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胃病致病因素①驾驶员开车时精神高度紧张,如果这种紧张状态长期得不到缓解,极易造成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出现胃酸分泌过盛、十二指肠液反流减少等不正常现象,削弱了对胃酸的中和及胃粘膜的保护。神经紧张还易造成胃、十二指肠壁血管痉挛,供血减少,从而促成胃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驾驶人心理》2007,(5):41-43
在涉及行车安全的诸多因素中,人的因素是起主要作用的因素。在人的因素中,驾驶员的心理素质又是非常重要而关键的因素。一名合格的驾驶员,应具备丰富的专业素质,专业化的实践素质,以及健康、文明、高尚的心理素质。一个没有专业素质的驾驶员是不可能做到爱岗敬业的,单有专业素质还是不够的,如果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也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驾驶员。因此,要提高驾驶员的综合素质,必须在掌握和改善驾驶员的心理状态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3.
在涉及行车安全的诸多因素中,人的因素是起主要作用的因素。在人的因素中,驾驶员的心理素质又是非常重要而关键的因素。一名合格的驾驶员,应具备丰富的专业素质,专业化的实践素质,以及健康、文明、高尚的心理素质。一个没有专业素质的驾驶员是不可能做到爱岗敬业的,单有专业素质还是不够的,如果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也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驾驶员。  相似文献   

4.
影响汽车驾驶员行车安全的内在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从驾驶员的生理和心理角度,分析了驾驶员的视觉机能、注意品质、观测与判断能力等因素对道路行车安全的影响,探讨了汽车驾驶员的内在素质与道德交通安全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汽车驾驶的安全性,取决于汽车自身安全性能与驾驶员的安全操控。汽车驾驶员主动提升安全意识,可以有效规避汽车风险的出现。基于汽车驾驶需求对主动安全性因素进行分析,并合理对相关因子进行优化,以提升汽车使用的整体安全性。就汽车驾驶员主动安全性因素的辨识与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6.
国内外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汽车驾驶员的个体因素是影响安全行车的重要因素,而驾驶员的心理反应又是这个重要因素的重中之重。人和环境是相互作用的,对于驾驶员我们不能忽略车内环境对于其心理因素的影响。研究表明,环境条件的优劣,对于驾驶员的健康、工作能力以及心理变化带来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梅迎  李龙辉 《北京汽车》2013,(4):35-36,46
针对影响驾驶员驾驶适宜性的因素,为了进一步提高检测结果的实效性,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进行不同侧重点检测的思路。通过对事故组与无事故组驾驶员驾驶适宜性的数据调查,从速度估计、选择反应时间、动视力和暗适应4个方面进行了数据对比,并制成图表。结果表明,对于年龄较小的驾驶员,应提高速度估计的检测权重;对于年长的驾驶员,特别是50岁之后的驾驶员,应突出动视力以及暗适应的检测权重。  相似文献   

8.
对于车辆本身的系统可靠性的研究已较为成熟。而对于车辆驾驶员可靠性研究还尚处于起步阶段。文中介绍了驾驶员可靠性的概念及其重要性:总结了汽车驾驶过程中影响驾驶员可靠性的因素.并且对各因素进行了相关分析;建立了综台评价模型,井给出其应用结果.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陕西“8·26”特别重大道路交通事故再次把驾驶员的疲劳驾驶问题推到前台.据悉,在所有因驾驶员因素造成的交通安全事故中,大约有10%到13%的因素是因驾驶员疲劳驾驶造成的。  相似文献   

10.
疲劳驾驶是诱发交通事故的重要因素,研究如何快速准确地识别出驾驶员的疲劳状态,并在事故发生前进行疲劳预警,对预防疲劳驾驶、促进交通安全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社会意义。文章从疲劳的检测原理出发,对比介绍了基于驾驶员生理特征、车辆行为特征、驾驶员面部特征的疲劳检测方法,重点分析了基于机器视觉的疲劳驾驶检测研究现状及其特点,以期为研究人员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沈磊  汪正 《城市车辆》2009,(8):58-60
公交车辆作为城市流动的“血脉”,运营时间长,路况复杂,人员流动大,车辆技术状况、驾驶员情绪和身体状况、周围环境条件等诸多因素都会诱发车辆运行事故,行驶记录仪可以对运行中的车辆和人员进行安全监管。  相似文献   

12.
应用卡氏16个性问卷对不同地域158名驾驶员进行了实测诊断,根据诊断数据,采用R型-逐步聚类法分析了16种个性因素之间的对应关系,并对驾驶员的个性特质一交通肇事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车辆交通事故包含3个因素:人、车、路,其中人的因素起主导作用。大多数车辆交通事故都是因为驾驶员疏忽大意、思想麻痹等细节引发,许多看似偶然的车辆交通事故,其实都是驾驶员在不经意的疏忽中积累出来的。部队做好车辆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在强化驾驶员安全意识、克服不良情绪等细节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东北地区对私家车需求量增长迅速,其在驾驶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文明行为越发影响交通通行与交通安全,为了更好地了解东北地区驾驶员的特征,文章对东北地区驾驶员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其出现不文明行为的原因。分析结果表明,东北地区驾驶员易受车道拥挤等客观因素、受他人情绪影响的情绪因素以及驾驶技术和熟练度的内在原因三方面的影响而出现不文明行为。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从事交通事故研究的科技人员发现,以下6种疾病极易诱发车祸: 一是心脏病。医生对1 000多位驾驶员进行体检,发现驾驶员的心脏病发病率比一般人群高20%以上,因此患有心脏病的驾驶员发生车祸的危险性也比身体健康的驾驶员高20%,尤其是心功能异常、有心率不齐病症的驾驶员,更容易发生车祸。……  相似文献   

16.
驾驶员安全可靠性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影响驾驶员安全可靠性的身心因素很多,研究中对22项指标进行分析,将有关指标合并,归纳为6种主因子:第一主因子相关变量5种,反映驾驶员的反应能力;第二主因子相关变量4种,反映中枢神经系统的平衡控制能力;第三主因子相关变量5种,反映驾驶员视觉功能;第四主因子相关变量4种,反映注意综合品质;第五主因子相关变量3种,反映驾驶员速度判断能力;第六主因子为驾驶员听觉能力。基于主因子分析进一步整合,建立驾驶员安全可靠性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7.
针对我国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率高及事故程度严重的现状,对影响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起着关键作用的因素——驾驶员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8.
陈华兵  刘凯 《汽车运用》2006,(12):24-25
更新道路规划设计思想 道路的规划与设计应注意保证交通质量,尽可能创造即使在驾驶员工作失误时仍能保证安全的条件,即:不苛求驾驶员以绝对正确的判断、敏捷的反应来弥补不良的道路因素——即使是符合规范的,而应通过精心的规划设计给驾驶员提供宽松的驾驶环境。这就要求在设计道路时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要通过精心的规划,设计出良好的道路条件,以利于减轻驾驶员的工作强度。减少因驾驶员失误和错误而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从事交通事故研究的科技人员发现,以下6种疾病极易诱发车祸。心脏病医生对1000多位驾驶员进行体验后发现,驾驶员的心脏发病率比一般人群高出20%以上。因此患有心脏病的驾驶员发生车祸的机率也比身体健康的驾驶员高出20%,尤其是心功能异常的驾驶员更容易发生车祸。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的道路交通事故死伤人数高居世界第一,2004年因驾驶员因素导致的交通事故占总数的89.8%。交通部要求地方交通部门在普及安全知识,提高驾驶员素质的既定目标下,抓好几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