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用换算系数法计算区段站到发线数量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遗传算法的区段站到发线运用优化安排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从模拟铁路区段站调度员思维角度出发,分析区段站车列占用到发线时区集合的特点,应用划分时间片算法建立合适的到发线安排的图论模型,将到发线安排问题转化为顶点具有加权的图的k 着色问题。依据设计混合遗传算法基本原则,将基于顺序的贪婪着色算法和遗传算法混合起来运用于该问题,设计有序的字符串编码方法,构造基于罚函数的适应度函数,采用交叉和变异等技术,给出混合遗传算法的基本求解步骤。  相似文献   

3.
双向运行区段自动站间闭塞已由<自动站间闭塞技术条件>(TB/T2668-1995)规范了研究、设计、制造、维修、使用的标准.单向运行区段自动站间闭塞,由于上下行线列车运行方向是固定的、发车站是不变的,因此,其技术条件和电路方案不同于双向运行区段自动站间闭塞.  相似文献   

4.
铁路轮渡站平面设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既有长江轮渡站的调研分析及结合新长线靖江-江阴长江轮镀站,北海--海浦陆海铁路轮渡站的勘测设计的实践,阐述了轮渡站平面设计的原则和要点,如站型的选择,到发场与待渡场的场型,到发线与待渡线的有效长度计算等。  相似文献   

5.
针对站后双折返线,考虑接车进路的安全区段,分别对安全区段延伸到正线和道岔两种情况的折返过程进行分析,并建立折返出发间隔的解析计算公式.以天津江湾二支路站与DKZ4型列车作为算例,计算、分析不同情况下的车站折返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在江湾二支路站,安全区段需要延伸到道岔,靠近出发正线的折返线能力比靠近进站正线的折返线大7列/h;在增设绝缘节后,使安全区段延伸到正线,两折返线能力分别增加2.48列/h和9.5列/h.  相似文献   

6.
分析影响客运专线车站到发线有效长的因素,给出客运专线车站到发线有效长的理论计算方法,根据各型动车组牵引特性参数、CTCS-2级列控系统技术条件,计算并确定客运专线车站到发线有效长为650 m,并从对客运专线能力、工程投资的影响两方面与原确定的700 m到发线有效长度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永州铁路区段站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洛湛线引入永州地区后,永州站能力已不能适应,须增加新的作业能力。提出了永州区段站的四个站址方案,通过分析比较,确定了城西迁站方案。最终提出了结合新线引入后枢纽或地区格局发生根本变化的有利时机,对那些原来因城市建设管理及规划不力。造成所谓铁路包围城市且已无发展条件的铁道及其站场外迁是可行的结论;同时提出了站场外迁应实行近远结合、以近为主、先通后备、逐步完善的  相似文献   

8.
当半自动闭塞区段站间距离为1200m——2000m时,该区段若采用通常的交流50HZ轨道电路,存在切割、分段等问题,且叠加发码时不利于机车信号的接收。本文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位于站对右侧的蚌埠机务段承担郑州、南京、阜阳、合肥~蚌埠的客机折返作业,经蚌埠的客车主要为全国各地和沪宁杭地区间的“夕发朝至”客车,在该站形成了下行方向2l点~8点,上行方向14点~7点的旅客列车到发高峰期,机车换挂作业难度大,下行客车不能及时发车,影响了客车到发线的使用效率。通过对蚌埠站改建的必要性及对上、下行到发线机待线的设置进行论述,采用合理的机待线设置方案解决了车站因列车密集到发和追踪运行时列车排队等候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山区铁路车站常常不可避免地布置在桥梁上和隧道内,常规的车站平面布置图形难以适应线路方案,或造成桥梁隧道工程实施困难。系统研究各种工程条件下中间站特殊平面布置形式,包括加大线间距站形、两正线间设置到发线站形、正线外包站形、咽喉道岔错开布置站形等。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贺州市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中心城市,贺州区段站位于洛湛线与贵广线交汇处,由于两线牵引方式不同且贺州站作为贵广线补机点,如何解决好两线之间的交流,合理设置机待线,是贺州区段站平面布置的关键。研究结论:新建快速铁路引入在建区段站时,需要明确在建线路技术标准、在建工程实施情况、在建站作业需求,在充分利用已完成线下工程的基础上,尽量减少废弃工程及设计变更。当区段站衔接不止一个线路方向时,车站优先考虑按线路分别分场布置,如果各方向之间存在交流,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必要的联络线。如果在建线路为单线铁路,还需考虑预留复线条件。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通过研究城际铁路中间站布置形式对站站停列车追踪间隔的影响,给出各种中间站布置形式的适用范围。研究结论:针对城际铁路开行大站停和站站停2种城际列车、采用越行模式的运输组织特点,分析计算了不同中间站布置形式对列车追踪间隔的影响。研究认为:本站不发生越行作业且以大站客流为主的城际铁路中间站宜采用无到发线形式;以大站客流为主、站站停列车基本不组织追踪运行的城际铁路中间站宜采用设2条到发线、侧式站台形式;以站站停客流为主的城际铁路中间站宜选择设2条到发线、岛式站台形式;以站站停客流为主、且有其他城际线接轨的中间站宜选择设4条到发线、岛式站台形式。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高铁路网规模不断扩大,新建高速铁路引入既有高铁车站的情况越来越普遍,当新线引入某些既有车站时会出现到发线有效长不足的问题。以新建杭衢高铁引入既有沪昆客专江山站为例,对站场改造引起到发线有效长不足的解决方案进行研究,提出站台接长和虚拟数据结合防护区段2种解决方案,为类似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铁道建筑技术》2006,(5):46-46
2006年9月29日开工的武汉站总投资41亿元,总建筑面积为35.5万m^2,工期2年。设客运专线、普速两个车场,客运专线车场设客车到发线15条、站台8座,普速车场设客车到发线5条、站台3座。车站远期(2030年)设计高峰时段每小时旅客发送量为9300人,最高集结人数为6000人。  相似文献   

15.
对石长铁路区段站站址方案进行了研究。从线路地理位置、路网规划、经营管理、行车组织、机车交路、工程投资等方面,系统地论述了区段站的选址方案。  相似文献   

16.
通过概述圃田站现状,在分析圃田站站线接轨和专用线接轨情况的基础上,根据圃田站近远期货运量预测,针对圃田站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增建圃田站至圃田西站联络线;增设到发线兼调车线;增加集装箱作业线数量;增设整车零担货物作业线等提高圃田站货运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本文拟从分析现状开行20 000 t重载货物列车的技术站腰岔设置方案存在的主要问题,找出既能保证车站作业安全,又方便车站运输组织的合理的技术站到发线腰岔设置方案。研究方法:通过文献研究并以大秦线为例,确定重载铁路技术站到发线作业内容及合理的到发线有效长度;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找出现状腰岔设置方案存在的不足,并从更好的保证运输安全、提高车站作业效率等方面探讨技术站到发线腰岔更为合理的设置方案。研究结果:找出了技术站接发20 000 t列车时,既可真正满足安全距离要求,又可通过腰岔前行出入到发线作业的技术站腰差设置方案,且该方案也可满足接发普通列车和接发10 000 t列车技术作业的要求。研究结论:接发20 000 t列车的技术站到发线总长度最小可以按3 019.24 m设置,3个腰岔的设置由前至后各段有效长分别为665.24 m,665.24,665.24 m和850 m。  相似文献   

18.
金华东站作为金华车务段辖内唯一的一等区段站,现阶段车站到发线利用率高达83.3%,过高的作业量将显著影响车站通过能力和接发效率。到发线股道优化分配是提升铁路区段站通过能力和提高列车接发效率的重要途径。利用标准差的方法,构建优化到发线分配的非线性整数规划模型,设计改进遗传算法求解。采用定向变异策略代替传统的概率变异,以解决传统概率变异操作可能造成可行方案被剔除和收敛慢等问题。结合金华东站某一时段的接发列车计划进行股道调整分配,以验证模型和算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求解结果表明,股道占用时间标准差的最优结果值分别为15.40和14.13,优化后的股道占用情况与原始计划相比更均衡;同时,结果也表明采用定向变异策略求解具有收敛速度快的优势。研究成果可为铁路车站股道优化分配问题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9.
贾明 《成铁科技》2004,(3):13-13,16
攀枝花车站位于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成昆线748公里853米处。站型为横列式一级二场。本站按技术性质为区段站,按业务性质为客货运站,按查定等级为二等站。本站在路网上的作用和业务上的特点:办理成昆线及渡口支线客、货列车到发,解体,编组技术作业。货物线、专用线、客技站取  相似文献   

20.
2012年春节期间(2012年1月22日夜~1月28日),上海轨道交通4号线海伦路站封闭车站,对站内出现不均衡沉降情况的区段进行大修。海伦路站是4号线高架段与地下段的交接点,该站的地质条件更加复杂,容易发生沉降。此次海伦路车站在纵向沉降半径、沉降坡度和沉降速度上都到了大修的程度,这是上海地铁运营19年来首次对正式运营的线路实施停运大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