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依托上海至南通铁路DK84+420,DK85+900工点的建设,基于灰色理论,建立GM(1,1)灰色模型,分别采用等时矩和不等时矩观测方式,预测了两工点沉降趋势和最终沉降量。研究结果表明:沉降周期三个月内实测数据与预测数据相比,相对误差为4%左右,证明灰色GM(1,1)模型在软土沉降预测上可行;根据实测资料可构建灰色模型时间相应序列方程,预测出断面总沉降值,检验沉降值及沉降速度是否符合规范;同时可构建沉降预测方程,数值模拟沉降趋势。  相似文献   

2.
由于传统灰色模型在预测波动性较大的数据时精度不高,提出一种改进的动态GM-Poisson-Markov组合预测模型。利用非等间距加权矩阵与无偏优化对灰色模型进行改进,通过原始序列的动态更新实现模型的参数更新,在此基础上与泊松曲线模型建立一种组合预测模型,并利用马尔科夫链进行残差修正,得到改进的动态GM-Poisson-Markov组合预测模型。利用汉巴南铁路路基沉降变形监测数据进行实例分析,将预测结果与泊松、灰色模型、非等间距无偏灰色模型以及组合模型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模型对铁路软土路基沉降变形可取得较好预测效果,提高了预测精度与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路基沉降预测的非等间隔Asaoka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基沉降预测对于确保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结构铺设质量非常重要。《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中推荐的沉降预测方法对沉降观测数据时间间隔的要求并不一样。其中,Asaoka公式是根据一维固结问题推导得出,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但需要沉降观测数据为等时间间隔数据。根据微分变差分原理,采用前向差分和后向差分推导出了非等间隔Asaoka法。工程实例应用结果显示非等间隔Asaoka法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可以直接应用于非等间隔沉降数据,避免了Asaoka方法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基于灰色理论桥梁群桩基础工后沉降的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应用其等时距GM(1,1)模型及改进的新陈代谢模型对沉降进行预测,通过与蕴藻浜特大桥一墩的沉降观测资料的对比分析,证明文中提出的工后沉降灰色理论预测方法,在工程实际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灰色理论因其优良的灰色信息处理能力被广泛地应用于建筑沉降预测领域。但随着精度要求的提高,对灰色理论进行的改进从没间断过。从原始理论出发,结合近年来灰色预测模型发展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总结了灰色模型在沉降预测中背景值、参数和控制量等方面的改进,分析认为下一步研究的重点将转向灰色模型方法改进,以及对灰色模型进行机理、权值组合方面的运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非等时距原始数据等时距处理和累减构建基于灰色理论的微分模型的方法,成功建立了高速公路高填方路堤沉降的非等时距灰色预测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引入加权因子,优化重构了背景值函数.优化的非等时距灰色模型在沉降监测的实践应用中,预测结果经检验显示,优化的模型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7.
周密 《中外公路》2006,26(3):42-44
皮尔曲线所描述的生物生长过程的规律与高路堤沉降规律有相似性,基于此,文中将皮尔预估曲线引入到高路堤的沉降预测分析中,建立了能考虑沉降观测时间的非等时间间隔的非等时距皮尔预估模型,并引入新的模型求解方法克服了3段计算法的缺陷。最后将其应用于某高速公路高路堤沉降预测中,经与实际沉降观测数据对比,预测精度较好。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软土路基沉降特征的分析,提出了利用灰色理论结合Verhulst模型对长短桩复合地基进行沉降预测,给出模型精度评定方法,并提出非等时距沉降序列转换为等时距的插值方法.实例计算表明,该方法拟合误差小,预测精度高,预测结果理想可靠.  相似文献   

9.
粉喷桩复合路基的沉降特性与预测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结合高速公路试验段的现场监测结果分析,探讨粉喷桩复合地基的沉降规律及沉降预测方法。试验研究的结果表明:粉喷桩复合地基具有工后沉降小、沉降量收敛速度快等优点;在预压期粉喷桩复合路基沉降与桩身压缩性成比例;分层总和法用于预测粉喷桩路基沉降量,效果不理想;双曲线法和灰色GM(1,1)模型比较适合用于粉喷桩复合路基沉降预测。而三点法则不适宜。  相似文献   

10.
非等间隔灰色GM(1,1)模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邓永和 《路基工程》2009,(6):103-105
对非等间隔观测数据预测的两种典型灰色处理模型进行了改进。结合算例,将其与多项式模型作了比较研究,得到了有益结果:难于判定两种典型灰色处理模型的优劣;两种典型灰色处理模型的精度低于多项式模型的精度。  相似文献   

11.
姚俊  陈家琪 《汽车技术》2012,(7):33-36,39
设计了以2自由度车辆模型为预测内部模型、以补偿车辆横摆力矩为输出的汽车ESP预测控制器,并结合Matlab/Simulink建立的7自由度整车模型对所设计预测控制器进行了转向阶跃输入和正弦输入的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预测控制器能很好控制汽车的横摆角速度和限制质心侧偏角,提高了汽车在高速转向工况下的稳定性,进而验证了所建模型的合理性和控制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系统地分析了冷锻件破裂的原因,提出了提高冷锻件质量的方案,研究了不同热处理状态下镦粗的极限应变。考虑到静水压应力分量具有抑制材料韧性破坏的重要特性,从能量观点出发提出了冷锻材料破裂准则。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该准则可用于金属冷锻成型的破裂预测,并可指导冷锻成型工艺的编制及模具的调试。  相似文献   

13.
王文斌 《公路工程》2009,34(5):98-99,103
通过对路面平整度随时间发展规律及其特点的研究,发现平整度的发展基本经历了先慢后快再慢的"S"形曲线的过程。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平整度的预测可以看作是一灰色系统。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费尔哈斯模型方法建立路面平整度的预测模型,能运用较少的平整度观测数据建立起可靠性较好的预测模型,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采用较为恶劣的条件在实验室内模拟出循环次数一寿命曲线,并与实际情况相关联,是一种有效、快捷的预测寿命的方法,短时间即可以模拟长时间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15.
TSP作为一种长距离预报技术,可以减少隧道施工中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危险性,为隧道施工提供安全保障,减少人员和设备的损伤,同时也就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TSP预报结果的准确性,主要取决于洞内数据采集和室内数据分析的质量。通过两个QC活动,从数据采集和分析两方面分析了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利用虚拟成形极限应变(FLD)试验,并根据虚拟试验过程中的“分叉失稳”和有限元后置处理过程中的“应变集中”现象,虚拟性地求解了铝合金板材的失稳极限应变。试验表明,虚拟FLD试验方法避免了采用塑性失稳准则及损伤断裂失稳准则时人为因素的影响,利用虚拟极限应变所拟合出的FLD曲线与实测FLD拟合曲线具有比较接近的几何图形,虚拟FLD试验可替代或部分替代实测FLD试验。  相似文献   

17.
高速公路路面小修工程量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公路养护工程量预测模型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和多元模糊回归算法的高速公路路面小修工程量预测方法;应用分析得到6个计算变量和有效统计数据,建立了路面养护小修(坑槽、裂缝)工程量预测模型,并进行了实例测算比较。测算结果表明:所建立的预测模型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国内垃圾车市场的情况分析及未来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城市环境卫生及垃圾运输设备的要求日益提高。我国一些大中城市逐渐淘汰了落后的敞篷式垃圾收运车,代之以压缩式垃圾车、车厢可卸式垃圾车等,由于这些车型在周转过程中基本克服了二次污染,且效率明显提高,因而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促进垃圾车发展的有关政策法规近些年来,国家出台了许多有关垃圾收集与处理的政策、法规和文件,促进了各种垃圾车的增长。(1)2000年5月,建设部、科技部、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城建[2000]120号),第1.5款:应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加强对垃圾…  相似文献   

19.
橡胶弹簧的疲劳寿命直接反映出橡胶悬架的疲劳寿命。介绍了一种预测橡胶弹簧疲劳寿命的试验方法。该方法通过试车场道路试验里程对试验室台架疲劳试验次数进行标定,根据橡胶弹簧的刚度损失率,分析出台架疲劳试验次数与道路试验里程之间的关系,进而根据对橡胶弹簧台架疲劳试验效果的评价来预测其疲劳寿命。通过试验验证了该预测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正>2009年俄罗斯汽车产销量呈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幅下滑,72.3万辆的产量比2008年下滑了60%。2010年第1季度,俄罗斯商用车销量同比增长9%,达到2万3988辆。其中:轻型商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