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三峡航运货运量及过坝各类运输船舶数量的大幅增长,三峡船闸的通过能力已达到饱和,现有的通过能力已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过闸货运量要求,为缓解持续增长的船舶过坝需求与过坝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拟建设一批待闸锚地,本工程罗家河锚地为其中之一。针对锚地的系泊方式,本文提出了两种方案,并对方案进行了对比分析,初步确定了将其中一种方案作为罗家河锚地系泊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三峡河段已建锚地现状调查,结合三峡过坝运输量及船型发展趋势分析,提出了三峡坝上及两坝间航运配套锚地容量需求和特殊水域优选锚泊方式,藉此为三峡工程后续航运配套锚地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三峡新通道和葛洲坝航运扩能工程是解决三峡—葛洲坝枢纽船舶拥堵问题的根本途径,本文建立基于神经网络的预测模型,从实施货物翻坝转运、优化船闸设施和水库调度等方面模拟计算施工期葛洲坝船闸货运通过量,探讨缓解施工期船舶过闸压力的可行性通航保障方案。实测结果表明:通过实施翻坝转运能降低约5.2%的船舶过闸需求;通过优化设置葛洲坝一号闸上游靠船设施和优化枯水期及洪水期三峡库区下泄流量,能够增加三峡—葛洲坝枢纽约5%的货运通过能力。  相似文献   

4.
三峡近坝河段船舶待闸锚地运行管理直接影响三峡枢纽通航建筑物高效运行。本文结合待闸锚地设置与管理现状,呈现待闸锚地管理的关键环节,并研究提出各关键环节的操作要领。  相似文献   

5.
当前三峡船闸通过能力不能满足船舶过闸需求,船舶频繁在锚地积压停泊,待闸锚地安全管理形势严峻,本文结合安全本质化理论和安全防范理论,研究提出从人、物、环境与管理四个方面保障船舶待闸锚地安全的管理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三峡大坝过闸货运能力已达极限,随着长江上游腹地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过闸需求持续提升,三峡枢纽通过能力饱和,挖潜幅度不大使得新通道的建设研究提上了议事日程。近年来,各科研单位主要以三峡和葛洲坝分别进行扩能的线路方案为主,本文将初步探讨直接跨越三峡、葛洲坝两坝枢纽的新通道线路方案,分析解决存在问题的可行性。通过对直跨方案与现有设施扩能方案综合比较,在不考虑经济因素下,将直跨方案作为新通道建设方案选项进行深入研究论证。  相似文献   

7.
受恶劣天气、汛期大流量、船闸停航检修等因素影响,三峡坝上大量船舶积压,待闸锚地锚位数量严重不足。利用排队论相关理论,建立待闸锚地排队模型,并结合过闸船舶的统计资料对现有锚地规模进行分析评价,可为三峡待闸锚地的建设规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介绍三峡危险品船舶待闸锚地现状.指出其不能适应船舶停泊需要的原因为提高三峡船闸通过能力,保障三峡大坝和船舶安全,提出建设多元化待闸锚地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对三峡船闸换向运行的时机把握、时间控制、运行闸次间隔时间控制及导航墙、靠船墩船舶数量的控制、两坝间待闸锚地船舶数量控制阐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换向运行的启动条件、原则、交通组织要点、关键点控制技巧等。  相似文献   

10.
为切实掌握枢纽运输需求及船舶过闸需求变化情况,本文分析了2017-2021年度三峡枢纽及葛洲坝枢纽客货运输情况及船舶过闸情况,并结合当前管理态势分析当前三峡枢纽货物运输、船舶过闸及通航调度管理需求。为今后三峡通航调度管理模式优化研究,缓解船舶待闸压力,保障长江沿线货物运输需求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