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GIS的城市道路编码算法实现与系统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了基于地理位置的编码方法,根据该方法建立了城市道路编码结构,并设计了编码规则.由此,按照编码规则以实现道路编码算法,最终基于GIS利用Visual Basic和Map Obiects完成了编码系统的开发,并对其进行实际测试,以完成对城市道路网中所有编码对象的编码编制工作.  相似文献   

2.
对上海市道路交通系统的发布段编码方法进行研究,提出了将编码内容与地理要素的地理位置相关联,并充分体现惟一性、扩展性和稳定性的发布段编码方法。同时将发布段编码方法进行扩展,对交通专业对象进行编码。然后利用ESRI ArcInfo Desktop的VBA开发编码系统,完成发布段与发布段之上的设施设备等交通地理要素的编码编制工作,并应用在上海市综合交通信息平台的建设中。  相似文献   

3.
从城市道路编码标准相关的规范化文件和已实施的编码方法2方面追踪城市道路编码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并对这2方面内容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已有道路编码标准与编码方法的特点,为研究制定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地方城市道路编码标准与编码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从编码步骤、编码效率、编码工作量以及数据的可持续利用性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传统编码方法的主要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自动化的"权重配比编码"方法.实践证明,该技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5.
基于模型和特征的编码方法是现代编码方法中的一个重要方向。在研究了图像的重要特征——图像边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零树编码方法——基于整数小波变换的分块自适应零树编码方法。这种编码方法主要包括:对原始图像进行分块、滤波;对最低频子带系数单独编码;对各块图像自适应地进行闭值设置;设立标志矩阵;解码后进行滤波消除分块效应。不仅加快了编码速度,而且提高了图像的峰值信噪比(PSNR)。该方法也能产生嵌入式码流,并支持多码率解码。  相似文献   

6.
针对高速公路交通标志存在种类多、数量大,数字化管理过程中涉及设计、管养等诸多环节,目前尚无统一编码方法的问题,在分析高速公路交通标志信息管理现状与相关规范的基础上,形成了由分类码、位置码和属性码组成的编码方案。结合国家与交通行业现行标准为上述3部分编码建立编码规则和编码结构,形成高速公路交通标志编码体系,并采用功能模块化思想,设计了交通标志数字化管理系统,并以实例验证了提出的交通标志编码方法在数字化管理中的可行性,实现了高速公路交通标志数字化编码。该编码方法可为实现高速公路交通标志数字化管理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一种动态图软件水印技术编码方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动态图软件水印技术的编码方法,提出了一种结合排列图编码和PPCT的新的编码方案。该方案利用了PPCT编码纠错能力强、抗攻击性能好的特点,同时也兼顾了排列图编码方法编码率高、编码范围广的特点。其生成水印的时间也比PPCT短。  相似文献   

8.
王晓华  于明明  王朝辉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3,(1):118-122,125,12,13
绿色生态型城市道路横断面是基于宜居城市生活的追求和能源危机的必然趋势,然而国内研究只是针对城市道路横断面组成要素的布置,在评价体系方面尚是一片空白。因此,基于城市道路横断面体现绿色、生态的影响因素,针对交通安全、降噪、空间伸缩、道路绿化、视觉美感、公众满意度、土地利用、建设投资等方面,提出八大指标评价标准;建立基于模糊重构DEA的绿色生态型城市道路横断面的优化模型;并以天津滨海新区为例,对生态城、中心渔港和西区的典型横断面布置方案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天津滨海新区西区横断面最优,建议生态城横断面机非分隔带加大至4 m。该方法科学可靠,实用性强,可为城市道路横断面提供有效决策方案。  相似文献   

9.
掌握城市道路交通事故空间分布特征是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重要基础。基于深圳市2014~2016年的道路交通事故数据,首先应用地理编码方法对原始事故记录进行空间定位,形成事故的空间分布。其次针对考虑/不考虑路网密度的2种情况,应用密度分析方法对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的区域和事故严重程度较高的区域进行鉴别,比较2种情况下区域分布的差异并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可能原因。最后利用异常点分析和热点分析2种空间聚类分析模型对事故严重程度较高的区域进行进一步鉴别,并对密度分析和聚类分析2种方法得到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密度分析结果表明:就事故频度而言,深圳市中心城区单位面积上的交通事故频度较高,而郊区单位长度道路上的交通事故分布更为密集;就事故严重程度而言,郊区的交通事故平均严重程度高于市中心区域。造成上述差异的原因可能与郊区道路限速较高等因素有关。聚类分析结果与密度分析结果相近,在郊区形成了高严重程度的事故聚类,而在中心城区形成了低严重程度的事故聚类,说明郊区的交通事故严重程度总体高于市中心区域。从2种方法的比较来看,密度分析简单易行,有助于交通管理部门对城市交通事故空间分布特征直观快速的了解;聚类分析可精确到事故点,为精细化的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提供支撑。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密度分析和聚类分析的研究方法对于确定道路交通事故空间分布特征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公路》2019,(11)
目前空间信息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是构建三维城市道路模型的主要两种方法,但在地理空间信息和建模精度上并不满足道路、轨道交通等工程三维规划设计的要求。基于城市道路CAD矢量路网数据,采用Python语言和CityEngine CGA编写道路建模规则,实现大场景二维矢量城市路网数据构建城市道路三维模型,快速生成了真实准确、带有地理信息和空间坐标的三维城市道路模型。通过将道路三维模型导出为KML标记语言格式,在3DGIS平台加载KML,实现了三维城市道路模型与城市建筑景观的有效融合。研究成果为城市道路快速、高精度的三维景观建模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具有很好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