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首先介绍了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和韩国三地现行的集装箱码头泊位通过能力计算公式,并从参数的选取、参数的取值和公式的结构三方面对计算公式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了三地现行的集装箱码头泊位通过能力计算公式之间的差异,并通过实例分析指出了中国大陆目前还在采用的《海港总平面设计规范》(JTJ211-99)中的集装箱码头泊位通过能力计算公式存在的问题,揭示出集装箱码头年泊位实际吞吐能力超过设计能力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针对我国沿海港口能力供给水平数据跟踪方面长期存在的时效性差、人为统计过程中易出现错漏等诸多问题,分析传统泊位通过能力统计失真的具体原因,提出将泊位利用率作为评价港口服务水平的表征指标,依托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和基于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等数据耦合的空间拓扑分析,综合考虑空间关系、航速特征、经留时间等影响因素,研发基于AIS大数据的泊位利用率算法模型,并以上海港2019年集装箱泊位利用率为例进行算法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泊位利用率算法模型是可信的;提供了一种能够反映客观实际、定量分析判断港口服务水平的技术手段,可为政府部门长期动态监测港口能力与运输需求互动平衡关系,支撑政府部门决策港口发展重点和建设时序,避免空间资源浪费、重复建设、能力过剩等问题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介绍2010年全国沿海港口码头综合通过能力和“十一五”期间集装箱、煤炭、原油、矿石等专业化码头泊位建成投产情况,分析我国沿海港口发展和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最新发展规划,预测未来年度港口货物吞吐量,并对港口发展和建设提出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各港口集装箱泊位的实际吞吐量普遍远远高于其设计通过能力,如何合理解释这一现象,进而更为贴近实际地核定集装箱码头年泊位通过能力,已经成为港航各界尤其是港口规划部门十分关心的重要问题。通过对比我国现行的港口设计规范中的设计方法,从集装箱运输班轮化、泊位成组化和船舶大型化等各方面因素对集装箱码头产生的系统效应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和深入的量化分析,揭示了集装箱码头年泊位实际通过能力超过设计能力的部分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5.
谈超凤  于敏 《中国港口》2012,(3):45-48,44
<正>经过近30多年的发展,我国集装箱运输事业已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我国集装箱吞吐量迅速发展的同时,部分港口码头能力严重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实际完成的吞吐量大于码头的通过能力,集装箱码头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摆在港口面前的重要问题是在现有的码头规模下,如何尽可能的提高码头作业效率,充分挖掘码头泊位通过能力的潜力,以满足集装箱吞吐量增长的需求。通过分  相似文献   

6.
以大窑湾集装箱码头的实际运营为例,将决定泊位通过能力的各个环节分为泊位年营运天数、泊位有效利用率、船时装卸效率、单船装卸箱量、昼夜装卸作业时间、船舶装卸辅助作业及船舶靠离泊时间、岸边集装箱岸桥配备台数等因素逐一分析,并利用计算机程序进行仿真模拟,得出各因素对泊位通过能力影响的权重,从而为码头的管理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以期提高集装箱码头泊位的通过能力,获取更大的经营效益、改善码头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7.
6月30日,“新湛江”轮靠泊青岛港前湾四期码头一、二泊位并进行装卸作业,一、二泊位“船舶试靠、重载测评”成功。 青岛港前湾四期码头一、二泊位码头岸线长668m,设计年通过能力120万TEU,共安放沉箱44个,  相似文献   

8.
吴立新  于洋  刘珊 《水运工程》2016,(10):100-105
分析大型煤炭码头装船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对等待排放压舱水、系统效率、移舱作业等的影响提出对策、措施,并重点分析、论证泊位数量、装船线数量匹配关系对装船能力的影响,提出泊位数量与待泊泊位数量配比的合理化建议。以黄骅港工程为依托,结合该研究成果提出了合理的码头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9.
以大连港大窑湾北岸汽车码头的建设为例,通过对近几年大连港到港汽车船船型统计,并着眼船舶大型化发展趋势,合理定位泊位等级、数量及预留能力,使拟建工程适应全球范围内汽车船队主力及发展船型,提高港口在汽车运输大格局中的竞争力。以上述资料为基础,根据国内现行规范和船舶实际靠泊情况,进行码头长度和码头面高程的论证,供类似规模的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0.
交通信息     
交通信息我国沿海港口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目前投入营运的深水泊位已近400个,9010以上的外贸货物通过沿海港口装卸。“八五”期间(1991—1995年),中国沿海主要港口码头将建成码头泊位210个,其中深水泊位100个,港口吞吐能力达7.2亿吨。到本...  相似文献   

11.
在集装箱码头中,泊位调度系统是影响码头作业调度的重要环节,而泊位分配问题又是其首要问题。为了揭示 泊位偏好对泊位分配问题的影响,重点从集装箱码头泊位分配问题和基于船舶泊位偏好问题两方面展开研究,为对泊位分 配和泊位偏好进行协同优化配置,建立泊位偏好约束下的多目标混合整数数学模型。并且采用CPLEX进行求解。通过算例 说明模型的有效性,并通过实验分析船舶对泊位的偏好的影响。结果对港口具有的实际应用价值,拓展了对离散型靠泊计 划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试验研究成果和OCIMF的系泊设施指南[1]表明:合理布置的堞形短泊位,其系泊效果好,尤其在不利荷栽作用下,能有效控制船舶的横移量.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国内游艇码头在泊位尺度方面的空缺,参考国外游艇码头尺度标准和国内相关研究成果,针对游艇这一特殊船舶,提出了适合于游艇停泊水域的关于泊位长度、宽度、水深的尺度计算方法,并对所提出的计算方法进行了合理性验证,这些计算方法对国内游艇码头的建设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In a recent paper Wanhill [1] described a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number of berths that should be provided at a port so that the total usage cost would be minimized. However, in many situations a port will provide a single specialized berth to cater for a particular type of cargo; for example, the unloading of iron-ore at a steelworks or the discharge of oil at a general cargo port. The problem then is not one of deciding on the number of berths to be built but rather that of finding the optimal cargo handling capacity for the single berth available. A model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indicating how such a decision may be made, and two examples give approximate lower and upper bounds for the optimal capacity for many practical cases. A second paper will show how a theoretical model often has to be modified in the light of particular circumstances.  相似文献   

15.
In a recent paper Wanhill [1] described a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number of berths that should be provided at a port so that the total usage cost would be minimized. However, in many situations a port will provide a single specialized berth to cater for a particular type of cargo; for example, the unloading of iron-ore at a steelworks or the discharge of oil at a general cargo port. The problem then is not one of deciding on the number of berths to be built but rather that of finding the optimal cargo handling capacity for the single berth available. A model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indicating how such a decision may be made, and two examples give approximate lower and upper bounds for the optimal capacity for many practical cases. A second paper will show how a theoretical model often has to be modified in the light of particular circumstances.  相似文献   

16.
17.
王鹏  金勇 《水运工程》2011,(Z1):82-86
随着我国港口深水化、泊位离岸化的发展趋势,设计对开敞式码头相关标准的认识、应用都更加深入。近年来开敞蝶形码头的布置,尤其是泊位长度成为研究重点,物理模型试验结合数学模型分析计算是优化泊位长度的主要方式。比较国内外泊位布置模式,系缆力分析和均匀缆绳张力分布以及不同动力荷载下减少靠泊船舶运动量是研究的主要内容。已有码头泊位长度研究成果多倾向于英国、OCIMF等标准。  相似文献   

18.
开敞式油气码头泊位长度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在风、浪、流不同荷载组合作用下,进行系泊船舶系缆力和运动量研究,分析不同系缆角及码头系缆布置形式下的系缆力、运动量及挤靠能量变化规律,确定合理的泊位长度,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合理的泊位长度为1.08~1.2倍船长,系缆力分布最均匀,运动量及挤靠能量最合理.  相似文献   

19.
船舶是个涉及成千上万个零部件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影响其船台合拢效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高技术水平的设备可提高加工精度,而理论水平的进步为分段变形预测提供基础。此外,以合理的分段结构设计和焊接工艺、科学管理等为特征的精益生产模式是提高船舶分段合拢效率的软件条件。只有理论、技术的有机结合才能真正推动船舶制造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规模产业。  相似文献   

20.
LNG船型干舷高、外侧弧度大、船体中心不对称于管汇中心,靠泊时会遇到船舶与护舷接触点过高、与护舷接触面积过少的问题,常规靠船结构及设施难以适应多等级船舶的停靠要求,存在靠泊安全隐患。针对此问题,结合嘉兴港某LNG码头进行靠泊结构设计和靠泊设施布置,通过不同船舶在不同作业工况下的船岸匹配,分析橡胶护舷和船体平行舯体长度的匹配度,提出在靠船墩内侧上方设置反向靠船构件,优化内、外侧橡胶护舷布置高程,以满足多种等级船型靠泊适应性,保证船舶与护舷的接触面积,避免护舷局部压强变大,船体受损。采用物模试验测定船舶运动量、系缆力和撞击力等物理量,验证靠船构件和护舷布置的合理性,确保满足LNG船舶安全靠泊的作业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