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综合运输体系发展回顾及促进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始于20世纪60年代,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建设现代综合运输体系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这一时期,尽管主观上有加快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的愿望,但由于体制与机制的制约,加之当时的综合运输体系理论和实践都缺乏经验,使得我国综合运输体系建设进程比较缓慢。  相似文献   

2.
《交通标准化》2007,(2):197-197
日前,《交通(公路)法规体系建设研究》项目通过了由交通部科教司组织的成果评审。 专家一致认为。该课题研究报告对公路交通法规体系的现状和适应性进行了比较客观的评估.在对我国公路交通法规体系建设的需求和环境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比较清晰的我国公路法规体系框架、建设重点以及实施措施建议,具有可操作性和一定的创新性。  相似文献   

3.
2010年是我刊创刊第十年.十年来,在以石定寰、王庆云二位主席为首的编委会和张国伍老主编的直接关心、指导和广大同行的大力支持以及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的领导和帮助下,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与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快速发展,我们走过了一条坚实而平稳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改革传统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和绿色GDP核算制度是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本文首先系统讨论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体系(SEEA)、环境与自然资源核算计划(ENRAP)、欧洲环境的经济信息收集体系(SERIEE)和包括环境账户的国民经济核算矩阵体系(NAMEA)等国际上重要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其次,比较研究这些体系,认为SEEA2003不仅涵盖各体系的优点,而且在理论上满足对国民收入调整的要求,从而获得诸如绿色GDP等与福利一致的指标。最后,本文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国际经验,提出我国建设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5.
2010年重庆市公路发展目标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重庆市公路发展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根据重庆市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格局与区域作用,按比较分析法、公路通达与出行时间法、社会经济适应法,综合探讨2010年左右重庆市基本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所需求的公路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6.
结合我国综合交通体系2009年发展情况,分析了金融危机下基础设施发展策略的效果. 通过几个典型国家客货运输量与经济、人口规模和土地等数据间的关系的分析与比较,指出了交通与社会经济等特征间的关联关系及其影响因素,从历史角度提出了交通建设与经济增长关系阶段的划分方法,指出我国交通增长仍存在较大空间. 考虑到我国不同区域间的特征差异性,本文分析了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6个省区交通与社会和经济指标间的比例关系;结合不同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属性,提出了如何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体制优势来编制不同区域综合交通发展规划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7.
从美国汤姆森科技集团出版的《基本科学指标》(ESI)数据库获取原始数据,对世界一流大学与科研机构的学科竞争力进行科学合理、客观公正地评价研究和综合分析,最终得到3类共30个2009年有关学科竞争力排行榜。2009年评价结果显示,我国大学整体排名比较靠后,说明我国大学离世界一流大学还有相当差距,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任务仍很艰巨,特别是建设世界高水平的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以及创新型成果方面差距还很大。  相似文献   

8.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内涵以及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未来发展的几种模式,并对各种模式的优劣进行了比较。最后提出了我国发展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9.
《交通标准化》2008,(2):280-280
2007年年底,我国“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基本贯通,其中76%是高速公路。 2007年11月28日,我国大陆港口集装箱年吞吐量突破1亿标箱,连续5年雄踞世界第一。  相似文献   

10.
2009年11月25日,我国政府正式对外宣布,到2020年,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降40%至45%,并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强调加快建设以低碳为特征的工业、建筑和交通体系。  相似文献   

11.
数字汽年     
《家用汽车》2008,(1):112-112
轿车用户满意度 74.7分 中国质量协会、全国用户委员会近日发布全国轿车用户满意度测评结果,2007年我国轿车行业用户满意指数(CACSI)为74.7分,比2006年提高1分。自主品牌轿车的用户满意度比上一年提升了4.9分。  相似文献   

12.
《吉林交通科技》2005,(1):F0002
在全国交通工作会议上黄菊副总理说,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构建便捷高效的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是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实现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协调发展,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支撑和先导条件。根据中央的总体工作布局.2005年交通部门要突出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13.
2009年,全球经济陷入底谷,中国车市在面临世界金融危机,全球市场普遍低迷的情况下,实现产销高速增长。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09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1379.10万辆和1364.48万辆,同比大增48.30%和46.15%,并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产销国。  相似文献   

14.
在交通强国建设背景下,为了科学制定平安交通发展战略,首先分析研判了我国当前安全生产所处的发展阶段及交通运输安全发展水平,然后以交通强国建设需求为导向,借鉴部分发达国家交通运输安全发展经验,研究提出了我国平安交通发展的中长期目标、策略及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安全生产目前总体处于事故稳步下降阶段,道路运输安全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水路运输安全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从当前到2035 年,我国交通运输安全发展将进入稳定好转期,到2035 年将基本建成交通运输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基本实现行业安全生产治理能力现代化,交通运输安全发展水平明显提升;从2035 年到2050 年,我国交通运输安全发展将进入持续好转期,到2050 年将建成完善的交通运输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实现行业安全生产治理能力现代化,交通运输安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一研究结果可为平安交通的建设提供规划指引,以适应交通强国建设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与经济形势巨变一样,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商用车行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1956年我国第一批卡车下线至今,算起来我国商用车工业已经有了50多年的发展历史,然而中国商用车真正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则是改革开放的近30年。30年前的1978年,当时载货车年产销量仅有9.6万辆,而客车的产销量是零。但到了去年,即2007年,中国载货车年销量达到214.45万辆,客车年销量达到34.95万辆。也就是说29年中国商用车销量增加了祭整25倍。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美国公共交通标准化制定机构和现有的公共交通标准化体系。通过美国现有的公共交通标准化体系与我国的公共交通标准化体系的比较分析,发现我国的公共交通标准化体系在安全、节能减排与城市设计、采购、培训这四个方面存在着明显的欠缺。由此反映出我国的公共交通标准化工作相对滞后,还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需要。进而提出了对我国公共交通标准化工作的两点启示和建议,包括完善公共交通标准体系、研究和采用国际和国外的先进标准。  相似文献   

17.
我国将于本世纪上半叶迎来总人口、劳动年龄人口、老年人口三大高峰,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任务十分艰巨。今后十几年,我国总人口每年仍将净增长800万左右,到2033年左右达到峰值15亿人;16岁至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将于2016年达到9.9亿人峰值,比发达国家劳动力的总和还多;到本世纪40年代老年人口将达到峰值3.2亿人,占总人口的22%。  相似文献   

18.
建国50年来,我国港口机械标准化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已初步形成了标准体系。然而迄今为止,还没有一种机型可谓标准规范齐全,故要进一步推动港机标准化工作的深入,任务仍很艰巨。为此,完善港机标准体系,提高标准质量和水平以及扩展标准体系的包容范围,应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气象局1月12日发布《2010年中国气候公告》。公告显示,2010年是本世纪以来中国气候最为异常的一年,极端高温和强降水事件频发,我国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为本世纪以来之最。  相似文献   

20.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近日联合发布的《2007年全国物流运行情况通报》显示,2007年,我国物流业持续快速发展,物流需求规模进一步扩大与GDP比率略有上升,显现出三大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