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如何在海量多源多模态的滑坡灾害时空大数据中快速精准地发现满足灾情评估任务需求的优势信息,是综合减灾救灾的关键. 传统灾害数据检索多以“人工经验+关键字”的被动检索方式为主,难以兼顾任务的精确性与时效性,为此,提出了一种面向评估任务的滑坡灾情数据多层级语义检索方法. 通过建立滑坡灾情评估任务对数据特征需求的显式语义描述及任务需求与数据特征之间的高级语义映射,并据此设计多层级语义匹配的数据检索算法,面向灾情评估任务实现优势数据汇聚. 以四川茂县滑坡灾害评估为例进行实验分析,本文检索方法查询效率具有明显优势,900 km2、90 d范围内的灾情数据精准检索效率达到秒级,且推荐优势数据集的准确性高,60 d时间差距阈值下推荐结果平均贴近度达到90%以上. 结果表明本方法可根据任务需求准确可靠地快速自动获取灾害数据,从而显著提高减灾应急响应能力.   相似文献   

2.
网约共享出行是智慧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新兴的移动互联出行方式,产生 了海量庞杂、异质多源、大尺度时空关联的交通大数据,蕴含能够描述复杂交通系统供需态势的 丰富信息。从网约共享出行行为机理、平台管理优化、政府监管政策、系统仿真优化等4个方面, 综述了国内外网约共享出行研究的基础理论前沿和交通运输管理实践成果,归纳总结了其中存 在的问题。通过移动互联交通大数据,分析网约车乘客和司机的出行行为影响因素、特征辨识及 外部性,追踪城市个体和群体的出行行为演变规律,揭示网约共享出行系统供需平衡和网络均衡 机理。研究解决网约共享出行供需的时空效应及短时预测问题,优化网约共享出行平台定价策 略,提高平台匹配和调度效率,实现供需时空资源的优化配置。利用智能体仿真、基于活动的仿 真、数据驱动的仿真等技术手段对理论结果进行模拟推演和优化验证,为政府制定相关监管政策 和平台优化运营管理策略提供理论依据和工具支持。并面向复杂动态移动互联环境,展望了亟 须开展的若干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分析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数字化发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立足以人为本与数字导向,破除传统公共交通单向建设与服务思维模式,提出开放共享的城市公共交通智慧生态系统创新设想,构建城市公共交通智慧生态模型,建立城市公共交通一体化时空数据管理中心平台系统设想和结构设计,运用时空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实现城市层面多源异构数据的融合、管理及服务提升,分析了时空数据建模、时空大数据计算、时空知识推理、可信计算等关键技术,并对公共交通智慧生态之出行模式挖掘、智能调度及个性化出行服务等智能生态应用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分析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数字化发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立足以人为本与数字导向,破除传统公共交通单向建设与服务思维模式,提出开放共享的城市公共交通智慧生态系统创新设想,构建城市公共交通智慧生态模型,建立城市公共交通一体化时空数据管理中心平台系统设想和结构设计,运用时空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实现城市层面多源异构数据的融合、管理及服务提升,分析了时空数据建模、时空大数据计算、时空知识推理、可信计算等关键技术,并对公共交通智慧生态之出行模式挖掘、智能调度及个性化出行服务等智能生态应用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5.
正"道路基础设施数字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基于数字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智能监控与复杂工程管理及其实现技术,在智能感知、云端大脑、智能控制、智能决策等方向探索颠覆性的实现方式,致力于研发具有海量数据存储、超大型数据模型驱动、多源数据融合、群体协同智能、人机共融能力的数字道路建设与运营管理平台以及下一代智慧城市建设与管理关键核心技术。在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建造与智能运维、运行监控与智能管控、复杂工程管理系统等领域形成了一系列示范性、引领性的综合应用。  相似文献   

6.
航班运行过程的动态性导致延误实时预测成为难题,动态数据驱动方法为其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该方法能将航班运行实时数据动态加入延误预测过程中,使预测结果更准确可靠.以预测连续进港航班的降落延误为例,对航班之间的延误传递过程进行分析,建立相应的状态空间模型;给出动态数据驱动的航班延误预测框架及预测过程.在航班运行历史数据上进行的多个实验表明:该方法能获得较高的预测准确度和良好的预测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风电场各部门都是分散建立管理系统,数据共享能力差,智能化自动化水平低,难以满足风电系统全空间全信息综合高效管理的需求. 针对该问题,在充分分析风电系统相关的场景数据、风电设施、以及各部门业务的关系特点的基础上,研究了风电系统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时空数据共享、多部门多业务协同、可视化智能管理关键技术,设计开发了基于三维GI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的全生命周期风电系统可视化智能管理平台,包括实景数据管理、规划设计管理、动态施工监管和智慧运维管理等功能模块,贯穿风电系统工程全生命周期各个专业应用领域,为风电系统工程协同智能规划、建设和运维提供实时高效的决策支持,并以典型风电场为例进行了应用验证.   相似文献   

8.
为充分挖掘高速公路联网收费数据的应用价值,对高速公路大数据架构及其关键技术应用开展研究。基于高速公路联网收费数据特征及业务特征,系统性构建了基于云边端协同的高速公路大数据平台总体架构,支撑数据的汇聚处理与分析应用,并研究实现了云边端服务资源的协同调度、多源全量实时数据的采集处理、基于三次数据融合的数据接入与治理、基于复杂图像特征识别的数据分析等关键技术。将以上成果在联网收费与运营管理、车辆识别与行为分析、交通运行监测分析等业务场景下进行应用实践,对于提升高速公路精准计费、运行监测、运营调度、科学决策和公众服务等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山区发生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等自然灾害后岩体破坏程度及灾害影响范围,使用模拟手段进行分析.使用PFC3D中的三角形面构建了水平尺寸100 m×100 m的山地表面,使用MATLAB处理了一些构造过程中的问题.模拟表明,该方法构造了型如MATLAB中peak的形状,形成山峰表面形状的效率较高.该方法可为使用PFC3D进行复杂山地模拟而进行山地造型的问题提供一种可行的,工作量相对较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公路水毁灾害监测对遥感数据要求的基础上,利用ALOS卫星遥感影像建立滑坡与泥石流等水毁灾害信息自动提取模型,结合遥感和GIS软件平台建立了公路水毁遥感自动评估系统与水毁监测和评估技术流程。以四川省北川县境内区域作为典型研究区,进行"5.12"地震后公路水毁自动监测和评估分析,将结果与利用更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人工解译的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发现二者在水毁公路长度上相比,误差不超过10%;空间分辨率在2~10m、具有多光谱的遥感数据是进行山区超过400m2以上规模公路水毁灾害研究比较适用的数据源。  相似文献   

11.
城市交通规划实践需求所产生的拉动力,大数据分析技术所产生的推动力,相关基础学科研究成果所产生的促进力,将推动城市交通规划理论发生变革。在继承传统技术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在证据理论基础上的决策判断概念框架,将大数据分析技术、模型分析技术和仿真分析技术纳入一个统一的分析模板,通过多维观察角度尽可能全面地表征问题,并将在“适时响应”机制基础上建立规划过程管控模式,这一系列的探索勾画出一个可供讨论的新理论框架的雏形。  相似文献   

12.
大数据所涉及的信息量规模巨大,大数据技术使得人类认识世界的思想及方法发生变革。智慧物流是利用集成化、智能化、移动化技术,使物流系统具有思维、感知、学习、推理判断和自行解决物流中的某些问题的能力,它包含了智能运输、自动仓储、动态配送及智能信息的获取、加工和处理等多项基本活动,为供方提供最大化的利润,为需方提供最佳的服务,同时也应实现消耗最少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从而形成完备的智慧物流综合管控体系。论坛的主题是大数据与智慧物流,面向大数据技术在智慧物流领域的应用问题,着重研讨大数据背景下智慧物流体系、理论和方法,推动我国现代物流行业健康有序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剧冲式高速岩质滑坡全程运动学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基于剧冲式高速岩质滑坡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模型,通过离散单元法数值模拟,揭示和仿真再现了高陡边坡岩体破坏失稳后大变形阶段的运动过程和状态,进而为滑坡运动全过程动力学机理分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基于滑坡体结构发展趋势的链式原理,建立起滑坡为结构体的模型并进行理论分析。滑坡属于地质力学的范畴,建立适当的力学结构模型,进行理论上的应力应变分析。通过灾害链式理论的指导,具体分析降雨对滑坡体发育的链式过程,发现滑坡体发展趋势,并通过有限元进行模拟,推测滑坡体稳定的极限状态,在降雨发生情况下,判断滑坡体是否处于稳定或即将出现滑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渗流应力温度耦合下裂隙围岩隧道涌水量的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系统理论研究及工程实践的分析应用,提出了渗流应力温度耦合环境下大埋深裂隙围岩隧道涌水量预测计算的确定性数学模型方法( 水文地质数值模拟法) ,并通过一隧道工程实例进行了计算验证  相似文献   

16.
地铁隧道施工塌方问题一直是影响工程建设的主要问题,风险评价是衡量塌方风险大小的手段,现有的风险评价方法普遍存在方法简单、主观性强、评价结果可靠性不高等问题,由于塌方风险具有较多的不确定性,且指标之间具有关联性.文中基于集对分析理论构建集对评价法,并应用到地铁隧道施工塌方风险评价中,该法考虑了塌方中的不确定因素和指标之间的关联性等问题,使得评价结果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17.
面向SCM的物联网动态服务及应用中间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集成化供应链平台的业务协同合作与信息共享,构建业务需求驱动的物联网关键技术融合体系,采用基于Web服务组合模板、服务组合规则和服务自定义指标的中间件和物联网感知层相结合,通过服务的封装与组合、快速的服务重构完成智能中间件设计,支撑分布式SCM应用软件借助中间件技术实现物联网在异构环境下动态的共享信息资源,完成从数据到信息的业务价值层次转化,提供具有可信性、有效性、协同性的业务支撑技术融合体系.  相似文献   

18.
为了实现集成化供应链平台的业务协同合作与信息共享,构建业务需求驱动的物联网关键技术融合体系,采用基于Web服务组合模板、服务组合规则和服务自定义指标的中间件和物联网感知层相结合,通过服务的封装与组合、快速的服务重构完成智能中间件设计,支撑分布式SCM应用软件借助中间件技术实现物联网在异构环境下动态的共享信息资源,完成从数据到信息的业务价值层次转化,提供具有可信性、有效性、协同性的业务支撑技术融合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