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该文以五O四厂黄河大桥3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为工程背景,研究了高烈度地震区大跨度高桩承台桥梁的抗震及减、隔震设计方法。建立全桥有限元模型,进行了E1水准及E2水准的地震反应分析及抗震验算。E2水准抗震设计中桩采用考虑轴力变化的纤维梁单元模拟。由于E2水准下桥墩的抗剪及桩身强度不满足要求,又对该桥进行了摩擦摆支座的减隔震设计。详细给出支座减、隔震设计的方法及步骤,并进行了非线性时程反应分析。结果表明减隔、震支座大幅提高了桥梁的整体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2.
探讨了桥梁抗震设计的两种设计思路:延性设计和减隔震设计。以某高速上3×20 m装配式小箱梁桥为工程背景,建立有限元模型,分别采用延性抗震体系和减隔震抗震体系进行抗震设计。基于具体的抗震设计,比较两种方法的设计特点、震后恢复方法和工程造价。结果表明,采用高阻尼支座的减隔震体系能够节省钢筋用量,节约工程造价,减小震后恢复难度,但桥梁的抗震能力取决于减隔震支座性能,采用减隔震体系设计的桥梁应重视减隔震支座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金杰  余斌  张精岳  杨立坡 《公路》2022,(6):129-134
为研究适用于宽幅、大跨度中承式拱桥的合理抗震结构体系,以主跨160 m的聊城黑龙江路徒骇河大桥为工程背景,介绍了基于性能减隔震设计方法及各向异性减隔震设计实现方法,利用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方法研究了非减隔震体系、常规减隔震体系和基于性能的抗震体系对大跨度中承式钢桁架拱桥结构响应和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跨度中承式钢桁架拱桥的纵、横向动力特性相差较大,分别按照纵、横向自振周期进行减隔震设计,则地震响应更低、抗震性能更优,可实现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曲慧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2,(11):130-133,31
减隔震支座的选择是减隔震设计的关键环节,然而目前研究多针对单一类型减隔震支座而没有对不同类型减隔震支座的适用性进行比较。通过对比几种桥梁典型减隔震支座的减震原理和关键力学性能,提出桥梁典型减隔震支座的适用范围。结合某一工程实例对两种典型减隔震支座的减震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减隔震支座会大大降低传到结构上的地震力,但同时引起较大的震后位移。结论表明结构减隔震设计应合理选择减隔震支座,优化其力学参数,改善结构的自振周期,平衡地震力与地震位移的关系,最终实现结构的抗震设防目标。  相似文献   

5.
结合我国现行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使用大型通用有限元程序ANSYS,对高烈度地震区一座4跨非规则连续T梁桥分别设置板式橡胶支座和铅芯橡胶支座方案,采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方法计算结构在E2地震作用下的地震响应,对比分析减隔震与非减隔震方案的桥梁地震响应,并进行桥墩抗震性能验算,总结了铅芯橡胶支座对非规则连续T梁桥的减隔震效果,为同类桥梁的减隔震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验证减隔震混合装置(2种或多种减隔震装置的组合)对独塔斜拉桥的减隔震效果,以徐尹路潮白河大桥主桥为背景进行研究。将铅芯橡胶支座与液体粘滞阻尼器共同应用于该桥过渡墩的横桥向抗震设计,采用MIDAS Civil 2012分析减隔震混合装置对独塔斜拉桥抗震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对液体粘滞阻尼器进行参数分析,得到适用于该桥的减隔震装置参数。结果表明:减隔震混合装置可以用于解决独塔斜拉桥的横桥向抗震问题。相对于常规设计,减隔震混合装置可以避免盆式支座在横桥向发生剪切破坏,也可以有效降低过渡墩的受力;相对于单独采用铅芯橡胶支座的抗震设计,减隔震混合装置可以改善横桥向位移响应及桥塔的受力,但会略微增大过渡墩的受力。  相似文献   

7.
殷建强  周跃  洪亮  钱鑫 《中外公路》2021,41(5):181-186
针对墩身刚度差异明显的大跨度连续梁桥合理抗震体系选择的问题,以一座跨径布置为(90+150+90)m的矮墩变截面PC连续梁桥为工程背景进行分析.对比分析了在E2地震下采用延性抗震体系和利用摩擦摆支座的减隔震体系下桥梁关键构件的地震响应,然后运用能力需求比法对两种抗震设计下桥梁安全状态进行评价.结果 表明:采用延性抗震体系,制动墩承担较大地震力,桥墩虽保持弹性,但桩基和支座破坏,桥梁处于危险状态;利用摩擦摆减隔震支座进行减隔震设计,各墩地震水平力分担均匀且地震水平力有效减小,墩柱处于弹性状态,桩基和支座完好,桥梁处于安全状态.对于墩身高度矮,墩身刚度差异显著的大跨度PC连续梁桥,设置摩擦摆减隔震支座,可以改善结构抗震性能,满足桥梁在地震作用下的性能目标.  相似文献   

8.
桥梁减隔震设计与新型减隔震装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构减隔震设计通过在结构的适当位置布置减隔震装置,达到延长结构自振周期和耗散地震能量的目的。此时,主要的结构构件在罕遇地震作用下仍工作在弹性范围内。因此,结构减隔震设计方法可同时具备安全、经济、适用、易维护等多重优点,是最理想的抗震设计方法。以减隔震设计理论为技术支撑,多种新型抗震装置被开发出来,如高阻尼橡胶支座、滞后型阻尼器、液压阻尼器、电磁阻尼器等。文章论述了各种减隔震装置的基本理论及使用案例,有助于工程师进行抗震设计及减隔震产品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陈亮  邵长宇  颜海  王臻  徐艳 《桥梁建设》2020,50(1):92-98
为使拓宽改建后的钢桁梁桥结构体系满足现行的桥梁抗震规范要求,以拓宽改建后的松浦大桥主桥为例进行抗震设计研究。该桥主桥为两联(96+112)m连续钢桁梁桥,在拓宽改建后,上部结构自重明显增加,但下部基础因条件受限无法加固,考虑到该桥缺少必要的延性构件和震后的易修复性,宜采用减隔震设计。设计摩擦摆式减隔震支座和拉索减震支座2种减隔震方案,采用SAP 2000软件建立主桥有限元动力分析模型,研究2种方案的关键设计参数,并综合对比2种方案的减隔震效果。结果表明:摩擦摆式减隔震支座的减隔震效果较好、结构位移较小,但其受力复杂、安装制作繁琐且造价昂贵;拉索减震支座利用自由行程耗散能量,结构位移相对较大,但其受力简单、制作安装方便且易于更换,经济性能好。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一般跨径城市桥梁在8度地震区的抗震设计方法,文章以具体工程为例,采用规范推荐的参数和公式,拟合出场地在E1和E2作用下水平地震动反应谱;通过有限元建模分析,对规范推荐的延性抗震体系和减隔震体系做了详细的计算和分析,研究结果标明:两种抗震体系均能满足相关规范的设计要求;但是减隔震体系在设计阶段造价更低,震后修复费用也较小,在经济性方面有较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汽车车身设计是科学和艺术结合的一个综合性的设计过程。车身设计成本在整车总体设计中所占比重最大,它是制约汽车制造和新车型开发的关键。从汽车形态美、功能、技术、文化及审美等方面,探讨汽车车身的设计美学,赋予汽车产品新的设计内涵,使其更加贴近大众审美标准、贴近生活,为汽车车身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使其更加符合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12.
根据轻量化设计思想,通过可靠性设计方法设计的零部件仍然具有足够的剩余强度。为了实现减重的目标,需要对可靠性设计的结果做进一步优化。文章介绍了一种进一步优化的方法,这种方法考虑了低载强化的强度特性,并通过卡车半轴设计优化实例,得出了可靠性设计优化可以根据试验标准中给出的试验载荷实现的结论。这种方法可以有效的应用于汽车和其它车辆的轻量化设计。  相似文献   

13.
本文作为一个讲座对以往研究成果作一综述。回顾了当前采用的3种隧道设计方法,提出了基于数值极限分析的地层-结构法,克服了地层-结构法缺点,可以求得设计所需的围岩稳定安全系数,解决了当前设计中的人为性问题。对隧道深浅埋分界线进行了探索,叙述了基于散体理论的隧洞深浅埋分界标准。提出了基于弹塑性理论的隧洞深浅埋分界标准,并对2种分解标准的优缺点进行了评述。阐述了隧道设计计算的5个基本理念: 1)隧道设计必须满足运行和施工中安全要求,提出初期支护后围岩安全系数必须保证施工安全; 2)隧道设计计算模型必须适应不同工程地质条件、围岩压力特征,符合隧道实际受力情况; 3)必须符合现代围岩压力理论与现代支护原理,充分发挥围岩自承作用; 4)隧道结构计算模型也应符合结构实际受力状态,树立初期支护作为围岩加固材料,按塑性理论计算的新理念; 5)采用合理的计算方法与计算参数,确保隧道设计计算的科学性。最后以一个地铁车站为例,采用本讲座提出的方法介绍了Ⅱ、Ⅲ、Ⅴ级围岩中隧道的设计方法与成果。  相似文献   

14.
作为敦煌艺术的载体,敦煌景观大道既要满足交通功能,又要与地区城市特色、发展定位、土地利用及空间组合形式高度契合。介绍敦煌市景观大道沿线城市的设计理念和研究过程,阐述在道路建设中如何创造城市文化和生活记忆的新空间载体,并提出新建道路与城市设计所面临的难题及其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5.
该文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剖析当前道路设计中未考虑交通设计而引起的问题和不足,提出道路设计应以交通设计为指导,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充分考虑和满足所有道路交通参与者的需求,从而发挥和提升道路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城市道路设计融入城市设计、景观设计的理念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道路设计单纯的功能要求,已不能满足和适应城市现代化要求,把城市设计、城市景观设计融入城市道路设计是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该文根据实例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铁路勘测设计技术以及勘测设计管理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协同设计的重要性,提出了铁路勘测设计协同设计的实现方案、运行模式,探讨了其应解决的重点问题和必须解决的技术难点,经实践证明该思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设计前沿     
《轿车情报》2008,(5):130-131
丹麦设计KLEEMANN GTK KLEEHANN以为奔驰提供更具性能的改装部件而闻名,并且,其在机械增压方面丰富的经验也为业内所熟知。但在2004年,KLEEMANN决定自己设计一款特别的跑车,经过3年的设计和制造,这款概念车终于亮相,命名为GTK。这款跑车由Christian Brandt设计,底盘基于奔驰的SLK55AMG,外观线条延续了浓重的奔驰印记,前脸设计却借鉴了兰博基尼的元素。  相似文献   

19.
设计前沿     
《轿车情报》2008,(6):98-99
沙伯基础创新塑料扩大在中国的研发制造能力;奥迪TTS;法拉利California;荣威550诠释D5全时数字轿车;标致霄铁龙集团在中国拥有新的研发能力  相似文献   

20.
汽车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