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世界造船总量增加 1992年世界造船产量达到1860万GT,是197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劳氏船级社的年度商船完工报告显示,虽然1992年完工的船只仅有1506艘,比1991年完工的1574艘船只数量少,但从完工船的吨位看,1992年却比1991年多250万GT。日本和韩国的造船产量约占世界造船产量的三分之二。据报道,去年日本造船完工量为760万GT,比1991年增加了30万GT;韩国的造船吨位量为480万GT。  相似文献   

2.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2006年世界十大造船集团中,两家中国企业榜上有名。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和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分别排名第二和第九位。根据英国克拉克松研究公司统计,韩国现代集团以1230.1万载重吨名列2006年世界造船集团完工量第一名,占当年造船完工量16.1%的份额。世界十大造船集团中两家是韩国企业,2家是中国企业,6家是日本企业。2006年全球造船完工1778艘,744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6%,再创历史新高。中国船舶工业造船完工1452万吨,连续12年成为世界第三造船大国。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2006年造船完工量602万吨,新接船舶订单2652万吨,手…  相似文献   

3.
张长涛 《船艇》2006,(6):18-22
在2005年以前,日本造船史上只有三年造船完工量曾超过1500万总吨.分别是1974年。1975年和1976年,其中石油危机后的1974年是日本历史上造船完工最多的一年。近年来.世界船舶市场需求旺盛,日本船企手持订单饱满,造船完工量也不断提升,日本造船业正处于历史上又一个造船产量高峰期。根据日本国土交通省公布的统计数字,2005年日本52家主要船厂共建造船舶362艘,计15489万总吨.从而使日本造船产量在时隔30年之后再次跃上1500万总吨的台阶,创下了日本造船完工量的第二历史新高,仅次于1974年的16782万总吨。  相似文献   

4.
2005年全国造船完工量首次突破1000万吨。达到1200万载重吨,占世界造船市场份额由2000年的5.4%提高到2005年的18%,与国际造船大国的差距大幅度缩小。造船完工量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三。  相似文献   

5.
简讯     
韩国造船订单激增《亚洲航运》报道,据韩国造船协会公布的数字,今年上半年韩国造船订单比1994年同期增长了65%,达到326万gt,仅6月份一个月就接到了100万gt的造船订单。这样,韩国目前手持的造船订单达到创纪录的1340万gt、295艘船。这些船足够韩国船厂忙上2年。韩国造船协会的官员说,由于日元的升值,韩国的造船价格比日本便宜5~10%。韩国现代重工手持的造船订单最多,达到430万gt、价值37亿美元,紧随其后的大宇集团,共有订单380万gt,价值28亿美元。在今年的前6个月中,现代重工获得新的造船订单达79.2万gt,大宇集团是73.2万g…  相似文献   

6.
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于1999年10月18日开工建设,2003年一期工程竣工验收,当年完工交船50万载重吨;2004年,交船122万载重吨,名列全国船厂前茅;2005年,造船完工217万载重吨,成为国内第一家造船产量突破200万载重吨的船厂,并实现利润超过2亿元;2006年,继续保持跨越式增长的势头,全年造船产量突破300万载重吨,利润总额超过10亿元,造船产量和利润总额继续稳居国内第一.  相似文献   

7.
媒体链接     
《船舶工程》2007,29(3)
综述2007年第一季度中国成为最大造船国中国造船企业今年第一季度承接新船订单2,010万载重吨、占全球份额50%以上,成为该季度国际船市最大赢家;而韩国和日本紧随其后。国资委日前公布数据显示,第一季造船总量刷新历史纪录。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和中国船舶重工集团造船871万载重吨,增长4.2%。其中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完成造船总量602万载重吨,占全国的43%,成为全球第三大造船集团。  相似文献   

8.
3月28日,我国自主研发设计的30万吨级VLCC在广州中船龙穴造船有限公司开工建造。同日,中船集团公司、宝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正式签订龙穴基地造船项目合作意向书。它标志着我国三大造船基地之一的珠江口造船基地己初具规模。随着龙穴基地生产能力的基本形成,广州地区年造船量有望从现在的不足100万载重t提升至年造船量300万DWT以上。  相似文献   

9.
沈虹 《船艇》1997,(10):30-31
1997年是造船市场十分活跃的一年,截止7月份,共成交各种新船订单3480万载重吨,与1996年同期相比上升了33%。今年造船市场的一大特点是油船市场已经复苏,并已取代了多年主宰造船市场的散货船,成为造船界的新宠,而其中尤以20万载重吨以上的VLCC最令人瞩目,成为今年造船市场聚焦点。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我国造船、航运及其配套行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并保持了强劲的势头。2004年我国造船量880万载重吨,占全世界的14%,2007年我国的造船量达到1893万载重吨,增幅115%,占全世界的23%,居世界第三,目前,我国造船企业的手持订单已是世界第一;我国民用运输船舶拥有量增幅飞速,1997年全国水上运输船舶拥有量为4781.4万载重吨,2007年为11881.5万载重吨,  相似文献   

11.
《船艇》2007,(6)
刚刚过去的2006年,中船集团造船完工103艘,602万载重吨,再创历史新高。造船产量仅次于韩国现代造船集团和日本今治造船集团,成为全球第三大造船集团。  相似文献   

12.
一、世界造船市场1.1974年以来的世界造船完工量自1974年以来,世界造船完工量1975年为最高,共计3420.3万总吨,以后就逐年下降。近年虽稍有回升,但1984年的完工量也只有1833.4万总吨,仅为1975年最高产量的53.6%。1974~1984年世界造船完工量见图1。  相似文献   

13.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全球经济也在稳步增长,国际海运业持续兴旺,中国造船人抓住船舶市场百年一遇的需求旺盛的机会,大力发展船舶工业。2006年造船产量达到了1 587.1万载重吨,是2000年的4倍;2006年手持船舶订单达到了6 872万载重吨,比2000年增长了5.5倍。2007年中国造船产量仍继续大幅度上升,上半年全国造船完工量755万载重吨,比去年同期增长43%,新承接船舶订单4 26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65%,手持订单达亿万载重吨。按英国克拉松研究公司对世界造船总量的统计数据,中国造船完工量、承接新船订单和手持船舶订单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14.
《船艇》1996,(2)
全国大型造船骨干企业之一的上海沪东造船厂,继1994年造船总量获全国第一以后,1995年又创历史新高度,完成造船总量40万吨,比前年最高水平的35万吨提高了14.3%。 去年,该厂全面实施“改革、改造、生产、效益”同步发展战略,加大改革力度,加快转换造船生产管理模式,努力  相似文献   

15.
船业动态     
《中国海事》2010,(3):37-37
中国船舶工业协会称2010年造船市场仍低迷 2009年全国造船完工量4243万载重吨,同比增长47%;新承接船舶订单2600万载重吨,同比下降55%;手持船舶订单18817万载重吨.同比下降8%。据中国船舶工业协会最新行业运行分析预测,2010年我国造船企业新承接船舶订单仍将低位徘徊,到2010年年底,我国造船企业手持船舶订单将降至1.5亿吨左右,  相似文献   

16.
《中外船舶科技》2009,(4):45-45
据英国伦敦克拉克松研究服务公司报道,中国造船首次超过占据全球造船统治地位十年的韩国。中国造船企业手持订单已经达到了5496万修正总吨(CGT),超过了韩国造船企业手持订单5362万修正总吨,中国所占世界造船的份额34.7%已经超过了韩国的33.8%。  相似文献   

17.
前言造船产业的大发展给船舶配套业带来了生机,据统计,船价的 40-50%是配套设备.船体占30%左右,其余是舾装与试验。2004年全世界造船量6020万吨,我国造船量855万吨.约占世界总量的 14%。世界造船产值突破500亿美元,其中配套设备约230亿美元。纵观造船产业近40年的发展情  相似文献   

18.
简讯     
世界造船订单达到197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根据英国劳氏船级社的最新资料,日益增长的世界造船订单在1990年第二季度已达到了197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到1990年6月底止,正在建造和已经签订合同的船舶合计达到3990万总吨,超过第一季度15%,和1989年6月底相比,已经增长了46%(1260万总吨),在一个季度里,就增加了新的造船订单850万总吨,超过了大约完工500万总吨的船舶。  相似文献   

19.
《船艇》2005,(2):68-72
中船集团公司领导干部会在沪召开 2005年中船集团公司计划造船完工436万吨,承接船舶订单400万吨 2005年中国造船产量预计超过1000万载重吨 武船建造我国研发的小水线面双体船 我国修船产值有望破百亿 民营资本涌入造船业 涪陵已有10多家造船民企 长兴基地9号舾装码头开工  相似文献   

20.
《船艇》2006,(2):30-33
我国造船产量晋升世界三强,中船集团2005年造船产量首破500万吨,中船重工船舶设计中心开发成功16500吨多用途船,我国2010年需要船用中厚板420万吨,2006年一季度武钢船板价格每吨下调千余元,我国集装箱用板2010年需370万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