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规范道路整治设计,提升城市道路综合品质,温州市专题组织编写《温州市城市道路综合整治全要素技术导则(试行)》(以下简称《导则》)。本文介绍了该导则的编制背景和编制理念,并通过对温州市街道整治全要素设计导则与常规道路设计规范进行对比,就其中道路空间布置、路面质量、附属设施等主要技术要点进行了解读,《导则》结合温州市地方实际,赋予道路更多设计要素,将对后续工程设计的优化提升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王少飞  涂耘  王小军 《隧道建设》2015,35(11):1209-1213
交通工程设施是水下公路(道路)隧道的重要配套工程,对保障其安全、高效、节能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水下公路(道路)隧道交通工程设施设计这一热点问题,分析水下公路(道路)隧道和山岭公路隧道的差异,结合国内外工程建设经验,对水下公路(道路)隧道交通工程设施(通风设施、照明设施、综合监控设施、紧急呼叫设施、火灾探测报警设施、消防设施、逃生通道、排水设施、结构健康监测设施、供配电设施、交通安全设施)的设置要求进行梳理,并总结归纳了4种不同施工工法类型(钻爆法、盾构法、沉管法、堰筑法)水下公路(道路)隧道交通工程设施的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3.
概述了长大公路隧道交通工程各系统及其附属设施的布置原则与功能。  相似文献   

4.
当前温州市出现了城市道路系统对接不足、片区之间的功能融合度不够等问题,所以为了促进区域融合发展,实现城市的总体发展策略而提出了广化南路建设工程。介绍了温州市广化南路景山隧道的总体方案布置,从交通功能、建设条件适应性、逃生影响、实施难易程度等方面论述了隧道断面布置、接线条件、慢行交通处理以及附属工程集约化建设的合理方案。相关研究成果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5.
南京市市政公用局结合南京市城市道路管理实际 ,参照道路各类附属相关设施的行业规范要求 ,制定了《南京市城市道路附属相关设施的设置准则》。《准则》规定 :城市道路范围内应按照国家规定和城市规划的要求 ,设置城市道路附属设施、绿化设施、街道公共设施及街头小品。城市道路范围内各类相关设施的设置位置与标准的确定 ,由南京市市政公用局会同有关部门确定。确需占用城市道路设置城市道路附属相关设施的 ,须按规定办理城市道路占用审批手续。南京市城市道路附属相关设施的设置管理实行市级审批、分级监察管理 ,建立“一个窗口对外”、“…  相似文献   

6.
为分析城市道路隧道与公路隧道的运营风险差异,通过运营隧道调研和交通事故数据收集,从隧道本体结构及设施、外界环境、交通特性3方面出发,对城市道路隧道与公路隧道的运营风险进行阐述和对比分析。分析得出: 1)与公路隧道相比,城市道路隧道在结构方面的运营风险较大; 2)城市道路隧道车辆发生重大交通事故的概率较公路隧道低,但对城市交通的影响使其社会风险较高; 3)在城市道路隧道运营风险的防控过程中,应当重点考虑周边环境扰动对于结构安全的影响和运营交通事故所造成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7.
该文从道路美学特色设计、道路交通工程设施设计、道路附属设施设计、环境保护设计等方面,结合工程实例,论述了城市道路设计中融入人性化理念的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8.
建设高效率的城市道路交通信号设施管理系统对于实现城市交通管理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分析了城市道路交通信号设施管理在规划、设计、建设、维护、抢修等各环节的功能需求,研究了基于GIS的城市道路交通信号设施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案,对系统的平台设计、各模块功能设计和数据库设计进行说明.结合北京市交通信号设施管理的现状进行实证研究,并对完善城市道路交通信号设施管理系统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公路》2021,66(6):298-301
为合理利用城市道路两侧土地,提升城市空间开发和生活品质,当高速公路功能转换为城市快速路后,应灵活改造原有收费站和附属设施占地,对转向匝道进行集约设计。针对东圃互通立交项目,探讨TOD模式城市道路交通节点空间开发及综合设计技术。本项目应用"集约用地"、"多首层开发"理念对土地进行平面和立体空间的开发,对东圃互通立交进行系统的综合设计,满足社区休憩、衔接和交通功能,同时通过合理组织外部交通动线和人行交通动线,实现区域道路交通转换。TOD模式下城市大型交通节点综合空间开发及设计技术在东圃互通立交工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相关成果可为高速公路功能转换为城市快速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城市道路附属设施包括地上及地下,地下附属设施在道路设计中各专业充分协调,不存在空间冲突;地上附属设施的空间冲突,因其重要性不如地下,一般为人忽略。如何对道路地上附属设施进行合理的布设,减少设施与设施之间的冲突关系及设施对道路建筑界限的入侵,提高道路运营的安全,是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城市道路作为城市发展的纽带,是城市交通的主要载体,同时还具备景观、公共配套、防灾等功能。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是城市道路的各项功能在路段上的集成和体现。城市道路横断面布置应符合城市规划,满足道路使用者的需求,并且功能完善。基于此,首先对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的主要内容进行研究,其次结合道路使用者对城市道路的功能需求、现行规范,以及工程经验对道路横断面的断面尺寸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以往是通过城市道路无障碍单体设施的布置要求及设施数量,来反映城市道路无障碍环境的服务水平,针对如何更为有效地量化反映城市道路无障碍环境服务水平的研究较少。结合北京热点区域城市道路无障碍设施布置情况,从无障碍设施系统化布置的角度,选取合适的评价因子及评价方法,初步建立评价体系,为城市道路无障碍环境服务水平提供量化衡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自然通风在城市道路隧道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玉远  甘甜 《隧道建设》2012,32(3):350-354
为解决城市道路隧道的污染物排放问题,以昆明东外环中路隧道为例,介绍了自然通风在城市道路隧道通风系统中的应用。采用SES4.1模拟软件对有自然通风口时隧道运营通风进行了计算,并采用CFD模拟软件对洞口污染物扩散范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隧道顶部设自然通风口,采用分散排污方式,可减少隧道洞口污染物排放总量,降低洞口污染物扩散范围和通风系统运行费用。该应用成功解决了隧道洞口污染物集中排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为今后类似工程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公路隧道中,单向三个及以上车道的隧道,横断面积较大。这类大断面隧道,通常隧道内空间较开阔,洞内建筑限界以外有较多富裕空间,对风机布置较为有利。但是从另一个角度,隧道断面越大,射流风机与隧道断面比就越小,风机效力发挥变得更困难。本文结合广乐高速公路隧道设计案例,对比同一断面上布置3台小口径射流风机和2台大口径风机不同方案,并进行仿真分析,以期提高风机效率、减少风机台数与供电电缆,节约前期投资费用。  相似文献   

15.
在对共青团路现状管道、附属设施、雨水排河口和周边40余座小区进行了详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在道路改造设计中通过增设雨水管道、优化雨水口布置、预留小区雨污分流接入口、结合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的技术措施,较好的解决了共青团路积水的问题,并对影响市政道路排水设计的因素进行了总结。道路周边老旧小区排水设施不完善、雨水排河口处河道标高较浅、雨水管网及附属构筑物淤积破损严重,后期养管不力、极端天气等原因等都是造成道路积水的重要因素,综合考虑以上因素的影响,通过优化市政排水的设计等技术措施来减少道路积水,提高道路的使用年限,保证道路通畅。  相似文献   

16.
公路隧道交通工程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郑新定 《隧道建设》2007,27(1):37-40
公路隧道交通工程的设计,主要从隧道交通安全、功能服务、防灾救灾和交通管理四个方面考虑,具体由标志和标线、交通监控设施、通风与照明控制设施、紧急呼叫设施、火灾报警、消防与避难设施、供配电设施和中央控制管理系统与设施等组成,介绍了设计的指导思想,解释了各内容的功能和作用,同时指出了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孙钧 《隧道建设》2014,34(1):1-5
首先对台湾海峡隧道的若干技术关键问题作了简要归纳,包括地质地貌、线位选择、过海交通方式、耐久性问题、施工方法、加建中间服务隧道的必要性及主要功能等。简要分析了修建隧道过海的技术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指出对台海大通道桥、隧方案的比选和优化,日后定将是前期方案和工程可行性设计中的重中之重,应从长计议。重点对隧道越海施工方案和工期的设想进行了阐述,推荐采用第1方案(中间服务隧道(5.5)先行,主洞大型TBM(8.0 m)和后面的车架先拆卸成块后从服务隧道和平洞进入主隧道内,经洞内组装后再开挖掘进),第2方案作为备选(先用5.5 m TBM开挖(经横洞时仍需拆卸,待进入主隧道后再在洞内组装);主洞先形成5.5 m小洞后,随后再用钻爆法扩挖成型8.0 m)。按第1种方案对150 km的隧道工期进度进行了估算,含地勘在内的估算工期约为30年。  相似文献   

18.
在城市道路横断面基本形式和影响因素的研究基础上,从道路等级、道路功能、交通流、安全、噪音、绿化分隔等方面,提出了现行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关建议.为具体确定绿色生态型城市道路横断面布置标准提供参考及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在山区城市,非信号控制交叉和隧道作为城市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合理的净距将直接影响城市道路构造物的设置位置和城市道路交通运行质量。通过对城市道路平面交叉与隧道净距定义的界定,分别从驾驶员在隧道出口处"明适应"距离、驾驶员识认交通标志距离、车辆变道的行驶距离和安全驶入平面交叉的距离等方面,分析各种影响因素,对需求距离进行研究,建立城市道路非信号控制交叉与隧道合理净距的计算模型,并给出不同运行速度下城市道路非信号控制交叉与隧道合理净距的参考值。  相似文献   

20.
刘建红 《隧道建设》2012,32(5):665-669,685
为了解决危岩落石对山区高铁运营的威胁,并改善乘车的舒适度,以宝兰客运专线南马棕山隧道和千家沟隧道之间的大水沟落石防护结构设计为背景,提出锚索(锚杆)框架梁边坡防护与拱形明洞相结合的综合防护设计方法;根据地形、地质情况,结合受力分析,拱形明洞防护结构独立于桥设计,其基础采用纵梁+墩、钻孔桩;应用有限元对落石的运动轨迹、冲击能量及拱形明洞结构进行数值模拟,验证了结构布置的合理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