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随着列车运行速度的不断提高,车辆制动机性能安全日益重要,而影响车辆制动机性能安全的关键是制动阀的性能.在生产实际中,制动阀的性能试验通常采用人工操作,影响试验结果的准确性,给行车安全留下隐患.作者就这一问题对车辆制动阀性能试验自动化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自动控制车辆制动阀性能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列车运行速度的不断提高,车辆制动机性能安全日益重要,而影响车辆制动机性能安全的关键是制动阀的性能.在生产实际中,制动阀的性能试验通常采用人工操作,影响试验结果的准确性,给行车安全留下隐患,作者就这一问题对车辆制动阀性能试验自动化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地铁车辆防火设计是保证地铁安全运行的一项重要工作.介绍了地铁车辆防火设计的框架,分析了我国地铁车辆防火设计的现状,提出了地铁车辆防火控制的建议.应建立系统化的地铁车辆防火规范体系;注重车辆结构件的防火试验,建立试验测试机构,完善测试标准;利用社会资源完善火灾的防控体系;建立完善的防火工程师认证体系.  相似文献   

4.
通过车辆—轨道系统1:20缩尺模型振动试验,对系统的动力学性能进行研究.研制了1:20二系悬挂的缩尺铁道车辆和轨道系统模型;在对车辆和轨道系统模型进行参数测试和计算的基础上,进行了车辆模型的运行试验,了解系统的动力学响应.结果表明,缩尺模型与实际尺寸的车辆—轨道结构系统之间在动力学性能方面存在一些差距,但可以对系统作定性的和一定的定量研究.为我国进一步开展轮轨系统的缩尺动力模型试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运输机械控股公司子公司——特维尔车辆制造厂(ТВЗ)将其双层车辆试验样车发往别洛列琴斯克环型试验站(北高加索铁路局)进行动态走行试验。带坐席的61-4492型车辆为特维尔车辆制造厂最新研制的车型,是俄罗斯国产双层车辆研制领域的新发展。该型车辆是以特维尔厂2013年制造的卧铺车为基础,但二者外观和内饰均有本质区  相似文献   

6.
当铁道车辆上的空气弹簧趋于平直时,轮载会因轨道不平顺而降低.为了检验铁道车辆在空气弹簧放气情况下的运行安全性,进行了运行试验,得出轮载、横向力、施加于空气弹簧的力和车轮爬升量等各种数据.此外,考虑到空气弹簧放气而制作了铁道车辆的数值仿真模型,通过与这些试验结果的比较,确认了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根据以往的计算可知,提高安装在车体、转向架之间的横向减振器的减振性能、抑制车辆的摆动,能有效防止地震情况下车辆脱轨.日本铁道综合技术研究所在这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被称为抗震用减振器的新型横向减振器的开发方案,并试制了样机.该减振器并不降低车辆正常运行时的性能,只在大规模地震的情况下有效工作,能够提高车辆运行的安全性.而且,日本铁道综合技术研究所采用减振器单机做了性能试验,为确认地震情况下对安全性的提高效果,采用大型振动试验装置,进行了转向架的激振试验;为确认正常运行时的功能,实施了干线上的运行试验;为完善试验方面不能确认的激振条件,运用了数值计算(见图1).  相似文献   

8.
在山梨磁悬浮试验线(YMTL)上对MLX01超导磁悬浮列车进行的运行试验已进入第7个年头.2002年开始采用新型导轨、地面线圈和车辆进行运行试验,并检验这些新技术的特性.文章介绍了车辆运行试验的现状和为试验线所开发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9.
轨道车辆用空气弹簧标准修订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我国轨道车辆情况和运用特点,从试验项点、试验方法和判断准则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以满足轨道车辆的运行性能和安全需要为目的,指出了国内轨道车辆空气弹簧标准应具有的原则;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轨道车辆用空气弹簧主要标准,包括TB/T2841-2005<铁道车辆空气弹簧>、EN 13597-2003<铁道车辆用橡胶悬挂部件--空...  相似文献   

10.
我国铁路提速货车动力学性能综述(续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雷  王新锐  孙蕾 《铁道车辆》2008,46(2):8-12
4 可靠性试验动力学性能分析 可靠性试验动力学性能分析可靠性试验的动力学性能分析重点在于车辆运行一定里程后的动力学性能变化情况.因为第二阶段可靠性试验还处于开始阶段,只进行了初始动力学性能试验,没有足够的里程,所以只以第一阶段21 t轴重车辆可靠性试验为例进行可靠性试验动力学性能分析.  相似文献   

11.
在新车型设计开发时,计算连挂车辆通过曲线时的车钩转角是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试验台上进行车辆端部试验具有重要意义,开展车端试验的前提是生成驱动试验台运动的试验谱。依据连挂车辆的结构参数和轨道曲线方程建立了连挂车辆和轨道三维模型;提出了基于空间坐标位姿变换理论的连挂车辆通过曲线时车钩转角的计算方法;将连挂车辆通过平面曲线时的车钩转角与现有文献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相对误差在5.9×10-4以内,验证了本文方法在计算连挂车辆通过平面曲线时的车钩转角的正确性;最后对连挂车辆通过空间曲线时的车钩转角进行计算,并与solidworks三维空间作图法测量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相对误差在1.2×10-4以内,验证了本文方法在计算连挂车辆通过空间曲线时的车钩转角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日本为开发评定包括新干线列车在内的铁道车辆乘坐舒适度的更适用方法而开展的试验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3.
设计研制了地铁车辆空气弹簧通用性能检测台,并对其进行了气密性试验和垂向静刚度试验.该检测台主要由机械系统、气路系统和测控系统组成.试验结果表明,该检测台可满足空气弹簧日常检修过程中的性能测试需要,为地铁车辆检修部门在车辆日常保养和维修过程中判断空气弹簧系统的性能状态提供了有效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4.
在对车辆振动舒适性进行型式试验和仿真分析的基础上,以拖车为对象,研究空簧悬挂对车辆垂向振动舒适性和地板振动的影响.对车辆的多体系统仿真结果表明:采用德系空簧时车辆的垂向振动舒适性较使用日系空簧时提高了约10%;而在德系空簧辅以二系垂向减振器的组合悬挂下,车辆的垂向振动舒适性介于使用德系空簧与日系空簧之间.对车辆的刚柔耦合仿真表明:当车辆以不低于300km· h-1的速度在直线和7000m半径曲线线路运行时,地板前端的高频垂向振动主要为转向架上方的局部模态振动,而且随着速度的降低,其振动能量逐步减小或消失;车体地板中部的振动是以1阶和2阶垂向弯曲模态振动为主的中频振动,并且与二系悬挂形式关系不大;当车辆以低于300km·h-1的速度在直线和7000m半径曲线线路运行时,地板前端的垂向振动主要是低频振动,并且与二系悬挂方式有较强的相关性;增设二系垂向减振器后,虽然可以弥补德系空簧低频性能的不足,但有可能因高频阻抗过大而造成1阶垂向弯曲模态振动的增强.  相似文献   

15.
<正>燃料电池作为一种以氢气为燃料的绿色电源而备受瞩目,从长远来看也有可能被用作铁道车辆电源。将燃料电池用于铁道车辆,其耐久性非常重要,因此,对搭载100 k W级燃料电池的试验车辆进行了段内运行试验,以评价其耐久性。关于燃料电池的耐久性,性能低下是重要的评价指标,研究小组对可以预想到的对耐久性会产生影响的项目和相关系数进行了分析,其项目包括与输出电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基于惯量匹配的试验台驱动轴负载力矩校核方法,分析了轨道轮转动惯量对牵引制动试验的影响,得出驱动轴的转动惯量是整车运行惯性力矩的6.7%,在进行车辆启动加速性能试验时,转动惯量过小会带来较大误差,而适当增大轨道轮轴上转动惯量是减小误差的唯一方法;针对试验台轨道轮与被试车辆的耦合振动问题,采用有限元法对轨道轮进行了模态分析,得到了轨道轮在前10阶振动下的试验速度等级,分析表明在一阶振动频率12.634 Hz下、对应试验车速为257 km/h时,轨道轮与车辆会产生耦合振动,在车速为127 km/h时,车轮一阶不圆会引起车轮与轨道轮的共振,在试验中应避免长时间在共振频率的速度下运行。  相似文献   

17.
轨道交通车辆基地是轨道交通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占地面积巨大、土地利用效率较低,而车辆基地立体化为解决用地受限与集约使用土地提供了良好的办法对国内外典型立体车辆基地进行研究,选取东京、名古屋、京都、深圳等城市的轨道交通立体车辆基地进行说明,介绍已建成运营立体车辆基地的情况,为国内车辆基地立体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目前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两种供电受流形式并进行利弊比较,确定大连金州线选择弓网受流的原因.分析城轨车辆弓网关系,论述了弓网受流试验、检测的重要性.介绍了大连金州线车辆弓网受流试验检测项目,并对试验检测结果进行分析.试验表明,大连金州线弓网受流试验和检测结果满足《铁路应用-机车车辆-干线机车车辆受电弓特性和试验》及《轨道交通-机车车辆-地铁与轻轨车辆受电弓特性和试验》的各项要求,弓网受流状态稳定,磨耗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9.
针对无锡地铁1号线南延线车辆启动时冲击率相对较高而引起的冲动问题,文章通过理论分析和现场试验,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法,并对提出的方法进行了实际测试验证.结果显示该方法能有效降低车辆启动时的冲击率,提高乘客乘坐舒适性.  相似文献   

20.
对提高铁道车辆在地震情况下运行安全性的横向减振器的开发过程进行了介绍.数值模拟结果和台架试验结果都表明,装用新开发横向减振器的车辆其运行安全性,比安装传统减振器车辆的抗震性能更好.线路试验进一步确认了新开发横向减振器的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