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对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梁挠度问题,采用室内试验和模型分析混凝土收缩徐变和预应力损失对结构挠度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凝土徐变增长会导致桥面纵坡坡度变化,结构应力重分布。混凝土前期徐变系数增长快,持荷40d的徐变系数为1.004,180d时增幅仅为2.988%。桥梁顶板预应力损失对结构挠度变形影响比底板更明显,顶板预应力损失为20%时,运营两年的挠度增幅达67.5%。因此,混凝土结构物受荷加载不宜过早,对结构的挠度进行控制有利于提高桥梁的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2.
当混凝土桥梁桥面宽度较大的时候,结构在重力及荷载的作用下会产生纵向裂缝,施加有效的横向预应力可以显著地限制这类裂缝的产生和发展,对于桥梁的耐久性和使用性以及桥面的行车安全都有积极的作用。利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横向预应力对混凝土箱梁的影响范围和影响大小,希望对既有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改造和新建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3.
公路预应力混凝土桥梁裂缝的检测、评估和加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常见的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开裂情况,引述和分析了开裂预应力裂缝的力学特征。对两座典型的公路预应力混凝土桥梁裂缝进行了检测,分析了裂缝产生的原因,通过荷载试验掌握裂缝对桥梁工作状况和承载能力的影响,并对桥梁的使用状态进行评估,提出了加固处理措施。总结出预应力混凝土桥梁裂缝处理一般步骤和基于荷载试验的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4.
预应力混凝土桥梁裂缝的检测、评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常见的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开裂情况,引述和分析了开裂预应力裂缝的力学特征。对2座典型的公路预应力混凝土桥梁裂缝进行了检测,分析了裂缝产生的原因,通过荷载试验掌握裂缝对桥梁工作状况和承载能力的影响,并对桥梁的使用状态进行评估,提出了加固处理措施。总结出预应力混凝土桥梁裂缝处理一般步骤和基于荷载试验的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5.
主要研究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施工技术,对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和结构形式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后张法预应力桥梁施工技术进行了认真分析。  相似文献   

6.
体外预应力结构的发展史 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就是把预应力筋放在梁的主体结构之外.只通过两端的锚固以及梁的中间处的偏心偏向部与梁体相连。在现代结构工程中,体外预应力的运用要早于体内预应力。早在1936年德国工程师Franz Dischinger设计了世界上第座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桥梁,主跨径为2520+69+2340m。这座桥在1962和1983年两次维修及对预应力筋重新张拉后使用至今。第二座体外预应力桥梁1950年在比利时修建,  相似文献   

7.
铁路梁桥挠度智能主动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当前轨道交通对桥梁微挠度的要求,研究了行车条件下对铁路梁桥挠度进行主动控制的方法,提出了可以实时调节索力的智能预应力系统的概念及结构,以中国铁路32m跨度后张预应力混凝土标准简支梁为例,考虑快速移动车辆荷栽,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分析了智能预应力的效应,提出了一个实现微挠度梁桥的智能预应力控制算法。结果显示智能预应力系统可以调节结构在静活栽下的挠度,使其达到跨度的1/3200,在相同挠度控制标准下可以降低梁高达到10%以上,使桥梁始终处于最佳服役状态.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的桥梁建设项目的逐渐增多,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桥梁建设中使用非常普遍。但是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对腐蚀非常的敏感,一旦触发腐蚀,腐蚀速度将会比没有预应力的混凝土结构要快很多,如果施工不恰当极容易造成预应力钢筋发生锈蚀,使得预应力结构失去效力,对桥梁的稳定性和耐久性造成极大的影响。通过对后张法预应力箱梁施工技术进行研究,旨在能够为同行业带来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9.
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影响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施工的两个主要因素:桥梁结构参数的影响,施工温度环境、外界条件改变的影响。提出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施工的质量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耐震时程法对于预应力钢管混凝土自复位桥墩桥梁地震响应捕捉的可行性, 进行了在配有无粘结预应力桥墩桥梁的地震适用性分析。 通过与增量动力分析 (IDA) 结果对比的方法, 验证了耐震时程法预测自复位桥梁地震响应的可行性; 在可行性验证基础上, 进一步采用耐震时程法分析了桥墩中引入无粘结预应力对自复位桥梁体系地震响应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耐震时程法可用于进行预应力自复位桥墩桥梁结构抗震性能评估, 能较好地预测出自复位桥梁结构的预应力大小和残余位移等地震响应。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水泥品种、用量,粗骨料针片状含量、吸水率,砂的含泥量等混凝土组成成分的品质对混凝土强度、耐久性的影响,探讨从材料本身质量角度提高混凝土性能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12.
对连续配筋混凝土(CRCP)进行混凝土性能试验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校核混凝土的抗折强度,以考察配合比设计是否达到了强度要求,同时进行其他诸如抗压强度、抗折弹模、收缩性能和抗冻性能的试验,以比较和评判混凝土的综合性能,筛选出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3.
针对混凝土桥梁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层的受力状态,建立力学分析模型,并通过对桥面铺装体系在各种荷载作用下的受力分析,分析铺装层的变形情况,研究其应力变化规律,确定铺装层与桥面板连接刚度的适宜范围.为桥面铺装层设计提供力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普通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的产生机理,阐述纤维混凝土在道路工程应用中的优越性,并讨论三种常见纤维混凝土的技术性能。此外,还指出了纤维混凝土路面发展中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钢纤维混凝土材料在旧混凝土路面修补的情况,并在分析配比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某工程实例,证实钢纤维混凝土实际应用于旧混凝土路面修补工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建立能方便于工程应用并能够反映钢筋混凝土梁寿命衰减机理的钢筋混凝土梁寿命分析模型,文章研究了混凝土收缩以及荷载长期效应对结构损伤演化和服役寿命的影响,重点考虑了混凝土的损伤演化过程与拉伸区的拉应力对寿命的影响,对现有的钢筋混凝土梁的挠度计算公式进行修正,建立了新型的钢筋混凝土梁的挠度计算公式.在该挠度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获得了钢筋混凝土梁的寿命分析模型,该寿命分析模型以《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规定的桥梁长期挠度限值作为钢筋混凝土梁无法安全服役的限值.研究结果表明:文中修正的钢筋混凝土梁挠度计算公式能够较准确地计算钢筋混凝土梁在长期服役荷载下的任意时刻的挠度值,所建立的钢筋混凝土梁的寿命分析模型能方便地得到梁的安全服役寿命,并具有一定程度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文章结合338省道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的工程实践,在调查检测现有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破损状态的基础上,结合该道路未来交通发展的需求,在综合考虑经济、技术、环保、社会影响等方面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沥青路面加铺改造方案。  相似文献   

18.
"超流态混凝土灌注桩工艺"是在我国长螺旋钻机不断改型换代的基础上,利用现代钻机所能提供的良好机械性能,将一般长螺旋钻机只能进行干作业拓展到进行湿作业的施工新技术.而混凝土的制备和灌注,在施工中起到关键的作用.根据超流态混凝土灌注桩对混凝土的特殊要求,对组成超流态混凝土所需要的各种原材料的质量、级配以及配合比的设计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9.
哑铃型钢管拱肋在混凝土顶升施工的过程中,存在缀板局部应力过大甚至造成焊缝开裂破坏的问题。应用空间有限元进行受力分析,分析中考虑拉杆合理配置,可解决局部应力集中的问题,同时结合工程实际对缀板截面设置进行了探讨,对同类桥梁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旧水泥混凝土上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是改造旧水泥混凝土路面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在公路的改建、扩建中大部分地区已普遍采用.虽然目前我国尚未有比较成熟的相关设计规范和方法,但近年来国内许多科研、设计单位面对广大工程改造的迫切需要,在这方面的研究中取得了不少有益的、值得借鉴的经验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