建项目为例,对地铁与上盖建筑地下室共建的围护设计方案进行探讨和研究,并从设计和施工的角度分析其中的关键性问题,可为将来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武汉某高速公路府河特大桥南引桥采用等高现浇预应力混凝土箱梁,下部结构为单排三柱式桩基础结构;其中在施工里程K3+191~K3+221段上跨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常青车辆段和金银潭站之间的出入线(双线)。受地铁运营线及附属设施影响,文中从施工工期、费用及对地铁运营线影响等方面对设计及施工方案进行比选,采用较为经济、合理的设计实施方案,既满足使用功能及施工工期要求,又减少了对地铁运营线的干扰,降低了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18.
为充分发挥综合客运枢纽行人集散设施的能力,提高枢纽运行效率,分析枢纽行人集散设施瓶颈的形成机理,给出瓶颈的定义和识别流程,提出客流拥堵自动识别算法,考虑拥堵强度、拥堵持续时间和拥堵频率等拥堵特性,构建综合客运枢纽行人集散设施瓶颈识别指数模型并制定瓶颈分级标准.最后以北京南站地下一层换乘大厅为例,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高峰时段换乘大厅地铁进出闸机处为Ⅰ级瓶颈,平均排队长度5人,地铁东北、西南售票处为Ⅲ级瓶颈,平均排队长度为14人,与实际情况相符,而通过瓶颈缓解措施,能有效降低排队长度.   相似文献   

19.
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与开发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地下空间是指在城市地面以下修建的各种类型的地下建筑物结构构成的空间。包括:地下街、地下人行道、地铁、城市公路隧道等交通、商业设施;地下管网、人防设施、地下垃圾处理站等基础生活设施。城市人口的增加,生产和交通工具的发展,带来了地面土地资源短缺问题,因此,城市地下空产开发和利用成为解决城市土地资源问题的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冯国健 《隧道建设》2018,38(1):103-109
邻近既有地铁结构的基坑施工,会引起地铁结构的附加应力及位移,影响其使用功能,威胁结构安全。以广州南站区域地下空间及市政配套设施工程为背景,为确保紧邻的地铁结构在深大长基坑连续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针对复杂的周边环境及工程难点与风险点,采取分期分区施工、土层加固、设置抗拔桩、隧道正上方抽条开挖、堆载反压及控制施工扰动和加强监测等保护措施,有效控制地铁结构的位移变形,验证了该方案的合理性,并通过总结相关经验,以期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