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虹桥机场西跑道南端目视遮蔽物,6月完成校飞工作,标志着国内民航第一例目视遮蔽物在虹桥机场完成全部安装施工及验证校飞,具备了投用条件. 目视遮蔽物是设置在跑道与滑行道之间适当位置的一道物理屏障,主要是为了在有相应需要的情况下、对起飞阶段飞行员提供一定的视线遮蔽作用,以减少绕滑道上运行的航空器对起飞滑跑阶段飞行员的影响,避免"眼花缭乱"带来的分散、影响注意力.作为一种新技术,目前,全世界只有美国达拉斯机场等个别机场有实际应用.目视遮蔽物的顺利安装是虹桥机场实施中间绕滑运行模式的必要条件,也是虹桥机场绕滑道系统安全改造工程的里程碑式节点.  相似文献   

2.
陈琳  张序  李家南  彭根 《综合运输》2021,(3):125-130
作为高高原复杂机场的典型代表,昌都/邦达机场安全飞行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过程结合第五版修订的《大型飞机公共航空运输承运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相关要求,参考昌都/邦达机场不提供正常加油服务的现状,运用性能软件Performance Engineer’s Programs,以"成都—邦达"往返航线为例,从燃油政策、飞机性能和不提供正常加油服务三个方面对昌都/邦达机场运行控制要点展开研究,梳理出以昌都/邦达机场为代表的高高原机场运行控制的要点,以期达到高高原航线持续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林芝/米林机场是目前国内唯一无传统导航程序的高原机场,为提升相关高原航线安全飞行能力,文章以“林芝—北京”航线为研究标本,结合民航规章和公司手册的要求展开研究。综合气温对高原复杂机场飞机性能衰减的影响,建议高原航线运行保障过程从签派放行、运行控制和公司政策三个方面优化运行保障工作,确保从业人员符合资质要求,签派放行满足规章规定,工作流程覆盖运行所有阶段,关键环节变化有应对措施,研究成果在类似高原航线保障上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4.
文军  肖懿晨  冯庆旺 《综合运输》2023,(6):92-99+136
采用近距平行跑道构型是大型机场提升容量的重要方式,在近距平行跑道机场占比逐年升高的背景下,首先对我国近距平行跑道机场的跑道间距、入口错开情况和绕行滑行道设置进行了统计,并对比了美国部分近距平行跑道机场平面布局形式;其次依据布局特点对布局形式进行归纳和分类,然后对三种典型的布局形式展开研究;最后根据布局特点和运行模式,分析并提出提升近距平行跑道机场运行效率的策略,为提高近距平行跑道机场地面运行安全水平、提升地面运行效率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国内高原机场除冰雪保障现状,通过对高原地区机场道面除冰雪影响因素的分析,在除冰雪方法和除冰雪管理制度上,提出高原机场道面除冰雪建议,为有效开展高原地区机场道面除冰雪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随着民航产业的快速发展,作为民航业配套设施的机场建设,也进入到快速发展的阶段。本文介绍了机场运行模式从基础型机场最终发展为智慧型机场的发展历程。智慧安全是智慧机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智能视频分析是实现智慧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分析了智能视频分析的原理、功能以及实现方式,并阐述智能视频分析在智慧机场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刘玲莉  彭雪妍 《综合运输》2023,(5):103-107+188
为评价干扰事件对机场产生不利影响的难易程度,提高机场的抵御和应对能力,从脆弱性概念着手,基于VSD模型系统地识别机场运行脆弱性影响因子,构建以暴露程度、敏感性、适应能力为基础,包括暴露位置、暴露范围、暴露强度、系统价值、对受影响区域的依赖性、基础设施状态、日常维护保养、系统自适应能力和干预下适应性能力等评价指标;采用熵权法计算指标权重,引入TOPSIS法构建机场运行脆弱性评价方法;最后选取4个机场进行实证分析,对机场改善脆弱性提出相应对策。研究表明:机场的适应能力对脆弱性影响最大,对机场运行脆弱性影响显著的因素包括跑道容量、综合演练频次、安全资金投入、航站楼容量、可使用跑道条数、跑道运行年限和影响范围等。  相似文献   

8.
WiFi定位技术扩散范围广,传输速度快,有效距离长,可靠性高,应用更加方便、快捷、领域广泛,很好适应了机场空间大、人流及车流多的特点。本文主要阐述了WiFi定位技术的优势及在机场的应用需求,并分析了WiFi定位需求技术在机场应用的效果,包括用户历史位置、界面效果和安全性能等。  相似文献   

9.
对我国高原机场的运行环境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这些特征对飞行的影响。高原和山地地区的高原机场地形复杂,气象变化多样,给放行工作带来困难。针对这一问题,比较不同航空公司高原机场签派放行的标准和流程,得出有利的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我国机场刚性道面的两种不同的PCN计算方法进行对比研究,分析了同等道面情况下二者之间的差异,并对二者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量单轮荷载计算方法较设计飞机法计算结果偏大,主要受道面厚度及地基强度影响;设计飞机计算方法综合考虑道面自身及航空交通量双方面因素,计算结果更加接近实际情况,但因根据评价机型的选取不同,所得结果并不唯一。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我国机场布局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布局思路。从我国经济发展航空运输产业的发展周期引申出我国机场布局发展过程的三个阶段,阐述不同发展阶段机场布局的主要发展特征,判断我国机场布局目前所处的阶段,对分阶段的机场布局原则和布局思路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根据机场管道加油系统的特点,建立了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描述了机场管道加油系统同时加油井数与飞机等待时间损失费用、建设费用的关系。应用排队论建立了飞机加油过程的单队多列排队模型,设计了计算飞机加油等待时间的算法,并用Ⅵ甲语言编制了相应的计算机程序。通过仿真计算,实现了机场管道加油系统同时加油井的优化设计。最后给出一个实例,证明上述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我国机场布局的阶段性及其箝局思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分析了我国机场布局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布局思路。从我国经济发展航空运输产业的发展周期引申出我国机场布局发展过程的三个阶段,阐述不同发展阶段机场布局的主要发展特征,判断我国机场布局目前所处的阶段,对分阶段的机场布局原则和布局思路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文章首先对管片上浮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确定了盾构隧道施工阶段上浮计算模型荷载分布规律和计算方法;其次指出了弹性支撑法和修正惯用法直接运用于盾构隧道上浮阶段设计所存在的问题,即弹性支撑法计算得到管片底部向下位移,与实际上浮阶段管片隆起不符,而修正惯用法又不能考虑拱顶上覆土体反向压缩特性;最后,基于弹性支撑法并利用修正惯用法思想提出了能规避上述两个问题的反转抗力力学模型。结果表明:提出的计算模型与施工阶段管片上浮变形特征吻合度高,施工阶段管片上浮状态下弯矩、轴力和剪力最值较弹性支撑法和修正惯用法获得的结果分别增加68%、21%和51%以及34%、69%和22%,说明按本文推荐计算模型进行上浮管片设计可避免实际工程配筋不足造成的管片破损、开裂或渗漏。其结论可为盾构隧道设计提供一定理论支撑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根据自流装车管路系统中鹤管流量不同的工艺特点,建立了自流装车管路系统水力计算和装车时间计算的严格模型,讨论了自流装车管路系统水力计算的数值求解方法和基本思路,应用弦截法求解管路系统水力计算方程,求出在一定液位上集油管、鹤管段的流量。采用龙贝格数值积分法求解装车时间,应用VC 6.0高级语言编制了自流装车管路系统计算程序,应用该程序可快速进行工艺设计计算和模拟计算。计算表明:操作的鹤管数越多,各鹤管的流量差别就越大。  相似文献   

16.
以体外预应力法在国道214线青根河大桥体外预应力加固工程的应用为例,讨论了体外预应力加固法的一般设计内容和设计步骤。通过对布束形式、转向和锚固部分设计方法、加固后桥梁极限设计状态的计算方法的探讨,提出一套规范化计算设计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工程实例加固效果的计算及评价。结果表明体外预应力法对结构补强以及承载潜力起到了一定的效果,本文的研究内容也将为今后体外预应力法加固桥梁设计提供一套可行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机场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公共性基础设施,在"互联网+"与各行业快速融合的新时代,对我国机场现状格局进行梳理,阐述大型枢纽机场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发展方向,列举了"互联网+"所带来的新兴技术及其对民航业的影响,结合首都机场智慧机场建设规划和实践,创造性的提出了基于"4C"原则的"5维6化"模型,论述互联网+机场、智慧机场等理念在大型枢纽机场智能化建设中的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18.
<正>今年4月11~13日,短短3天,发生两起旅客进入机场滑行道阻拦飞机的事件,凸显民航运输服务中承运人与旅客的矛盾和民航运输业存在问题。本文试图从中分析、探讨民航运输服务存在的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9.
文章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GTS分别建立山岭隧道全断面法和三台阶法两种施工模型,通过设置监测点,重点分析了两种施工方法的位移、最大主应力变化规律,并对比分析了两种方法施作后的围岩塑性区大小和位置。结果表明:相对于全断面法施工,采用三台阶法施工时隧道拱顶、仰拱以及侧墙和拱脚变形值分别减小了37.0%、48.5%、17.4%和15.8%,在结构设计中应该考虑加强仰拱处的结构强度设计以增加仰拱处围岩稳定性;全断面法施工对拱脚影响较大,三台阶法施工对仰拱和拱脚影响均较大,设计和施工时应该对上述点进行重点关注,必要时采取加固措施;运用全断面施工方法时塑性区主要出现在两侧拱脚位置,而运用三台阶施工方法时塑性区主要出现在两侧拱脚位置以及侧墙和拱脚之间的拱腰位置,且前者塑性区面积要大于后者;综合分析围岩位移、最大主应力以及塑性区大小等方面可知,采用三台阶施工方法更为优越。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高原螺旋隧道压入式通风的流场特性及风管出口位置布设参数对隧道施工通风效果的影响,文章以卧龙沟1号隧道工程为依托,利用Fluent模拟分析软件,考虑了2种纵坡、3种风管布设直径和7种风管出口距离等因素,研究了隧道掌子面附近的流场特性。结果表明:压入式通风风管出口距离工作面太近或者太远都不利于隧道的通风效率,并得到卧龙沟1号隧道在不同纵坡、不同风管布设直径下的最优风管出口位置,将该参数应用于卧龙沟1号隧道中,经现场测试验证了该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