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迟智晖 《中国港口》2003,(7):14-14,8
<正> 一、港口企业法制建设的含义 正确认识港口企业法制建设的含义,对港口企业法制建设的定位和工作方向是十分重要的。在“政企合一”的体制下,部分港务局既从事港口的经营活动,又履行部分行政管理职能。因此,港务局既是一个企业,又是一个政府部门。“港口”的含义也  相似文献   

2.
<正>探索港口如何实现两个根本转变,是广大港口工作者责无旁贷的职责。结合温州港的实际和工作实践,本人认为:港口实现两个根本转变,其根本出路仍在于改革。只有通过深化港口内部改革,从根本上对现行的港口管理制度、港口企业制度、港口投资制度进行改革,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使港口真正实现两个根本转变。 一、深化港口管理制度改革,建立代表政府高度集中管理的港口行政当局 长期以来运行的港口“政企合一”的管理模式的最大的弊端是:港务局既有行政管理职能,又有生产经营职能,两种职能混杂在一起,导致出现种种职能行使上的错位,以及在企业生产经营中产生难以避免的行政干预行为和保护主义,既难以管好管细港口企业动态性多样化的生产经营,又无法集中精力加强对港口的宏观管理。“八五”期间,港口己经在内部进行  相似文献   

3.
<正>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交通部黄镇东部长在全国交通工作会议上指出:“政企分开是港口体制改革的方向,要根据实际情况积极稳妥地做好试点工作”。组建港口企业集团就是以产权为纽带,将多个经济利益和目的相同的企业联结在一起的多层次的法人联合体,形成规模经营,分工合作,优势互补,使生产要素和资源配置实现优化组合,发挥整体优势。因此,组建港口企业集团势在必行,是实现港口企业“两个根本转变”的重要途径,是适合社会化大生产和专业化协作需要的先进的企业组织形式。组建港口企业集团有利于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有利于做到产权清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有利于进行企业内部结构调整和改组,优化资源配置;有利于保持港口生产组织的整体优势;有利于现行港务局向港口企业集团平稳过渡,避免过大的震动。 组建港口企业集团的原则 在组建港口企业集团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应根据现代企业的要求,采取正确的原则加以解决。 1.港口企业实行政企分开。根据现代企业“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港口管理应实行政企分开,把现行政企合一的港务局划分为执行行政职能的港口管理局和负责港口生产经营的港口企业集团。  相似文献   

4.
钱网小 《中国港口》2003,(11):24-25
<正>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港口管理体制改革之前,长江干线港口属交通部长江航务管理局和地方双重领导,长江于线港口有义务向主管单位长江航务管理局报送各类报表资料,同时长江干线港口作为政企合一单位,具有政府管理职能,有权力收集港口辖区内所有港口包括货主、商贸码头生产经营及基础设施基本情况资料。港口管理  相似文献   

5.
<正>港口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但目前港口仍然是我们交通运输的薄弱环节之一,究其原因,这与港口管理机构体制的不科学、不合理,是有一定关系。 改革港口体制势在必行 江苏省的苏(州)锡(无锡)常(州)等地方港口,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都设有“上政下企”、“政企合一”的港务管理处,这一模式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曾起过一定作用。但随着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现行的“政企合一”的管理机构体制已远不适应了,它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制约了港口事业发展。弊端在哪里呢?主要是港务管理处名不符实,政企不分,似政非政似企非企,主要职能  相似文献   

6.
郭忠义 《世界海运》2001,24(4):22-23
现行“政企合一”的国有港口管理体制,是20世纪计划经济模式的遗存。港口体制改革严重滞后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由于对国有港口企业性质的认识陷入误区。因此,走出港口企业改革的观念误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框架下的国有港口管理体制,是新世纪行政体制改革和国企改革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薛文 《中国港口》1997,(5):14-16
<正>“政企分开”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之一。按照国家确定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现代企业制度的总体框架,港口管理体制如何改革,政企如何分开,这是港口面临的热点和难点。笔者根据多年来的实践,试就这个问题,谈些粗浅认识。 一、港口管理体制历次变更的回顾 回顾新中国成立40多年来港口体制改革的历程,大体分为两个阶段:一为计划经济时期;二为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 计划经济时期。建国初期,我国面临着实现财政经济统一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繁重任务,从而实行全国集中统一的经济体制。在港口来讲,当时主要是接收国民党遗留下来的烂摊子,拾残、清理、整顿,忙于恢复生产。对于如何管理尚无经验。毛主席提出“以俄为师”的口号之后,1954年政务院颁布了《海港管理暂行条例》,于是港口管理体制正式定格于苏联摸式“政企合一、港航一体”,“集中领导、区域管理”。在领导关系上,因国内政治经济的影响,期间曾经历了四次大的变更和反复:  相似文献   

8.
我国长期采用政企合一的港口管理体制,在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的今天遇到挑战。实行政企分开势在必然。本期刊登的关于深圳港口政企分开体制运作情况的调查,旨在提供一个借鉴和参考。作为新兴港口,深圳港的管理相对全国许多老港口来说有其特殊性。但他们毕竟先行一步,尤其是“以服务为主”、“规范企业行为也规范管理者行为”、“按市场经济规律引导而不是简单采用行政手段”和“不断为港口企业拓开发展空间”等做法,具有普遍意义。我们期待更多港口在深化改革中,勇于创造,善于总结,以新鲜经验参加本利交流,以达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正>一、由港口企业自行测定市场价格的缘起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港口实行政企合一的体制,港口的产权归属中央,故港口的作业价格  相似文献   

10.
杨头平  李玉如 《集装箱化》2003,(12):27-28,45
集装箱船舶港口使费就是指海运口岸对航行国内外的集装箱专用船舶运输集装箱货物进出港口航道、靠泊装卸等提供的设施和劳务以及相关服务而向船公司计收的费用.国际海运的集装箱船舶港口使费是各国港口、集装箱码头企业和航运公司共同关心的直接经济利益问题.制订合理、规范的港口船舶使费,既能促进船舶航运的经营效益提高,又能增加使港口为满足不断增长需求的接卸能力.特别是在现在港口企业体制由政企合一到政企分开转变的情况下,港口企业要增强其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其中关系的理顺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随着大连港等一系列大型港口陆续上市.港口从当初政企合一的港务局转为企业经营管理后,面临着又一轮的转型挑战,既存在接受社会监督经营业绩的压力,又承受未来承载港口资源战略的压力,加之世界贸易格局的变化、我国国家政策的引导、地区经济结构的差异化等,使港口资源的战略性凸显。  相似文献   

12.
<正>港口管理体制改革是一个老课题,早在1980年,我国港口界就已开始探讨这个问题。十多年来,港口广大的理论和实际工作者一直围绕着港口管理中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港城关系和政企关系等核心问题,开展了广泛的讨论,推动了港口改革,促进了港口发展。1984年开始,进行了港口下放的改革,除个别港口外,中央直属的港口均下放给当地政府管理,实行部市双重领导,以市为主的管理体制;财务上实行“以收抵支。以港养港”的制度,扩大了港口企业的经营自主权。但是港口下放后,没有抓住机遇,进一步深化改革,因而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尚无多大触动,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港口管理体制也名不副实,统一的有权威的港口当局自然也就没有形成。大家感到,近几年来我国港口体制改革好像处于停顿状态,不但许多深层次的矛盾没有解决,而且不少浅层次矛盾也依然存在,港口的立法也严重滞后。导致这一局面的原因可能有三:一是对港口进一步深化改革的认识不一致,例如是一港一政还是一港多政,是政企分开还是政企合一等问题,上下认识都不够一致,致使改革方向不明,改革的重大举措难于出台。二是港口的市场竞争机制尚未普遍形成,客观上缺乏改革的压力,港口的管理和运作依旧遵循计划经济的原则办事。三是自上而下的推动不够,交通部对港口体制深化  相似文献   

13.
<正>目前,我省大部分港口企业经济效益不佳,甚至出现严重的亏损,经济运行步履维艰,究其原因,最根本的是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港口经济结构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新情况所致.因此,港口企业要生存和发展,港口经济结构的调整是势所必然和时不我待的.同时,经济结构调整也恰是港口企业第三次发展的机遇.我们必须以结构调整为突破口,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只有这样才能摆脱企业困境,走出经济低谷,在困境中求发展.一、港口企业经济结构普遍存在的问题1.在经营组织结构上,重复建设,“大而全”、“小而全”,“小而散”,条块分割,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  相似文献   

14.
中国最早也是唯一的港口管理法规,是1954年元月21日政务院第203次政务会议通过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港管理条例》。该项法规执行了34年,已于1988年6月18日宣布废止。 《中国港口法》的起草制订工作,始于70年代末。文通部有关司局、中国港口协会以及有关港口的专家参与了这项工作。但终因有关领导对港口管理体制模式,思想认识不统一;部里机构多变,而未能尽快出台。 下面谈谈个人对中国港口管理体制模式的看法。 (一) 对中国港口管理体制历史沿革的回顾 1954年初,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了《海港管理条例》,明确规定港务局既是政府主管港口管理工作的行政当局,又是经营码头装卸、仓储等业务,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实际上是学习苏联港口管理的体制模式,明确港务局是“政企合一”的性质,是“企业性质的管理局”。其后,曾一度实行过“大港管小港”和“  相似文献   

15.
港口企业融资方法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炜 《水运管理》2002,(9):10-13,17
1997年以来,我国港口基本建设年投资总额在200亿元以上。仅以上海港为例,2001年港口基建投资总额13.16亿,并且2002年4月正式开始启动洋山深水港一期国家重点项目,总投资为100亿元,计划2005年建成。由于我国港口企业建国以后均实行“政企合一”的体制,港口基础设施的  相似文献   

16.
新形势下转变港口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几年的试点准备,我国将在"十五"期全面推进港口体制改革,这是我国港口发展史上又一项重大举措."港口下放、政企分开"是这次改革的核心思想."港口下放",对双重领导港口要进一步下放到港口所在城市;"政企分开",将目前政企合一的港务管理局中的政府职能分离出来,组建港口管理局,对本地区港口行使行业管理职能;港口的企业部分重组为港口集团,独立运作."港口下放",比较符合世界港口属地化管理的发展趋势,有利于地方政府积极、主动地为港口发展提供各种支持;至于"政企分开",主要解决运输市场开放后港口投资主体、经营主体多元化情况下,如何强化政府管理职能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信息与资料     
《水运管理》2004,(10):F003-F003
关于港口经营许可的范围港口经营许可范围要以港口总体规划为准。凡是在港口总体规划确定的港区范围内从事港口经营活动的企业,不论其资产归属如何,也不分其经营的是“公共”设施还是“专用”设施,均应纳入港口经营许可的范围。但是在港区范围以外经营集装箱站场、仓储等业务的  相似文献   

18.
港口企业股份制探讨朱太平一、模式港口管理体制的改革,应该实行政企分开。实现政企分开以后,港务管理局不再是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联合企业,自然也不再是企业的法人代表。港口企业可定义为:在港口从事装卸运输等生产、流通或服务性活动的经济组织,是港口生产和经营活...  相似文献   

19.
<正> 一、港口企业经营多元化的背景和目的 把港口作为一个企业来加以考察,是市场经济特定的产物。在我国,将港口赋予“企业”的概念也是港口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结果。港口作为一个独立的主体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人们希望港口经营者能以“企业精神”的经营理念来经营和改造港口。即在不增加各项生产要素数量的前提下创造新的产业机能,以应对市场的需求与挑战,惟有以企业精神来改革企业的组织结构和产品服务策略,才能突破限制确保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港口企业经营多元化即为相应“企业精神”而提出,以应对日趋激烈的港口市场。  相似文献   

20.
<正>改革开放以来,除秦皇岛港外,所有的大中型港口均实行了“以所在城市为主,以交通部为辅”的双重管理体制。这种体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地方和所在城市缺乏自主权的问题,调动了地方和所在城市的积极性,港口建设和发展也取得了一些成就,然而,无论是港口改革与开放,还是港口的建设与发展,都还存在着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港口改革、建设和发展面临新问题 1.中央、地方和企业的关系仍未理顺 中央、地方和企业的关系问题,一直是港口管理体制的核心问题。由于“双重领导体制”下港口在行政上受地方政府领导,但在港口建设与经营方面仍由交通部实行行业领导和管理,地方政府对港口的投资和经营收益无权过问,使地方的积极性仍不能充分发挥;同时,由于对港口实行以所在城市管理为主,又不能不造成上级行政管理部门对港口改革、建设与发展的关心程度下降,协调能力不足,致使地方主义、分散主义倾向有所滋长;再加上实行“以港养港,以收抵支”的财务管理体制根本不能使港口企业做到“自我积累、自我发展”,港口企业的积极性也无从调动,活力不足的问题也未能从根本上扭转。实践证明,现行的“双重管理体制”并没有理顺中央和地方、所在城市及企业之间的关系,更不能适应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